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4298发布日期:2022-04-09 09:0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河道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


背景技术:

2.河道整治又称“河床整理”,是一种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河水经常发生冲刷岸堤、边坡以及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其中,河道整治常见工程一般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
3.护岸工程一般主要涉及堤坝修筑工作,按照修筑材料不同,现代堤坝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土石坝和混凝土坝;其中,土石坝是采用土或石头建造的堤坝,混凝土坝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堤坝,前者造价较低且工期较短,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使用较多。目前在修筑土石坝的过程中,一般首先采用回填土及碎石抛填、碾压形成坝体,在坝体迎水面上铺设防水土工布,并在防水土工布上堆砌石笼网及石块进行加固,实现堤坝修筑,部分堤坝的石笼网上还铺填有腐殖土,以便植被生长。
4.石笼网在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一整块石笼网大面积铺设安装,而石笼网在长时间使用后局部区域受到侵蚀或冲击时易发生局部损毁,致使石块滑落,对堤坝的加固效果不佳,难以大面积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坝体上的石笼网局部受到侵蚀或冲击后易发生局部损毁,难以大面积更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包括坝体,所述坝体迎水面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所述坝体的迎水面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石笼网格单元,所述石笼网格单元位于防水土工布上部,若干数量的所述石笼网格单元之间自下而上、由左及右相互拼接,所述石笼网格单元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石笼网格单元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石笼网盖,所述石笼网格单元内填充有石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石笼网格单元及石块铺设于坝体上对坝体进行加固,当石笼网格单元局部区域因长时间使用发生侵蚀或受到冲击发生局部损毁时,施工或维护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石笼网格单元或石笼网盖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再将石块填充至石笼网格单元内,对坝体进行加固,加强坝体的强度,提高坝体的抗冲性和稳定性。
9.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石笼网格单元之间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石笼网格单元的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贯穿分别位于两个石笼网格单元上的连接板并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螺栓及螺母配合对相邻的两个石笼网格单元进行螺纹连接,增强了石笼网格单元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同时安装拆卸也较为方便,便于工作人员对石笼网格单元进行维修。
11.可选的,所述石笼网格单元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石块填充区域,所述石块填充区域之间设置有加强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笼网格单元分为多个石块填充区域后,石块在石笼网格单元中的填充及放置更为均匀,当石笼网格单元及石笼网盖局部受损时,石块不易发生大面积滑落,堤坝整体更为稳固。
13.可选的,所述石笼网格单元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贯穿石笼网盖、石块及石笼网格单元且端部插入坝体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使得石笼网盖、石块、石笼网格单元与坝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加固河床,提高堤坝的抗冲刷能力。
