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9905发布日期:2021-12-15 10:2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供水设备的改造已经成为各地近年来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多种形式的泵房也大量运用而生。
3.在寒冷地区,当环境温度在

40℃~0℃时,供水设备内部的温度也容易降低至0℃以下。供水设备内部设有电气元器件、水泵和输水管路,电气元器件在低温工作时会影响其寿命和使用性能,水在0℃以下会结冰,管路因水结冰易导致破裂,同时水泵在结冰后,也容易出现干转,导致漏水。现有的一体化供水设备内,通常设有工业空调来调整泵房内的温度,但是工业空调耗能大,成本高,故障率高,维护保养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智能调节温度的一体化供水设备,且成本低、故障率低,并且无需维护保养。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供水设备,包括:泵房主体、进水总管、出水总管、多台水泵、暖风机、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其中,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穿设于所述泵房主体;多台水泵通过支管管路并联地连接于所述进水总管和所述出水总管之间;暖风机设于所述泵房主体内,为所述泵房主体内的空气加热并使空气在所述泵房主体内循环流动;控制器设于所述泵房主体内,与所述暖风机电连接;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泵房主体内,用于感测所述泵房主体内的温度,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暖风机开启,以对泵房主体内的空气加热;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暖风机关闭,停止加热。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0℃~5℃,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0℃~20℃。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暖风机包括: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离心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对应,所述离心风机将空气从所述吸风口吸入,并向所述壳体的底部吹出;电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中,且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下方,所述电加热组件对从所述离心风机吹出的空气加热,所述电加热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底板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离心风机的吸风口朝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暖风机还包括:导向板,位于所述电加
热组件和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导向板自所述第一侧板向所述底板倾斜延伸至所述出风口的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网格状镂空部,所述网格状镂空部为所述出风口。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底板垂直;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主体,所述电加热主体设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且所述电加热主体平行于所述底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电加热主体包括:安装框,设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安装框中,所述加热元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贯通。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暖风机设于所述泵房主体的侧壁上,所述暖风机位于所述进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和所述水泵的上方。
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16.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中,控制器根据传温度感器感测的泵房主体内温度,控制暖风机开启与关闭,当温度较低时,暖风机开启,对泵房主体内的空气加热,并使加热的空气在泵房主体内循环流动,使整个泵房内的空气热循环,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控,且该暖风机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并且无需维护保养,节省劳动力。
附图说明
17.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18.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体化供水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体化供水设备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20.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体化供水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21.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体化供水设备的左侧透视图;
22.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体化供水设备的右侧示意图;
