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9532发布日期:2022-11-03 01:0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厂房内垃圾坑下部排水侧需设置渗沥液收集池。垃圾坑的渗沥液通过其底部排水侧的沥水格栅排至渗沥液收集间,再经排水沟排入渗沥液收集池内。因垃圾物料的渗沥液析出量较大,故渗沥液收集池容量通常为 200~300立方米。
3.为了保证渗沥液收集池容积,常规的渗沥液收集池布置通常为:在垃圾坑一侧下部设置渗沥液收集池,渗沥液收集池设计为狭长的矩形池子,池子长度与垃圾坑同长。这样结构的缺点在于渗沥液收集池截面面积大,通常为一百多平方米,同时因其为敞开布置,渗沥液收集间环境非常恶劣,空气易燃易爆风险大,渗沥液泵布置位置较深,检修起吊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垃圾坑,垃圾坑底部设有滤水格栅,滤水格栅的末端设有渗沥液收集间,渗沥液收集间通过排水沟连接有渗沥液收集池;
7.所述渗沥液收集池位于垃圾坑排水侧、靠近垃圾焚烧厂厂房外墙的一档柱距内设置,所述渗沥液收集池为封闭式设计;
8.所述渗沥液收集池的顶部设有渗沥液泵间,渗沥液泵间内设有渗沥液泵;
9.渗沥液泵间的顶部设有检修天井。
10.进一步的,所述渗沥液收集池设置于垃圾坑坑底之下-5米层楼板之下。
11.进一步的,所述渗沥液收集池的长度与垃圾焚烧厂最外档柱距相同;
12.宽度为15~20米;
13.深度为3~4米。
14.进一步的,所述渗沥液收集池截面尺寸为16
×
7米,池深3.5米。
15.进一步的,所述渗沥液泵设在渗沥液收集池的池顶之下的-5m楼板层上。
16.进一步的,所述渗沥液泵间的顶部设有直通零米的检修天井。
17.进一步的,所述检修天井上设有钢盖板。
18.进一步的,还包括检修起吊设备,所述检修起吊设备通过检修天井实现渗沥液泵的起吊。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渗沥液收集池设在垃圾坑坑底楼板之下,为封闭式布置,避免了析出气体对上层空间的影响,极大改善了渗沥液收集间的工作
环境;渗沥液泵靠近主厂房外墙布置,在主厂房外侧设置有检修天井,实现从地面向地下直接起吊渗沥液泵的目的,极大改善了运行检修条件。
21.进一步的,渗沥液收集池截面积小,地下工程量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22.图1为常规的渗沥液收集池布置系统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示意图。
24.其中:1-渗沥液泵间;2-渗沥液收集池;3-渗沥液收集间;4-垃圾坑;5-检修天井。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常规的渗沥液收集池布置通常为:在垃圾坑一侧下部设置渗沥液收集池,渗沥液收集池设计为狭长的矩形池子,池子长度与垃圾坑同长。渗沥液收集池长度通常为25~35米,宽度为3~5米,深度约3米。渗沥液泵设置于渗沥液收集池一侧、独立的渗沥液泵间内。因渗沥液泵间为全地下布置且不邻主厂房外墙,无法从地面起吊渗沥液泵。
29.这种结构因渗沥液收集池截面面积大,为敞开式结构,故渗沥液收集间环境非常恶劣,空气易燃易爆风险大,渗沥液泵难以检修起吊。
30.参见图1,图1是常规的渗沥液收集池布置系统的平面布置图,以某垃圾焚烧工程为例,由图1可见,垃圾坑4的底部设有渗沥液收集间3,渗沥液收集间 3经排水管道连接有渗沥液收集池2,渗沥液收集池2设置在-5米层楼板,截面尺寸为28.75
×
4.3米,池深3米,池底标高为-8米,收集池敞开式布置;渗沥液泵安装于池侧的渗沥液泵间1内。这种结构的渗沥液收集池敞开面积大,地下工程量大,室内空气环境恶劣,且没有设备直通零米的措施。
3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垃圾坑至渗沥液收集池的排水系统、渗沥液收集池布置位置及尺寸、渗沥液泵的检修起吊方案等。
32.在垃圾坑4排水侧、靠近主厂房外墙的一档柱距内集中设有渗沥液收集池2,渗沥液收集池2设置于垃圾坑坑底的-5米层楼板之下。收集池为封闭式布置。
33.从垃圾坑排出的渗沥液经底部滤水格栅排出垃圾坑,在渗沥液收集间地面设排水
沟,渗沥液经排水沟排入一侧的渗沥液收集池。
34.渗沥液收集池截面尺寸为:长度同主厂房最外档柱距,约为7~8米;宽度根据需要的容积折算,约为15~20米;深度根据容积和截面积折算,约为3~4 米。
35.渗沥液收集池设置在垃圾坑坑底-5米层楼板之下,为封闭式布置,对上层空间基本无影响,渗沥液收集间的工作环境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36.渗沥液泵设置在渗沥液收集池池顶的-5米层楼板之上,靠近主厂房外墙布置。同时在此侧设置通零米的检修天井,利用检修起吊设施,可以实现从地面向地下直接起吊渗沥液泵的目的。
37.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渗沥液收集池的平面布置图,以某垃圾焚烧工程为例,由图2可见,渗沥液收集池2设置于渗沥液收集间3底部,位于-5米层楼板之下,截面尺寸为16
×
7米,池深3.5米,池底标高为-8.5米。渗沥液泵安装于池顶的渗沥液泵间1内,泵间毗邻主厂房外墙设置。渗沥液泵间1的顶部设有直通零米的检修天井5。渗沥液收集池封闭式布置,无敞开面积,空气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设有设备直通零米的措施。
38.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坑(4),垃圾坑(4)底部设有滤水格栅,滤水格栅的末端设有渗沥液收集间(3),渗沥液收集间(3)通过排水沟连接有渗沥液收集池(2);所述渗沥液收集池(2)位于垃圾坑(4)排水侧、靠近垃圾焚烧厂厂房外墙的一档柱距内设置,所述渗沥液收集池(2)为封闭式设计;所述渗沥液收集池(2)的顶部设有渗沥液泵间(1),渗沥液泵间(1)内设有渗沥液泵;渗沥液泵间(1)的顶部设有检修天井(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收集池(2)设置于垃圾坑坑底-5米层楼板之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收集池(2)的长度与垃圾焚烧厂最外档柱距相同;宽度为15~20米;深度为3~4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收集池(2)截面尺寸为16
×
7米,池深3.5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泵设在渗沥液收集池(2)的池顶-5m之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泵间(1)的顶部设有直通零米的检修天井(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天井(5)上设有钢盖板。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修起吊设备,所述检修起吊设备通过检修天井(5)实现渗沥液泵的起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属于物料输送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收集系统,包括垃圾坑,垃圾坑底部设有滤水格栅,滤水格栅的末端设有渗沥液收集间,渗沥液收集间通过排水沟连接有渗沥液收集池;所述渗沥液收集池位于垃圾坑排水侧、靠近垃圾焚烧厂厂房外墙的一档柱距内设置;所述渗沥液收集池为封闭式布置,其顶部设有渗沥液泵间,渗沥液泵间内设有渗沥液泵;渗沥液泵间的顶部设有检修天井。本实用新型渗避免了析出气体对上层空间的影响,极大改善了渗沥液收集间的工作环境。沥液收集间的工作环境。沥液收集间的工作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章艳 王田宝 张宝俊 王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8
技术公布日:2022/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