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7927发布日期:2022-01-19 17:4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其ipc分类属于e03d 5/10。


背景技术:

2.传统坐便器分为水箱冲水式的坐便器和无冲水水箱的自来水直冲式的坐便器(可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201621444767.4《自来水直冲式马桶及其冲水结构》),后者用于电坐便器可免除冲水水箱占用体积,但其冲水效果受自来水水压的影响,当自来水水压低于0.1mpa时,会出现无法冲水或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3.有关的术语和公知常识可参见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或1997年版的《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以及国家标准gb/t 23131-201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坐便器便座》和cn201621444767.4。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背景技术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其包括:
5.——自来水源经一电磁阀控制通往坐便器本体的冲水口;
6.——水箱输出的水经水泵增压输出和阀门控制通往冲洗组件;
7.其特征在于:水泵的增压输出还经另一阀门控制通往所述冲水口。
8.该设计巧妙地兼用传统电坐便器原有仅供水冲洗组件的水箱的存水和水泵等结构,在有需要时与经电磁阀进入的自来水共同往冲水口供水,整体增大冲水量,改善自来水水压偏低时冲水效果欠佳的问题。
9.本技术方案的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具体设计为:水泵设置于水箱下游并管道连接;阀门为控制冲洗组件的喷头喷水的第二分配阀;电磁阀设与自来水管连接的进水口和接往冲水口的出水口;另一阀门为第一分配阀,该第一分配阀的进水口接往水泵的出水口,其第一出水口接往控制冲洗组件喷头喷水的第二分配阀进水口,其第二出水口接往冲水口。
10.进一步地,第二出水口接往冲水口具体为:冲水口包括供坐便器本体上方冲水的上冲水口和供坐便器本体下方冲水的下冲水口,电磁阀的出水口包括接往上冲水口的电磁阀第一出水口和接往下冲水口的电磁阀第二出水口,第一分配阀的第二出水口接往上冲水口。
11.更进一步地,第一分配阀还设有接往下冲水口的第三出水口。
12.进一步地,该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还包括单向阀,该单向阀的进水口接往第一分配阀的第二出水口,该单向阀的出水口接往冲水口。
13.进一步地,该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还包括即热式电加热器,该即热式电加热器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即热式电加热器出水口与第一分配阀的进水口连通。
14.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管路连接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连接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冲水方法控制流程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连接框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冲水方法控制流程示意图。
20.图中:10-流量传感器、20-控制板、100-坐便器本体、110-上冲水口、120-下冲水口、200-电磁阀、210-电磁阀第一出水口、220-电磁阀第二出水口、230-进水口、300-水箱、310-进水阀、400-水泵、410-水泵进水口、420-水泵出水口、500-第二分配阀、510-第二分配阀进水口、520-第二分配阀出水口、600-喷头、700-第一分配阀、710-第一分配阀的进水口、720-第一出水口、730-第二出水口、740-第三出水口、800-单向阀、810-单向阀的进水口、820-单向阀的出水口、900-即热式电加热器、910-即热式电加热器进水口、920-即热式电加热器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是在传统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基础上改进而成。该改进主要是:兼用原有仅供水冲洗组件的水箱、水泵、控制阀门等结构与电磁阀控制的冲水结构,在有需要时控制为水箱存水经水泵输出与自来水直冲同时冲水,
2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见图1和图2,包括设有冲水口的坐便器本体100、用于控制往坐便器本体的冲水口供水的电磁阀200、水箱300、接往水箱进水口的进水阀310、设置于水箱300下游并用管道连接的水泵400、阀门和冲洗组件。其中,电磁阀200设与自来水管道连接的进水口230和接往冲水口的出水口,冲洗组件包括喷头600,水箱300设有水箱出水口,该水箱出水口与水泵进水口410连接后接往阀门的进水口,阀门的出水口经管道与喷头600连通。见图1,为了增加坐便器本体冲水时冲水口的冲水压力和冲水量,本实用新型的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还包括有将水箱出水口可切换成与坐便器本体冲水口连通的另一阀门,该另一阀门的进水口接往水泵出水口,另一阀门的第一出水口接往阀门的进水口,另一阀门的第二出水口接往坐便器本体的冲水口。
