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重的地下柱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76011发布日期:2022-08-02 23: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自重的地下柱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将钢管柱(1)在预先打设的工作井中完成拼装工作并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钢板封口,并在所述钢管柱(1)上连接工具节(2),将灌注混凝土的所述钢管柱(1)吊至安装平台(4)的上方,并在所述钢管柱(1)与所述安装平台(4)的对中装置(6)对中后利用所述钢管柱(1)的自重下沉;所述安装平台(4)包括对中装置(6),所述对中装置(6)至少包括第一对中部(61)和第二对中部(62),所述第一对中部(61)与所述第二对中部(62)彼此间隔设置,进而通过两点一线的方式对所述钢管柱(1)进行限位和垂直度的控制;所述对中装置(6)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机构(613)和/或第二调节机构对所述钢管柱(1)径向施加作用力,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613)/第二调节机构端部的接触部(131)增加所述钢管柱(1)的受力面积和受力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131)增加所述钢管柱(1)的受力面积和受力点步骤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触部(131)在束缚装置的作用下束缚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613)和/或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613)和/或第二调节机构驱动所述接触部(131)接触所述钢管柱(1);在所述接触部(131)至少部分接触所述钢管柱(1)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131)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613)和/或第二调节机构的推力作用下脱离所述束缚装置并向所述钢管柱(1)一侧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接触部(131)脱离所述束缚装置后,多个所述接触部(131)按照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613)和/或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方式展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131)至少包括第一区段(13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1311)至少一端的第二区段(1312),其中,所述第二区段(1312)与所述钢管柱(1)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区段(1311)与所述钢管柱(1)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区段(1311)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第一调节机构(613)一侧凸起,并在所述第一区段(1311)接触后凸起部分与所述钢管柱(1)表面形成第一空间(1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1311)中间凸起的部分设置有铰接件(133),所述铰接件(133)将所述第一区段(1311)分为第一分段(13111)和第二分段(13112),其中,所述第一分段(13111)和第二分段(13112)在所述铰接件(133)的作用下向所述钢管柱(1)一侧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4)调平的步骤包括:在控制装置基于水平监测装置反馈的所述安装平台(4)的倾斜程度控制调平装置调平的过程中,通过辅助装置的触发控制所述调平装置的开启和关闭;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对中装置(6)的第一对中部(61)处的竖直体(301)以及
设置在所述对中装置(6)的第二对中部(62)处的感光区(302),其中,所述竖直体(301)以多自由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对中部(61)铰接从而能够在所述安装平台(4)处于倾斜的状态下保持竖直状态;所述感光区(302)与所述竖直体(301)彼此的连线与所述安装平台(4)的轴线平行;至少在所述感光区(302)接收的光能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调平装置停止工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体(301)通过其发光元件(3013)向所述感光区(302)一侧发射光;所述感光区(302)接收光能量的第一光学元件(3021)面积与所述发光元件(3013)投射至所述感光区(302)的光面积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区(302)在所述第一光学元件(3021)附近设置有用于反射光的第四光学元件(3023),所述竖直体(301)附近设置有用于接收光能量的第三光学元件(3014),其中,所述发光元件(3013)周期性地发射光,并在所述第三光学元件(3014)接收到所述第四光学元件(3023)反射所述发光元件(3013)发射的光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元件(3013)在第一时间内持续发射光。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学元件(3021)和第四光学元件(3023)的进光一侧设置有第二光学元件(3022),其中,所述第二光学元件(3022)至少能够部分滤除不属于所述发光元件(3013)发射波长范围的光。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管柱(1)下放完成并将垂直度调节至偏差允许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吊装所述钢管柱(1)的工具节(2)的两侧连接三角板(7),并将所述三角板(7)架设在抬杠(8)上固定,其中,在所述钢管柱(1)不发生下沉的情况下拆除所述安装平台(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重的地下柱体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将灌注混凝土的钢管柱吊至安装平台的上方,并在所述钢管柱与所述安装平台的对中装置对中后利用所述钢管柱的自重下沉;所述安装平台调平后通过所述对中装置对所述钢管柱进行限位和垂直度调节,在所述对中装置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调节机构和/或第二调节机构对所述钢管柱径向施加作用力,并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端部的接触部增加所述钢管柱的受力面积和受力点。通过该设置方式,能够增加第一调节机构与钢管柱接触面积的同时,可以使得钢管柱在其径向方向受力均衡,进而能够减缓钢管柱的扭转。进而能够减缓钢管柱的扭转。进而能够减缓钢管柱的扭转。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强 胡敏军 杨超 夏兴 胡祖军 王秋生 张功 付春青 李征 钱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9
技术公布日:2022/8/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