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2583发布日期:2022-02-16 15:3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机场、码头、市政工程正在被建设,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竖向承压桩被广泛的应用,在管桩安装过程中,传统方法多数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该方式存在焊接导致配桩抗拔强度低、连接质量差以及安全风险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3,第一管桩1与第二管桩3通过连接组件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3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紧贴设置形成有一条焊缝5。
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3尺寸匹配的圆环形结构,第一端板2中心设置有与第一管桩1内部通腔尺寸匹配的第一通孔,第二端板4中心设置有与第二管桩3内部通腔尺寸匹配的第二通孔;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桩1、第一端板2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管桩3、第二端板4一体设置。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板2靠近第二端板4一侧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一端板插槽22、第一端板插块23,第一端板插槽22设置在第一端板插块23外侧;所述第二端板4靠近第一端板2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端板插槽42、第二端板插块43,第二端板插槽42位置、数量、尺寸均设置与第一端板插块23匹配,第二端板插块43位置、数量、尺寸均设置与第一端板插槽22匹配。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板2外侧设置数量与第一端板插槽22匹配的第一端板固定槽21,第一端板固定槽21、第一端板插槽22、第二端板插块43呈一字形排列,第一端板固定槽21内安装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端板2使第二端板插块43固定在第一端板插槽22内部;所述第二端板4外侧设置有数量与第二端板插槽42匹配的第二端板固定槽41,第二端板固定槽41、第二端板插槽42、第一端板插块23呈一字形排列,第二端板固定槽41内安装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端板4使第一端板插块23固定在第二端板插槽42内部。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板2与第一端板插块23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端板4与第二端板插块43一体设置;所述第一端板插块23数量设置不少于八个。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上连接件61、下连接件62,上连接件61设置在第一端板2上,下连接件62设置在第二端板4上;上连接件61包括上固定螺母611、上螺纹连接头612,上固定螺母611焊接在第一端板2上,上螺纹连接头612与上固定螺母611连
接,上螺纹连接头612下侧连接有上转动块613,上转动块613下侧连接有多个上插杆614。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螺纹连接头612为外螺纹结构,上固定螺母611为内螺纹结构。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连接件62包括下固定螺母621、下螺纹连接头622,下固定螺母621焊接在第二端板4上,下螺纹连接头622与下固定螺母621连接,下螺纹连接头622上侧连接有下转动块623,下转动块623上侧连接有多个下插杆624。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螺纹连接头622为外螺纹结构,下固定螺母621为内螺纹结构。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插杆624之间设置有多个下插槽,下插槽设置与上插杆614对应。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插杆614、下插杆624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咬合齿、第二咬合齿,第一咬合齿、第二咬合齿均设置为锯齿结构,第一咬合齿的齿口方向向上设置,第二咬合齿的齿口方向向下设置。
16.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通过设置连接组件6、第一端板插块23、第二端板插块43;利用上连接件61固定连接第一管桩1,下连接件62固定连接第二管桩3,上插杆614、下插杆624固定连接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3;利用第一端板插槽22与第二端板插块43匹配,第一端板插块23与第二端板插槽42匹配,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固定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通过上述双重对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3的连接固定,提高了混凝土管桩连接的抗拔强度。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管桩;2-第一端板;21-第一端板固定槽;22-第一端板插槽;23-第一端板插块;3-第二管桩;4-第二端板;41-第二端板固定槽;42-第二端板插槽;43-第二端板插块;5-焊缝;6-连接组件;61-上连接件;611-上固定螺母;612-上螺纹连接头;613-上转动块;614-上插杆;62-下连接件;621-下固定螺母;622-下螺纹连接头;623-下转动块;624-下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下面将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进行详
