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6065发布日期:2021-12-08 19:1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闸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闸坝是水利工程,闸坝的主要功能包括防洪排涝、拒咸蓄淡、浇灌供水、通航养殖、景观娱乐、生态保护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建筑物、农田等也在不断拓展面积,为了维护人类生存的条件,因而对抗自然灾害的技术得到了极大重视,自洪荒以来,我们面对的最多的自然灾害即是水灾,它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损失,针对水灾的防范技术自然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征服自然何其之难,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践行。
3.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为cn211006738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固型闸坝基础结构的办法,其技术特征如下,闸坝基础结构的基体的两端向下倾斜地布置在天然土基层上,在所述天然土基层的两侧先开倾斜的槽,在所述天然土基层的两侧槽内和中间的平层上先铺一层镀锌钢丝网层,再铺一层防水层,最后铺一层土工布层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基体,若干个加固桩穿过所述土工布层、防水层和镀锌钢丝网层后钻入天然土基层中,加固型闸坝基础结构通过加强闸坝基础基体与天然土层的结合实现水利闸坝基础结构的稳定和牢固,但是该专利仍有使用局限性,其构建时间长,混凝土取用不便等因素,增加了建造的成本,此外其不具有移动能力,尤其针对当前频发的突发性水灾,不具有较强的可利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包括主体底板,所述主体底板前后两侧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垂直加固套,所述第一垂直加固套内部均设置有第一钢钎,所述主体底板前后两侧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斜向加固套,所述斜向加固套内部均设置有第二钢钎,所述主体底板顶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主体加固板,所述主体加固板相离一侧的下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三角铁,所述主体加固板相对一侧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肋条,所述主体加固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主体底板右侧设置有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前后两侧的内部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垂直加固套,所述第二垂直加固套内部均设置有第三钢钎,所述弧形底板顶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加固板,所述第一弧形加固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弧形底板顶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加固板,所述第二弧形加固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弧形加固板与第二弧形加固板相对一侧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肋条,所述第一弧形加固板与第二弧形加固板相离一侧的下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三角铁,右端前侧所述第一卡槽与左侧对应第二卡槽之间及右端后侧所述第一卡槽与左侧对应第三卡槽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板。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主体底板底端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地爪。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三角铁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体底板顶端对应位置。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一肋条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底板顶端对应位置。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弧形底板底端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地爪。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二肋条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底板顶端对应位置。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第二三角铁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底板顶端对应位置。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第一垂直加固套与斜向加固套交替布置。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根据使用需求,将若干直线结构与弧线结构连接,其中多个直线结构互连可以实现延长闸坝的目的,而多个弧线结构相连则可以实现闸坝曲线转向布置的目的,在各连接处插入连接板并将第一钢钎、第二钢钎及第三钢钎钉入地表,从而实现将闸坝与地表相连的目的,并提高各结构与地表的连接力度,第一地爪及第二地爪也随之插入地表,上述可以分别增加主体底板、弧形底板与地表的接触面积,避免主体底板及弧形底板在水力冲击下发生移动,进而破坏闸坝整体拦水能力。
22.2、本实用新型中,闸坝基础加固结构布置稳妥后,即可在两侧主体加固板之间或第一弧形加固板与第二弧形加固板之间插入挡水板或棍状支撑物,进而配合结构迎水端堆砌的沙包,即可实现快速、稳妥构建闸坝的目的,第一三角铁及第二三角铁可以分别提高主体加固板与主体底板以及第一弧形加固板、第二弧形加固板与弧形底板的连接力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的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的直线结构立体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的弧线结构立体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的延长安装示意图。
