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1565发布日期:2022-01-12 07:2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例如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上述水工程在发挥作用时,易产生淤泥,淤泥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在淤泥的作用下,导致水面上升,因此需对淤泥定期清理。
3.目前,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50647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尾部设置有带排水孔的废料腔,所述船体头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淤泥的收集框,所述收集框的开口处设置有滚动轴,所述滚动轴的侧壁上环绕其轴线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若干刮板,所述刮板与收集框的内表面相切,所述收集框上设置有驱动滚动轴转动的转动电机,所述收集框与其开口相对应的壁上设置有连通到废料腔上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设置有淤泥泵,所述船体上设置有用于回收收集框的容置口,所述船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驱动收集框上下移动的移动气缸;通过移动气缸驱使收集框进入淤泥内,并启动淤泥泵,将淤泥抽取至废料腔内;淤泥中所携带的水通过排水孔排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排水孔在排水过程中,排水孔存在因淤泥堵塞的可能性,导致废料腔对淤泥的容量减少,降低了清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提高清淤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清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废料腔,所述废料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船体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冲击排水孔内淤泥的冲击杆,所述船体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冲击杆往返滑动的第一驱动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河道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将淤泥抽取至废料腔内,在排水孔的作用下,将淤泥中所携带的水排出废料腔,提高了废料腔对淤泥的堆积能力;当排水孔堵塞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冲击杆进入排水孔内,冲击杆在进入排水孔的过程中,对堵塞在排水孔内的淤泥进行移出,进而对排水孔进行疏通,提高了排水孔的排水能力,进而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率;同时,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驱使冲击杆往复的对排水孔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了排水孔的排水能力。
9.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置在船体上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孔的深度方向,所述冲击杆设置在液压缸活塞杆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驱使冲击杆往返滑动对排水孔进行疏通,操作简单便捷;同时,液压缸具有行程大,负载大的优点。
11.可选的,所述冲击杆包括固定部和转动设置在固定部上的转动部,所述固定部设
置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线与固定部的轴线同轴,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绞碎淤泥的破碎件;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部转动的电机。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击杆对排水孔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转动部转动,转动部转带动破碎件转动对淤泥进行破碎,以便于排出堵塞在排水孔内的淤泥,提高了对排水孔的疏通效率。
13.可选的,所述破碎件包括设置在转动部上的铰刀,所述铰刀的刀刃朝向背离固定部的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铰刀转动对淤泥进行切割,进而对堵塞在排水孔内的淤泥进行疏通;铰刀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15.可选的,所述电机为防水电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电机具有防水的性能,降低了电机因水而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对淤泥的疏通效率。
17.可选的,所述排水孔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冲击杆设置在安装杆上且设置有多个,所述冲击杆与排水孔一一对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排水孔提高了对水的分离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率;在安装杆的作用下,驱使多个冲击杆同时对排水孔内进行疏通,进一步提高了废料仓的排水能力,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率。
19.可选的,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背离船体的一端设置在安装杆上,所述导向杆为可伸缩结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杆的作用下,提高了安装杆的稳定性,进而便于带动冲击杆对排水孔进行疏通;同时,在导向杆的作用下,减少了液压缸缸活塞杆的负载,降低了液压缸活塞杆出现弯曲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转动部可拆卸设置在固定部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可拆卸安装在固定部上,便于对铰刀进行更换,提高了对排水孔的疏通效率。
23.可选的,所述转动部靠近固定部面上开设有供电机输出轴插接的插槽,所述转动部的侧壁上滑动设置有插销,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开设有供插销插接的插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铰刀时,将转动部插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随后将插销插接入插孔内,进而将转动部安装在固定部上,操作简单便捷。
