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8038发布日期:2021-12-22 16:0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雨水排水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


背景技术:

2.我国的地表水资源污染形式严峻,面源污染是其主要来源之一,是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源污染类型。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据观测,在暴雨初期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超过平时污水浓度,城市面源污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雨水口是地面径流污染进入水体的第一个环节,其除了负担着收集地面径流的作用,也对地面径流污染负荷的削减和水体污染的防治起着关键作用。普通型雨水口要么存在着污染负荷削减能力不足,要么存在容易堵塞,难于清理维护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在保证其地面径流收集能力的前提下,一方面提高对面源污染的削减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其日常维护工作的便捷性及综合经济效益。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包括:雨水口井壁、雨水篦子、截污挂篮、导流板、集泥框和排水管;
5.所述雨水篦子设置于雨水口井壁的顶部,雨水篦子的下方设置有截污挂篮,集泥框设置于雨水口井壁顶部的一侧,并与雨水口井壁的三周贴合,导流板设置于雨水口井壁的中上部,且位于集泥框的相对侧,所述导流板与雨水口井壁的三周贴合,所述导流板设置为将雨水导入集泥框;排水管与雨水口井壁的底部连接,使雨水通过集泥框后由排水管通入雨水井。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设置于雨水口井壁的底部,其位于排水管和集泥框之间,所述雨水口井壁的底部设置有插孔,过滤模块的底部插脚插入插孔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雨水口井壁由砖砌围设形成,或,所述雨水口井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雨水篦子为球墨铸铁格栅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截污挂篮为不锈钢结构;截污挂篮底部和四周均匀设置圆孔或条形孔,开孔率为20~40%。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集泥框框壁设圆孔,开孔率15~25%。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模块为不锈钢丝滤网、土工布滤网、沙滤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选配截污
型雨水口通过雨水篦子、截污挂篮、过滤模块、集泥框等的设置,使雨水口在保障泄水能力的前提下,面源污染削减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可根据污染物特性选配截污模块,针对性强,且装配式的结构形式十分简单,清理和检修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雨水口的检修难度和工作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立面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断面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

