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5426发布日期:2022-06-18 00:2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缆绳脱挂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靠岸系解缆作业是港口装卸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以往主要靠人工作业,200米大型船舶系解缆人员不少于8人,200米以下100米以上船舶系解缆人员不少于6人,驳船系解缆人员不少于4人。在低潮靠船时,系缆人员需要将缆绳垂直提拉7-8米的距离,缆绳离开水面时附着海水变得非常沉重,系缆人员采用人工拽拉的形式,作业非常吃力,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特别是在冬季系缆时,缆绳上岸时附着的海水在缆绳上及码头上瞬时结冰,造成系缆人员抓不住缆绳、脚底打滑,容易发生人员落水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可以安全高效的实现缆绳的挂钩和脱钩。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包括安装壳,锁钩,所述锁钩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壳上,通过所述锁钩的转动以实现所述锁钩的打开和闭合;锁定压杆,所述锁定压杆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壳内; 所述锁钩包括锁头和钩头,通过所述锁定压杆的转动能使得所述锁定压杆压在所述锁头上,实现所述锁钩的锁定,所述缆绳能与所述钩头相钩合;所述锁定压杆与所述锁头分离时,实现所述锁钩的解锁,所述锁钩能够转动打开,使得所述缆绳脱离所述钩头。
5.优选的,所述安装壳内横向设置有连接轴,所述锁钩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壳内。
6.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扭杆与所述锁钩相抵触,另一个扭杆与所述安装壳相抵触。
7.优选的,所述锁定压杆横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上竖直设有可转动的转轴; 所述锁定压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以实现所述锁定压杆的转动。
8.优选的,所述锁定压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壳、且连接有开关件,所述开关件用于拉动所述锁定压杆进行转动。
9.优选的,所述开关件包括开关底板,所述开关底板上固定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内设有可横向滑动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与所述锁定压杆相连。
10.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环,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可转动的拉手,所述拉手与所述拉环可转动连接,通过所述拉手的转动以带动所述拉环和所述拉杆横向移动。
11.优选的,所述安装壳内横向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和所述锁定压杆之间连接有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用缆
12.绳脱挂钩装置,包括安装壳,锁钩,所述锁钩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壳上,通过所述锁钩的转动以实现所述锁钩的打开和闭合;锁定压杆,所述锁定压杆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壳内;所述锁钩包括锁头和钩头,通过所述锁定压杆的转动能使得所述锁定压杆压在所述锁头上,实现所述锁钩的锁定,所述缆绳能与所述钩头相钩合;所述锁定压杆与所述锁头分离时,实现所述锁钩的解锁,所述锁钩能够转动打开,使得所述缆绳脱离所述钩头。本实施例的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结构稳固可靠,使用方便快捷,可以安全高效的实现缆绳的挂钩和脱钩,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对船舶缆绳进行系缆和解缆,省时省力,安全隐患小。
13.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锁钩闭合)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锁钩打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的开关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的开关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的安装壳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竖向截面示意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包括安装壳10和锁钩20,锁钩20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上;锁定压杆30,锁定压杆30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内;锁钩20包括锁头21和钩头22,通过锁定压杆30的转动能使得锁定压杆30压在锁头21上,实现锁钩20的锁定,所述缆绳能与钩头22相钩合;锁定压杆30与锁头21分离时,实现锁钩20的解锁,锁钩20能够转动打开,使得缆绳脱离钩头22。
23.本实施例的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结构稳固可靠,使用方便快捷,可以安全高效的实现缆绳的挂钩和脱钩,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对船舶缆绳进行系缆和解缆,省时省力,安全隐患小。
