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7087发布日期:2021-12-08 13:4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柜体放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


背景技术:

2.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体积大、难以搬移,一些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为了方便移动会在底部设置万向轮,可是设置了万向轮之后,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不能保证绝对的稳定,容易影响检测的数据,故亟需设计一种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在勘察地质时,可保证稳定放置,在不勘察地质时,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勘察地质时可保证稳定放置,不勘察地质时方便移动。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柜体本体、万向轮、万向轮升降机构、底板、底板升降机构、及形成于所述柜体本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开设有升降口;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驱动四个所述万向轮同时向上移动或同时向下移动,使向上移动后的四个所述万向轮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下移动后的四个所述万向轮伸出所述升降口外;所述底板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板升降机构下端安装有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底板升降机构驱动所述底板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使向下移动后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上移动后的底板缩回所述升降口内。
5.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具有第一侧面,所述底座的升降口的四角还对称开设有竖直延伸的四个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设置的其中一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为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其它三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为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分别包括构造为圆孔的下段及被构造为方孔的上段,所述底座还开设有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与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连通,所述底座的升降口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连通的连接口;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锥形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皮带、及万向轮支撑杆,所述第一锥形齿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可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下端形成有设置在所述连接口内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共同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所述万向轮支撑杆有四个,即一个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和三个第
二万向轮支撑杆,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的通孔和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内,三个所述第二万向轮支撑杆一一对应插入到三个所述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内,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分别包括被构造为方柱的上段及被构造成圆柱的下段,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分别插在对应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内,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下端一一对应固定有所述万向轮,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下段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所述主动齿轮有一个,所述从动齿轮有三个,一个所述主动齿轮和三个所述从动齿轮的分别具有与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外,所述主动齿轮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筒固定,三个所述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另外三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外,三个所述从动齿轮通过限位结构被限制在所述升降口的口底处转动,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传动皮带带动三个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6.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口的口底开设有与各所述从动齿轮一一对应且下窄上宽的第一环形限位槽;所述限位结构为对称形成于所述从动齿轮的上表面且下窄上宽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槽内。
7.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开设有由外至内依次连通的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及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把手及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旋转把手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插到所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把手的内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
8.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的内壁还开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一旋转把手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
9.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升降口内还开设有竖直延伸的底板升降杆安装孔,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包括构造为圆孔的下段及被构造为方孔的上段,所述底座还开设有与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中部连通的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底板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锥形齿轮、及底板升降杆,所述第三锥形齿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可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与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对应的内螺纹孔,所述底板升降杆被构造为方柱的上段及被构造成圆柱的下段,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上段插在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的上段内,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下段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下段安装在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的下段内且旋入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内螺纹孔内,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底板。
10.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的底面开设有上窄下宽的第三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下表面对称形成有上窄下宽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限位槽内。
11.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底座的第二侧面开设有由外至内依次连通的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及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水平延伸,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把手及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二旋转把手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面插到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内,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旋
转把手的内端,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竖直设置在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啮合。
12.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的内壁还开设有第四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二旋转把手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四环形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
13.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底座下表面开设有升降口,万向轮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内,万向轮升降机构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升降机构驱动四个万向轮同时向上移动或同时向下移动,底板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内,底板升降机构下端安装有底板,通过底板升降机构驱动底板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勘察地质时,通过万向轮升降机构向上移动四个万向轮,使四个万向轮的下表面与底座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底板升降机构向下移动底板,使底板的下表面与底座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保证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稳定放置,不勘察地质时,通过万向轮升降机构向下移动四个万向轮,使四个所述万向轮伸出所述升降口外,通过底板升降机构向上移动底板,使底板缩回所述升降口内,方便移动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局部a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局部b放大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局部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局部剖视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仰视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

