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过滤式溢流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5164发布日期:2021-12-17 23:3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旋转过滤式溢流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流堰领域,具体是一种旋转过滤式溢流堰。


背景技术:

2.目前水利工程中,一般采用闸、涵、坝、站等水工建筑物对水位进行调蓄控制。堰体作为拦水、蓄水建筑物的常见形式,因过流能力强、施工便捷、有一定蓄水条件而著称,并应用于河道、湖泊及景观水系等工程领域。但目前已建或在建堰体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3.其一,蓄水过流,以功能为导向,多选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等硬质材料满足抗冲刷要求,产生噪声,水流与堰体作用噪声、水流扰动噪声、水流中气泡振动破裂都会产生噪声,对周边居民身心和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
4.其二,规模大、投资高、硬质结构多、且造型方正、呆板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仅仅满足蓄水、灌溉功能,未考虑到水质净化、生态效益及景观需求。
5.其三,生态效益差,传统堰体只具备蓄水储水功能,堰顶结构简单、曝气性能较弱,不具备水体净化功能。上游水体中的悬浮物(ss)、溶解性总固体(tds)通过溢流堰自然进入下游河道,没有起到拦污的功能,影响河道水环境。
6.其四,功能单一,河道天然阻断了两岸的联系交流,堰体从河道本体功能出发,忽略了两岸的连接,作为拦河建筑物,切断了人们正常跨河交通功能需求。
7.其五,无法过滤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tds)等溶解性溶解性受污染水体。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有效过滤水流同时能拦污降噪的旋转过滤式溢流堰。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过滤式溢流堰,包括设于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之间的溢流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体内开设有v型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由呈角度相连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构成,所述进水通道的外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溢流堰体靠上游侧的外壁上,出水通道的外端为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溢流堰体靠下游侧的外壁上,所述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介于进水口和下游河道之间,所述出水通道内设有过滤桶,所述过滤桶朝向出水口的一端敞口,所述过滤桶的另一端密封,过滤桶的侧壁由滤芯合围而成,所述过滤桶内沿其轴向设有一根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穿过过滤桶的底部与出水通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过滤桶底部和出水通道底部之间的转动轴上设有外螺旋桨,所述过滤桶内的转动轴上设有内螺旋桨,所述外螺旋桨和内螺旋桨通过转动轴联动,所述内螺旋桨转动的方向为推进水流向出水口流动的方向。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拦污格栅。
11.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由外向内分为三层依次合围,其中外层为pp棉、中层为颗粒活性炭、内层为反渗透膜。
12.更进一步地,所述靠近出水口处的出水通道内壁和过滤桶外壁之间设有滑轮。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体靠下游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所述溢流堰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所述溢流堰体靠下游侧的外壁对应出水口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和下游河道之间通过缓坡过渡。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坡上铺设有弹石。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拦污格栅和第一平台靠近进水口的边缘处铰接。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通道的底部为内凹的弧形,所述弧形处的边缘直径大于外螺旋桨的直径。
17.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过水通道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排设于溢流堰体内。