27.图例说明:
28.1、主体底板;2、第一地爪;3、第一垂直加固套;4、第一钢钎;5、斜向加固套;6、第二钢钎;7、主体加固板;8、第一三角铁;9、第一卡槽;10、第一肋条;11、弧形底板;12、第二地爪;13、第二垂直加固套;14、第三钢钎;15、第一弧形加固板;16、第二卡槽;17、第二弧形加固板;18、第三卡槽;19、第二肋条;20、第二三角铁;2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闸坝基础加固结构,包括主体底板1,主体底板1前后两侧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垂直加固套3,第一垂直加固套3用于间接增大第一钢钎4与主体底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避免二者直接接触,进而在长久使用后钢钎与底板之间出现较大缝隙,从而使得底板可以相对于钢钎位移,破坏闸坝整体稳定性,第一垂直加固套3内部均设置有第一钢钎4,将第一钢钎4钉入地面,即可用于固定整体加固结构,主体底板1前后两侧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斜向加固套5,斜向加固套5同样用于间接增大第二钢钎6与主体底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斜向加固套5内部均设置有第二钢钎6,第二钢钎6与第一钢钎4起到相同作用,主体底板1顶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主体加固板7,两块主体加固板7之间可以插入挡水板或支撑棍等,当加固结构的迎水端堆砌沙包时,后侧的挡水板或支撑棍即可用于对沙包进行支持稳固作用,以增加拦水能力,主体加固板7相离一侧的下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三角铁8,第一三角铁8可用于加固主体加固板7底端与主体底板1的连接部位,主体加固板7相对一侧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肋条10,第一肋条10可用于稳固棍状支撑物,防止其倾斜,主体加固板7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槽9,第一卡槽9用于卡合连接板21,避免各加固结构连接处发生渗水情况,主体底板1右侧设置有弧形底板11,弧形底板11用于提供构建闸坝弧形转向处的基础,弧形底板11前后两侧的内部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垂直加固套13,第二垂直加固套13内部均设置有第三钢钎14,第三钢钎14配合第二垂直加固套13即可将弧形底板11稳固在地表,弧形底板11顶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加固板15,第一弧形加固板15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槽16,弧形底板11顶端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加固板17,第二弧形加固板17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卡槽18,第一弧形加固板15与第二弧形加固板17之间可用于后续安置挡水板,第二卡槽16及第三卡槽18同样用于安插连接板21,此外弧形底板11、第一弧形加固板15与第二弧形加固板17的圆心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上述技术特征使得三者便于规范化生产,同时便于后续的使用安装,第一弧形加固板15与第二弧形加固板17相对一侧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肋条19,第二肋条19也同样可用于稳固棍状支撑物,防止其倾斜,第一弧形加固板15与第二弧形加固板17相离一侧的下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三角铁20,第二三角铁20用于加固上述二者与弧形底板11的连接处,右端前侧第一卡槽9与左侧对应第二卡槽16之间及右端后侧第一卡槽9与左侧对应第三卡槽18之间均设置
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可以封堵各结构连接处的缝隙,避免各加固结构连接处发生渗水情况,各底板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凹槽且该凹槽均与对应的卡槽贯通,以增加连接板21有效封堵的面积,同时加固闸坝连接处的连接关系,提高结构整体性。
32.主体底板1底端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地爪2,第一地爪2可以避免主体底板1与地表发生位移,破坏闸坝稳定性,第一三角铁8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体底板1顶端对应位置,第一三角铁8可以避免主体加固板7与主体底板1发生相对位移,第一肋条10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底板11顶端对应位置,上述可见第一肋条10还可稳固主体加固板7与主体底板1之间的连接关系,弧形底板11底端的前后两侧边缘处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地爪12,第二地爪12同样可以避免弧形底板11与地表发生相对位移,第二肋条19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底板11顶端对应位置,各安插的挡水板相应位置均设计有与各肋条外轮廓尺寸一致的凹槽,进而可使挡水板安插后,避免其发生横向移动,第二三角铁20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底板11顶端对应位置,可以避免第一弧形加固板15、第二弧形加固板17与弧形底板11发生相对位移,第一垂直加固套3与斜向加固套5交替布置,可以增加主体底板1与地表的受力方向,进而起到加强主体底板1与地表的连接关系的目的。
33.工作原理:首先主体底板1、第一地爪2、第一垂直加固套3、第一钢钎4、斜向加固套5、第二钢钎6、主体加固板7、第一三角铁8、第一卡槽9及第一肋条10合为直线结构,弧形底板11、第二地爪12、第二垂直加固套13、第三钢钎14、第一弧形加固板15、第二卡槽16、第二弧形加固板17、第三卡槽18、第二肋条19及第二三角铁20合为弧线结构,各结构相应位置设置有吊装环,可便于吊装移动,根据使用需求,将若干直线结构与弧线结构连接,其中多个直线结构互连可以实现延长闸坝的目的,而多个弧线结构相连则可以实现闸坝曲线转向布置的目的,之后,在各连接处插入连接板21并将第一钢钎4、第二钢钎6及第三钢钎14钉入地表,从而实现将闸坝与地表相连的目的,并提高各结构与地表的连接力度,第一地爪2及第二地爪12也随之插入地表,上述可以分别增加主体底板1、弧形底板11与地表的接触面积,避免主体底板1及弧形底板11在水力冲击下发生移动,进而破坏闸坝整体拦水能力,待上述闸坝基础加固结构布置稳妥后,即可在两侧主体加固板7之间或第一弧形加固板15与第二弧形加固板17之间插入挡水板或棍状支撑物,进而配合结构迎水端堆砌的沙包,即可实现快速、稳妥构建闸坝的目的,第一三角铁8及第二三角铁20可以分别提高主体加固板7与主体底板1以及第一弧形加固板15、第二弧形加固板17与弧形底板11的连接力度,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