23.该实施例进一步的具体设计为:水泵400设置于水箱300的下游并用管道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阀门为控制冲洗组件的喷头600喷水的第二分配阀500,电磁阀200设与自来水管连接的进水口230和接往冲水口的出水口。其中,另一阀门为第一分配阀700,第一分配阀的进水口710接往水泵400的出水口,第一分配阀的第一出水口720接往控制冲洗组件的喷头600喷水的第二分配阀进水口510,第一分配阀的第二出水口730接往冲水口,第二分配阀出水口520与喷头600连通。
24.该设计的电坐便器无需额外增加大容积的冲水水箱或增压的设备即可提升坐便器的冲水水压和冲水量,其整机的零件布局简单,安装容易。
25.见图1,该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第一分配阀的第二出水口730接往坐便
器本体的冲水口具体为:坐便器本体的冲水口包括供坐便器本体上方供坐便器本体的裙边冲水的上冲水口110和供坐便器本体下方供坐便器本体的底部冲水的下冲水口120。电磁阀的出水口包括接往上冲水口110的电磁阀第一出水口210和接往下冲水口120的电磁阀第二出水口220,第二出水口730经管道接往上冲水口110。该设计将第一分配阀的第二出水口接往上冲水口,增加对坐便器本体的便盆的冲刷力和冲水量,提升电坐便器的冲水能力。
26.该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该电坐便器的第一分配阀700为一进三出的分配阀,包括用于与水泵出水口410管道连接的第一分配阀的进水口710、与喷头600管道连接的第一出水口720、管道接往上冲水口110的第二出水口730和管道接往下冲水口120的第三出水口740。经该设计后的电坐便器,在冲水时,可提升下冲水口和上冲水口的冲水压力和冲水量,整体提升电坐便器的冲水效果。
27.见图1,该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第二出水口730和坐便器本体冲水口的管道上的单向阀800。具体装配时,单向阀的进水口810接往第一分配阀的第二出水口730,单向阀的出水口820接往冲水口。该设计避免第一分配阀或水泵损坏时,从电磁阀进入的自来水冲入水箱,导致水箱破裂损坏。
28.见图1,该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还包即热式电加热器900。该即热式电加热器进水口910与水泵出水口420管道连通,该即热式电加热器出水口920与第一分配阀的进水口710连通。该设计的电坐便器可往坐便器主体的冲水口提供高温热水,对坐便器主体的便盆杀菌。
29.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冲水方法:
30.见图2和图3,该电坐便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电磁阀200的进水流量的流量传感器10、控制板20和控制按键(未图示),当控制板20接收到控制按键发出的冲水指令时,实施以下步骤:
31.s1:控制板控制电磁阀200开通,使自来水经电磁阀200通往冲水口;
32.s2:流量传感器10检测进入电磁阀200的自来水的流量l;
33.s3:控制板20对上述进入电磁阀200的自来水的流量l进行判断:
34.s31:当进入电磁阀200的自来水的流量l大于预设流量值a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分配阀700为关闭状态,使自来水往冲水口单独供水;
35.s32:当进入电磁阀200的自来水的流量l小于或等于预设流量值a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分配阀调节至其进水口710与第二出水口730连通,水泵400启动,使得自来水和水箱内经水泵400增压后的水共同往冲水口供水。
36.其中,控制按键可为遥控器上的冲水按钮或设置在电坐便器上的冲水按键,流量传感器为安装于往电磁阀进口口供自来水的管道上。
37.实施该冲水方法,当电坐便器的控制板判断自来水为低水压时,第一分配阀工作将水箱与冲水口调节至管道连通,水泵启动,从水箱往冲水口提供经增压的水。该电坐便器因而解决自来水为低水压时电坐便器冲不干净的问题。
3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的冲水方法:
3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及其冲水方法见图4和图5,该实施例的电坐便器与冲水方法与实施例一的电坐便器与冲水方法的区别为:省去流量传感器。
4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来水直冲式电坐便器包括控制板20和控制按键(未图
示),当控制板20接收到控制按键发出的冲水指令时,实施以下步骤:
41.s1

:控制板控制电磁阀200开通,使自来水经电磁阀200通往冲水口;
42.s2

:控制板20控制第一分配阀调节至其进水口710与第二出水口730连通;
43.s3

:水泵400启动,使得自来水和水箱内经水泵400增压后的水共同往冲水口供水。
44.该设计的电坐便器,当其收到冲水指令后,电坐便器的控制板控制第一分配阀和水泵工作,将水箱内的水经水泵增压后通往冲水口,提升冲水口的冲水压力和供水量,解决因自来水为低水压时,电坐便器冲不干净的问题。
45.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改动或变形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即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