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式新型消力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6902发布日期:2022-04-16 13:1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格栅式新型消力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物消能防冲技术技术领域,是一种格栅式新型消力池。


背景技术:

2.在水利水电开发建设技术领域,过水建筑物的下游消能防冲技术,一直是坝工界极为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当过水建筑物处于地质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段,下游消能防冲技术的作用更为凸显。目前所采用的消能方式为抛石消能,该方式易造成下游河床的淤积,且消能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格栅式新型消力池,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抛石消能方式存在的易造成下游河床的淤积,消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格栅式新型消力池,包括消力池,消力池内设有消能格栅,所述消能格栅包括一号消能格栅和通过铰接轴铰接于一号消能格栅右侧的二号消能格栅,一号消能格栅底部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向消能格栅,消力池前后两侧墙的顶部均设有桁车轨道,对应一号消能格栅左部上方、铰接轴上方及二号消能格栅右部上方的消力池顶部均设有一横跨消力池的调整桁车,调整桁车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于消力池前后两侧墙顶部的桁车轨道上,调整桁车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一卷扬机,左方调整桁车的两个卷扬机的钢缆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一号消能格栅左部前后两端,中间调整桁车的两个卷扬机的钢缆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铰接轴的前后两端,右方调整桁车的两个卷扬机的钢缆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二号消能格栅右部前后两端。
5.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对应左方调整桁车左侧的消力池顶部可设有横跨消力池的固定桁车,固定桁车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消力池前后两侧墙顶部的桁车轨道上,固定桁车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一卷扬机,对应每个固定桁车的卷扬机下方的消力池侧墙内壁上均设有一导向滑轮,固定桁车的卷扬机的钢缆下端穿过导向滑轮并固定安装于一号消能格栅上。
6.上述对应一号消能格栅与消力池侧墙墙壁之间、二号消能格栅与消力池侧墙墙壁之间及竖向消能格栅与消力池侧墙墙壁之间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滑块组、第二限位滑块组和第三限位滑块组,第一限位滑块组、第二限位滑块组和第三限位滑块组分别固定安装于一号消能格栅上、二号消能格栅上和竖向消能格栅上。
7.上述消力池底板可包括水平段和斜向段,斜向段呈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状,所述若干个竖向消能格栅其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减,对应每个竖向消能格栅与一号消能格栅之间均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斜拉支撑杆。
8.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消力池内设置消能格栅,取代了过去的抛石消能,不仅避免了下游河床的淤积,还使消力池的消能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多个调整桁车进而可对消能格栅进行的空间位置及两个消能格栅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适用于多种
不同环境情况的过水建筑物中。
附图说明
9.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0.附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1.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消力池,2为一号消能格栅,3为二号消能格栅,4为铰接轴,5为桁车轨道,6为调整桁车,7为钢缆,8为固定桁车,9为导向滑轮,10为竖向消能格栅,11为支撑杆,12为第一限位滑块组,13为第二限位滑块组,14为第三限位滑块组。
具体实施方式
12.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3.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1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格栅式新型消力池包括消力池1,消力池1内设有消能格栅,所述消能格栅包括一号消能格栅2和通过铰接轴4铰接于一号消能格栅2右侧的二号消能格栅3,一号消能格栅2底部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向消能格栅10,消力池1前后两侧墙的顶部均设有桁车轨道5,对应一号消能格栅2左部上方、铰接轴4上方及二号消能格栅3右部上方的消力池1顶部均设有一横跨消力池1的调整桁车6,调整桁车6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于消力池1前后两侧墙顶部的桁车轨道5上,调整桁车6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一卷扬机,左方调整桁车6的两个卷扬机的钢缆7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一号消能格栅2左部前后两端,中间调整桁车6的两个卷扬机的钢缆7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铰接轴4的前后两端,右方调整桁车6的两个卷扬机的钢缆7下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二号消能格栅3左部前后两端。
15.使用时,将消力池1建设于过水建筑物下游,根据现场情况及测算结果确定一号消能格栅2和二号消能格栅3在消力池1中的位置,再通过移动在桁车轨道5上的调整桁车6及控制调整桁车6上的卷扬机使一号消能格栅2和二号消能格栅3到达指定位置,根据需要所述调整桁车6和卷扬机均为现有公知技术,每个调整桁车6上均带有制动机构,进而当调整桁车6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调整桁车6上的制动机构将每个调整桁车6固定在桁车轨道5上,流过过水建筑物的水流经一号消能格栅2、二号消能格栅3和竖向消能格栅10后被分解掺气并将水能消耗。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消力池1内设置消能格栅,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抛石消能方式,不仅避免了下游河床的淤积,还使消力池1的消能效果更好,通过控制调整桁车6在桁车轨道5上的位置及控制调整桁车6上卷扬机钢缆7的长度,进而可调整一号消能格栅2、二号消能格栅3和竖向消能格栅10的空间位置及二号消能格栅3相对于一号消能格栅2的角度,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环境情况的过水建筑物中,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
16.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格栅式新型消力池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对应左方调整桁车6左侧的消力池1顶部设有横跨消力池1的固定
桁车8,固定桁车8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消力池1前后两侧墙顶部的桁车轨道5上,固定桁车8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一卷扬机,对应每个固定桁车8的卷扬机下方的消力池1侧墙内壁上均设有一导向滑轮9,固定桁车8的卷扬机的钢缆7下端穿过导向滑轮9并固定安装于一号消能格栅2上。根据需要,所述固定桁车8为现有公知技术,固定桁车8上设有制动机构,通过制动机构将固定桁车8固定在桁车轨道5上,再通过固定桁车8上的卷扬机及其钢缆7将第一消能格栅拉住,防止第一消能格栅、第二消能格栅及竖向消能格栅10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位移。
17.如附图1、2所示,对应一号消能格栅2与消力池1侧墙墙壁之间、二号消能格栅3与消力池1侧墙墙壁之间及竖向消能格栅10与消力池1侧墙墙壁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滑块组12、第二限位滑块组13和第三限位滑块组14,第一限位滑块组12、第二限位滑块组13和第三限位滑块组14分别固定安装于一号消能格栅2上、二号消能格栅3上和竖向消能格栅10上。根据需要,所述第一限位滑块组12、第二限位滑块组13和第三限位滑块组14均包括若干块耐磨尼龙块,通过在一号消能格栅2、二号消能格栅3和竖向消能格栅10上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滑块组12、第二限位滑块组13和第三限位滑块组14,不仅能将一号消能格栅2、二号消能格栅3和竖向消能格栅10稳定的放置于消力池1的两个侧壁之间,还能避免在调整一号消能格栅2、二号消能格栅3和竖向消能格栅10的空间位置时碰撞到消力池1侧壁。
18.如附图1、2所示,消力池1底板包括水平段和斜向段,斜向段呈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状,所述若干个竖向消能格栅10其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减,对应每个竖向消能格栅10与一号消能格栅2之间均前后间隔设有若干个斜拉支撑杆11。通过设置支撑杆11,避免竖向消能格栅10在长时间水流冲击作用下发生变形、折断等影响使用。
19.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