24.锁钩20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上,通过锁钩20的转动,可以实现锁钩20的打开和闭合。锁定压杆30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内,通过锁定压块30的转动,可以使得锁定压块30压在锁钩20上,以对锁钩20进行锁定,使得锁钩20维持稳定有效的闭合状态(如图1所示),从而可以使得缆绳稳定有效的钩合在钩头22上。通过锁定压块30的转动,还可以使得锁定压块30脱离锁钩20,以对锁钩20进行解锁,使得锁钩20能够转动打开(如图2所示),从而可以使得缆绳脱离钩头22,实现缆绳的脱钩。
25.本实施例中,安装壳10为一体件、其结构稳固可靠,使用寿命长。安装壳10包括两个平行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垂直连接有第三侧板13,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底部设有底板14。
26.本实施例中,锁钩20为一体件、其结构稳固可靠,使用寿命长。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垂直设有连接轴23,锁钩20可转动套设在连接轴23上,从而使得锁钩20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上。
27.连接轴12上套设有扭簧24,扭簧24的一个扭杆25与锁钩20相抵触,扭簧24的另一个扭杆26与安装壳10相抵触。具体的,锁钩20上设有凸出的抵触柱27,扭簧24的一个扭杆25与抵触柱27相抵触。扭簧24可以为锁钩20的转动打开提供动力,具体的,如图1所示,锁钩20锁定,扭簧24存储弹力;当锁定压杆30不压在锁头21上、对锁钩20解锁时,在扭簧24释放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带动锁钩20顺时针转动,使得锁钩20打开。
28.锁定压杆30横向设置在安装壳10内,具体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均设有通孔15,第一侧板11的通孔15外侧竖直设有可转动的转轴16;锁定压杆30的两端分别伸出两个通孔15,锁定压杆30的一端与转轴16固定连接,以实现锁定压杆30的转动;两个通孔15可以为锁定压杆30的转动进行避让,使得锁定压杆30顺畅有效的转动。
29.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11的外侧可以垂直焊接有两个连接片17,两个连接片17分别位于通孔15的上方和下方;两个连接片17上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未在图中示出),转轴16的上下两端分别可转动配合在两个连接孔内,从而使得转轴16可转动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外侧。锁定压杆30的一端与转轴16固定连接,通过转轴16的转动可以带动锁定压杆30转动。
30.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转轴16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可转动设置在第一侧板11外侧,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31.本实施例中,锁定压杆30可以和转轴16焊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3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垂直设有连杆19,连杆19和锁定压杆30之间连接有弹簧32。当锁喉20处于解锁状态时,弹簧32处于拉伸状态、存储弹力;当需要对锁钩20进行锁定时,在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带动锁定压杆30转动并重新压在锁钩20上,从而实现对锁钩20的锁定。
33.锁定压杆30的另一端伸出第二侧板12、且连接有开关件,开关件用于拉动锁定压杆30进行转动。
34.具体的,开关件包括开关底板41,开关底板41上固定有限位座42,限位座42内设有可横向滑动的拉杆43;拉杆43的一端固定有拉绳44,拉绳44与锁定压杆30相连。
35.本实施例中,拉绳44的端部固定有连接块31,连接块31与锁定压杆30固定连接,通过拉动拉绳44,可以拉动锁定压杆30,使得锁定压杆30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2的外侧设有限位环18,拉绳44可滑动穿过限位环18,限位环18可以对拉绳44的移动起到限位导向作用,保证拉绳44可以有效的拉动锁定压杆30。
36.拉杆43的另一端设有拉环45,开关底板41上还设有可转动的拉手46,拉手46与拉环45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拉手46,使得拉手46打开(如图2和图4所示),可以带动拉环45向左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拉杆43向左横向移动,进而可以拉动拉绳44和锁定压杆30向左
横向移动,使得锁定压杆30转动并脱离锁钩20、可以对锁钩20进行解锁,使得锁喉20能够转动打开。通过转动拉手46,使得拉手46闭合(如图1和图3所示),在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可以拉动锁定压杆30转动并重新压在锁钩20上,实现对锁钩20的锁定。
37.本实施例的船舶用缆绳脱挂钩装置可以安装在叉车上,便于操作人员将缆绳钩合在叉车上,通过叉车便于进行缆绳的牵引。具体的,开关件可在安装在驾驶座椅旁边,便于操作人员手持拉手46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实现锁定压杆30的转动,进而便于实现锁钩20的打开和闭合。安装壳10和其余部件可以安装在驾驶座后方,便于通过叉车的移动对缆绳进行牵引。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