15.可选的,所述坝体底部设置有挡墙,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石笼网格单元靠近挡墙的一侧表面抵接于挡墙上部,且所述挡墙顶部所处平面的高度高于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石笼网格单元的开口最低位置所处平面的高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墙能够在坝体底部对石笼网格单元进行支撑,且挡墙顶部高于坝体最底部的石笼网格单元的开口最低高度,能够对自石笼网格单元滑落的泥沙等体积较小的固体物质进行阻挡,减少堤坝的水土流失。
17.可选的,所述坝体上部铺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位于防水土工布下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垫层能够对土石坝体进一步进行加固,使得土石坝体不易塌陷,为石笼网格单元及石块提供更为稳固的安装及支撑基础。
19.可选的,所述碎石垫层与防水土工布之间铺设有粗砂煤炉渣层,所述粗砂煤炉渣层的深度为18-25cm。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粗砂煤炉渣层能够在碎石垫层与防水土工布之间对防水土工布进行一定保护,使防水土工布不易破损,另一方面,粗砂煤炉渣层具有阻止白蚁入侵的效果,使得堤坝不易产生蚁害,提高堤坝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坝体内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包括主管和多根支管,多根所述支管间隔布设于主管的同一侧,且所述支管一端与主管相连接,另一端朝向迎水面布设,且所述支管朝向迎水面的一端端部位于碎石垫层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管能够对渗入坝体的部分河水进行疏导,提高堤坝的坚固程度。
23.可选的,所述支管朝向迎水面的一端端部开口上设置有隔离网。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网在支管管口处对泥土、碎石等异物进行了有效阻隔,保障了导水管的通畅。
25.可选的,所述隔离网上设置有混凝土网板,所述混凝土网板靠近隔离网的一侧表面与隔离网的表面相贴合。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网板在隔离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异物进行了阻隔,使得导水管更为通畅。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通过采用石笼网格单元、石笼网盖及石块铺设于坝体上对坝体进行加固,当石笼网格单元及石笼网盖局部损毁时,工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石笼网格单元或石笼网盖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较好的对坝体进行加固,提高堤坝的抗冲刷能力;
29.通过在坝体底部设置挡墙,一方面能够较好的在坝体底部对石笼网格单元及石块进行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对泥沙等固体物质进行阻挡,减少堤坝的水土流失;
30.通过铺设粗砂煤炉渣层,能够阻止白蚁入侵,提高堤坝的稳定性;
31.通过设置导水管,能够对深入坝体的部分河水进行疏导,提高堤坝的坚固程度。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为了展示石笼网格单元与石块之间连接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图2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5.图4是为了展示连接柱与石笼网格单元、石笼网盖及坝体之间连接关系所作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36.图5是为了展示支管开口所处位置所作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37.图6是导水管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坝体;2、碎石垫层;3、粗砂煤炉渣层;4、防水土工布;5、石笼网格单元;51、连接板;52、螺栓;53、螺母;54、加强网;55、连接柱;6、石笼网盖;7、石块;8、挡墙;9、导水管;91、主管;92、支管;921、隔离网;922、混凝土网板;93、保温防护层;94、粗砂层。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涉及河道整治技术领域。
41.参照图1和图2,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包括土石坝体1,坝体1采用回填土和石头建造成一侧倾斜的土石坡体,坝体1倾斜的一侧为迎水面,坝体1的迎水面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碎石垫层2、粗砂煤炉渣层3和防水土工布4,在防水土工布4上部设置有若干数量的预制的石笼网格单元5,石笼网格单元5为一侧开口的矩形箱体,若干数量的石笼网格单元5规格一致,且石笼网格单元5开口朝上布设,若干数量的石笼网格单元5沿河道的延伸方向自下而上、由左及右相互拼接于坝体1上部,在石笼网格单元5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石笼网盖6,石笼网格单元5与石笼网盖6共同构成单元石笼,且石笼网格单元5内填充有石块7,石块7铺设填满石笼网格单元5,对坝体1进行有效加固。
