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4971发布日期:2021-11-15 22:4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地基设计灌注桩施工的越来越多,传统工艺在成孔完成后放入钢筋笼,钢筋笼根据标高横穿一至两根方钢来控制钢筋笼位置,待钢筋笼位置验收完成后插入泵管浇筑混凝土,但在浇筑混凝土时泵管由于泵送混凝土震动很大,容易产生幅动,从而碰到钢筋笼,无法保证抗灌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标高,已公开的《一种抗拔桩施工时中泵管定位装置》类似,但是现有的技术只能定位泵管位置,不碰到钢筋笼,无法满足控制钢筋笼桩顶标高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要解决钢筋笼桩顶标高不容易控制、泵管位置容易移动、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效率低和施工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包括矩形框架、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下部的支撑座,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支撑板、轴座、转轴和开启扇,所述轴座有两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矩形框架中部,所述开启扇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上端面,开启扇一条长边设置有转轴,开启扇另一条长边边缘位置开设有半圆形孔;支撑杆有两根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两长边外侧面。
6.进一步,支撑杆的长度与框架主体的长边边长相等。
7.进一步,相邻两个轴座之间的距离与两块开启扇的宽度相适应。
8.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两端固定设置在矩形框架主体内侧面、靠近转轴的一侧并与框架主体的短边平行。
9.进一步,开启扇采用厚度为3

5mm的钢板。
10.进一步,相邻两块开启扇之间形成的圆形孔洞的直径比泵管的直径大8mm~12mm。
11.进一步,框架主体采用型钢材质。
12.进一步,支撑板采用c型钢或者h型钢或者槽钢。
13.进一步,转轴的长度大于开启扇长边的长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设置一种装置及能控制泵管位置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控制钢筋笼桩顶标高。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定位装置,水平安装在抗拔桩的桩孔顶部,解决了传统的灌注桩混凝土浇
筑时需要采用人工定位泵管,钢筋笼桩顶标高控制不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组装方便,容易维修。
17.3,增加了对钢筋笼标高的控制装置,既控制泵管定位的同时,又同时控制了钢筋笼标高,解决了传统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用人工定位泵管,钢筋笼标高控制需要焊接钢筋定位,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效率低和施工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1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控制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22.附图标记:1-框架主体、2-支撑板、3-开启扇、4-转轴、5-轴座、 6-支撑杆、7-支撑座、8-钢筋笼、9-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4.实施例1
25.如图1所示,这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水平安装在灌注桩的桩孔顶部。具体的,包括矩形框架、支撑杆6和设置在支撑杆6下部的支撑座7,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框架主体1、支撑板2、轴座5、转轴4和开启扇3,所述轴座5有两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矩形框架中部,所述开启扇3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1上端面,开启扇3一条长边设置有转轴4,开启扇3另一条长边边缘位置开设有半圆形孔;支撑杆6有两根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两长边外侧面。
26.其中,支撑杆6的长度与框架主体1的长边边长相等。相邻两个轴座5之间的距离与两块开启扇3的宽度相适应。所述支撑板2两端固定设置在矩形框架主体1内侧面、靠近转轴4的一侧并与框架主体1的短边平行,支撑板2分别位于单片开启扇3外侧长边的下方。开启扇3采用厚度为3

5mm的钢板。相邻两块开启扇3之间形成的圆形孔洞的直径比泵管的直径大8mm~12mm。实际制作时,可以直接由钢板切割而成,中部开有一个比泵管直径大10mm的圆形孔洞,以圆形孔洞为中心将钢板一切为二形成单片开启扇3。
27.框架主体1采用型钢材质。支撑板2采用c型钢或者h型钢或者槽钢。转轴4的长度大于开启扇3长边的长度。
28.支撑座7也可以采用型钢,其厚度跟框架结构一致,两两对称与矩形框架之间焊接连接;所述的支撑杆6为型钢,其长度跟框架结构长边一致,与支撑座7之间为搭接。
29.两片开启扇3可180度内任意开启,在灌注桩浇筑混凝土前,先将泵管定位装置固定于桩顶,用支撑杆6穿过固定钢筋笼8桩顶标高的钢筋环后搭接在支撑座7,将两片单片开
启扇3开启,插入泵管,然后将两片单片开启扇3关闭,在泵管四周形成封闭结构,从而达到固定泵管及控制钢筋笼8标高的作用。
30.参看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上部可以设置附加的钢筋吊环9,用以方便吊装。
31.施工步骤:
32.步骤一,在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将泵管定位装置完成。
33.步骤二,在桩孔中放入钢筋笼8后,将泵管定位装置设置于桩顶位置。
34.步骤三,用支撑杆6穿过固定钢筋笼8桩顶标高的钢筋环后搭接在支撑座7。
35.步骤三,打开单片开启扇33,插入泵管,关闭单片开启扇33固定泵管。
36.步骤四,浇筑混凝土,完成整个施工。
37.实施例2,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板2与矩形框架主体1两个长侧边共同围成一个正方形框架,将支撑平台支撑在其上方。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支撑杆(6)和设置在支撑杆(6)下部的支撑座(7),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框架主体(1)、支撑板(2)、轴座(5)、转轴(4)和开启扇(3),所述轴座(5)有两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矩形框架中部,所述开启扇(3)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1)上端面,开启扇(3)一条长边设置有转轴(4),开启扇(3)另一条长边边缘位置开设有半圆形孔;支撑杆(6)有两根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两长边外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6)的长度与框架主体(1)的长边边长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轴座(5)之间的距离与两块开启扇(3)的宽度相适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两端固定设置在矩形框架主体(1)内侧面、靠近转轴(4)的一侧并与框架主体(1)的短边平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启扇(3)采用厚度为3

5mm的钢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开启扇(3)之间形成的圆形孔洞的直径比泵管的直径大8mm~12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主体(1)采用型钢材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2)采用c型钢或者h型钢或者槽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4)的长度大于开启扇(3)长边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标高定位装置,包括矩形框架、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下部的支撑座,所述矩形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支撑板、轴座、转轴和开启扇,所述轴座有两个并且间隔设置在矩形框架中部,所述开启扇有两块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上端面,开启扇一条长边设置有转轴,开启扇另一条长边边缘位置开设有半圆形孔;支撑杆有两根并且对称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两长边外侧面。灌注桩施工中泵管及钢筋笼定位装置,水平安装在抗拔桩的桩孔顶部,解决了传统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采用人工定位泵管,钢筋笼桩顶标高控制不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组装方便,容易维修。容易维修。容易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书 梁永国 高冬 许宝华 张小斌 朱祖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瑞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9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