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植被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8747发布日期:2022-12-31 09:1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植被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领域,尤其是一种生态植被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桥梁、水利水电、住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得到飞速发展。工程建设的开挖直接导致大面积的山体边坡裸露,生态系统严重被破坏,并伴有局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造成河、湖、水库淤积,使洪涝灾害加剧,甚至造成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严重的次生灾害,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3.以前常采用的护面墙、框格护坡、浆砌片石护坡、喷锚混凝土护坡、六角空心砖护坡等工程护坡方法,虽然可快速有效的加固边坡,但工程造价较高,不利于植被恢复,有时甚至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浆砌片石、混凝土等都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发生风化、老化,效果会越来越差,后期维护整治费用高。
4.生态护坡是利用优良植物的自然生长将边坡岩土进行固结和团集于植物根系周围,以达到钢砼护坡相同和相应的护坡效果。其目的既要达到土木工程边坡稳定、稳固功能,又要达到恢复工程所在地域的系统生态平衡。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工作人员对生态护坡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6.中国专利申请201520295560.4公开了“一种高陡边坡用绿化网毯”,包括焊接在高陡边坡内锚杆上的交叉网层,所述交叉网层由相互交叉的多个横向螺旋圈体和多个纵向螺旋圈体组成,所述横向螺旋圈体和纵向螺旋圈体的螺距均为2cm~5cm,所述横向螺旋圈体和纵向螺旋圈体的交叉处形成上交叉点和下交叉点,所述上交叉点处设置有植生袋;所述交叉网层上设置有平面网层。该申请文件易于运输安装,其中的植生袋有序排列,能够控制种子的播种密度和植被密度,绿化网毯的结构空隙大,方便植被攀爬生长。但是,其螺旋圈体的固定只通过锚杆与坡体的连接,且植生袋悬空放置,植物成长需要一定周期,当植物还未完全成长时,突遇暴风雨天气,单凭借着锚杆,此时的水土极不稳定,易造成水土流失,螺旋圈体不稳定。
7.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护坡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的各种不端。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克服现有技术和应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植被护坡结构,有效解决现有边坡加固机构容易受暴雨冲刷,引发二次滑坡,以及螺旋圈体的结构空隙大,方便植被攀爬生长,保持水土稳定。
9.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生态植被护坡结构,包括:螺旋圈体、挡土翼、平面网层,所述螺旋圈体在边坡上,由上而下铺设,其相互连接而形成螺旋圈整体,所述螺旋圈体通过高强钢丝与挡土翼固定连接;
10.所述挡土翼由翼板和锚杆两部分组成,所述锚杆通过高强钢丝与翼板固定连接,所述翼板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端切割成与坡面所匹配的斜面;
11.所述挡土翼与坡面形成一个凹槽,所述挡土翼在坡面上布置方式为梅花桩式,所述在挡土翼上端铺设平面网层,所述平面网层与锚杆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翼板为长方形防腐木板,翼板上设有高强钢丝穿过的洞孔,翼板高度为12cm~17cm。
13.优选地,所述锚杆一端整体高出翼板,另一端锚杆入坡面深度为20cm~30cm。
14.优选地,所述锚杆与翼板相平行,每块翼板上设有2~4根锚杆。
15.优选地,所述螺旋圈体纵向分布,且间距相等,螺旋圈体的高度低于翼板。
16.优选地,所述平面网层单元格为菱形,其边长为4cm~8cm。
17.优选地,所述挡土翼与坡面所形成的夹角为40度~80度。
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9.1、挡土翼增大了边坡土体与坡面的接触面积,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土壤侧面压力,从而增大了土壤与坡面的静摩擦力,尤其对强降雨产生的坡面径流对边坡土体产生的拖曳力从而产生的边坡滑坡,冲沟有明显的作用。
20.2、挡土翼具有强的承载力,使其能够稳定采用喷播技术附着于岩石边坡的土体厚度更厚,使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效果更好,后期养护更容易,效果更。
21.3、在边坡上从上到下铺设螺旋圈体形成螺旋圈网,螺旋圈网结构空隙大,利于植被攀爬生长,且能够适应于多种地形,与喷播技术结合,保持水土流稳定,增加边坡稳定性。
22.4、植被形成后,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根系网,将坡面上植物、挡土翼和土壤(或岩石)表层紧紧的连在一起,比直接附着在边坡岩壁上具有更强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布置图。
24.图2是本技术中挡土翼与螺旋圈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中挡土翼分布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中挡土翼的立面图。
