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1886发布日期:2021-12-15 11:3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基坑支护通过锚杆与基坑斜面内部相互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固定,将基坑内部的应力传导至基坑斜面内部,然而当基坑斜面所受到压力过大时,整个基坑支护容易发生形变、位移,抗拉性能有所不足,偶遇大风大雨天气、基坑斜面遭受风雨侵蚀,基坑变形、位移现象偶有发生,所以我们需要设计新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抗拉能力过低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矩形板、顶块、第一拉撑机构、第二拉撑机构、锚杆机构、固定板、支撑板和辅助板,矩形板安装至基坑壁上,矩形板左面设有弧形槽,矩形板左面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辅助板,弧形槽位于两个辅助板之间,矩形板右面自上而下安装若干锚杆机构,矩形板底端固接支撑板,矩形板顶端固接顶块,顶块右面的底部固接固定板,固定板顶面中心位置安装第一拉撑机构,固定板顶面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第二拉撑机构,两个第二拉撑机构相对于第一拉撑机构对称设置,且第二拉撑机构与第一拉撑机构的夹角为锐角,第一拉撑机构和第二拉撑机构左侧均固接至顶块,固定板安装至地面上。
6.进一步的,第二拉撑机构与第一拉撑机构所夹锐角范围为30
°‑
45
°

7.进一步的,锚杆机构包括杆身、第一圆台、第二圆台、第三圆台、锚头、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和第三圆台均为中空圆台结构,杆身外壁自上而下依次固接第一圆台、第二圆台、第三圆台,且第一圆台顶面直径、第二圆台顶面直径、第三圆台顶面直径依次递减,杆身顶端铰接至矩形板右面,锚头为圆锥体结构,杆身底端固接锚头,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均为三角板结构,第一圆台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一翼板,第二圆台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二翼板,第三圆台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三翼板,锚头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四翼板。
8.进一步的,第一拉撑机构和第二拉撑机构结构相同,第一拉撑机构包括外壳、连接杆、挡块、第一限位板、辅助拉撑单元、第二限位板、绳索、主拉撑单元、盖子、矩形块和螺栓,外壳为顶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结构,外壳固接至固定板顶面,外壳内部左侧设置挡块,外壳内部右侧设置矩形块,矩形块内部设置限位槽,外壳外壁左侧设有预留孔,连接杆外壁两侧分别固接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且挡块处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连接杆右端穿过挡块后固接主拉撑单元,主拉撑单元右端固接至外壳右侧内壁,且主拉撑单元位于限位槽内部,连接杆左端穿过预留孔后固接至绳索,绳索左端固接至顶块,外壳左侧内壁和第一限位板左面之间安装两个辅助拉撑单元,且连接杆位于两个辅助拉撑单元之间,盖子通过
若干螺栓安装至外壳顶端。
9.进一步的,主拉撑单元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第一伸缩杆左端固接至连接杆右端,第一伸缩杆右端固接至外壳右侧内壁,第一弹簧左端固接至连接杆右端,第一弹簧右端固接至外壳右侧内壁,且第一弹簧处于第一伸缩杆外围,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均处于限位槽内部。
10.进一步的,辅助拉撑单元包括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第二伸缩杆左端固接至外壳左侧内壁,第二伸缩杆右端固接至第一限位板左面,第二弹簧左端固接至外壳左侧内壁,第二伸缩杆右端固接至第二弹簧左面,且第二弹簧处于第二伸缩杆外围。
11.进一步的,辅助板与矩形板左面铰接。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固定板,为顶块提供向右的拉力,且作为第一道抗拉防线,通过第一拉撑机构和第二拉撑机构,为顶块提供向右的拉力,且作为第二道抗拉防线,通过辅助板,为矩形板提供支撑力,且作为第三道抗拉防线,大大提高了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抗拉能力,通过弧形槽,提高了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抗风能力,进而提高了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固度。
14.(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通过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和第三圆台,提高了锚杆机构的固土能力,主拉撑单元为顶块提供主要的向右的拉力,辅助拉撑单元为顶块提供辅助的向右的拉力,限位槽用于给主拉撑单元活动限位,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为连接杆提供限位功能。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锚杆机构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未安装盖子的第一拉撑机构且绳索处于未与顶块固接时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拉撑机构且绳索处于未与顶块固接时的剖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未安装盖子的第一拉撑机构且绳索处于与顶块固接时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拉撑机构且绳索处于与顶块固接时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矩形板;2