柜体本体、2

底座(201

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1

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2

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a

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的上段、201b

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的下段)、202

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203

连接口、204

升降口(2041

第一环形限位槽)、205

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2051

第二环形限位槽)、206

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207

底板升降杆安装孔(207a

底板升降杆安装孔的上段、207b

底板升降杆安装孔的下段)、208

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1

第三环形限位槽)、209

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2091

第四环形限位槽)、210

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2a

第一侧面、2b

第二侧面、2c

底座下表面)、3

万向轮(3a

万向轮的下表面)、4

万向轮升降机构(401

第一驱动机构(4011

第一旋转把手(40111

第一限位凸起)、4012

第二锥形齿轮)、402

第一锥形齿轮(4021

连接筒、4022

通孔)、403

主动齿轮、404

从动齿轮(4041

第一限位块)、405

传动皮带、406

万向轮
支撑杆(4061

第一万向轮支撑杆、4062

第二万向轮支撑杆、406a

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406b

万向轮支撑杆的下段))、5

底板(5a

底板的下表面)、6

底板升降机构(601

第二驱动机构(6011

第二旋转把手(60111

第二限位凸起)、6012

第四锥形齿轮)、602

第三锥形齿轮(6021

第二限位块)、603

底板升降杆(603a

底板升降杆的上段、603b

底板升降杆的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其包括柜体本体1、底座2、万向轮3、万向轮升降机构4、底板5、及底板升降机构6;底座2形成于柜体本体1底部,底座下表面2c开设有升降口204;万向轮升降机构4设置在底座2内,万向轮升降机构4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3,通过万向轮升降机构4驱动四个万向轮3同时向上移动或同时向下移动,使向上移动后的四个万向轮的下表面3a与底座下表面2c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下移动后的四个万向轮3伸出升降口204外;底板升降机构6设置在底座2内,底板升降机构6下端安装有底板5,通过底板升降机构6驱动底板5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使向下移动后的底板的下表面5a与底座下表面2c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上移动后的底板5缩回升降口204内。
26.优选地,底座2具有第一侧面2a,底座2的升降口204的四角还对称开设有四个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四个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分别竖直延伸,靠近底座2的第一侧面2a设置的其中一个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为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1,其它三个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为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2,各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分别包括构造为圆孔的万向轮支撑杆的下段201b及被构造为方孔的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201a,底座2还开设有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202,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202与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1连通,底座2的升降口204还开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202连通的连接口203;万向轮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01、第一锥形齿轮402、主动齿轮403、从动齿轮404、传动皮带405、及万向轮支撑杆406,第一锥形齿轮402水平设置在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202内,第一锥形齿轮402可在第一驱动机构401的驱动下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02的下端形成有设置在连接口203内的连接筒4021,连接筒4021与第一锥形齿轮402共同开设有与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1对应的通孔4022,万向轮支撑杆406有四个,分别为一个第一万向轮支撑杆4061和三个第二万向轮支撑杆4062,第一万向轮支撑杆4061依次插入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202的通孔4022和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1内,三个第二万向轮支撑杆4062一一对应插入到三个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2012内,各万向轮支撑杆406分别包括被构造为方柱的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406a及被构造成圆柱的万向轮支撑杆的下段406b,各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406a分别插在对应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406a内,各万向轮支撑杆406的下端一一对应固定有万向轮3,各万向轮支撑杆的下段406b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主动齿轮403有一个,从动齿轮404有三个,一个主动齿轮403和三个从动齿轮404的分别具有与万向轮支撑杆406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其中主动齿轮403安装在第一万向轮支撑杆4061外周,主动齿轮403的上端与连接筒4021固定,三个从动齿轮404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另外三个万向轮支撑杆406外周,三个从动齿轮404通过限位结构被限制在升降口204的口底处转动,主动齿轮403