25.可选的,所述插销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插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螺纹段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销插接入电机输出轴上的插孔后,转动插销,将插销拧入螺纹孔内,进而将插销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降低了插销掉落的可能性,提高了转动部的稳定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排水孔堵塞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冲击杆进入排水孔内,冲击杆在进入排水孔的过程中,对堵塞在排水孔内的淤泥进行移出,进而对排水孔进行移出,提高了排水孔的排水能力,进而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率;
29.2.冲击杆对排水孔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转动部转动,转动部转带动破碎件转动对淤泥进行破碎,以便于排出堵塞在排水孔内的淤泥,提高了对排水孔的疏通效率;
30.3.多个排水孔提高了对水的分离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河道清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河道清淤装置中冲击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船体;2、废料腔;3、排水孔;4、冲击杆;41、固定部;42、转动部;5、第一驱动件;51、液压缸;6、安装杆;7、导向杆;71、套杆;72、滑杆;8、破碎件;81、铰刀;9、电机;10、插槽;11、滑孔;12、插销;13、插孔;14、螺纹段;1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清淤装置。参照图1,河道清淤装置包括船体1,船体1上设置有废料腔2,废料腔2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3;为减少淤泥堵塞在排水孔3内的可能性,船体1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冲击排水孔3内淤泥的冲击杆4,冲击杆4的截面与排水孔3相适配,冲击杆4与排水孔3同轴线,船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冲击杆4往返滑动的第一驱动件5;当排水孔3堵塞后,通过第一驱动件5驱使冲击杆4进入排水孔3内,冲击杆4在进入排水孔3过程中,对堵塞在排水孔3内的淤泥进行员移出,进而对排水孔3进行移出,提高了排水孔3的排水能力,进而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率。
37.参照图1与图2,第一驱动件5包括焊接在船体1上侧壁上的液压缸51,液压缸51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孔3的深度方向,冲击杆4设置在液压缸51活塞杆上,冲击杆4的长度与液压缸51活塞杆的行程长度大于排水孔3深度;启动液压缸51,液压缸51的活塞杆驱使冲击杆4滑移进入排水孔3内,冲击杆4在排水管内滑移时,带动排水孔3内的淤泥进入废料腔2内;随后液压缸51活塞杆带动冲击杆4回移至初始位置(排水孔3外),位于排水孔3处的淤泥与水,在淤泥与水的压力下进入排水孔3内,并通过排水孔3排出废料腔2。
38.在其他实施例中,液压缸51可替换为焊接在船体1上的防水电缸,防水电缸输出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排水孔3的深度方向,冲击杆4设置在防水电缸的输出杆上。
39.参照图1与图2,为提高废料腔2的排水能力,排水孔3开设有多个,多个排水孔3位于同一直线上;为便于对多个排水孔3同时进行中疏通,液压缸51的活塞杆上焊接有安装杆6,安装杆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液压缸51活塞杆长度方向,冲击杆4焊接在安装杆6朝向船体1的侧壁上且设置有多个,冲击杆4与排水孔3一一对应;启动液压缸51,液压缸51活塞杆带动安装杆6朝向船体1滑移,安装杆6滑移带动冲击杆4滑移,进而同时对多个排水孔3进行疏通。
40.参照图1与图2,为提高安装杆6的稳定性,船体1上焊接有导向杆7,导向杆7包括焊接在船体1上的套杆71和滑动套接在套杆71内的滑杆72,安装杆6焊接在滑杆72背离船体1的端部,套杆71以及滑杆72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与排水孔3的深度方向;在套杆71以及滑杆72
的作用下,降低了安装杆6出现下滑的可能性,提高了安装杆6的稳定性,进而便于带动冲击杆4对排水孔3进行疏通;同时,在套杆71以及滑杆72的作用下,减少了液压缸51缸活塞杆的负载,降低了液压缸51活塞杆出现弯曲的可能性。
41.参照图2与图3,为提高对排水孔3的疏通效率,冲击杆4包括固定部41和转动设置在固定部41上的转动部42,结合图1,固定部41焊接在安装杆6朝向船体1的面上,转动部42的转动轴线与固定部41的轴线同轴,转动部42上设置有用于绞碎淤泥的破碎件8,在本实施例中,破碎件8包括焊接在转动部42上的铰刀81,铰刀81的刀刃朝向背离固定部41的一侧;固定部41上嵌设有用于驱动转动部42转动的电机9,电机9为防水电机,电机9的输出轴与转动部42位于同一轴线;启动电机9,电机9驱动转动部42转动,转动部42转带动破碎件8转动对淤泥进行破碎,以便于排出堵塞在排水孔3内的淤泥,提高了对排水孔3的疏通效率。
42.在其他实施例中,铰刀81可替换为焊接在转动部42上的锥齿轮,麻花钻头等;锥齿轮,麻花钻头与铰刀81起到对淤泥相同破碎的效果。
43.参照图2与图3,为便于对铰刀81进行更换,转动部42可拆卸设置在固定部41上,转动部42靠近固定部41面上开设有供电机9输出轴插接的插槽10,转动部42侧壁上开设有滑孔11,滑孔11与插孔13连通,转动部42上且位于滑孔11内设置有插销12,电机9的输出轴上开设有供插销12插接的插孔13;对铰刀81进行更换时,滑出插销12,使插销12与插孔13分离,随后取下转动部42;安装转动部42时,将转动部42插接在电机9的输出轴上,随后将插销12插接在插孔13内,进而将转动部42安装在电机9的输出轴上,操作简单便捷。
44.参照图2与图3,为提高转动部42与电机9的稳定性,插销12上设置有螺纹段14,插孔13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螺纹段14螺纹配合的螺纹孔15;安装转动部42至电机9输出轴上时,将转动部42插接在电机9的输出轴上,随后将插销12插接入插孔13内,转动插销12,将插销12拧入螺纹孔15内,进而将插销12固定在电机9的输出轴。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河道清淤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46.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启动液压缸51,液压缸51活塞杆带动安装杆6朝向船体1滑移,安装杆6滑移带动冲击杆4滑移,冲击杆4在排水管内滑移时,带动排水孔3内的淤泥进入废料腔2内;随后液压缸51活塞杆带动冲击杆4回移至初始位置,位于排水孔3处的淤泥与水,在淤泥与水的压力下进入排水孔3内,并通过排水孔3排出废料腔2;与此同时,启动电机9,电机9驱动转动部42转动,转动部42转带动破碎件8转动对淤泥进行破碎,以便于排出堵塞在排水孔3内的淤泥,提高了对排水孔3的疏通效率。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