顶块;3

第一拉撑机构;31

外壳;32

连接杆;33

挡块;34

第一限位板;35

辅助拉撑单元;351

第二伸缩杆;352

第二弹簧;36

第二限位板;37

绳索;38

主拉
撑单元;381

第一伸缩杆;382

第一弹簧;39

盖子;4

第二拉撑机构;5

锚杆机构;51

杆身;52

第一圆台;53

第二圆台;54

第三圆台;55

锚头;56

第一翼板;57

第二翼板;58

第三翼板;59

第四翼板;6

固定板;7

弧形槽;8

支撑板;9

辅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9]
如图1

7所示,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矩形板1、顶块2、第一拉撑机构3、第二拉撑机构4、锚杆机构5、固定板6(固定板6通过若干铆钉固定至地面上方)、支撑板8和辅助板9,矩形板1安装至基坑壁上(地面左方挖有基坑,且地面左侧设有基坑壁,且基坑壁为斜面结构,如图2所示,a为地面,b为基坑壁),矩形板1左面设有弧形槽7,矩形板1左面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辅助板9(辅助板9与矩形板1左面铰接),弧形槽7位于两个辅助板9之间,矩形板1右面自上而下安装若干锚杆机构5,矩形板1底端固接支撑板8,矩形板1顶端固接顶块2,顶块2右面的底部固接固定板6,固定板6顶面中心位置安装第一拉撑机构3,固定板6顶面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第二拉撑机构4,两个第二拉撑机构4相对于第一拉撑机构3对称设置,且第二拉撑机构4与第一拉撑机构3的夹角为锐角,第一拉撑机构3和第二拉撑机构4左侧均固接至顶块2,第二拉撑机构4与第一拉撑机构3所夹锐角范围为30
°‑
45
°
,通过固定板6,为顶块2提供向右的拉力,且作为第一道抗拉防线,通过第一拉撑机构3和第二拉撑机构4,为顶块2提供向右的拉力,且作为第二道抗拉防线,通过辅助板9,为矩形板1提供支撑力,且作为第三道抗拉防线,固定板6安装至地面上。
[0030]
如图3所示,锚杆机构5包括杆身51、第一圆台52、第二圆台53、第三圆台54、锚头55、第一翼板56、第二翼板57、第三翼板58和第四翼板59,第一圆台52、第二圆台53和第三圆台54均为中空圆台结构,杆身51外壁自上而下依次固接第一圆台52、第二圆台53、第三圆台54,且第一圆台52顶面直径、第二圆台53顶面直径、第三圆台54顶面直径依次递减,杆身51顶端铰接至矩形板1右面,锚头55为圆锥体结构,杆身51底端固接锚头55,第一翼板56、第二
翼板57、第三翼板58和第四翼板59均为三角板结构,第一圆台52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一翼板56,第二圆台53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二翼板57,第三圆台54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三翼板58,锚头55侧壁等距设置若干第四翼板59,通过第一圆台52、第二圆台53和第三圆台54,提高了锚杆机构5的固土能力,通过第一翼板56、第二翼板57、第三翼板58和第四翼板59,使杆身51和锚头55更容易扎进基坑斜面的内部。
[0031]
如图4

5所示,第一拉撑机构3和第二拉撑机构4结构相同(一拉撑机构3和第二拉撑机构4的工作原理也相同,所以之后仅对第一拉撑机构3进行展开描述,第二拉撑机构4也就不再提及),第一拉撑机构3包括外壳31、连接杆32、挡块33、第一限位板34、辅助拉撑单元35、第二限位板36、绳索37、主拉撑单元38、盖子39、矩形块和螺栓,外壳31为顶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结构,外壳31固接至固定板6顶面,外壳31内部左侧设置挡块33,外壳31内部右侧设置矩形块,矩形块内部设置限位槽,外壳31外壁左侧设有预留孔,连接杆32外壁两侧分别固接第一限位板34、第二限位板36,且挡块33处于第一限位板34和第二限位板36之间,连接杆32右端穿过挡块33后固接主拉撑单元38,主拉撑单元38右端固接至外壳31右侧内壁,且主拉撑单元38位于限位槽内部,连接杆32左端穿过预留孔后固接至绳索37,绳索37左端固接至顶块2,外壳31左侧内壁和第一限位板34左面之间安装两个辅助拉撑单元35,且连接杆32位于两个辅助拉撑单元35之间,盖子39通过若干螺栓安装至外壳31顶端,形成便于拆卸的结构,主拉撑单元38为顶块2提供主要的向右的拉力,辅助拉撑单元35为顶块2提供辅助的向右的拉力,限位槽用于给主拉撑单元38活动限位,第一限位板34和第二限位板36为连接杆32提供限位功能。
[0032]
如图5所示,主拉撑单元38包括第一伸缩杆381和第一弹簧382,第一伸缩杆381左端固接至连接杆32右端,第一伸缩杆381右端固接至外壳31右侧内壁,第一弹簧382左端固接至连接杆32右端,第一弹簧382右端固接至外壳31右侧内壁,且第一弹簧382处于第一伸缩杆381外围,第一伸缩杆381和第一弹簧382均处于限位槽内部,第一弹簧382提供拉力,第一伸缩杆381起限位作用。
[0033]
如图6

7所示,辅助拉撑单元35包括第二伸缩杆351和第二弹簧352,第二伸缩杆351左端固接至外壳31左侧内壁,第二伸缩杆351右端固接至第一限位板34左面,第二弹簧352左端固接至外壳31左侧内壁,第二伸缩杆351右端固接至第二弹簧352左面,且第二弹簧352处于第二伸缩杆351外围,第二伸缩杆351起限位作用,第二弹簧352提供拉力。
[003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绳索37未与顶块2固接时,第一拉撑机构3如图4

5所示,此时第一弹簧382,第二弹簧352均处于正常状态,即不提供拉力的状态,当绳索37与顶块2固接时,第一拉撑机构3如图6

7所示,此时相比图4

5,绳索37处于被顶块2拉直的状态,顶块2为绳索37提供向左的拉力,导致连接杆32向左发生了移动,第一伸缩杆381和第一弹簧382被拉伸,所以第一弹簧382对连接杆32提供了向右的拉力,第二伸缩杆351和第二弹簧352被压缩,第二弹簧352为第一限位板34提供向右的拉力,第一限位板34为连接杆32提供向右的拉力,连接杆32对绳索37提供向右的拉力,绳索37对顶块2提供向右的拉力,进而使得抗拉增强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抗拉能力得到提高。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