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蓄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6552发布日期:2022-08-27 04:1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调蓄设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调蓄设施。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日益严重,对于不具有自流排水条件的地区,强排泵站是确保排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然而,由于城市化地区地表污染负荷高,雨水混杂大量地表污染物流入下水道,若直接排入河道将对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3.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建造调蓄池来净化雨水。现有的调蓄池有两类:一类是合流制调蓄池,该类调蓄池设置于合流制管网系统末端,下雨时收集管网被雨水稀释的超量污水,待雨停后集中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处理后排放,从而改善河道水环境。另一类是初雨调蓄池,在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家禽、海鲜市场等),降雨初期雨水带来了大量地面污染物,若让其汇入干流,则会影响河道水质,初雨调蓄池用于应对下雨初期混杂高污染物的雨水,其设置在分流制雨水管网系统的末端。
4.以上两种调蓄池仅针对当前两种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设置的含污雨水的处理方式,其容积及运行方式均存在较大差异,并未考虑当地排水体制的完善情况,及降水量对调蓄池的影响。
5.在中国这种季风气候的国家,雨季和旱季的降水量差别巨大。在雨季,初雨调蓄池难以承担雨水的负载,而在旱季,合流制调蓄池的调蓄池容量与污水处理量不能配合。故亟需一种可以在旱雨两季皆能合理发挥作用的调蓄池。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蓄设施,其能够在旱季和雨季发挥处理污水的作用。
7.该一种调蓄设施包括进水池和与所述进水池连通的调蓄池。进水池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处设有格栅;调蓄池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调蓄池在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下方设有进水廊道,所述进水廊道呈阶梯状,且其背离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端向下设置。
8.可选地,所述进水池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分隔所述进水池为第一进水池和第二进水池,所述第一进水口设于第一进水池,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第二进水池;所述分隔板靠近所述进水池池底的部分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一进水池与所述第二进水池在所述缺口处连通。
9.可选地,调蓄设施还包括第一泵,所述第一泵用于将所述第二进水池中的污水抽出所述第一出水口或所述第二出水口。
10.可选地,所述调蓄池的底部设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设有第三出水口。
11.可选地,所述调蓄池设有与所述集污槽并排设置的储水室。
12.可选地,所述储水室分设于所述调蓄池两端。
13.可选地,所述调蓄池在所述储水室和所述集污槽之间设有若干条冲洗槽。
14.可选地,调蓄设施还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闸门,所述闸门安装于所述储水室并与所述冲洗槽一一对应。
15.可选地,调蓄设施还包括除臭设备和第二泵,所述除臭设备用于去除所述调蓄池的异味,所述第二泵用于将所述集污槽的污水从所述第三出水口排出。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蓄设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该调蓄设施包括进水池和与进水池连通的调蓄池。其中,进水池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进水池在第一进水口处设有格栅。调蓄池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进水池在旱季起到对污水的排污作用,调蓄池在雨季起到对污水的净化、排污作用。具体地,在旱季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流入进水池,经过格栅拦截部分污染物,然后流出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又与城市污水管道连通,故污水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在雨季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流入进水池,经过格栅拦截部分污染物,然后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入调蓄池,经过调蓄池净化处理,就近排入附近河流。即是,本调蓄设施通过另设进水池和第一出水口,实现了调蓄设施能够在旱季和雨季发挥处理污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蓄设施的俯视图。
19.图2是调蓄设施的内部结构俯瞰示意图。
