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6279发布日期:2021-12-22 23:4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


背景技术:

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在地基进行桩基施工时,需要使用到桩基施工辅助台。
3.现有的桩基施工辅助台在对桩基进行固定时,操作较为繁琐,且不能有效的对桩基是否出现歪斜,而做出反应,并且现有的装置不能根据桩基的歪斜角度做出计算。
4.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桩基施工辅助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操作较为繁琐,且不能有效的对桩基是否出现歪斜,而做出反应,并且现有的装置不能根据桩基的歪斜角度做出计算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的一端合页连接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的另一端和第二基座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设置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连接有涡旋弹簧,所述涡旋弹簧的端部连接于固定块的内壁,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通槽的底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全齿轮,所述第一全齿轮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全齿轮,所述第二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连接于通槽的顶部,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位于固定机构的内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刻度齿杆,所述刻度齿杆的端部贯穿支撑板连接有夹板,所述第一基座的顶部安装有水平泡,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底部设置有锥形脚杆。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个,且支撑板的内壁设计为弧形结构。
8.优选的,所述第一全齿轮和第二全齿轮关于支撑板的中心线等间距分布,并且第一全齿轮和第二全齿轮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刻度齿杆。
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筒、螺纹槽和螺杆,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连接于固定筒的内壁底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壁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贯穿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螺纹槽设置有多个,且螺纹槽关于第二转轴的外壁等角度分布。
11.优选的,所述刻度齿杆上设置有齿块,且刻度齿杆上的齿块分别和第一全齿轮与第二全齿轮构成啮合连接,并且刻度齿杆上刻有刻度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
13.1、通过支撑板、通槽、第一转轴、第一全齿轮、涡旋弹簧、固定块和第二转轴等零件
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快速对桩基的外壁进行贴合,同时对桩基的垂直度进行检测桩基是否有歪斜;
14.2、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可以对桩基进行限位,同时可以对不同直径大小的桩基外壁进行固定夹紧,配合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对桩基进行固定,避免附近土地松动带动桩基歪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打开状态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闭合状态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基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基座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支撑板;4、通槽;5、第一转轴;6、第一全齿轮;7、涡旋弹簧;8、固定块;9、第二转轴;10、第二全齿轮;11、固定机构;1101、固定筒;1102、螺纹槽;1103、螺杆;12、刻度齿杆;13、夹板;14、水平泡;15、锥形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支撑板3、通槽4、第一转轴5、第一全齿轮6、涡旋弹簧7、固定块8、第二转轴9、第二全齿轮10、固定机构11、固定筒1101、螺纹槽1102、螺杆1103、刻度齿杆12、夹板13、水平泡14和锥形脚杆15,第一基座1的一端合页连接有第二基座2,第一基座1的另一端和第二基座2为螺栓连接,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内部开设有通槽4,通槽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下端设置于固定块8的内部,第一转轴5的下端连接有涡旋弹簧7,涡旋弹簧7的端部连接于固定块8的内壁,固定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于通槽4的底部,第一转轴5的外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全齿轮6,第一全齿轮6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全齿轮10,第二全齿轮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的上端连接于通槽4的顶部,第二转轴9的下端位于固定机构11的内部,支撑板3上设置有刻度齿杆12,刻度齿杆12的端部贯穿支撑板3连接有夹板13,第一基座1的顶部安装有水平泡14,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底部设置有锥形脚杆15。
22.支撑板3设置有两个,且支撑板3的内壁设计为弧形结构,使得支撑板3可以对不同直径大小的桩基进行初步支撑限位。
23.第一全齿轮6和第二全齿轮10关于支撑板3的中心线等间距分布,并且第一全齿轮6和第二全齿轮10的外壁对称连接有刻度齿杆12,使得第一全齿轮6带动第二全齿轮10进行旋转时,能同时推动两侧的刻度齿杆12进行同向移动。
24.固定机构11包括固定筒1101、螺纹槽1102和螺杆1103,第二转轴9的下端连接于固定筒1101的内壁底部,第二转轴9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槽1102,螺纹槽1102的内壁连接有螺杆1103,螺杆1103的端部贯穿固定筒1101,固定筒110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基座1和第
二基座2的顶部,使得固定机构11可以对第二转轴9进行快速的固定。
25.螺纹槽1102设置有多个,且螺纹槽1102关于第二转轴9的外壁等角度分布,使得第二转轴9旋转到不同角度时,螺杆1103可以和相邻的螺纹槽1102进行连接。
26.刻度齿杆12上设置有齿块,且刻度齿杆12上的齿块分别和第一全齿轮6与第二全齿轮10构成啮合连接,并且刻度齿杆12上刻有刻度尺,使得刻度齿杆12可以通过第一全齿轮6和第二全齿轮10的旋转,推动夹板13对桩基进行贴合或夹持。
27.工作原理:根据图1

4所示,首先将第一基座1沿着合页转动与第二基座2打开,将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嵌套在桩基的外壁,再次通过合页转动使得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闭合,将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另一侧的螺栓固定,与此同时,随着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闭合,使得弧形结构的支撑板3相互靠近,便于两块支撑板3快速对齐拼接,使得两块构成一个圆筒状,将桩基围护起来,将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通过底部的锥形脚杆15进行固定,通过水平泡14来检测出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是否安装倾斜;
28.根据桩基的直径大小不同,使得紧贴桩基的夹板13推动刻度齿杆12向两侧的支撑板3的外移动,同时刻度齿杆12上的齿块带动第一全齿轮6和第一转轴5正转,带动第二全齿轮10和第二转轴9反转,且通过固定块8的配合,使得涡旋弹簧7受力压缩状态,通过两侧的支撑板3上刻度齿杆12移动出的距离来判断桩基是否出现歪斜;
29.当左侧支撑板3上的上方刻度齿杆12移动出支撑板3的距离较远,下方移动出支撑板3的距离较近,右侧的反之,则表示基座上方向左倾斜,根据移动出刻度齿杆12上的数字距离,来计算桩基的歪斜角度,通过移动距离不同,即使移动距离很少,也能检测出肉眼不易观察到的桩基倾斜,同时是对桩基长久保持监测,以此类推,达到对桩基歪斜较为精确判断;
30.当刻度齿杆12移动出支撑板3的上下方距离各不相同,则表示桩基的本体不是垂直状态,桩基内部的钢筋或者水泥浇筑过程出现偏差,当需要对桩基进行固定时,由于夹板13紧贴桩基的外壁,如上所述,使得刻度齿杆12向外移动,带动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9转动,此时将固定筒1101外壁上的螺杆1103向第二转轴9上对齐较近的螺纹槽1102连接,旋转锁定,使得第二转轴9无法自由转动,通过第二全齿轮10和第一全齿轮6的啮合,使得第一转轴5也无法转动,从而对第一全齿轮6和第二全齿轮10外侧的刻度齿杆12进行固定锁死,从而达到对桩基夹持固定的目的。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