通过传动皮带405带动三个从动齿轮404转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01驱动第一锥形齿轮402、主动齿轮403、和三个从动齿轮404依次转动,由于主动齿轮403和三个从动齿轮404不能上下移动,万向轮支撑杆406不能转动,故使万向轮3随万向轮支撑杆406上下移动。
27.优选地,升降口204的口底开设有与各从动齿轮404一一对应且下窄上宽的第一环形限位槽2041;限位机构为对称形成于从动齿轮404的上表面且下窄上宽的两个第一限位块4041,两个第一限位块4041分别设置在第一环形限位槽2041内,避免从动齿轮404上下移动。
28.优选地,底座2的第一侧面2a开设有由外至内依次连通的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205及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206,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205水平延伸,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206与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202连通;第一驱动机构401包括第一旋转把手4011及第二锥形齿轮4012,第一旋转把手4011从底座2的第一侧面2a插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205内,第二锥形齿轮4012固定在第一旋转把手4011的内端,第二锥形齿轮4012竖直设置在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206内,第二锥形齿轮4012与第一锥形齿轮402啮合,转动第一旋转把手4011时,第二锥形齿轮4012转动,第二锥形齿轮4012驱动第一锥形齿轮402转动。
29.优选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205的内壁还开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2051,第一旋转把手4011的外周形成有与第二环形限位槽2051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40111,避免第一旋转把手4011转动时水平移动。
30.优选地,底座2的升降口204内还开设有竖直延伸的底板升降杆安装孔207,底板升降杆安装孔207包括构造为圆孔的底板升降杆的下段207b及被构造为方孔的底板升降杆的上段207a,底座2还开设有与底板升降杆安装孔207中部连通的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底板升降机构6包括第二驱动机构601、第三锥形齿轮602、及底板升降杆603,第三锥形齿轮602水平设置在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内,第三锥形齿轮602可在第二驱动机构601的驱动下转动,第三锥形齿轮602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与底板升降杆安装孔207对应的内螺纹孔,底板升降杆603被构造为方柱的底板升降杆的上段603a及被构造成圆柱的底板升降杆的下段603b,底板升降杆的上段603a插在底板升降杆的上段207a内,底板升降杆的下段603b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底板升降杆的下段603b安装在底板升降杆的下段207b内且旋入第三锥形齿轮602的内螺纹孔内,底板升降杆603的下端固定有底板5,通过第二驱动机构601驱动第三锥形齿轮602转动,由于第三锥形齿轮602被限制在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内,第三锥形齿轮602不能上下移动,底板升降杆603不能转动,只能带动底板5上下移动。
31.优选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的底面开设有上窄下宽的第三环形限位槽2081;第三锥形齿轮602的下表面对称形成有上窄下宽两个第二限位块6021,两个第二限位块6021分别设置在第三环形限位槽2081内,避免第三锥形齿轮602在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内上下晃动。
32.优选地,底座2具有与底座2的第一侧面2a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2b,底座2的第二侧面2b开设有由外至内依次连通的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209及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210,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209水平延伸,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210与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连通;第二驱动机构601包括第二旋转把手6011及第四锥形齿轮6012,第二旋转把手6011从底座2的第二侧面2b插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209内,第四锥形齿轮6012固定在第二旋转把手6011的内端,第四锥形齿轮6012竖直设置在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210内,第四锥形齿轮6012与第
三锥形齿轮602啮合,转动第二旋转把手6011时,第四锥形齿轮6012转动,第四锥形齿轮6012驱动第三锥形齿轮602转动。
33.优选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209的内壁还开设有第四环形限位槽2091,第二旋转把手6011的外周形成有与第四环形限位槽2091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60111,避免第二旋转把手6011转动时水平移动。
34.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转动第一旋转把手4011时,第二锥形齿轮4012转动,第二锥形齿轮4012驱动第一锥形齿轮402转动,使主动齿轮403和三个从动齿轮404依次转动,由于主动齿轮403和三个从动齿轮404不能上下移动,万向轮支撑杆406不能转动,故使万向轮3随万向轮支撑杆406向上或向下移动;转动第二旋转把手6011时,第四锥形齿轮6012转动,第四锥形齿轮6012驱动第三锥形齿轮602转动,由于第三锥形齿轮602被限制在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208内,第三锥形齿轮602不能上下移动,底板升降杆603不能转动,只能带动底板5向上或向下移动;勘察地质时,通过第一旋转把手4011向上移动四个万向轮3,使四个万向轮的下表面3a与底座下表面2c均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底板升降机构6向下移动底板5,使底板的下表面5a与底座下表面2c位于同一水平面,保证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稳定放置,不勘察地质时,通过第二旋转把手6011向下移动四个万向轮3,使四个万向轮3伸出升降口204外,通过底板升降机构6向上移动底板5,使底板5缩回升降口204内,方便移动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
3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