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58502发布日期:2022-03-23 00:4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护坡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


背景技术:

2.目前,生态问题日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是不可无视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水利工程与周边环境和谐,进而有效地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首先考虑的。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会涉及沟渠的开挖,以及土方的开挖进行导流,通常对其河流的两旁重新复绿来确保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稳定。
3.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通常人为的控制和引导河流的流向,而进行修筑导水渠以及泄洪坝,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也会涉及高边坡的开挖以及边坡的支护;尤其针对边坡的支护经常采用单一的钢筋网敷设,再通过锚喷进行防护,但是对于导水渠以及泄洪坝等通过石块砌筑形成的边坡,仅仅通过单层的护坡网敷设,单层的防护网一旦有破损很难对其进行修补,并在其上进行生态绿化,很难确保植被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该护坡网通过两个防护网及之间的多个连接部形成一个立体的防护网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对边坡的防护,也能够引导雨水至坡底避免对边坡的冲刷,同时也会提升风阻,避免大风对边坡的吹动,从而提升了对边坡防护的整体综合性能。
5.一种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包括:
6.两个防护网,依次叠层设置;
7.多个连接部,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网之间,将两个所述防护网相连接;
8.导水层,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网之间,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
9.两个所述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均为方形网格;
10.两个所述防护网中位于顶层的所述防护网为第一防护网,位于底层的所述防护网为第二防护网;
11.所述第一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与所述第二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一一对应;
12.所述第一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与所述第二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均通过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均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13.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交叉设置。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一纵向边a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一纵向边b相连;
15.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二纵向边a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二纵向边b相连;
16.所述第一纵向边a与第二纵向边b上下相对应;
17.所述第二纵向边a与第一纵向边b上下相对应。
18.更优选的,所述导水层包括多个纵向等间隔设置的导水管,每个所述导水管朝上部分开设有多个渗水通孔;
19.每个所述导水管的轴线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交叉处。
20.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交叉处分别通过套筒均套设于所述导水管上。
21.更优选的,相邻所述导水管之间均通过多个等间隔的横向连接件相连接。
22.更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纵向边a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纵向边a中央处,与所述第一纵向边b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纵向边b的中央处;
23.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纵向边a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纵向边a中央处,与所述第二纵向边b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纵向边b的中央处。
24.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网与所述导水层之间填充有柔性水土保护毯;所述第一防护网与所述导水层之间填充有植物纤维毯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6.本发明提供的护坡网,通过两个防护网及之间的多个连接部形成一个立体的防护网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对边坡的防护,也能够引导雨水至坡底避免对边坡的冲刷,同时也会提升风阻,避免大风对边坡的吹动。主要当底层的防护网铺设在边坡后,由于受到边坡的滑动或者其他因素造成底层的防护网破损时,则通过连接部所连接的上层防护网共同作用对其进行一个牵制,避免底层防护网的破损,如果一单破损则在连接部的作用下拉动上层防护网可以进一步对边坡进行防护。另外,通过设置在两个防护网之间导水层,并且与多个连接部相连接,这样在雨水天气,能够快速的将雨水引导至边坡坡底,避免多余的水渗进边坡内,同时将导水层设置在两个防护网之间相对于现有的将导水层埋设于边坡的表面内更有利于承接雨水引导至坡底,并且也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涮,从而提升了对边坡防护的整体综合性能。
27.本发明通过在第二防护网与导水层之间填充有柔性水土保护毯;第一防护网与导水层之间填充有植物纤维毯,不仅对边坡起到防护的作用护坡网,同时提供了能够便于植被生长的护坡网,相对与传统的单层防护网通过后期依次喷生态混凝土、喷种子层来进行生态绿化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网大大提升了护坡的效率的同时,为后期的绿化提供了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稳定的基质。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中连接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中导水管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中导水管与连接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中填充柔性水土保护毯和植物纤维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对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5.实施例1
36.一种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参见图1~5所示,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两个防护网,设置于两个防护网之间的多个连接部,多个连接部将两个防护网相连接;以及设置于两个防护网之间,并设置于多个连接部上的导水层3。
