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8930发布日期:2021-12-22 13:43阅读:8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保温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2.通常情况下,为了阻断外部冷空气对楼板的影响,减少一层结构内部的散热,需对地下室负一层顶板采取保温措施,形成保温隔热层,提高保温效果。现有的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通常是,在顶板浇筑施工完成后,底部粘贴保温板,之后通过保温钉打入顶板对保温板进一步加固。但是这样的保温结构,不仅在粘贴保温板施工时,需租赁钢管扣件,搭设支架,安拆工程量较大,工人仰头操作费力耗时,影响施工效率及施工成本较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保温钉打入楼板存在渗水隐患,且容易松动脱落,因而会导致平整度差等一系列质量问题。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施工过程繁琐、存在渗水隐患、保温板容易脱落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包括顶板和设置于所述顶板下方的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设置于顶板模板的上方,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水卷材,所述顶板模板的上表面铺设有保护薄膜,相邻所述保温板之间采用粘贴剂粘贴,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专用铆钉,所述专用铆钉包括铆钉部和固定部,所述铆钉部包括端头和插杆,所述插杆的上端贯穿所述保温板至所述顶板内,所述插杆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凸起,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过渡板,两个所述过渡板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翼板,且两个所述过渡板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沿所述通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卡接翅,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通孔插设于所述插杆,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抵靠于所述保温板,所述卡接翅的端部卡设于所述插杆的凸起下方。
6.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保温板上开设安装孔,将专用铆钉的铆钉部先插设于安装孔内,之后将保温板放置于顶板模板上方,使固定部套设于铆钉部的插杆上,插杆上的凸起对固定部的卡接翅形成卡拌,防止固定部脱落,从而使铆钉部固定于保温板上,在顶板浇筑完成之后,固定部和铆钉部的上端一同被浇筑在顶板内,固定部的过渡板和翼板卡设于顶板内,从而将保温板牢固的安装在顶板下方,实现保温板随顶板一同浇筑,同先施工主体结构、后施工保温板的传统做法相比,提高了保温板的粘接强度,有效降低了后期保温板的脱落风险,保证了顶板保温结构的平整性;而且在保温板上下表面分别设置防水卷材,防止了渗水等隐患;在顶板模板上方铺设保护薄膜,防止施工过程中顶板模板对保温板造成磨损或损坏,保证保温板下表面的平整性。
7.在上述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铆钉部的插杆伸入所述顶板内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50mm。
8.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保证顶板浇筑完成之后,插杆能够对保温板形成良好的固定效果。
9.在上述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相邻所述保温板之间靠近底部的位置采用粘贴剂粘贴、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靠近顶部的位置采用粘贴剂粘贴。
10.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靠近底部和顶部的位置采用粘贴剂粘贴,保证了保温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于中部的位置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在保温板之间的缝隙意外进水时,遇水膨胀止水条发生膨胀,防止渗水漏水。
11.在上述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电器预埋盒方洞。
12.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预先在保温板上开设好电器预埋盒方洞,便于安装工程施工。
13.在上述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温板为表面设置有抗裂砂浆憎水饰面的复合岩棉板。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专用铆钉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专用铆钉的固定部的俯视图。
