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外表面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0285发布日期:2022-04-14 21:5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外表面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桩外表面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
3.目前管桩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其涂刷多层防腐、防水和防渗透的凃层,这样就需要对管桩外表面进行清理。但是现有的清理方式大多都是通过人工清理,这种清理方式效率极低,基于上述,需要设计一种管桩外表面清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外表面清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清理方式大多都是通过人工清理,这种清理方式效率极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桩外表面清理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机架,所述安装机架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的正面和背面皆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皆通过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相互靠近的一侧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弧形定位板;
6.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机架上,所述气缸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设置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性入水管,所述电动滑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开设有插入安装槽,所述插入安装槽的内部插入安装有插入安装块,所述插入安装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清洁刷,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清理方式大多都是通过人工清理,这种清理方式效率极低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7.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顶端与第二定位座的底端固定连接,使得本装置可定位不同长度的管桩,从而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8.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均匀开设有排水通槽,防止了清洗液沉积于装置底座的表面。
9.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的底端皆均匀开设有滚珠槽体,所述滚珠槽体的内部皆滚动安装有滚珠本体,方便了管桩的翻转工作。
10.优选的,所述弧形定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防滑套垫,所述防滑套垫
皆为橡胶材质,且防滑套垫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均匀开设有防滑纹,可有效的对管桩起到防滑作用。
11.优选的,所述插入安装槽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簧片卡合槽,所述簧片卡合槽的内部皆卡合安装有簧片本体,且簧片本体皆与插入安装块固定连接,方便了工作人员后续对弧形清洁刷进行维护工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有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气缸、连接座、电动滑轨、电动滑块、喷水头、柔性入水管、安装座、插入安装槽、插入安装块和弧形清洁刷,在实际使用中,利用起重设备将管桩放置于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上,通过转动螺纹杆利用弧形定位板对其进行定位,而后利用气缸调整清理组件的位置,通过电动滑块带动弧形清洁刷和喷水头对管桩进行自动清理,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清理方式大多都是通过人工清理,这种清理方式效率极低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14.2、通过设置有调节槽和调节块,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可定位不同长度的管桩,从而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滚珠槽体和滚珠本体,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方便了管桩的翻转工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滑块结构正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座结构侧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清洁刷结构侧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00、装置底座;110、安装机架;111、控制面板;112、第一定位座;113、第二定位座;114、螺纹槽;115、螺纹杆;116、弧形定位板;117、防滑套垫;118、气缸;119、连接座;120、电动滑轨;121、电动滑块;122、喷水头;123、柔性入水管;124、安装座;125、插入安装槽;126、插入安装块;127、弧形清洁刷;128、簧片卡合槽;129、簧片本体;130、滚珠槽体;131、滚珠本体;132、调节槽;133、调节块;134、排水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3.一种管桩外表面清理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00,本技术中使用的控制面板111、气缸118、电动滑轨120和电动滑块121均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到的产品,其原理和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装置底座1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机架110,安装机架110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1,装置底座100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座112和第二定位座113,第一定位座112和第二定位座113的正面和背面皆开设有螺纹槽
114,螺纹槽114的内部皆通过螺纹安装有螺纹杆115,螺纹杆115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把手,螺纹杆115相互靠近的一侧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弧形定位板116;
24.气缸118,气缸118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机架110上,气缸11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119,连接座119的底端设置有电动滑轨120,电动滑轨120上滑动安装有电动滑块121,电动滑块1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喷水头122,喷水头1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性入水管123,电动滑块1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24,安装座124的底端开设有插入安装槽125,插入安装槽125的内部插入安装有插入安装块126,插入安装块12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清洁刷127,在实际使用中,利用起重设备将管桩放置于第一定位座112和第二定位座113上,通过转动螺纹杆115利用弧形定位板116对其进行定位,而后利用气缸118调整清理组件的位置,通过电动滑块121带动弧形清洁刷127和喷水头122对管桩进行自动清理,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清理方式大多都是通过人工清理,这种清理方式效率极低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25.进一步的,装置底座100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槽132,调节槽13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调节块133,且调节块133的顶端与第二定位座11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可定位不同长度的管桩,从而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26.进一步的,装置底座100的顶端均匀开设有排水通槽134,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防止了清洗液沉积于装置底座100的表面。
27.进一步的,第一定位座112和第二定位座113的底端皆均匀开设有滚珠槽体130,滚珠槽体130的内部皆滚动安装有滚珠本体131,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方便了管桩的翻转工作。
28.进一步的,弧形定位板116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防滑套垫117,防滑套垫117皆为橡胶材质,且防滑套垫117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均匀开设有防滑纹,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有效的对管桩起到防滑作用。
29.进一步的,插入安装槽125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簧片卡合槽128,簧片卡合槽128的内部皆卡合安装有簧片本体129,且簧片本体129皆与插入安装块126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方便了工作人员后续对弧形清洁刷127进行维护工作。
30.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中,工作人员可将管桩利用起重设备放入第一定位座112和第二定位座113的内部,而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把手转动螺纹杆115,进而带动弧形定位板116对管桩进行定位,当工作人员完成上述操作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111启动气缸118,利用气缸118将清理组件调整至合适位置,当清理组件调整完成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111启动电动滑块121和电动滑轨120,当电动滑块121和电动滑轨120被启动后,电动滑块121会带动喷水头122和弧形清洁刷127对管桩外表面进行清理,当管桩上半部被清理完成后,可利用起重设备将管桩转动,将管桩下半部翻转上来,当管桩下半部翻转上来后,工作人员可重复上述操作对管桩下半部进行清理。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