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6776发布日期:2021-12-01 12:2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城市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雨水排水,即,砌筑集水井,回填土埋设pvc管、水泥管、波纹管和砌筑暗沟。这些方式都未考虑雨水再利用的问题,循环利用不单单指对处理后的废水的利用,更是对天然降水的收集、循环利用。我国西南地区雨量大的季节城市容易出现内涝,天然的降水,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但却很少有城市对此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在秋冬季节,则容易出现缺水干旱的问题。如果能对雨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不仅能有效减少雨季内涝的发生,还能有效缓解旱季水资源短缺、缺水干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设于地下并依次连接的透水管、排水管、集水井,所述透水管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透水管侧面和上方设有滤水层,透水管上缠绕有无纺布,所述集水井低于透水管和排水管,集水井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出口设有输水管。
6.所述输水管上设有灌溉管路,灌溉管路连接排水管,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为电动或手动单向阀。
7.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位于输水管的管路与排水管连接点靠集水井一方,第二单向阀为手动或电动单向阀。
8.还包括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分别与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抽水泵电连接。
9.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于透水管或排水管上方的土层内,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10.所述控制终端为plc控制柜。
11.所述透水管与排水管通过管接头连接,管接头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管接头侧面和上方设有滤水层。
12.所述滤水层为碎石。
13.所述滤水层的渗透系数大于0.1cm/s。
14.所述无纺布沿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的方式包裹或缝制,无纺布的搭接长度为无纺布的1/3~2/3宽度。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城市水涝及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使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透水管和滤水层快速渗透雨水,起到排水排涝的作用,同时还能过滤
雨水中的杂质,使得回收利用的水资源用途广,可用于灌溉、路面洒水、洗车等。另外,本实用新型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推广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

透水管;2

排水管;3

集水井;4

滤水层;5

混凝土垫层;6

抽水泵;7

输水管;8

第一单向阀;9

第二单向阀;10

控制终端;11

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20.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设于地下并依次连接的透水管1、排水管2、集水井3,所述透水管1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5,透水管1侧面和上方设有滤水层4,透水管1上缠绕有无纺布,所述集水井3低于透水管1和排水管2,集水井3内设有抽水泵6,抽水泵6出口设有输水管7。
22.工作原理:雨水较多时,雨水经过透水层进入透水管1,透水层和透水管1将雨水杂质过滤,便于得到清水,随后排水管2、集水井3将雨水收集;需要用水时,通过抽水泵6将水抽出,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
23.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城市水涝及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使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透水管1和滤水层4快速渗透雨水,起到排水排涝的作用,同时还能过滤雨水中的杂质,使得回收利用的水资源用途广,可用于灌溉、路面洒水、洗车等。另外,本实用新型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推广前景广阔。
24.所述输水管7上设有灌溉管路,灌溉管路连接排水管2,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8,第一单向阀8为电动或手动单向阀。当旱季时,土层干燥,通过该设置,便于将手机的水经过透水管1送回土壤中,保持土壤水分,保护植物。通过第一单向阀8的设置,便于防止排水管2内的水进入输水管7,影响其他用水管路的澄清度;另外,通过手动、电动控制第一单向阀8的开闭,便于控制用水管路。
25.所述排水管2上设有第二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9位于输水管7的管路与排水管2连接点靠集水井3一方,第二单向阀9为手动或电动单向阀。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第二单向阀9开闭,便于控制收集雨水管路,在雨量大时开启,收集雨水,在雨量小时关闭,防止集水井3压力升高时导致水倒流,引发内涝。
26.还包括控制终端10,控制终端10分别与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抽水泵6电连接。便于集中控制,提高效率,减小控制出错率。控制终端10可以是配电柜、plc控制柜等。
27.还包括湿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1设于透水管1或排水管2上方的土层内,湿度传感器11与控制终端10电连接。便于监测土壤湿度,确定灌溉与收集水的时间,提高控制的准确性,使水资源的回收与取用相平衡。
28.所述控制终端10为plc控制柜。plc控制柜能根据湿度传感器11的信号控制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的开闭,还能控制抽水泵6的启停,便于自动控制,失误率小,控制效率高。
29.所述透水管1与排水管2通过管接头连接,管接头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5,管接头侧面和上方设有滤水层4。便于更换透水管1,同时保持了管接头部位的水流动性,防止泥土粘结在管接头上,造成损坏或拆装困难。
30.所述滤水层4为碎石。施工成本低,对雨水的过滤性好,当长期使用需要更换时,更换过程简单,不会损坏透水管1,且无污染。
31.所述滤水层4的渗透系数大于0.1cm/s。渗透效率高,便于快速排水。
32.所述无纺布沿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的方式包裹或缝制,无纺布的搭接长度为无纺布的1/3~2/3宽度。提高过滤效果,便于提高收集水的清澈程度,减少集水井3中的澄清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下并依次连接的透水管(1)、排水管(2)、集水井(3),所述透水管(1)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5),透水管(1)侧面和上方设有滤水层(4),透水管(1)上缠绕有无纺布,所述集水井(3)低于透水管(1)和排水管(2),集水井(3)内设有抽水泵(6),抽水泵(6)出口设有输水管(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7)上设有灌溉管路,灌溉管路连接排水管(2),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8),第一单向阀(8)为电动或手动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上设有第二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9)位于输水管(7)的管路与排水管(2)连接点靠集水井(3)一方,第二单向阀(9)为手动或电动单向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终端(10),控制终端(10)分别与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抽水泵(6)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1)设于透水管(1)或排水管(2)上方的土层内,湿度传感器(11)与控制终端(10)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10)为plc控制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1)与排水管(2)通过管接头连接,管接头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5),管接头侧面和上方设有滤水层(4)。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4)为碎石。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4)的渗透系数大于0.1cm/s。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沿一端向另一端缠绕的方式包裹或缝制,无纺布的搭接长度为无纺布的1/3~2/3宽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设于地下并依次连接的透水管、排水管、集水井,所述透水管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透水管侧面和上方设有滤水层,透水管上缠绕有无纺布,所述集水井低于透水管和排水管,集水井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出口设有输水管。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城市水涝及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使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透水管和滤水层快速渗透雨水,起到排水排涝的作用,同时还能过滤雨水中的杂质,使得回收利用的水资源用途广,可用于灌溉、路面洒水、洗车等。另外,本实用新型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推广前景广阔。广前景广阔。广前景广阔。


技术研发人员:罗正权 李英章 赵国超 杨明辉 杨云鹏 夏林灿 伍鑫 胡渊 杨军 骆金科 王建 李怀柱 官忠臣 黄春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8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