19.附图标记列表:1、顶板;2、保温板;3、顶板模板;4、防水卷材;5、保护薄膜;6、粘贴剂;7、遇水膨胀止水条;8、专用铆钉;81、端头;82、插杆;821、凸起;83、连接板;831、通孔;832、卡接翅;84、过渡板;85、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包括顶板1和设置于顶板1下方的保温板2,保温板2设置于顶板模板3的上方,保温板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水卷材4,防止渗水等隐患。顶板模板3的上表面铺设有保护薄膜5,防止施工过程中顶板模板3对保温板2造成磨损或损坏,保证保温板2下表面的平整性。相邻保温板2之间靠近底部的位置采用粘贴剂6粘贴、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7、靠近顶部的位置采用粘贴剂6粘贴,保证保温板2之间连接可靠性的基础上,当保温板2之间的缝隙意外进水时,遇水膨胀止水条7发生膨胀,防止渗水漏水。保温板2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专用铆钉8,浇筑顶板时,专用铆钉8的一部分被浇筑在顶板1内,从而将保温板2牢固的安装在顶板1下方,实现保温板2随顶板1一同浇筑,同先施工主体结构、后施工保温板的传统做法相比,提高了保温板2的粘接强度,有效降低了后期保温板2的脱落风险。此外,保温板2上还开设有电器预埋盒方洞,方便后期电器预埋盒的安装施工。
23.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专用铆钉8包括铆钉部和固定部。铆钉部包括端头81和插杆82,保温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铆钉部的端头81陷入凹槽内;插杆82的上端贯穿保温板2至顶板1内,且伸入顶板1内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50mm,插杆82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沿插杆82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四个凸起821。
24.如图4所示,固定部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板83,连接板8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过渡板84,两个过渡板84位于连接板83的上方且两个过渡板84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翼板85,翼板85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水平延伸,两个过渡板84的上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连接板83上开设有通孔831,连接板83的上表面沿通孔83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四个卡接翅832,四个卡接翅832自靠近通孔831的一端向远离通孔831的一端收缩,四个卡接翅832远离通孔831的一端所在圆的直径等于插杆82的直径。连接板83通过通孔831套设于插杆82外侧,连接板83的底部抵靠于保温板2,卡接翅832的上端部卡设于插杆82的凸起821下方。
25.通过在保温板2上开设安装孔,将专用铆钉8的铆钉部先插设于安装孔内,之后将保温板2放置于顶板模板3上方,使固定部套设于铆钉部的插杆82上,插杆82上的凸起821对固定部的卡接翅832形成卡拌,防止固定部脱落,从而使铆钉部固定于保温板2上,在顶板1浇筑完成之后,固定部和铆钉部的上端一同被浇筑在顶板1内,固定部的过渡板84和翼板85卡设于顶板1内,从而将保温板2牢固的安装在顶板1下方,实现保温板2随顶板1一同浇筑,提高了保温板2的粘接强度,有效降低了后期保温板2的脱落风险,保证了顶板保温结构的平整性。
26.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板2为表面设置有抗裂砂浆憎水饰面的复合岩棉板,防止浇筑时岩棉表面渗水,并且容重为150n/m3,加强岩棉板的抗压性能。本实用新型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
27.(1)编制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图进行保温板2和专用铆钉8的排布设计,并画出排布图,除不规则部位,板面均按整块保温板2排布,边角处进行切割处理;
28.(2)根据排布图在保温板2上开设安装孔,在安装孔底部开设凹槽,将专用铆钉8的铆钉部插设于安装孔内,将固定部的连接板83套设在铆钉部的插杆82上并抵靠于保温板2上表面,插杆82上的凸起821将固定部固定;
29.(3)顶板模板3安装前应清理干净、清洗油渍、清扫浮灰等,并涂刷脱模剂;
30.(4)用激光扫平仪放纵横线,水准仪复核标高,误差控制在
±
1mm,同时将保温板2分格图测放至板面上,弹出分格线;
31.(5)在保温板2上割出电器预埋盒方洞,尺寸同预埋盒,并在顶板模板3的上表面铺设一层保护薄膜5;
32.(6)根据分格线铺设保温板2,并在相邻保温板2之间粘贴粘贴剂6和遇水膨胀止水条7;
33.(7)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1,完成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的施工。
34.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顶板保温结构,施工简便:顶板模板支设完成即可铺设保温板,不需后期搭设脚手架粘贴,优化了施工工序;节省成本:相对于后期粘贴保温板,节省了搭设脚手架的材料费和人工费;节省工期:保温工序提前插入,后期不需再做顶板保温,节约了施工工期;保证质量:相对于粘贴保温板,保温与主体一块现浇使两者结合更为牢固,且降低渗水风险,因此也降低了后期维修成本。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