20.图3是调蓄设施的内部结构正向示意图。
21.图中,100、进水池;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一出水口;103、第二出水口;110、分隔板;120、第一进水池;130、第二进水池;
22.200、调蓄池;201、第二进水口;202、第三出水口;210、进水廊道;220、集污槽;230、储水室;240、冲洗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2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5.请具体参考图1、图2和图3,其分别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蓄设施的俯视图、内部结构俯瞰示意图和正向剖视图。该调蓄设施主要包括进水池100和与进水池100连通的调蓄池200。其中,进水池100设有第一进水口101、第一出水口102和第二出水口103,进水池100在第一进水口101处设有格栅(图未示)。调蓄池200设有第二进水口201,第二出水口103与第二进水口201连通。进水池100主要在旱季起到对污水的排污作用,调蓄池200在雨季起到对污水的净化、排污作用。
26.调蓄设施的水流流向为:在旱季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101流入进水池100,经过格栅拦截部分污染物,然后流出第一出水口102。第一出水口102又与城市污水管道连通,故污水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在雨季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101流入进水池100,经过格栅拦截部分污染物,然后通过第二出水口103流入调蓄池200,经过调蓄池200净化处理,就近排
入附近河流。
27.为了让进水池100中的污水可顺利通过第一出水口102和第二出水口103排出,进水池100安装有第一泵(图未示),第一泵用于将进水池100中的污水提高到第一出水口102或第二出水口103的高度。优选地,第一泵是智能提升泵,可以根据污水水平智能提升污水的高度。值得一提的是,进水池100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出水口102的闸门(图未示),该闸门可配由出水闸井(图未示)来进行保护。
28.进一步地,进水池100可设有分隔板110,分隔板110分隔进水池100为第一进水池120和第二进水池130,第一进水口101设于第一进水池120,第一出水口102和第二出水口103设于第二进水池130。第一泵设于第二进水池130。更近一步地,分隔板110靠近进水池100池底的部分设有一缺口,第一进水池120与第二进水池130在缺口处连通。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101向上敞开设置,格栅盖设于第一进水口101。进水池100向上敞开设置可以让漂浮物浮出水面,进而直接捞起漂浮物。
29.关于调蓄池200,其在第二进水口201的下部设有进水廊道210。为了让水流进入调蓄池200的水花更小,需要降低进水廊道210和调蓄池200水平面的高度落差,进水廊道210呈阶梯状设置,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且其背离第二进水口201的一端向下设置。
30.调蓄池200可以通过静置沉淀使得污物得以沉淀,或者净化设施(图未示)使杂质漂浮在水中,捞出处理,然后通过抽水泵将净化后的水就近排入河流。进一步地,对调蓄池200进行清洁,调蓄池200的底部设有集污槽220、第三出水口202和第二泵(图未示),第三出水口202连通集污槽220。污物集中于集污槽220,通过第二泵将污水排出。
31.更进一步地,调蓄池200一端设有储水室230。储水室230用于存储冲刷用水。优选地,储水室230与集污槽220并排设置。调蓄池200在储水室230和集污槽220之间设有若干条冲洗槽240。一旦打开储水室230,储水室230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冲刷冲洗槽240,将污物带入到集污槽220。值得一提的是,冲洗槽240可以是朝向集污槽220坡度设置,同样,储水室230亦可以坡度设置。或者调蓄池200配有冲洗设备。当然,调蓄池200还可是两端设有储水室230,两边同时开始清污,效率更高。
32.再进一步地,调蓄设置还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闸门(图未示),闸门安装于储水室230并与冲洗槽240一一对应,闸门用于控制储水室230,实现精准清洗每一道冲洗槽240。另外,调蓄设施还包括除臭设备(图未示),除臭设备安装于除臭设备间,除臭设备用于去除调蓄池200的异味。优选地,除臭设备选用离子除臭设备。
33.本实用新型调蓄设施的清洁工序是:打开闸门,让储水室230中的水释放形成水浪,冲过冲洗槽240,带走冲洗槽240的污物,流入集污槽220,第二泵将集污槽220的污水通过第三出水口202排出,或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34.综上,本调蓄设施包括进水池100和调蓄池200。进水池100在旱季起到对污水的排污作用,调蓄池200在雨季起到对污水的净化、排污作用。具体地,在旱季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101流入进水池100,经过格栅拦截部分污染物,然后通过第一泵提升水位流出第一出水口102。在雨季时,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101流入进水池100,经过格栅拦截部分污染物,然后通过第一泵提升至第二出水口103流入调蓄池200,经过调蓄池200净化处理,就近排入附近河流。即是,本调蓄设施通过另设进水池100和第一出水口102,实现了调蓄设施能够在旱季和雨季发挥处理污水的作用,调蓄池200又包含清洁设备,实现了调蓄池200的自洁功
能。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