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防洪大坝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4885发布日期:2022-03-23 13:0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防洪大坝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防洪大坝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水利指的是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的工程。
3.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各种设施中,防洪大坝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设施,传统的防洪大坝大多以边坡式构造,洪水冲上大坝时,不易缓冲水流的冲击力,大坝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影响很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影响到建筑的坚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坝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影响很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影响到建筑的坚固性,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利防洪大坝建筑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水利防洪大坝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基座和防洪板,所述防洪板固定于建筑基座顶面后端;
6.所述建筑基座顶面前端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嵌入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侧壁熔接有贯穿出建筑基座外壁的输气管;
7.所述防洪板前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条对称排布的限位道,且限位道内壁两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开口内端均插接有限速件,且限速件外端与开口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
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洪板底部延伸至建筑基座内部,且防洪板后壁底端均匀固定有若干根埋入建筑基座内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45
°
倾斜,通过多根支撑柱支撑防洪板,提高防洪板的抗力性。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洪板前壁顶端且位于限位道上方固定有呈弧形状的导流板,且防洪板前壁中部并位于导流板下方由上往下均匀固定有若干块呈弧形状的缓冲板,通过缓冲板与导流板对洪水进行缓冲。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洪板前壁左右两侧均设有阻流板,且阻流板后端对应限位道的位置均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衔接于限位道内部且与其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限速件内端呈弧形凸起,且限位块与限速件活动连接。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阻流板通过限位块以及限位道与防洪板滑动连接,且阻流板呈弧形状,所述阻流板内部嵌入有泡沫板。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在降水量过多、洪水多发阶段时,可使用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膨胀后洪水冲击上大坝时,通过气囊可阻挡洪水,加上气囊当前为柔性状态,受到冲击力时不易损坏,
能够对洪水起到初步的缓冲效果,避免洪水直接冲击出大坝;
15.通过防洪板进一步起到挡流作用,支撑柱与防洪板连接位置处呈三角形夹角排布,三角的抗力性较强,能够大大提高防洪板的支撑性,防洪板的抗洪效果良好,通过多块缓冲板能够连续缓冲水流的冲击,降低水流冲起的高度,水流可被弧形状的导流板往前下方导流,使水流重新排入水库内,利用水扬起的冲击抵消洪水的冲击,有效降低水流的冲击力;
16.2、水流冲击到防洪板前侧时,还可通过阻流板对水流进行缓冲,阻流板受到水流冲击力时,会顺势向上移动,由多组限速件对限位块的移动速度进行限速,降低限位块移动的速度,能够有效缓冲水流,防止水流激起较大水花。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基座结构侧面内部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板结构顶视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板结构前视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流板结构示意图。
23.图1-图6中:建筑基座1、凹槽101、气囊2、输气管201、防洪板3、支撑柱301、缓冲板4、限位道5、开口501、限速件6、弹簧601、阻流板7、限位块701、泡沫板702、导流板8。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25.请参阅图1-图6,一种水利防洪大坝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基座1和防洪板3,所述防洪板3固定于建筑基座1顶面后端;
26.首先将建筑基座1安装于水利大坝上;
27.所述建筑基座1顶面前端开设有凹槽101,且凹槽101内部嵌入安装有气囊2,所述气囊2侧壁熔接有贯穿出建筑基座1外壁的输气管201;输气管201内部设有与传统游泳圈气嘴原理相似的橡胶阀门,初始状态下橡胶阀门关闭,避免水流从输气管201进入气囊2中;
28.具体的,在降水量过多、洪水多发阶段时,可使用气泵对气囊2进行充气,将气泵的充气口对准输气管201,通过气泵排入气体于输气管201内,气流通过输气管201中的橡胶阀门进入气囊2中,从而对气囊2进行充气,气囊2可膨胀,气囊2膨胀后洪水冲击上大坝时,通过气囊2可阻挡洪水,加上气囊2当前为柔性状态,受到冲击力时不易损坏,能够对洪水起到初步的缓冲效果,避免洪水直接冲击出大坝;
29.所述防洪板3底部延伸至建筑基座1内部,且防洪板3后壁底端均匀固定有若干根埋入建筑基座1内部的支撑柱301,所述支撑柱301呈45
°
倾斜;所述防洪板3前壁顶端且位于限位道5上方固定有呈弧形状的导流板8,且防洪板3前壁中部并位于导流板8下方由上往下
均匀固定有若干块呈弧形状的缓冲板4;
30.进一步的,气囊2对洪水缓冲后,通过防洪板3进一步起到挡流作用,阻断洪水的冲击,防止洪水溢出大坝,而通过多根支撑柱301能够抵住防洪板3,支撑柱301与防洪板3连接位置处呈三角形夹角排布,三角的抗力性较强,能够大大提高防洪板3的支撑性,防洪板3的抗洪效果良好;
31.且水流冲击到防洪板3上时,通过多块缓冲板4能够连续缓冲水流的冲击,降低水流冲起的高度,且导流板8的面积大于缓冲板4面积,导流板8在缓冲板4的最上方进行导流,水流激起水花较大时,水流可被弧形状的导流板8往前下方导流,使水流重新排入水库内,利用水扬起的冲击抵消洪水的冲击,有效降低水流的冲击力;
32.所述防洪板3前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条对称排布的限位道5,且限位道5内壁两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开口501,所述开口501内端均插接有限速件6,且限速件6外端与开口501内壁之间固定有弹簧601;
33.所述防洪板3前壁左右两侧均设有阻流板7,且阻流板7后端对应限位道5的位置均固定有限位块701,所述限位块701衔接于限位道5内部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速件6内端呈弧形凸起,且限位块701与限速件6活动连接;
34.所述阻流板7通过限位块701以及限位道5与防洪板3滑动连接,且阻流板7呈弧形状,所述阻流板7内部嵌入有泡沫板702;
35.具体的,水流冲击到防洪板3前侧时,还可通过阻流板7对水流进行缓冲,阻流板7呈弧形状,可增加水流冲击时的阻力,且泡沫板702可增强阻流板7的浮力,阻流板7受到水流冲击力时,会顺势向上移动,而限位块701沿限位道5上移,且限位块701在上移过程中,限位块701的外侧会抵住限速件6,限速件6内端呈弧形凸起,限速件6被限位块701抵住后,限位块701将限速件6往开口501内推动,弹簧601则被压缩,使限位块701通过限速件6,由多组限速件6对限位块701的移动速度进行限速,降低限位块701移动的速度,能够有效缓冲水流,防止水流激起较大水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