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53261发布日期:2022-06-18 02:31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预应力抗浮锚杆桩一般是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施工。但因地质差,锚杆孔洞直径较小等原因,容易出现打孔的钻杆无法进入持力层,或地质发生塌孔等问题,导致无法成孔或成孔缓慢,造成后续施工进度滞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
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0、根据抗浮锚杆桩位置埋设外侧钢护筒;步骤s200、施工地下室底部结构;步骤s300、在外侧钢护筒内施工抗浮锚杆桩;步骤s400、浇筑外侧钢护筒内部空腔,封堵抗浮锚杆桩。
5.可选的,步骤s1包括:测量定位抗浮锚杆桩的位置,以抗浮锚杆桩的桩位为轴心安装外侧钢护筒,外侧钢护筒埋入垫层以下土层400mm-600mm,将外侧钢护筒内部的土方取出。
6.可选的,外侧钢护筒具有上部止水环和下部止水环;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浇筑地下室垫层混凝土,使得地下室垫层混凝土覆盖下部止水环;步骤s220: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使得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覆盖上部止水环。
7.可选的,步骤s210和步骤s220之间还包括步骤s215:在垫层与外侧钢护筒接缝位置向外侧钢护筒上部及垫层上涂刷水泥浆渗透结晶,并在待水泥浆渗透结晶干透后,铺贴反粘防水卷材,反粘防水卷材延伸至外侧钢护筒外壁,在反粘防水卷材边沿收边位置勾芡油膏。
8.可选的,步骤s220包括:绑扎底板钢筋,在外侧钢护筒位置打断底板钢筋,将底板钢筋在打断位置焊接于外侧钢护筒外壁,并在外侧钢护筒周侧安装八字筋,使得八字筋分别与外侧钢护筒和底板钢筋焊接固定,最后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
9.可选的,步骤s300包括:根据抗浮锚杆桩的位置在外侧钢护筒的内部安装内侧钢护筒,将内侧钢护筒采用静压的方式穿过土层,进入抗浮锚杆的持力层位置,内侧钢护筒顶部露出垫层以上40mm-60mm,采用桩机成孔,安装抗浮锚杆桩锚具,并向内侧钢护筒内浇筑灌浆料,浇筑至内侧钢护筒的顶部位置。
10.安装内侧钢护筒用于抗浮锚杆桩成孔过程中孔洞护壁,避免因孔径过小而出现塌孔情况,再根据抗浮锚杆桩施工要求进行成桩。
11.可选的,步骤s400包括:步骤s410、在外侧钢护筒内安装钢筋笼,使得钢筋笼套设于内侧钢护筒外部;步骤s420、在外侧钢护筒内进行至少两次浇筑,以封堵抗浮锚杆桩。
12.可选的,步骤s420包括:步骤s421、在外侧钢护筒内进行第一次浇筑,并养护设定天数;步骤s422、在第一次浇筑工序形成的结构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步骤s423、在外侧钢护筒内进行第二次浇筑。
13.可选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500: 待外侧钢护筒内部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张拉预应力抗浮锚杆,并安装抗浮锚杆锚具,切割多余钢绞线,钢绞线张拉端坑壁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后用同标号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闭穴模,再用防水油膏密封。
14.可选的,钢筋笼具有伸出底板的锚固段;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600: 浇筑地下室底板面层,将钢筋笼的锚固段浇筑在地下室底板面层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调整施工工序,先施工地下底部结构后施工抗浮锚杆桩,保证了关键工作的推进,解决场区内抗浮锚杆桩成桩缓慢带来的后续施工进度滞后的问题,加快了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
16.附图说明
17.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施工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 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钢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侧钢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钢护筒在地下室底板中插筋做法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筋笼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钢护筒内连接钢筋笼做法平面示意图。
19.图中:1、外侧钢护筒;11、上部止水环;12、下部止水环;2、内侧钢护筒;3、八字筋;4、底板钢筋;5、钢筋笼;51、锚固段;52、钢筋笼箍筋;6、抗浮锚杆;7、地下室底板面层;8、地下室底板混凝土,9、垫层;a、水泥浆渗透结晶层;b、底层微膨胀混凝土层;c、水泥基渗透结晶层;d、油膏,e、反粘防水卷材;f、上层微膨胀混凝土层;g、锚具;h、穴模,i、防水油膏。
20.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预应力抗浮锚杆桩一般是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施工。但因地质差,锚杆孔洞直径较小等原因,容易出现打孔的钻杆无法进入持力层,或地质发生塌孔等问题,导致无法成孔或成孔缓慢,造成后续施工进度滞后。因此,改变抗浮锚杆桩与地下室底板的施工工序,将对施工进度有推进作用。在改变抗浮锚杆施工工序的情况下,需要保证其有效工作性能及对地下室底板造成的影响抵消,因此需要对该节点做出优化。
