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6828发布日期:2021-10-24 06:2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基坑监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基坑开挖宽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深基坑的变形监测也越来越重要,深基坑的变形监测内容很多,对于基坑监测,一般采用全站仪和水平监测仪进行监测。
3.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245283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安装座和在安装座的底部对称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腔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套筒,两个套筒相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卡口,固定板的两侧均贯穿有推杆,两个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监测设备技术领域。该基坑变形监测装置,通过连接杆、套筒、凸块、卡口和推杆的配合使用,在对全站仪进行安装时,将连接杆插入在套筒中,在下移全站仪的过程中,凸块位于卡口处时,凸块从卡口处露出推动推杆,从而对全站仪进行固定,安装方便快捷,减少安装工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雨天环境下,雨水很容易将全站仪的物镜打湿,从而存在有不方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绘工作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在雨天进行测绘工作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和支撑架,在全站仪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安装座,在全站仪的上方设置有用于为全站仪挡雨的遮雨板,遮雨板的两侧和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用于为遮雨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在雨天使用该监测装置时,支撑杆可将遮雨板支撑在全站仪的上方,为全站仪起到挡雨的作用效果,从而使雨水不易将全站仪的物镜打湿,进而为工作人员雨天进行测绘工作提供了方便。
9.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遮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支撑杆的底部位于活动槽内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位于安装座的内部与安装座转动连接,转动杆的一端从安装座的内部伸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使用遮雨板对全站仪进行挡雨时,可根据风向和雨水下落的方向转动转动杆,使转动杆带动着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再带动着遮雨板改变遮雨板的倾斜角度,使遮雨板为全站仪提供良好的挡雨效果。
11.可选的,所述转动杆在安装座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手轮,转动杆的周向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位于手轮和安装座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可对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为工
作人员转动转动杆的工作提供了方便,当工作人员将遮雨板调整至合适的倾斜角度后,拧紧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和安装座抵接,从而使转动杆无法继续转动,提高了遮雨板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遮雨板背离全站仪的一面设置有导水条,导水条沿着遮雨板的中部向遮雨板的两侧倾斜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落至遮雨板的上表面后,导水条将雨水顺着倾斜方向疏导至遮雨板的两侧,进而使雨水不易从全站仪物镜的前方流下,从而进一步为工作人员雨天的测绘工作提供了方便。
15.可选的,所述遮雨板底部的两侧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位于遮雨板和安装座之间,集水槽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背离集水槽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排水管,在集水槽底部的两侧和安装座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为集水槽起支撑作用的连接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条将雨水疏导至集水槽内,在通过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流至地面,为雨水下落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避免流至安装座上并溅起对全站仪的监测工作造成影响。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外杆的底部与安装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内杆的顶部与集水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内杆背离集水槽的一端位于外杆的内部并沿着外杆的长度方向与外杆滑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完毕遮雨板的倾斜角度后,再将内杆在外杆的内部滑动调节集水槽的高度,使集水槽可起到了良好的收集雨水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因集水槽的高度导致遮雨板倾斜角度调整受限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外杆靠近顶部的侧壁开设有一个固定孔,内杆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在其中任意一个定位孔和固定孔对齐后,两者之间插接有定位销。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水槽调整着合适高度后,并使固定孔和定位孔对齐,再将定位销插入至固定孔和定位孔之间,使内杆和外杆无法继续调节高度,从而提高了集水槽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两侧贯穿开设有通孔,第一排水管从通孔内穿过与第二排水管相连接,且第一排水管为波纹管结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安装座对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提供了稳定性,同时因第一排水管为波纹管的结构,从而使集水槽在进行高度调节时,第一排水管的长度可自动伸缩不受影响。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全站仪的上方增设遮雨板,为工作人员在雨天进行基坑的监测工作提供了方便;