雨水口井壁,2

雨水篦子、3

截污挂篮、4

导流板、5

集泥框、6

过滤模块、7

排水管、61

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包括:雨水口井壁1、雨水篦子2、截污挂篮3、导流板4、集泥框5和排水管7;本实施例中雨水口井壁1为长方体结构,但不限于这种形状;所述的导流板44,其尺寸l
×
b
×
h=360mm
×
360mm
×
2mm。排水管7直径为200mm~300mm,其安装方向有2个选择,可根据项目的设计文件选用。
18.所述雨水篦子2设置于雨水口井壁1的顶部,雨水篦子2的下方设置有截污挂篮3,集泥框5设置于雨水口井壁1顶部的一侧,并与雨水口井壁1的三周贴合,导流板4设置于雨水口井壁1的中上部,且位于集泥框5的相对侧,所述导流板4与雨水口井壁1的三周贴合,所述导流板4设置为将雨水导入集泥框5;排水管7与雨水口井壁1的底部连接,使雨水通过集泥框5后由排水管7通入雨水井。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模块6,所述过滤模块6设置于雨水口井壁1的底部,其位于排水管7和集泥框5之间,所述雨水口井壁1的底部设置有插孔61,过滤模块6的底部插脚插入插孔61固定。下端有2个安装插脚,安装插脚长度为80mm,直径为8mm,插脚直接插入预留的插孔61中,插孔61深度为100mm,起固定过滤模块6的作用。
20.本实施例中,地面雨水首先通过雨水篦子2的物理拦截作用,雨水中积聚的大颗粒污染物质被截留在地面之上;而后进入雨水口内的污水,再次经过截污挂篮3,部分水流经导流板4流至底部的集泥框5,较大颗粒的污染物质则被截留于集泥框5;降至井底的细微颗粒污染及水流,充满底部的集泥框5,再次通过孔径很细的过滤模块6拦截,细小颗粒被截留于过滤模块6一侧,逐渐积聚于集泥框5;当降雨量很大,雨水来不及全部通过滤模块6时,过滤模块6前的水位会持续上升,直至从过滤模块6顶端溢流至另一侧;最终,经过四次过滤的地面雨水,通过排水管7排至雨水井。地面雨水及其中的污染物质先后通过雨水篦子2、截污挂篮3、集泥框5、过滤模块6的四次拦截作用,绝大部分的颗粒污染物质被拦截去除,经过初步净化的雨水通过排水管7排至雨水井乃至城市水体。雨水口维护时,将截污挂篮3、过滤模块6、集泥框5等,直接或用简易的工具将其提至地面进行清理和维护。本实用新型大幅度提高了雨水口削减面源污染负荷的能力,可根据污染物特性选配截污模块,针对性强,且装配式的结构形式十分简单,清理和检修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雨水口的检修难度和工作量,具
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口井壁1由砖砌围设形成,或,所述雨水口井壁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强度满足道路设计荷载要求。雨水口井内净尺寸为680mm
×
380mm
×
820mm,尺寸尽量与标准型类似,以利于工程实施。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雨水篦子2为球墨铸铁格栅结构,长度为740mm;宽度450mm、栅条间距等其它参数与普通单篦雨水篦子2相同。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截污挂篮3为不锈钢结构,壁厚为1mm~1.5mm,其框外壁尺寸l
×
b
×
h=640mm
×
340mm
×
250mm;截污挂篮3底部和四周均匀设置圆孔或宽度为10mm的条形孔,开孔率为20~40%;截污挂篮3长度方向两端外设有40mm宽的挂边,与框壁成90
°
夹角,其作用是将框体挂于安装角钢之上。两端内壁设活动式提手,以便检修时手动将截污挂篮3提出。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集泥框55,其尺寸l
×
b
×
h=300mm
×
340mm
×
300mm;作用在于收集雨水口内的细小渣粒及沉泥。集泥框5壁设孔径为的圆孔,开孔率15~25%,其主要功能在于清理雨水口底部污泥等沉积物时,可直接用简易挂钩将集泥框5提至地面操作,从而极大方便了雨水口内部沉积物的清理工作,减轻了雨水口维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量。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模块6为不锈钢丝滤网、土工布滤网、沙滤块中的一种或多种。过滤模块6平面尺寸为300mm
×
360mm。不锈钢丝滤网的钢丝直径为0.5mm,孔径0.5mm~1mm。土工布的孔径不大于0.5mm。沙滤块的沙粒直径1mm~3mm,厚度不大于100mm。此结构既方便过滤模块6安装,又保证进入排水管7道的雨水都能通过滤模块6而得到净化。
26.雨水口泄水时:
27.第1步,地面径流通过重力汇集于雨水篦子2上部。
28.第2步,大粒径污染物被雨水篦子2的栅条拦截于地面,较小粒径污染物及雨水则流至截污挂篮3。
29.第3步,较小粒径污染被截污挂篮3截留于框内,小粒径污染物随雨水则流至集泥框5。
30.第4步,悬浮的小粒径污染物及雨水通过集泥框5和滤模块,小粒径污染物被截留于过滤模块6一侧,雨水则通过排水管7流至雨水井。
31.雨水口清理时:
32.第1步,扫帚直接清扫雨水篦子2表面,清除地面之上的树叶、塑料袋等杂物。
33.第2步,人工移开雨水篦子2,拉住截污挂篮3的活动提手,将其拉至井外,直接将其拦截的杂物倾倒入垃圾车。
34.第3步,手动拔出插在井壁的导流板4,然后拉住过滤模块6的边框,轻轻将其拉至井外,清除其表面的污染物。
35.第4步,用简易挂钩拉住集泥框5的活动提手,将其拉至井外,将其框内的积泥和污染物倒入淤泥车或垃圾车。
36.第5步,将清理干净的集泥框5放置于原处。
37.第6步,将过滤模块6的插脚插入安装孔。
38.第7步,将清理干净的截污挂篮3放置于原处。
39.第8步,将清理干净的雨水篦子2放置于原处。
40.该雨水口通过雨水篦子2、截污挂篮3、过滤模块6、集泥框5等的设置,使雨水口在保障泄水能力的前提下,面源污染削减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可根据污染物特性选配截污模块,针对性强,且装配式的结构形式十分简单,清理和检修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雨水口的检修难度和工作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4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