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0335发布日期:2022-04-21 19: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一般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桩基己成为高层建筑、桥梁等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形式,在所有桩基类型中,灌注桩应用最为普遍,其中尤以钻孔灌注桩为主,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结构。
3.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桩基的质量,均需要进行一定的超灌注,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的规定,对于桩基超灌的规定: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漏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中也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4.实际施工中,对采用泥浆护壁成孔的钻孔灌注桩,在成孔后不可避免的会有泥渣浮浆存在于孔底,在通过导管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后会被压至桩顶上部,存在于桩顶混凝土表面,这部分与混凝土的混合物在桩成型后是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的,所以在这种施工工艺之下必须进行一定量混凝土的超灌,使浇筑超过设计高度0.5-1m,后续破桩至设计桩顶标高。
5.现场桩顶标高控制常用的方式采用测绳进行控制。但由于泥渣及护壁材料被压至桩顶与混凝士混为一体时,难以准确判断混合物与桩身砼的分界面在哪里,测绳放下去检测混凝土面不能准确判断出混凝土面,技术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浇筑时为了确保成桩质量,宁可超灌2-3m甚至更多,混凝土超灌现象已成为钻孔灌注桩过程控制的通病,特别是桩顶空头达3~4m时,成桩开挖后,桩顶露出部分大面积超灌注树林一样。既浪费了混凝土,又加大了破桩的人工费,对截下的余桩处理也增加成本支出及环保风险。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的桩顶标高难以控制,成桩质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便于控制桩顶标高,提高成桩质量,节约成本,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包括:
8.伸缩件,具备多根中空的伸缩支杆;
9.通信连接的检测部与警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件的两端;
10.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支杆的伸出长度改变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警报部之间的距离;
11.控制单元,其与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警报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检测部传输的介质变化数据,以及向所述警报部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支杆之间的中空腔室连通,用于收纳所述检测部与所述警报部之间连接的线缆。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件,设置在所述伸缩件相对靠近所述警报部的伸缩支杆上,用于固定所述伸缩件的位置。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件为磁铁或卡箍。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件设有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伸缩支杆的伸缩距离。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开设在所述伸缩支杆靠近所述检测部一侧的通孔,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伸缩支杆靠近所述警报部一侧外壁的凸起;
17.所述通孔与所述凸起配合使用,沿所述伸缩件轴向移动所述伸缩支杆,当一个所述伸缩支杆的凸起卡入其相邻且靠近所述检测部的所述伸缩支杆的通孔时,两个所述伸缩支杆之间的位置被锁定。
18.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的具体结构。本技术具体地在护筒上设计了伸缩件和分别设于伸缩件两端的检测部与警报部,通过调节伸缩件的伸出长度改变检测部与警报部之间的距离,使得本装置适用相应的护筒高度;通过控制单元与检测部与警报部通信连接,检测部插入护筒的内部,用于检测介质变化数据,并将介质变化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警报部位于护筒的上方,控制单元向警报部发出相应控制信号,警报部作出相应的警示;采用本控制装置可有效杜绝桩基砼超灌注、少灌注等不可控的现象,提高成桩质量,减少砼的浪费,保证桩头质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0.图1为一种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检测介质变化的流程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伸缩件;2、检测部;3、警报部;4、安装件;5、凸起;6、控制单元;7、第一继电器;8、第二继电器;9、第三继电器;10、第一警报单元;11、第二警报单元;12、第三警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实施例1