23.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暖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暖风机的正面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泵房主体;101、安装底座;102、叉车孔;103、排气孔;104、前部面板;2、进水总管;3、出水总管;4、水泵;5、暖风机;51、壳体;511、第一侧板;512、第二侧板;513、第三侧板;514、底板;515、前盖板;52、离心风机;53、电加热组件;531、安装框;532、加热元件;54、安装座;56、导向板;6、控制器;7、温度传感器;8、第一风扇;9、稳压罐;10、控制柜;11、通讯天线;a、进风口;b、出风口;c、吸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
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28.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外,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供水设备,参考图1至图7,其中,图1至图5示出了一体化供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地示出一体化供水设备内部的结构,图2和图4可以理解为透视图,或者可以理解为将挡住泵房箱体的侧壁拆除后的示意图,图3为打开部分箱体门后的显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6至图7示出了位于泵房主体内的暖风机5的结构示意图,同样地,为了更加清楚地示出暖风机5内部的结构,图6和图7为去掉壳体51的前盖板515的示意图。
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体化供水设备包括:泵房主体1、进水总管2、出水总管3、多台水泵4、暖风机5、控制器6和温度传感器7。其中,进水总管2和出水总管3穿设于泵房主体1。多台水泵4通过支管管路并联地连接于进水总管2和出水总管3之间。暖风机5设于泵房主体1内,为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加热并使空气在泵房主体1内循环流动。控制器6设于泵房主体1内,与暖风机5电连接。温度传感器7设于泵房主体1内,用于感测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并与控制器6电连接。
31.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控制器6根据传温度感器感测的泵房主体1内温度,控制暖风机5开启与关闭,当温度较低时,暖风机5开启,对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加热,并使加热的空气在泵房主体1内循环流动,使整个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热循环,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控,且该暖风机5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并且无需维护保养,节省劳动力。
32.需说明的是,泵房主体1可以是一个箱体,泵房主体1外是指泵房主体1的箱体所围成的空间的外部,也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泵房主体1内是指箱体所围成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方”和“下方”是表示方位的技术术语,上下表示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供水设备设于地面上,则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在竖直方向上,越远离地面的空间,越位于地面的上方。
3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进行进详细的说明。
34.如图1至图5所示,泵房主体1包括安装底座101、箱体侧壁、前部面板104和顶盖。泵房主体1由双层板结构搭建形成箱体。且双层板结构中间可以设有保温层,使泵房主体1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其中,如图1所示,前部面板104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钢化玻璃,用作透视窗,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泵房主体1的内部运行情况,例如,当泵房主体1内的警报灯报警时,会发出红色闪烁信号,外部人员可以通过该透视窗观察到,以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35.进水总管2连通外部水源,为一体化供水设备输入水,水通过水泵4进入出水总管3,通过出水总管3送出一体化供水设备,并输送至用水片区。进水总管2和出水总管3穿设于
该泵房主体1。在一实施例中,水泵4的数量可以为两台。当然也可以是三台、四台或更多台,此处不做特殊限定。进水总管2、出水总管3、多个水泵4以及支管管路形成泵组,该泵组通过安装底座101安装在泵房主体1内,如图1所示,安装底座101上设有叉车孔102,方便在生产装配时使用叉车搬运泵组,同一安装底座101可以承载不同尺寸的泵组。
36.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6所示,暖风机5包括:壳体51、离心风机52和电加热组件53。其中,壳体51设有进风口a和出风口b。离心风机52设于壳体51中,离心风机52的吸风口c与壳体51的进风口a对应,离心风机52将空气从吸风口c吸入,并向下吹出,吹向壳体51的底部。如图6和图7所示,空气从离心风机52的轴向的端面被吸入,并从离心风机52的径向吹出,使空气的流向发生转变,将空气集中导送至出风口b。另外,离心风机52的转速可以调整,若需要较大流量的空气流动时,可以调高转速,当需要降噪音时,可以调低转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37.电加热组件53设于壳体51中,且位于离心风机52的下方,电加热组件53对从离心风机52吹出的空气加热,电加热组件53与控制器6电连接。
38.如图2和图6所示,暖风机5的壳体51可以为长方体或正方体,设于泵房主体1的内壁上。壳体51可以包括底板514、第一侧板511、第二侧板512、第三侧板513和前盖板515(图1中示出前盖板515)。其中,底板514位于壳体51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b。第一侧板511与底板514垂直,第一侧板511可以贴附于泵房主体1的内壁,第一侧板511与前盖板515相对,如图1所示,壳体51的进风口a开设于前盖板515上,离心风机52的吸风口c两端的开口分别朝向前盖板515上的进风口a和第一侧板511。第二侧板512和第三侧板513相对且平行设置,并且分别与第一侧板511、底板514垂直。当然,暖风机5的壳体51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圆柱形,此处不做特殊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51也可以不设置第一侧板511,可以利用泵房主体1的内壁作为壳体51的第一侧板511,此处不做特殊限定。为了后面的描述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51以具有第一侧板511为例进行说明。
