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6313发布日期:2022-07-06 00:5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2.挡墙是一种重力式结构,其施工过程不需要水泥砂浆,整个墙体具有透水性,可有效发挥生态护岸的作用,进而实现抵抗动静载荷,达到保护河堤稳定的效果。
3.但目前传统的挡墙结构中垂直应力以及水平应力无法扩散,进而使得地基的受力进一步增加,地基在长时间受力之后,若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容易造成挡墙塌陷、沉陷的问题出现,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挡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挡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地基,边坡具有第一部分与所述地基连接,所述边坡具有第二部分与墙体连接,其中
7.所述边坡由相互堆叠的若干砌块连接构成,相邻砌块错位设置,使所述边坡外侧形成第一坡度;
8.所述墙体包括若干第一土层以及连接于相邻第一土层之间的若干第二土层,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土层与第二土层之间、以及在相邻的第二土层之间分别设置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包括第一格栅和/或第二格栅;
9.所述砌块包括砌块本体,在所述砌块本体上开设至少一第一孔。
10.进一步的,在所述砌块本体上开设至少一第二孔,在靠近所述第一孔处,于所述砌块本体上还开设至少两个锚固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砌块本体靠近第二孔的外侧为平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砌块本体靠近第二孔的外侧为非平面。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格栅包括互相连接的多条第一纵筋以及与所述第一纵筋连接的多条第一横筋,相邻的第一纵筋与第一横筋之间形成第一网孔。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格栅包括互相连接多条第二纵筋以及与所述第二纵筋连接的多条第二横筋,相邻的第二纵筋与所述第二横筋之间形成第二网孔。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纵筋和所述第二横筋均由至少两条筋线交织构成。
16.进一步的,所述边坡具有第三部分与压块连接,所述压块的一部分与第三土层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土层具有第二坡度。
18.进一步的,在所述压块上还设置至少一护栏。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20.(一)通过在砌块的第一孔中设置碎石或卵石,并且设置第一格栅或第二格栅,使挡墙结构具有阻尼力,可有效减少挡墙结构的震动响应,保证减震效果稳定可靠。
21.(二)进一步的,第一格栅与第二格栅的设置使得得第一格栅与第一土层、第二土层共同承受内、外载荷作用。利用第一格栅与第一土层或第二土层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使第一土层、第二土层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经过第一格栅水平扩散,进而转化为第一格栅与第一土层或第二土层接触面的剪应力,进而降低了软弱地基的受力,起到了固定土体、加筋补强以及防止挡墙塌陷、沉陷的作用。
22.(三)在砌块本体的外侧设置曲面,其可以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冲刷,由此为种植入第二孔203内的植物提供可靠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其寿命。
附图说明
2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墙结构中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墙结构中砌块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墙结构中砌块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墙结构中砌块的堆叠示意图。
27.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墙结构中砌块与格栅连接的示意图。
28.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墙结构中第一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墙结构中第二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标记:1、地基;2、砌块;200、砌块本体;201、锚固孔;202、第一孔;203、第二孔;204、平面;205、曲面;3、第一土层;4、第二土层;5、格栅结构;50、第一格栅;500、第一纵筋;501、第一横筋;502、第一网孔; 51、第二格栅;510、第二纵筋;511、第二横筋;512、第二网孔;6、锚固棒; 7、第三土层;8、压块;9、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挡墙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2.实施例一:
33.请参考图1,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地基1,边坡具有第一部分与所述地基1 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部分是指边坡的下部。所述边坡具有第二部分与墙体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部分是指边坡的内侧(图1的右侧)。
34.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边坡包括自下而上相互堆叠的若干砌块2 连接构成,其中相邻砌块2之间通过锚固棒6连接固定。并且相邻砌块2之间错位设置,所述错位设
置是指位于下部的砌块2相比于位于上部的砌块2伸出至少1/3体积。通过上述错位设置使得边坡的外侧形成倾斜并具有第一坡度,所述第一坡度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坡度角α,所述坡度角α的角度范围为 12~30
°

35.下面详细描述砌块2的具体结构如下:
36.请参考图2和图4,所述砌块2包括砌块本体200,所述砌块本体200为水泥结构,具体是采用了c30高强低碱水泥,使得其具有高抗压强度和高抗冲击能力,不易分裂或腐蚀。同样的,上述砌块本体200的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所述砌块本体200上开设至少一第一孔202以及至少一第二孔203,其中所述第一孔202用于填充直径为20~40mm的碎石或卵石,填充上述碎石或卵石有助于增加砌块2的抗剪强度。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一所述挡墙结构中,所述第一孔202优选为矩形孔。上述第二孔203为沉孔,所述第二孔203用于种植植物,使得视觉景观效果大幅提升,美化了环境。