25.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根据抗浮锚杆桩位置埋设外侧钢护筒1;步骤s200、施工地下室底部结构;步骤s300、在外侧钢护筒1内施工抗浮锚杆桩;步骤s400、浇筑外侧钢护筒1内部空腔,封堵抗浮锚杆桩。
26.本技术中,调整施工工序,先施工地下底部结构后施工抗浮锚杆桩,保证了关键工作的推进,解决场区内抗浮锚杆桩成桩缓慢带来的后续施工进度滞后影响,加快了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1包括:测量定位抗浮锚杆桩的位置,以抗浮锚杆桩的桩位为轴心安装外侧钢护筒1,外侧钢护筒1埋入垫层9以下土层400mm-600mm,优选为500mm。将外侧钢护筒1内部的土方取出。
28.其中,参见图1和图3所示,外侧钢护筒1具有上部止水环11和下部止水环12。
29.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浇筑地下室垫层混凝土,使得地下室垫层混凝土覆盖下部止水环12,以形成垫层9;步骤s220: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8,使得地下室底板混凝土8覆盖上部止水环11,以形成底板。
30.该步骤中,在垫层9和底板中部分别形成2道100x3钢板止水环,底部的下部止水环12与外侧钢护筒1双面焊接在垫层9中部位置,顶部的上部止水环11与外侧钢护筒双面焊接在地下室底板以上250mm位置。
31.本发明在外侧钢护筒1施工时与底板防水层形成有效闭合,避免因预留预埋造成的防水薄弱点。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210和步骤s220之间还包括步骤s215:参见图1和
图2所示,在垫层9与外侧钢护筒1接缝位置向外侧钢护筒1上部及垫层9上涂刷水泥浆渗透结晶层c。例如可以涂刷2层水泥浆渗透结晶200mm宽。使得水泥浆渗透结晶层c覆盖外侧钢护筒1高出垫层200mm范围内,同时水泥浆渗透结晶层c覆盖垫层9围绕外侧钢护筒1一周的半径为200mm的圆形范围内。并在待水泥浆渗透结晶干透后,铺贴反粘防水卷材e,反粘防水卷材e材延伸至外侧钢护筒1外壁,在反粘防水卷材e边沿收边位置勾芡油膏d。勾芡油膏d的面积为50mmx50mm。勾芡油膏d由垫层9上的反粘防水卷材e 延伸至外侧钢护筒1外壁上的水泥浆渗透结晶层c上,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33.参见图5所示,步骤s220包括:绑扎底板钢筋4,在外侧钢护筒1位置打断底板钢筋4,将底板钢筋4在打断位置焊接于外侧钢护筒1外壁,并在外侧钢护筒1周侧安装八字筋3,使得八字筋3分别与外侧钢护筒1和底板钢筋4焊接固定,最后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8。其中,八字筋3可以为双层。
34.参见图1和图7所示,步骤s300包括:根据抗浮锚杆桩的位置在外侧钢护筒1的内部安装内侧钢护筒2,将内侧钢护筒2采用静压的方式穿过土层,进入抗浮锚杆6的持力层位置,内侧钢护筒2顶部露出垫层9以上40mm-60mm,例如50mm。采用桩机成孔,安装抗浮锚杆桩锚具g,并向内侧钢护筒2内浇筑灌浆料,浇筑至内侧钢护筒2的顶部位置。本发明在抗浮锚杆桩成孔时,桩机在底板上施工,在混凝土底板上更便于内侧钢护筒的下压,以及抗浮锚杆桩的成桩。
35.步骤s400包括:步骤s410、切割外侧钢护筒1高出地下室底板面层7以上部分,在外侧钢护筒1内安装钢筋笼5,使得钢筋笼5套设于内侧钢护筒2外部;钢筋笼5底部保护层厚度70mm,外侧保护层厚度50mm,钢筋笼5上部锚固段51钢筋(7)留置在地下室底板面层7内,锚固段51钢筋上部保护层厚度为50mm。呈放射状的各锚固段51均焊接于钢筋笼箍筋52。
36.步骤s420、在外侧钢护筒1内进行至少两次浇筑,以封堵抗浮锚杆桩。
37.其中,两次浇筑材料可以均为微膨胀混凝土,强度和底板相匹配。
38.可选的,步骤s420包括:步骤s421、在外侧钢护筒1内进行第一次浇筑,并养护设定天数,例如养护七天。该步骤中形成底层微膨胀混凝土层b。
39.步骤s422、在第一次浇筑工序形成的结构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a,例如可以涂刷两层。
40.步骤s423、在外侧钢护筒1内进行第二次浇筑,形成上层微膨胀混凝土层f。
4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分两次浇筑外侧钢护筒1内部空间,可以在中间做一次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提高防水性能。同时分两次浇筑利于混凝土密实。
42.将外侧钢护筒1内的空间按2次浇筑的方式浇筑微膨胀混凝土,确保内侧混凝土与外侧钢护筒1的密闭性,同时在内部安装钢筋笼5,使内侧混凝土与外侧底板混凝土有更好的连接性能。
4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500: 待外侧钢护筒1内部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张拉预应力抗浮锚杆,并安装抗浮锚杆锚具g,切割多余钢绞线,钢绞线张拉端坑壁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后用同标号微
膨胀细石混凝土封闭穴模h,再用防水油膏i密封。
44.可选的,钢筋笼5具有伸出底板的锚固段51,锚固段51可以为水平弯折结构,沿外侧钢护筒1的直径方向向外延伸,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s600: 浇筑地下室底板面层7,将钢筋笼5的锚固段51浇筑在地下室底板面层7内。
45.本技术的预应力抗浮锚杆桩后置施工方法中采用先浇筑地下室底板,后施工抗浮锚杆桩的工序,对施工进度有显著提升。在抗浮锚杆所在位置预留洞口,既保障抗浮锚杆后续可施工,同时可作为降水井使用。在外侧钢护筒1上预留2道钢板止水环,加上地下室原有的防水层和交接位置防水附加层,一共设置了4道防水,有效的提高该部位的防水功能。对地质复杂,地下室含水量较大的区域,插入内侧钢护筒2成孔的方法可提升抗浮锚杆的一次成活率。
46.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