27.图5是本技术中平面网层的平面图。
28.本技术中的标记说明:
29.1边坡、2螺旋圈体、3挡土翼、31翼板、32锚杆、31a左挡板、31b右挡板、4平面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结合附图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使用本技术的最佳模式。为了教导申请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下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例的变形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形成本技术的多个变型。本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由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特定实施例,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31.图1至5示出,本技术生态植被护坡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32.一种生态植被护坡结构,包括螺旋圈体2、挡土翼3、平面网层4,所述螺旋圈体2在
边坡1上,由上而下铺设,其相互连接而形成螺旋圈整体,所述螺旋圈体2通过高强钢丝与挡土翼3固定连接;所述挡土翼3由翼板31和锚杆32两部分组成,所述锚杆32通过高强钢丝与翼板31固定连接,所述翼板31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端切割成与坡面所匹配的斜面;所述挡土翼3与坡面形成一个凹槽,所述挡土翼3在坡面上布置方式为梅花桩式,所述在挡土翼3上端铺设平面网层4,所述平面网层4与锚杆32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现有边坡1加固机构容易受暴雨冲刷,引发二次滑坡,以及螺旋圈体2的结构空隙大,方便植被攀爬生长,保持水土稳定。
33.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34.一种生态植被护坡结构,包括螺旋圈体2、挡土翼3、平面网层4,螺旋圈体2在边坡1上,由上而下铺设,其相互连接而形成螺旋圈整体,螺旋圈体2通过高强钢丝与挡土翼3固定连接;
35.挡土翼3由翼板31和锚杆32两部分组成,锚杆32通过高强钢丝与翼板31固定连接,所述翼板31两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端切割成与坡面所匹配的斜面;
36.挡土翼3与坡面形成一个凹槽,挡土翼3在坡面上布置方式为梅花桩式,所述在挡土翼3上端铺设平面网层4,平面网层4与锚杆32固定连接。
37.具体地需说明是,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38.挡土翼3由翼板31和锚杆32两部分构成,翼板31为长方形防腐木板,翼板31上设有高强钢丝穿过的洞孔,翼板31高度为12cm~17cm,锚杆32长度30cm~60cm,锚杆32与翼板31用高强钢丝扎紧,锚杆32位于木板下方,挡土翼3与坡面所形成的夹角为40度~80度。挡土翼3具有的强承载力,使其能够稳定采用喷播技术附着于岩石边坡1的土体厚度更厚,使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效果更好,后期养护更容易,效果更好。
3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40.锚杆32一端整体高出翼板31,另一端锚杆32入坡面深度为20cm~30cm,优选25cm,锚杆32与翼板31相平行,每块翼板31上设有2~4根锚杆32,优选3根锚杆32,翼板31呈梅花桩式分布,不仅节省材料,而且更好的利于边坡1的稳定。
41.应当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42.在边坡1上从上到下铺设螺旋圈体2形成螺旋圈网,螺旋圈网为优质镀锌铁丝网,螺旋圈网结构空隙大,利于植被攀爬生长,螺旋圈体2纵向分布,且间距相等,螺旋圈体2的高度低于翼板31,植被形成后,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根系网,将坡面上植物、挡土翼3和土壤(或岩石)表层紧紧的连在一起,比直接附着在边坡1岩壁上具有更强大的稳定性。
4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44.在喷播结束后加上一层绿色平面网层4,方便藤蔓植物沿平面网层4充分攀爬生长,与锚杆32固定连接,平面网层4单元格为菱形,其边长为4cm~8cm,优选为5cm。
45.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应先清除坡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顶转角和坡面突出的岩体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形状,坡面要求达到基本平整。
46.随后,在边坡1上从上到下铺设螺旋圈体2形成螺旋圈网,螺旋圈网为优质镀锌铁丝网,螺旋圈网结构空隙大,利于植被攀爬生长,螺旋圈体2纵向分布,且间距相等。然后,将挡土翼3按梅花桩式在边坡1上分布,锚杆32深入坡面,与坡面形成40度~80度,此时将螺旋圈体2与挡土翼3固定连接,螺旋圈体2的高度低于翼板31。
47.紧接着,将混合基材采用晒干的泥炭土、腐殖土(过筛)、木(草)纤维、粘结剂和保水剂,用搅拌机搅和均匀,然后用喷射泵和空压机将干料送到坡面,在喷射口将适量的水混合后喷射在坡面和螺旋圈体2上,要求厚度为5-8cm。
48.最后,在种子喷射前预先浸种催芽,后续与植物纤维、粘合剂、复合肥、缓释营养液经过喷播机搅凌拌后,分次均匀地喷播到边坡1上,顺序应自上而下,左右向来回次覆盖,喷播完成后将平面网层4从上而下铺盖在锚杆32上端并固定好。
49.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想到,利用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