细的说明。
24.在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3,第二管桩3竖直设置在地面上,第二管桩3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6与第一管桩1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3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紧贴设置,配合形成有一条焊缝5;工作人员在完成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3的连接工作后,可以通过焊缝5对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工作,提高了混凝土管桩连接的抗拔强度,并产生一定的防腐蚀保护作用。
25.所述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3尺寸匹配的圆环形结构,第一端板2中心设置有与第一管桩1内部通腔尺寸匹配的第一通孔,第二端板4中心设置有与第二管桩3内部通腔尺寸匹配的第二通孔;在预制第一管桩1的过程中,第一端板2与第一管桩1中的钢筋一起绑扎连接,通过张拉后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棒,把第一管桩1与第一端板2相互拉紧,然后浇筑混凝土以使得第一管桩1、第一端板2一起成桩;在预制第二管桩3的过程中,第二端板4与第二管桩3中的钢筋绑扎连接,通过张拉后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棒,把第二端板4与第二管桩3相互拉紧、紧密相连,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以使得第二管桩3、第二端板4一起成桩;这样就不需要在管桩制成之后再加装管桩端板,直接将管桩与管桩端板一体成型,以使得管桩与管桩端板连接的更加牢固。
26.所述第一端板2靠近第二端板4一侧环形设置有多个第一端板插槽22、第一端板插块23,第一端板插槽22设置在第一端板插块23外侧;所述第二端板4靠近第一端板2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端板插槽42、第二端板插块43,第二端板插槽42位置、数量、尺寸均设置与第一端板插块23匹配,第二端板插块43位置、数量、尺寸均设置与第一端板插槽22匹配。
27.所述第一端板2外侧设置数量与第一端板插槽22匹配的第一端板固定槽21,第一端板固定槽21、第一端板插槽22、第二端板插块43呈一字形排列,第一端板固定槽21内安装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端板2使第二端板插块43固定在第一端板插槽22内部;所述第二端板4外侧设置有数量与第二端板插槽42匹配的第二端板固定槽41,第二端板固定槽41、第二端板插槽42、第一端板插块23呈一字形排列,第二端板固定槽41内安装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端板4使第一端板插块23固定在第二端板插槽42内部;其中,所述第一端板2与第一端板插块23一体设置,所述第二端板4与第二端板插块43一体设置;所述第一端板插块23数量设置不少于八个;在上述设置中后,第一端板2与第二端板4紧密接触并固定连接。
28.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上连接件61、下连接件62,上连接件61设置在第一端板2上,下连接件62设置在第二端板4上;上连接件61包括上固定螺母611、上螺纹连接头612,上固定螺母611焊接在第一端板2上,上螺纹连接头612与上固定螺母611连接,上螺纹连接头612下侧连接有上转动块613,上转动块613下侧连接有多个上插杆614;其中,所述上螺纹连接头612为外螺纹结构,上固定螺母611为内螺纹结构。
29.所述下连接件62包括下固定螺母621、下螺纹连接头622,下固定螺母621焊接在第二端板4上,下螺纹连接头622与下固定螺母621连接,下螺纹连接头622上侧连接有下转动块623,下转动块623上侧连接有多个下插杆624;其中,所述下螺纹连接头622为外螺纹结构,下固定螺母621为内螺纹结构。
30.所述下插杆624之间设置有下插槽,下插槽设置与上插杆614对应;所述上插杆
614、下插杆624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咬合齿、第二咬合齿,第一咬合齿、第二咬合齿均设置为锯齿结构,第一咬合齿的齿口方向向上设置,第二咬合齿的齿口方向向下设置,上插杆614插入下插杆624的过程中,第一咬合齿与第二咬合齿逐级相互咬合。
31.在具体的连接过程中,通过转动上转动块613、下转动块623将上螺纹连接头612拧入上固定螺母611内部,下螺纹连接头622拧入下固定螺母621内部,再把第二管桩3竖直放置,吊起第一管桩1,使得上插杆614的端部与下插杆624之间的下插槽对准,第一端板插槽22与第二端板插块43对准,第一端板插块23与第二端板插槽42对准,然后利用第一管桩1的自重或压桩、打桩时的冲击力使得上插杆614插入下插槽中,以使第一咬合齿、第二咬合齿咬合连接,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紧密连接;最后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固定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4,并将焊缝5进行焊接,即完成第一管桩1、第二管桩3的连接。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