42.若干数量的石笼网格单元5及石笼网盖6相配合,拼接形成一整面石笼网,将石块7固定于坝体1上部,当石笼网格单元5局部区域因长时间使用发生侵蚀或受到冲击致使局部损毁时,施工或维护人员能够将已损毁的局部区域内的石笼网格单元5或石笼网盖6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更换,再将石块7填充至石笼网格单元5内,维修更换较为便利,不会影响石笼网格单元5及石块7整体对坝体1的加固效果。
43.参照图1和图2,每个石笼网格单元5均被划分为多个均匀的石块7填充区域,相邻的石块7填充区域之间设置有加强网54,加强网54、石笼网格单元5与石笼网盖6材质一致,由热镀锌钢丝网及包覆于热镀锌钢丝网上的pvc保护膜构成,石块7均匀填充于多个石块7填充区域内;当石笼网格单元5及石笼网盖6局部受损时,石块7不易发生大面积滑落,堤坝整体更为稳固。
44.石笼网格单元5的长度方向与河道延伸方向相一致,参照图3,相邻的两个石笼网
格单元5之间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连接板51,连接板51为矩形板,在连接板51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石笼网格单元5的螺栓52和螺母53,螺栓52贯穿分别位于两个石笼网格单元5上的连接板51并与连接板51及螺母53螺纹连接,以使石笼网格单元5之间连接更为紧密,安装拆卸也较为方便。
45.参照图1和图4,石笼网格单元5中部设置有连接柱55,连接柱55为一端为尖头的木桩、热镀锌钢管或钢柱,连接柱55带有尖头的一端自上而下贯穿石笼网盖6、石块7及石笼网格单元5插入坝体1中,将石笼网盖6、石块7及石笼网格单元5更为紧密的连接在坝体1上;且连接柱55插入坝体1的深度一般为50cm-70cm,能够较好的加固河床,提高堤坝的抗冲刷能力。
46.参照图1,进一步的,在坝体1底部设置有挡墙8,挡墙8为水泥砂浆砌石墙,硬度和稳定性较强,防水土工布4和石笼网格单元5均位于挡墙8上部,且位于最底部的石笼网格单元5靠近挡墙8的一侧抵接于挡墙8上部,以实现挡墙8对石笼网格单元5及坝体1的支撑;挡墙8的长度方向也与河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挡墙8顶部所处平面的高度高于最底部的石笼网格单元5的开口最低处所处平面的高度,以对自石笼网格单元5滑落的泥沙等体积较小的固体物质进行阻挡,减少堤坝的水土流失。
47.参照图5和图6,为了减少河水渗入坝体1对堤坝坚固程度的影响,坝体1内设置有用于将渗入坝体1内的部分河水进行疏导的导水管9,导水管9包括主管91和与主管91相连接的多根支管92,主管91的长度方向与河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主管91的出水端延伸至外部蓄水池或道路雨水井,支管92间隔且均匀布设于主管91靠近迎水面的一侧,且每根支管92均一端与主管91相连通,另一端朝向迎水面布设。
48.碎石垫层2厚度一般为20-40cm,以对土石坝体1进一步进行加固,使得土石坝体1不易塌陷,并为石笼网格单元5及石块7提供更为稳固的安装及支撑基础,且下渗的河水能够经碎石垫层2自然渗落,支管92朝向迎水面的一端伸至碎石垫层2处对下渗的河水进行收集、疏导。
49.参照图5和图6,为了避免泥土、碎石等异物进入支管92,保障导水管9的通畅,支管92朝向迎水面的一端端部开口上设置有隔离网921和混凝土网板922,隔离网921和混凝土网板922均覆盖并可拆卸安装于支管92管口,且隔离网921位于支管92与混凝土网板922之间,隔离网921呈网状,混凝土网板922为圆板状,且混凝土网板922上开设有供河水进入的通孔;下渗的部分河水能够自混凝土网板922及隔离网921处进入支管92,并由支管92流入主管91进行疏导。
50.在主管91和支管92外侧均自内向外设置有保温防护层93及粗砂层94,保温防护层93一般为保温棉或热力聚氨酯保温材料套棉,粗砂层94由粗砂填满而成,粗砂层94包裹于保温防护层93周侧,以为导水管9提供较为稳定的安装基础,避免导水管9在坝体1内发生塌陷,保温防护层93则对导水管9起到了较好的保温防护,使得导水管9不易因温度骤变发生破裂,并对粗砂层94进行了较好缓冲,有利于保障导水管9的完整。
51.参照图5,粗砂煤炉渣层3位于碎石垫层2与防水土工布4之间,且粗砂煤炉渣层3的深度为18-25cm,其能够在碎石垫层2与防水土工布4之间对防水土工布4进行一定保护,使防水土工布4不易破损,并有效阻止白蚁入侵,使得堤坝不易产生蚁害,提高堤坝的稳定性。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河道整治用的堤坝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建造堤坝时,先将回
填土填埋至河道堤坝开挖位置,回填土填埋至原开挖高度中间位置时,在回填土上铺设粗砂,在粗砂上沿河道延伸方向铺设导水管9的主管91并使用粗砂包裹住导水管9,并继续填埋回填土形成土石坝坝体1,在坝体1的迎水面上依次铺设碎石垫层2、粗砂煤炉渣层3和防水土工布4,再在防水土工布4上沿坝体1延伸方向自下而上、由左及右依次安装石笼网格单元5,对准相邻的两个石笼网格单元5之间的连接板51并采用螺栓52及螺母53将两个石笼网格单元5固定连接,而后向石笼网格单元5内填充石块7,在石块7填充完毕后盖上石笼盖网,插入连接柱55,完成堤坝的建造;当石笼网格单元5及石笼网盖6局部损毁时,工作人员能够较为方便的将本技术堤坝结构中的石笼网格单元5或石笼网盖6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对坝体1进行加固,堤坝整体抗冲刷能力较强,稳定性较高。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