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1917发布日期:2021-12-15 11:3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工程原料储存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包含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大型沼气工程等,通常在厂区内设置有原料堆场,以存放厂区生产所需要的秸秆原料。由于秸秆产生具有季节性,通常厂区考虑半年或全年秸秆用量的堆存。
3.生物质原料堆场是对生物质原料进行暂时堆存的场地,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类项目中。现有技术下的堆场排水通常采用将堆场地面向外放坡的方式进行排放雨水和渗滤液,这会造成渗滤液与雨水一同沿着场地放坡方向进行混合排放,最终共同汇入相同去处,既无法实现雨污分流,又增大了污水处理量,造成厂区污水处理方面和环保方面的较大压力。
4.渗滤液通常含有大量有机质(cod、氨氮等),若处理不善,不但会造成雨水再生利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如何实现渗滤液收集及有效处理,是避免渗滤液污染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解决生物质原料堆场的雨水和渗滤液进行分流、收集时,容易造成渗滤液污染土壤、地下水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两行布置的排水渠,两排水渠之间通过多个集水沟连通,所述集水沟以其中心处为顶点并朝两端向下倾斜,每条集水沟与两排水渠相交处的设置有用于放置、过滤原料的检查井。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8.进一步的,每条集水沟的宽度为0.3m

0.5m,深度为0.2m

0.5m,两相邻的集水沟之间的距离为2m

10m。
9.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沟从中心处向两端倾斜的坡度为5
‰‑
5%。
10.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沟的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铺设有碎石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渗滤液经集水沟收集,避免渗滤液污染;(2)集水沟不仅可以收集渗滤液,同时起到支撑堆料及车辆碾压的作用;(3)检查井对渗滤液杂质具有沉淀截留作用,同时检修清淤便利。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
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集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检查井,2.排水渠,3.集水沟,4.盖板,5.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两行布置的排水渠2,两排水渠2之间通过多个集水沟3连通,集水沟3以其中心处为顶点并朝两端向下倾斜,每条集水沟3与两排水渠2相交处设置检查井1,检查井底比渠底低0.3m

0.5m,用于沉淀悬浮杂质。
19.排水渠2和集水沟3和布置在地面下形成暗渠,地面上放置有秸秆等原料。下雨时,流入原料中最终形成渗透液,渗透液经集水沟3分别流入两边的检查井1中,在检查井1中渗透液中夹杂的原料经沉淀,不会随渗透液一起流入排水渠2中。未参杂原料的渗透液最终经排水渠2集中后排出。
20.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中,每条集水沟3的宽度为0.3m

0.5m,深度为0.2m

0.5m,两相邻的集水沟3之间的距离为2m

10m。
21.将集水沟3的宽度设计为0.3m

0.5m,深度设计为0.2m

0.5m,两相邻的集水沟3之间的距离设计为2m

10m,可以确保对地面上堆积的原料下雨天产生的渗透液进行快速排放,不容发生局部积水。
22.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中,集水沟3从中心处向两端倾斜的坡度为5
‰‑
5%。
23.集水沟3从中心处向两端倾斜的坡度设计为5
‰‑
5%,其主要目的在于可以确保渗透液能够经集水沟3顺利排入排水渠2中,另外这种程度的坡度也便于在地面中进行设计,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4.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中,集水沟3的上方设置有盖板4,盖板4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25.盖板4可以将原料中大块料进行过滤,防止其落入集水沟3中,堵塞集水沟3,后续也避免了为检查井1过滤原料增加负担。
26.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中,盖板4上铺设有碎石层5。
27.碎石层5的主要作用在于确保渗透液能通过的情况下过滤原料,减少后续程序中原料的过滤压力。
28.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渗滤液经集水沟收集,避免渗滤液污染;(2)集水沟不仅可以收集渗滤液,同时起到支撑堆料及车辆碾压的作用;(3)检查井对渗滤液杂质具有沉淀截留作用,同时检修清淤便利。
29.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
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行布置的排水渠(2),两排水渠(2)之间通过多个集水沟(3)连通,所述集水沟(3)以其中心处为顶点并朝两端向下倾斜,每条集水沟(3)与两排水渠(2)相交处设置有用于放置、过滤原料的检查井(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集水沟(3)的宽度为0.3m

0.5m,深度为0.2m

0.5m,两相邻的集水沟(3)之间的距离为2m

10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3)从中心处向两端倾斜的坡度为5
‰‑
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3)的上方设置有盖板(4),盖板(4)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上铺设有碎石层(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两行布置的排水渠,两排水渠之间通过多个集水沟连通,所述集水沟以其中心处为顶点并朝两端向下倾斜,每条集水沟与两排水渠相交处的设置有用于放置、过滤原料的检查井。该地面渗滤液收集装置,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堆场的雨水和渗滤液进行分流、收集时,容易造成渗滤液污染土壤、地下水的问题。地下水的问题。地下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峰 马志祥 惠煌 李文涛 高徐军 王丹 张乃畅 寇晓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