39.如图6所示,控制器6可以设于壳体51内,具体地,可以设于第一侧板511、第二侧板512或第三侧板513上,优选地,控制器6设于距离加电加热组件53较远的位置,以避免控制器6距离电加热组件53过近而被烧坏。控制器6可以设于一安装板上,通过螺钉安装于壳体51的侧壁上,便于从壳体51外直接拆卸。当然,控制器6也可以设于其他位置,如设于泵房主体1的侧壁,此处不做特殊限定。控制器6可以是一个控制芯片或微处理器,即本领域的普通的控制装置,其发送控制指令至其他器件的实现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公知常识获取的,此处不再赘述。
40.进一步地,离心风机52、电加热组件53和温度传感器7均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在温度传感器7感测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的状态下,控制器6用于控制离心风机52和电加热组件53开启。在温度传感器7感测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的状态下,控制器6用于控制离心风机52和电加热组件53关闭。
41.具体地,温度传感器7可以设于离心风机52的吸风口c处,能够感测到吸风口c的空气的温度,该温度即为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的温度。当然,温度传感器7也可以设置于泵房主体1的内壁上或者暖风机5的壳体51的侧壁上,此处不做特殊限定。如图6所示,温度传感器7可以为一圆柱形的温度感测探头,其连接有信号线及电源线(为了简洁,图中未示出这些线),温度感测探头可以从离心风机52的吸风口c处的风罩上穿出并固定在该风罩上,以感
测吸风口c处的空气的温度。温度感测探头需要固定在风罩上,例如可以将信号线绑定在风罩上,或者通过其他手段如粘接等固定,防止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松动。
42.温度传感器7将其感测到的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至控制器6,当控制器6判断该温度低于一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离心风机52和电加热组件53开启,离心风机52转动,将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吸入暖风机5的壳体51中,电加热组件53通电加热,空气流经该电加热组件53被加热后,通过壳体51的底板514的出风口b排出暖风机5,重新流回泵房主体1内,离心风机52不断将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输送至暖风机5,经加热后流回泵房主体1内,使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被循环加热,使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升高。同时在此过程中,温度传感器7不断感测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送至控制器6。当温度传感器7感测到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器6控制离心风机52和电加热组件53关闭。直至温度再次下降至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上述过程重新进行。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0℃~5℃,具体地,可以是2℃、3℃、4℃等,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10℃~20℃,具体地,可以是13℃、15℃、18℃等,此处不做特殊限定。优选地,第二预设温度比第一预设温度至少大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5℃,第二预设温度为10℃。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离心风机52和电加热组件53可以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当其中一个断电或者发生故障时,控制器6可以控制另一个停止运行或者对整个暖风机5断电,以节省能耗。
4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暖风机5设于泵房主体1的侧壁上,暖风机5位于进水总管2、出水总管3和水泵4的上方。即将暖风机5设于泵房主体1的高处位置,将上部的空气加热,然后吹到下部,由于热空气易上升,因此,吹到下部的空气在提高泵房主体1下部的温度的同时,也会继续上升,从而使整个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整个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均匀上升。
46.优选地,如图2所示,暖风机5还包括:导向板56,位于电加热组件53和底板514之间,且导向板56自第一侧板511向底板514倾斜延伸至出风口b。导向板56可以位于出风口b的靠近第一侧板511的一侧。
47.具体地,导向板56为一平滑的板体,导向板56的一侧连接第一侧板511,相对的另一侧连接底板514,且位于出风口b的边缘,使导向板56相对于第一侧板511和底板514倾斜设置。当空气被加热后,从电加热组件53向下离开,并被吹送至该导向板56上,导向板56将加热的空气导向至出风口b,使加热的空气能够顺利通过出风口b排出暖风机5,防止加热的空气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冲击底板514的非出风口b的位置,造成空气紊流,影响空气的正常排出。
4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底板514包括网格状镂空部,网格状镂空部为出风口b。将出风口b设置成网格状镂空的结构,能够将空气更加均匀地排出暖风机5。