25.2.在遮雨板背离全站仪的一侧沿着遮雨板的中部向遮雨板的两侧倾斜设置有导水条,使雨水不易从全站仪物镜的前方落下而造成影响;
26.3.在遮雨板的两侧增设集水槽、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使从遮雨板上落下的雨水流入至集水槽内,再通过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将雨水排流至地面。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座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全站仪;11、支撑架;2、安装座;21、活动槽;3、遮雨板;31、支撑杆;32、导水条;4、转动杆;41、手轮;42、锁紧螺母;5、集水槽;6、连接杆;61、内杆;611、定位孔;62、外杆;621、固定孔;622、定位销;7、第一排水管;8、第二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
34.参照图1和图2,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全站仪1和支撑架11,支撑架11位于全站仪1的下方,在全站仪1和支撑架11之间固设有安装座2,全站仪1的上方设置有为全站仪1遮雨的遮雨板3,遮雨板3的两侧和安装座2之间设置有用于为遮雨板3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顶部与遮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31的底部与安装座2转动连接。当工作人员在雨天使用该监测装置时,先用支撑架11将全站仪1支撑在地面上,然后转动支撑杆31,使遮雨板3调整至合适的倾斜角度,从而通过遮雨板3为全站仪1起到良好的遮雨效果,工作人员再利用全站仪1完成对基坑变形的监测工作。通过以上结构,为工作人员在雨天进行测绘工作提供了方便。
35.参照图2和图3,安装座2的上表面在全站仪1的两侧开设有活动槽21,支撑杆31的底部位于活动槽21内与安装座2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杆31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转动杆4,转动杆4位于安装座2的内部且转动杆4的一端从安装座2的内部伸出,转动杆4与安装座2转动连接,转动杆4在从安装座2内部伸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41,转动杆4在手轮41和安装座2之间的周向侧壁设置有螺纹结构,转动杆4在安装座2和手轮41之间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42。工作人员在雨天使用该监测装置时,可根据雨水下落的倾斜角度,转动手轮41使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带动支撑杆31转动,支撑杆31再带动遮雨板3转动,从而起到为遮雨板3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遮雨板3为全站仪1起到良好的遮雨效果。当把遮雨板3调整至合适位置后,拧紧锁紧螺母42,使锁紧螺母42与安装座2抵接,从而为遮雨板3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
36.参照图1和图2,在遮雨板3背离全站仪1的一面固设有多个导水条32,导水条32沿着遮雨板3的中部向遮雨板3的两侧倾斜设置,在遮雨板3底部的两侧设置有集水槽5,集水槽5位于遮雨板3和安装座2之间,集水槽5和安装座2之间设置有用于为集水槽5起支撑作用的连接杆6,集水槽5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水管7,第一排水管7背离集水槽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排水管8,安装座2在在全站仪1的两侧开设有通孔,第一排水管7穿过通孔后与第二排水管8连接。当雨水落至遮雨板3上后,雨水再顺着导水条32疏导至遮雨板3的两侧,然后流入至集水槽5内,再通过第一排水管7和第二排水管8将雨水排水,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雨水对全站仪1的影响,为工作人员在雨天进行测绘工作提供了方便。
37.参照图2和图4,连接杆6位于集水槽5底部的两侧,连接杆6包括内杆61和外杆62,
内杆61的顶部与集水槽5的底部固定连接,外杆62的底部与安装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内杆61位于外杆62的内部沿着外杆62的长度方向与外杆62滑动连接。内杆61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611,外杆62靠近定部的侧壁开设有一个固定孔621,在定位孔611和固定孔621之间插接有定位销6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7为波纹管。工作人员可沿着外杆62的长度方向滑动内杆61,从而对集水槽5的高度进行调节,在将集水槽5调整至合适高度后,将定位销622插入至固定孔621和定位孔611之间,为集水槽5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在调节集水槽5高度时,第一排水管7可自动进行收缩或拉长,从而不对集水槽5的高度调节造成影响。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雨天工作人员使用该监测装置进行测绘时,先转动手轮41对遮雨板3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然后再拧紧锁紧螺母42,再调节连接杆6的长度改变集水槽5的高度,使遮雨板3为全站仪1提供良好的挡雨效果,雨水通过导水条32流入至集水槽5内,然后再通过第一排水管7和第二排水管8将水排出。从而通过以上结构,为工作人员在雨天进行测绘工作提供了方便。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