27.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钻孔灌注桩灌注高度监测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
28.伸缩件1,具备多根中空的伸缩支杆;
29.通信连接的检测部2与警报部3,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件1的两端;
30.通过调节所述伸缩支杆的伸出长度改变所述检测部2与所述警报部3之间的距离;
31.控制单元6,其与所述检测部2与所述警报部3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检测部2传输的介质变化数据,以及向所述警报部3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32.在本实施例中,护筒,具有防护作用,用于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防止塌孔,并且便于钻孔修建水下灌注桩;
33.如图1所示,通信连接的检测部2和警报部3;
34.检测部2,插入护筒的内部,用于检测介质变化数据,并将介质变化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发出;
35.并且,检测部2具有通信连接的探测器和控制器;探测器用于检测介质变化数据;控制器用于将介质变化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并发出;
36.警报部3,位于护筒的上方,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作出相应的警示;
37.其中,警报部3,例如为发声发光器。
3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高度控制组件包括:伸缩件1;
39.伸缩件1一端安装检测部2,其另一端安装警报部3,用于调节警报部3的高度,保证其适用不同长度空钻高度。
40.并且,伸缩件1的结构,可以是多根伸缩支杆构成;
41.其中,伸缩支杆为中空结构,且相邻两根伸缩支杆之间连通,可容纳线缆贯穿,使得检测部2与警报部3之间的线缆可收纳在此中空结构中,避免线缆外露,容易损坏;并且,伸缩支杆具有坚固、轻便、防锈,防水密封性能强,可重复使用性的特性。
42.桩基砼开始灌注前,根据测量确定的桩顶标高及护筒顶标高,推算出设计桩顶标高与护筒顶的距离,确定超灌注的数值,将高度控制组件安装在护筒上,并与护筒顶固定牢固,调节伸缩件至所需高度,开始桩基砼的灌注,过程中注意不碰撞装置,并观察护筒是否有沉降,确保测量报警可靠。
43.进一步地,安装件4,设置在伸缩件1相对靠近警报部3的伸缩支杆上,用于将本装置安装、固定在护筒侧壁上,并且,安装件4的类型,例如为磁铁,直接吸附在护筒侧壁上,以固定住伸缩件1的位置;或者,安装件4的类型,例如为卡箍,如图1所示,可将伸缩件1卡接在护筒侧壁上,实现本装置稳定安装的目的。
44.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件,其设置在伸缩件1上,用于限定伸缩支杆伸缩的距离;
45.具体地,限位件包括:通孔,其数量为一个,且开设在伸缩支杆靠近检测部2一侧,凸起5,其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伸缩支杆靠近警报部3一侧外壁,凸起5与通孔配合使用;
46.沿伸缩件1轴向移动伸缩支杆,如图2所示,当一个伸缩支杆的凸起5卡入其相邻且靠近检测部2的伸缩支杆的通孔时,两个伸缩支杆之间的位置被锁定。
47.进一步地,介质变化检测具体过程:
48.警报部3包括:第一继电器7、第二继电器8、第三继电器9、与第一继电器7连接的第一警报单元10、与第二继电器8连接的第二警报单元11、与第二继电器8连接的第三警报单元12;
49.此处,设定泥浆具有第一电阻值范围,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物具有第二电阻值范围,混凝土具有第三电阻值范围;
50.利用检测部2测量介质变化数据,将测量的介质变化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6,控制单元6判断介质变化数据的电阻值,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开启,进而使相应的警报单元发出光
信号或声信号,以提示工作人员。
51.其中,介质变化数据可以是电信号也可以是压力信号;
52.此处,第一警报单元10为绿灯;第二警报单元11为黄灯;第三警报单元12为红灯;
53.具体地,
54.当探测器检测的介质变化数据处于第一电阻值范围内时,控制单元6传输的电信号为第一电信号时,第一继电器7导通电路,绿灯点亮,则表示可持续为基桩砼灌注;
55.当探测器检测的介质变化数据处于第二电阻值范围内时,控制器传输的电信号为第二电信号时,第二继电器导通电路,黄灯点亮,则表示基桩的砼灌注已接近设定标准,提示工作人员注意做好停止砼灌注的准备;
56.当探测器检测的介质变化数据处于第三电阻值范围时,控制器传输的电信号为第三电信号时,第三继电器导通电路,红灯点亮,则表示基桩顶面的砼灌注到达控制要求,停止灌注;
57.采用本控制装置可有效杜绝桩基砼超灌注不可控的现象,提高成桩质量,减少砼的浪费,降低成本。
58.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