49.当然,出风口b也可以不具有网格状镂空结构,例如只是一个开口,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50.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电加热组件53包括电加热主体,电加热主体设于第二侧板512和第三侧板513之间,且电加热主体平行于底板514。
51.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侧板511上设置两个位于相同高度的安装座54,两个安
装座54间隔设置,位于第二侧板512和第三侧板513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安装座54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侧板512和第三侧板513上,此处不做特殊限定,电加热主体的两端安装于两个安装座54上。电加热主体可以为长条板状结构,电加热主体平行于底板514。电加热主体沿垂直于第二侧板512和第三侧板513的方向设置,使得电加热主体的加热面积最大化,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离心风机52输送的空气加热。另外,离心风机52将空气从上向下垂直输送,电加热主体的加热面与空气的流向垂直,使空气加热更加均匀。
52.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电加热主体包括安装框531和加热元件532。其中,安装框531设于第二侧板512和第三侧板513之间,具体地,安装于两个安装座54上。加热元件532设于安装框531中,且加热元件532具有通孔,通孔在垂直于底板514的方向上贯通,便于将加热的空气向下输送至出风口b。
53.具体地,安装框531可以是口字型,中间为贯通的开口,加热元件532安装于安装框531的框体上。安装框531也可以具有支撑板,支撑板设于框体底部,与框体四周连接,以对加热元件532起到支撑作用,但是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便于加热的空气向下输送。加热元件532可以是多个加热管或多个电阻丝,加热元件532的加热功率可以为1600w,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5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暖风机5还包括电源指示灯(图中未示出),当加热组件53通电加热时,电源指示灯开启。
5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暖风机5还包括防水接头,用于与加热组件53的电源线连接,便于拆卸,且防水,增加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及便利性。电源线的长度可以为3.5米,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长度,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5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风扇8,设于泵房主体1的内壁,并与外界连通。第一风扇8与控制器6电连接。在温度传感器7感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的状态下,控制器6用于控制第一风扇8开启。具体地,第一风扇8可以为多个,第一风扇可以设置在泵房主体1的侧壁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泵房主体1的顶壁上,设置在顶部的第一风扇8可以为轴流式风扇,如图4所示,整个泵房主体1的顶部的外周边向下开设有排气孔103,设于顶部的第一风扇8将泵房主体1内的高温气体通过该排气孔103排到泵房主体1的外部,利于空气流通,同时雨水不会通过排气孔进入泵房主体1内。
57.当夏天外界温度较高时,泵房主体1内的电气元器件处于较高的温度下运行容易损坏。当温度传感器7感测到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时,将该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第一风扇8开启,使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流通,带走泵房主体1内的热空气,以对泵房主体1内部降温。
58.第三预设温度可以为20℃~40℃,例如,28℃、30℃、35℃、38℃等,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5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风扇(图中未示出),第二风扇设于每台水泵4的电机的端部,第二风扇与控制器6电连接。当泵房主体1内温度较高时,例如高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预设温度,控制器6控制第二风扇开启,带走水泵4的电机周围的热量,为水泵4的电机降温,防止电机被烧毁。
60.第一风扇8和第二风扇可以同时开启,也可以只开启第一风扇8或第二风扇。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电机本身会产生很多热量,所以,无论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如何,第二风扇也
可以随电机的开启而开启,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61.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还可以包括稳压罐9,设于出水总管3上,以对出水总管3中的液体稳压,保证出水总管3中的水能够被顺利输出。
62.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柜10,设于泵房主体1的内壁,控制柜10内可以设置电源和另一个控制器,例如该控制器可以与水泵4连接,用于控制水泵4的开启与关闭。
63.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还可以包括通讯天线11,设于泵房主体1的顶盖上,以接收发送电信号,保证控制器6的正常运行。
6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供水设备中,控制器6根据温度传感器7感测的泵房主体1内的温度,控制暖风机5开启与关闭,当温度较低时,暖风机5开启,对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加热,并使加热的空气在泵房主体1内循环流动,使整个泵房主体1内的空气热循环,实现对温度的自动调控,且该暖风机5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并且无需维护保养,节省劳动力。
65.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