37.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在靠近第一孔202处,在所述砌块本体200上还开设至少两个锚固孔201,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锚固孔201的数量为4个,其中所述锚固孔201以两个为一组以所述第一孔202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锚固孔201为贯通孔并且用于插入锚固棒6。
38.进一步的,在砌块本体200靠近第二孔203的外侧为平面204,平面204 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孔203的孔面积进一步增加,以用于种植植物数量的增加,进而加固砌块本体200的整体强度。
39.下面详细描述墙体的具体结构如下:
40.请参考图1,所述墙体包括若干第一土层3以及连接于相邻第一土层3之间的若干第二土层4,其中在本实施例一所述挡墙结构中,所述第一土层3位于边坡中底部的砌块2以及顶部的砌块2的内侧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土层3采用粘性土封闭层,所述粘性土封闭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2%。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一所述挡墙结构中,所述第二土层4采用回填土,所述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90%,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一土层3与第二土层4之间的压实度是不同的,通过设置不同压实度的回填土或粘行土封闭层,进而可以提高墙体受力的稳定性,进而避免雨水进入后导致土层松散,进一步造成坍塌的问题出现。
41.请参考图1和图5,在相邻的第一土层3与第二土层之间、以及在相邻的第二土层4之间分别设置格栅结构5,所述格栅结构5为第一格栅50。具体的,所述第一格栅50包括互相连接的多条第一纵筋500以及与第一纵筋500连接的多条第一横筋501,相邻的第一纵筋500与第一横筋501之间形成第一网孔502。
42.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5,在铺设上述第一格栅50时,首先将第一格栅50头部的第一网孔502与砌块本体200中的锚固孔201对应,然后再插入锚固棒6即可实现将第一格栅50套在锚固棒6外侧。而第一格栅50尾部的第一网孔502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固定,例如可以通过螺钉铆接等,具体是将螺钉等紧固件插入位于第一格栅50尾部的第一网孔502即可。
43.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5,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一所述挡墙结构中上述第一纵筋500与上述第一横筋501分别为无碱玻璃纤维结构制成,其使得第一纵筋 500与第一横筋501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延伸率,并且耐高热、耐低寒以及耐腐蚀,稳定性叫好。
44.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5,优选的,所述第一格栅50的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所述第一格栅50的最大复合延伸率≤3%,所述第一网孔502的尺寸优选为20mm
ꢀ×
20mm,所述第一网
孔502为矩形。
45.具体的,通过将上述第一格栅50设置在第一土层3与第二土层4之间,或者设置于上下相邻的第二土层4之间,使得第一格栅50与第一土层3、第二土层4共同承受内、外载荷作用。利用第一格栅50与第一土层3或第二土层4 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使第一土层3、第二土层4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经过第一格栅50水平扩散,进而转化为第一格栅50与第一土层3或第二土层4接触面的剪应力,进而降低了软弱地基的受力,起到了固定土体、加筋补强以及防止挡墙塌陷、沉陷的作用。
46.进一步的,上述卵石或碎石设置在第一孔202内,并且通过设置第一格栅 50以及锚固棒6使得整个挡墙结构具有阻尼力,该阻尼力可以有效减少挡墙结构的震动响应。在小震作用下,挡墙结构具有足够的水平初始刚度,挡墙结构能保持在弹性范围内的正常使用。而中强地震时,上述阻尼力可保证挡墙结构的水平刚度较小,保证减震效果的稳定可靠。
47.进一步的,上述边坡具有第三部分与压块8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即为边坡的顶部,在所述压块8的内侧,即在顶层的第一土层3的表面还覆盖第三土层 7,所述第三土层7采用植土层,主要用于种植绿植等,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
4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土层7具有第二坡度,所述坡度具体是指在坡头与坡尾之间的高度差为5~10米,进而有利于排水,防止挡墙结构的顶面积水。
49.进一步的,在所述压块8上还设置至少一护栏9,所述护栏具有一部分与所述压块8连接。
50.实施例二:
51.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绝大部分结构相同,不同处如下:
52.请参考图3,在砌块2中,所述砌块本体200靠近第二孔203的外侧为非平面,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二所述挡墙结构中,所述非平面为弧形的曲面205,所述曲面205可以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冲刷,由此为种植入第二孔203内的植物提供可靠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其寿命。
53.同样的,请参考图5和图7,在相邻的第一土层3以及第二土层4之间、以及在相邻的第二土层4之间分别设置格栅结构5,所述格栅结构5为第二格栅51,所述第二格栅51包括互相连接多条第二纵筋510以及与第二纵筋510 连接的多条第二横筋511,相邻的第二纵筋510与第二横筋511之间形成第二网孔512。具体的,所述第二纵筋510和第二横筋511均由至少两条筋线交织构成。
54.具体的,请参考图7,所述第二纵筋510和第二横筋511均是采用低碳钢丝结构,所述第二网孔512为方形,所述第二纵筋510和第二横筋511的直径均为3mm,所述第二纵筋510与第二横筋511的镀层量为230g/

,所述第二纵筋510与第二横筋511的抗拉强度为500n/mm2。
5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