18.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出水通道内设置过滤桶的结构,使经过其的每一滴水都得到净化,过程中运动水体势能的转换,降低水体的流速,从而降低噪声。同时内外螺旋桨相配合,保证经过滤后的水体能顺利排出。此外,缓坡上铺设的弹石可进一步降低流速、减少噪音,水体中的水珠同空气分子撞击,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增加水体的富氧量,为改善下游水质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1.图3为图1中过滤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上游河道1、下游河道2、溢流堰体3、过水通道4、进水通道4.1、出水通道4.2、过滤桶5、转动轴6、外螺旋桨7a、内螺旋桨7b、拦污格栅8、滑轮9、第一平台10a、第二平台10b、缓坡11、弹石1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种旋转过滤式溢流堰,包括设于上游河道1和下游河道2之间的溢流堰体3,所述溢流堰体3内开设有多个v型过水通道4,多个过水通道4沿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排设于溢流堰体3内。所述过水通道4由呈角度相连的进水通道4.1和出水通道4.2构成,所述进水通道4.1的外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溢流堰体3靠上游侧的外壁上,出水通道4.2的外端为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溢流堰体3靠下游侧的外壁上,所述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介于进水口和下游河道2之间。
25.所述出水通道4.2内设有过滤桶5,靠近出水口处的出水通道4.2内壁和过滤桶5外壁之间设有滑轮9。所述过滤桶5朝向出水口的一端敞口,所述过滤桶5的另一端密封,过滤桶5的侧壁由滤芯合围而成,所述滤芯由外向内分为三层依次合围,其中外层为pp棉、中层为颗粒活性炭、内层为反渗透膜。其中pp棉用于降低原水浑浊度以及肉眼可见物;颗粒活性炭具备吸附能力,降低原水耗氧量和浊度;反渗透膜可有效降低水体溶解性总固体,去除多种金属物污染物。
26.所述过滤桶5内沿其轴向设有一根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底端穿过过滤桶5的底部与出水通道4.2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过滤桶5底部和出水通道4.2底部之间的转动轴6上设有外螺旋桨7a,所述过滤桶5内的转动轴6上设有内螺旋桨7b,所述外螺旋桨7a和内螺旋桨7b通过转动轴6联动,所述内螺旋桨7b转动的方向为推进水流向出水口流动的方向。所述出水通道4.2的底部为内凹的弧形,所述弧形处的边缘直径大于外螺旋桨7a的直径,所述弧形处的底部设有转动轴6插槽。
27.所述溢流堰体3靠下游侧呈上窄下宽的阶梯状,所述溢流堰体3的顶部设有第一平台10a,所述溢流堰体3靠下游侧的外壁对应出水口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二平台10b,所述第二平台10b和下游河道2之间通过缓坡11过渡。所述缓坡11上铺设有弹石12。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拦污格栅8,拦污格栅8和第一平台10a靠近进水口的边缘处铰接。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9.当上游来水时,水流经过进水口流入进水通道4.1,在此过程中水流被拦污格栅8进行第一道过滤,漂浮物被拦污格栅8阻挡。拦污格栅8积累较多漂浮物时,可将拦污格栅8和漂浮物一起上翻至第一平台10a,供工作人员清理。
30.水流进入进水通道4.1后,在重力作用下冲击过滤桶5,由于过滤桶5的底部密封,水流只能各个角度通过滤芯,使经过其的每一滴水都得到净化,促使水流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得到去除,从而净化水质,此为第二道过滤。其中一部分水流会进入出水通道4.2底部的弧形处形成的加速空间,推动外螺旋桨7a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6和内螺旋桨7b转动。内螺旋桨7b的转动推动过滤桶5内已经经过第二道过滤的水流从出水口排出。
31.最后,水流经过第二平台10b和缓坡11流入下游河道2。在此过程中,弹石12延缓水流流速,同时水流撞击弹石12形成汇流曝气层,水珠同空气分子撞击,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增加水体的富氧量。
32.此外,第一平台10a起到连接两侧河岸,供行人和车辆通过。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34.1、水体在径流过程中经过过滤桶5中滤芯的过滤,能去除悬浮物(ss)、溶解性总固体(tds)等溶解性与非溶解性污染物。在第二级平台与下游迎水面弹石12护坡作用下可以充分与空气水的氧气混合,净化水质的同时提高水体含氧量,从而对下游河道2水质进行改善。
35.2、通过水体能量的转换,加上水流速度的降低,结合第二平台10b和缓坡11上的弹石12共同作用,能降低泄水产生的各种噪音。
36.3、通过滑轮9可方便清洁过滤桶5和更换滤芯,操作简便。
37.4、除满足传统堰的基本功能外,还额外增加了人行通道,且不会增加过大的额外投资,无需架设桥梁解决了河道两岸人、车通行的交通需求。
38.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组合、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