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8709发布日期:2022-04-09 08:2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2.泵房和水池的常规布置中,是将泵房和水池分开设置,根据水池的大小和泵房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两种布置方案;1、当水泵可直接从水池中吸水时,仅设置泵房和水池,水泵需从水池中吸水再升压后送至用户;2、当水泵不能从水池中吸水时,在水泵与泵房之间增设吸水井,将水池中的水引入吸水井内再利用水泵从吸水井内吸水,升压后送至用户。
3.第一种方案中,一般是将泵房半地下式设置,地上部分放置控制柜等设备,地下层放置工业水泵、消防泵、消防管道、稳压罐等设备,然而半地下式泵房突兀不美观,而且由于需要在泵房内设置行吊等起重设备,目前只好将控制柜、配电室单独建设在泵房周围,不仅厂房占地面积大,增加了前期投资建设成本,而且操作人员还要往返控制室、配电室和泵房,非常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包含蓄水池和泵房;所述蓄水池设于地面下,其包含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水池单元,相邻水池单元共用一个隔水墙,且隔水墙底部开有用于将相邻水池单元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泵房包含紧邻所述蓄水池设于地下以隔墙分离的综合水泵室和消防水泵室,所述综合水泵室内设有工业水泵和排水泵,所述消防水泵室内设有消防水泵和排水泵,所述的工业水泵和消防水泵与蓄水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排水泵用于抽出泵房内积聚的污水;在泵房的顶部位于地面上通风机房、加药间、配电室、控制室以及检修平台,所述检修平台上预留有分别通向所述综合水泵室和消防水泵室的吊物孔。
7.进一步,上述的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所述泵房的长度和水池单元的长度相当。
8.进一步,上述的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所述检修平台处设有分别通向综合水泵室和消防水泵室的楼梯,所述吊物孔四周设有栏杆。
9.进一步,上述的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所述综合水泵室和消防水泵室顶部分别设有行吊,底部倾斜设置,坡度为0.01~0.05,并且在角落分别设有排水沟。
10.进一步,上述的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所述蓄水池池顶距离地面1.3~1.5m,池顶覆土,覆土上铺设草坪,并且蓄水池池顶设有通向地面的通气孔。
11.进一步,上述的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所述通气孔高出地面900~1400mm。
12.进一步,上述的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所述蓄水池顶部还设有检修井。
13.进一步,上述的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所述综合水泵室内还设有生活供水设备,所述消防水泵室内还设有稳压装置。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蓄水池地埋式设置,使厂区整洁美观,将组成泵房的综合水泵室和消防水泵室全地埋式设置,抽水设备从吊物孔中吊入后安装,将通风机房、加药间、配电室、控制室以及检修平台建设在综合水泵室和消防水泵室的顶部地面上,从而可减少上述设备间的建设占地,降低建设成本,而且后期操作人员往返控制室、配电室和泵房只需在一个场所内移动,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a-a剖视图;
17.图3为图1b-b剖视图;
18.图4为图1c-c剖视图;
19.图5为图1d-d剖视图;
20.图6为图1e-e剖视图。
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含:蓄水池1、水池单元101、隔水墙102、连通孔103、阀门井104、集水坑105、泵房2、隔墙20、综合水泵室21、消防水泵室22、工业水泵23、消防水泵24、排水泵25、通风机房26、加药间27、配电室28、控制室29、检修平台30、吊物孔31、楼梯4、栏杆5、行吊6、排水沟7、通气孔8、检修井9、稳压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3.实施例1
24.如图1~图6所示,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集约化布置结构,包含蓄水池1和泵房2,其中蓄水池1是设于地面下,例如蓄水池1池底标高-6.30m,池顶标高-1.30m,包含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水池单元101,通过阀门井104向蓄水池1供水,附图具体示意出八个水池单元101,相邻水池单元101共用一个隔水墙102,且隔水墙102底部开有用于将相邻水池单元101连通的连通孔103,在最后一个水池单元101设有集水坑105;泵房2包含紧邻蓄水池1设于地下以隔墙20分离的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其中综合水泵室21内设有工业水泵23和排水泵25,例如安装3台工业水泵23,其中2台变频,两台生水泵和两台排水泵25;在消防水泵室22内设有消防水泵24和排水泵25,例如设置1台电动消防泵,1台柴油机消防泵和2台排水泵25,工业水泵23和消防水泵24与蓄水池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排水泵25用于抽出泵房2内积聚的污水;在泵房2的顶部位于地面上设有通风机房26、加药间27、
配电室28、控制室29以及检修平台30,所述检修平台30上预留有分别通向所述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的吊物孔31。
25.该工业和消防水池与泵房布置在厂区建设时按图1所示进行布置,水池和泵房2构筑物建设完毕后,通过吊物孔31分别向综合水泵室21内吊入工业水泵23和排水泵25,向消防水泵室22内吊入消防水泵24和排水泵25,然后通过管道将工业水泵23和消防水泵24分别与蓄水池1连通,然后将排水泵25分别放置在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的集水槽最内进行排水,具体安装方式在此不做细述。
26.本方案中蓄水池1地埋式设置,使厂区整洁美观,将组成泵房2的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全地埋式设置,抽水设备从吊物孔31中吊入后安装,将通风机房26、加药间27、配电室28、控制室29以及检修平台30建设在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的顶部地面上,从而可减少上述设备间的建设占地,降低建设成本,而且后期操作人员往返控制室29、配电室28和泵房2只需在一个场所内移动,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27.实施例2
28.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是泵房2的长度和水池单元101的长度相当,例如泵房2长度42m,水池单元101长度35m,整体布置时更加协调,避免泵房2总体过长,不利于厂区构筑物的整体布局。
29.实施例3
30.如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是检修平台30处设有分别通向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的楼梯4,所述吊物孔31四周设有栏杆5,操作人员通过楼梯4从检修平台30下入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内,设置栏杆5可降低作业人员从吊物孔31坠入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的安全风险。
31.实施例4
32.如图2~图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区别是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顶部分别设有行吊6,底部倾斜设置,坡度为0.01~0.05,并且在角落分别设有排水沟7;设置行吊6方便对通过吊物孔31进入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的水泵进行吊运安装以及后期维修,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底部设有坡度,具体例如i=0.01,可以将水泵抽水时泄露的水通过重力排至排水沟7,然后利用排水泵25将积水抽出综合水泵室21和消防水泵室22。
33.实施例5
34.如图1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是蓄水池1池顶距离地面1.3~1.5m,池顶覆土,覆土上铺设草坪,并且蓄水池1池顶设有通向地面的通气孔8,具体的通气孔8高出地面900~1400mm,例如900mm或1400mm;池顶覆土起到对蓄水池1的保温作用,而且蓄水池1池顶标高在-1.50至-1.30m间,大于冻土层厚度,在冬季时也能形成对蓄水池1的保温作用,通气孔8可排出蓄水池1内产生的气体,防止气体聚集污染蓄水池1内水体。
35.实施例6
36.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5相比,区别是蓄水池1顶部还设有检修井9,蓄水池1由于深埋地下,通过检修井9维修人员可进入蓄水池1内部对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及时维修,而且检修井9可设置井盖,不用时可关闭井盖,不会向蓄水池1内引入地面的杂质污染水体。
37.实施例7
38.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是在综合水泵间内还设有生活供水设备,例如两台变频泵,1只气压罐,利用生活供水设备可利用蓄水池1水源为厂区进行供水,例如冲厕和厂区洒水用水,可降低自来水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消防水泵室22内还设有稳压装置10,稳压装置10可稳定消防供水压力。
3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