37.为此,通过设置两层防护网能够有效对水利工程边坡的防护,主要当底层的防护网铺设在边坡后,由于受到边坡的滑动或者其他因素造成底层的防护网破损时,则通过连接部所连接的上层防护网共同作用对其进行一个牵制,避免底层防护网的破损,如果一单破损则在连接部的作用下拉动上层防护网可以进一步对边坡进行防护。另外,通过设置在两个防护网之间导水层,并且与多个连接部相连接,这样在雨水天气,能够快速的将雨水引导至边坡坡底,避免多余的水渗进边坡内,同时将导水层设置在两个防护网之间相对于现有的将导水层埋设于边坡的表面内更有利于承接雨水引导至坡底,并且也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涮,从而提升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38.通过将两个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均为方形网格,为了能够使两个防护网之间与导水层交错设置,这样在下雨天时,雨水从上层防护网可以直接滴落至导水层上,能够快速的将水引导至坡底。
39.为了底层防护网在网破损时受上层防护网的牵制,则设置两个防护网中位于顶层的防护网为第一防护网1,位于底层的防护网为第二防护网2;第一防护网1中的单个网格与第二防护网2中的单个网格一一对应。将单个网格一一对应可以为雨水向下滴落提供一个通道。同时,将第一防护网1中的单个网格与第二防护网2中的单个网格均通过连接部相连接,每个连接部均包括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21,并且将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交叉设置。为此,当第二防护网上单个网格破损的时候,通过交叉设置的连接部,反方向拉动第一防护网中与其对应的单个网格,这样可以通过第一防护网中与其对应的单个网格的两侧的相邻网格进行牵制,避免底层防护网的破损,同时加强了第二防护网的护坡的整体性,从而防止边坡的坍塌和滑动。
40.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交叉设置,具体的将第一连接件11一端与第一防护网1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一纵向边a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防护网2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一纵向边b相连;同时将第二连接件21一端与第一防护网1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二纵向边a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防护网2中的单个网格的第二纵向边b相连;
41.设置第一纵向边a与第二纵向边b上下相对应;设置第二纵向边a与第一纵向边b上下相对应。从而实现了连接部的交叉设置,且可以确保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之间设置一定间隔,可以使得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以及之间交叉设置的多个连接部,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防护网结构,在受到外部大风的吹动是,这样可以减缓风对边坡的吹动,有效对边坡进行防护,不仅对边坡的整体性起到防护,同时也对边坡的表面也起到一定的防护。
42.为了实现导水层的导水作用,设置导水层3包括多个纵向等间隔设置的导水管31,每个导水管31朝上部分开设有多个渗水通孔;每个导水管31的轴线均位于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的交叉处。又因两个防护网中的单个网格均为方形网格,这样设置在第一连
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的交叉处的导水管31,使得导水管正好与上层单个网格的纵向边错开,便于通过导水管朝上部分开设有多个渗水通孔对穿过第一防护网的滴落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且进行引导,另外,可以将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可设置成片装,增大收集滴落雨水的面积,并汇集至交叉处的导水管,从而在雨水天气,有利于快速将雨水引导至坡底,避免对边坡的冲刷。
43.另外,依托于导水管,为了提升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的交叉处的整体性,将在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的交叉处分别通过套筒310均套设于导水管31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分别通过套筒转动套设在导水管上,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之间设置一定间隔,可以使得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以及之间交叉设置的多个连接部,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防护网结构,同时,一但第二防护网破损时,由于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21分别通过套筒转动套设在导水管上,在第一防护网牵制破损的情况下,且第一层防护网会不断的向第二层防护网靠近,提升护坡网的整体防护作用,且虽然可能会对导水管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不妨碍对边坡的防护,加强了第二防护网的对边坡防护的整体性,从而进一步防止边坡的坍塌和滑动。
44.为了提升相邻导水管的整体稳定性,在相邻导水管31之间均通过多个等间隔的横向连接件32相连接。这样在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之间的导水层也形成了防护层,避免在铺设的过程中导水管不好定位,同时进一步提升对边坡防护的整体性。
45.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以及之间交叉设置的多个连接部的整体稳定性,设置第一连接件11与第一纵向边a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纵向边a中央处,与第一纵向边b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纵向边b的中央处;同时设置第二连接件21与第二纵向边a的连接处位于第二纵向边a中央处,与第二纵向边b的连接处位于第二纵向边b的中央处。一方面能够保持整个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连接的整体的均衡性,另一方面形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网状防护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对边坡的防护,也能够引导雨水至坡底避免对边坡的冲刷,同时也会提升风阻,避免大风对边坡的吹动,从而提升了对边坡防护的整体综合性能。
46.实施例2
47.一种水利工程设计用护坡网,参见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第二防护网2与导水层3之间填充有柔性水土保护毯20;第一防护网1与导水层3之间填充有植物纤维毯10。
48.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使用的柔性水土保护毯,它由聚酰胺(pa)制成的三维结构,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土地表面免遭风雨的侵蚀,可替代混凝土、沥青、抛石等坡面防护材料。
49.通过柔性水土保护毯对未导入导水管内的雨水进行蓄水保护,避免进一步向边坡内下渗,对边坡的影响,同时通过在植物纤维毯喷上一层种植层,这样在植被生长的过程中,植物纤维毯为植被根系提供一个稳定的基质,同时随着根系的下长于柔性水土保护毯内,不仅提供了所需的水分,也提供了一个多孔隙的生长层,有利于植被在其上进行生长。
50.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网,不仅对边坡起到防护的作用护坡网,同时提供了能够便于植被生长的护坡网,相对与传统的单层防护网通过后期依次喷生态混凝土、喷种子层来进行生态绿化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护坡网大大提升了护坡的效率的同时,为后期的绿化提供了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稳定的基质。
51.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护坡网,通过两个防护网及之间的多个连接部形成一个立体的防护网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对边坡的防护,也能够引导雨水至坡底避免对边坡的冲刷,同时也会提升风阻,避免大风对边坡的吹动,从而提升了对边坡防护的整体综合性能。同时,在第二防护网与导水层之间填充有柔性水土保护毯;第一防护网与导水层之间填充有植物纤维毯,为后期的绿化提供了有利于植被生长的稳定基质。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采用的步骤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