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8275发布日期:2022-09-21 00:0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属于玻璃轻石在雨污环保处理方面的新型应用。


背景技术:

2.玻璃轻石,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其将玻璃深加工企业产生的边角残余玻璃料、以及由居民生活垃圾中分拣出的玻璃制品,研磨加工成粉末料后通过添加不同的助剂,经高温焙烧发泡和受控冷却后形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无机材料。其具有质轻多孔、抗挤耐压、隔热保温、阻燃防火、吸声降噪、透气蓄水、保水保肥、防虫抑菌、澄净水质、消除异味、清洁环保、无毒无害、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高、与土壤和水体相容性好等优点。
3.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海绵型城市的建设已作为重点推广考核的新型城市特征。常规的海绵型城市需要建设增添大量的具有渗水、滞水、蓄水、净水及排水功能的专用设施,需要增加一笔不小的资金,尤其是在道路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中,如何充分利用原有雨水设施,发挥其功效、节约投资方面,一直是各界主要关注的课题。
4.如今常规的雨水井结构仅仅起到连通下水管道的收水作用,并通过井盖实现初步的拦截(如树叶、垃圾袋等),但是却无法实现雨水径流污染的深度过滤处理,既不利于环保、更没有城市海绵作用。
5.为此,本企业针对上述矛盾现状,开发了一款基于玻璃轻石的针对雨水处理的专用内胆结构,其可应用在包含但不限于雨水井内,实现对初期雨水的渗滞蓄和净化,并在净化的同时起到构建海绵型城市的功效,同时当暴雨发生时,还能兼具快速泄洪导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玻璃轻石构建的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7.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包含有插入式内胆,插入式内胆的底部为外滤网,插入式内胆中竖向设置有泄洪通道,插入式内胆内壁和泄洪通道外壁围合的腔室内填充玻璃轻石。
8.优选的,感应闸门安装于泄洪通道内,感应闸门包含有外筒体,且感应闸门的外筒体的底部泄洪口通过水力压差转动轴铰接有一平衡翻板,平衡翻板的一端安装有配重块。
9.优选的,泄洪通道不限于其位于插入式内胆中的中间固定位置,可随实际需要进行优选待定。
10.优选的,压盖机构设置于插入式内胆内,压盖机构包含有覆盖有上滤网的框架板,上滤网压合在玻璃轻石上方。压盖机构可方便的服务于市政养护和对拦截物的清理。
11.优选的,所述框架板的两侧安装有限位作用的提手。
12.优选的,压盖机构设置于感应闸门上构成一整体式结构。
13.优选的,所述插入式内胆的底部四个角向下延伸设置有活动可伸缩的支腿,支腿的存在可保证原有雨水井的沉底功能正常工作。。
14.优选的,插入式内胆包含有整体式框架式结构,且框架式结构的四周和底部覆盖上外滤网。
15.优选的,所述泄洪通道的四周为网孔式结构的内滤网。
16.优选的,所述泄洪通道由两块竖向设置的通道板以及插入式内胆的前后板围合构成。
17.优选的,所述泄洪通道由两块竖向设置的内滤网以及插入式内胆的前后两块外滤网围合构成。
18.优选的,压盖机构可适配不同尺寸的拦截副盖,以增大内胆结构的通用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方便,可方便的在原有雨水井的基础上进行加装;只需将雨水井的井盖取下,直接将本专利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整体插置于雨水井内,随后将井盖还原压盖在压盖机构上面即可,并且此时井盖压盖住压盖机构,起到防止核心滤料玻璃轻石上浮的作用。
20.通过本专利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进行改造后的雨水井,不但提高了雨污净化环保能力,且利用玻璃轻石轻而易举的构建了海绵型城市。同时本发明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还具有极高的适配性能力,可方便的插入不同的雨水井内使用,既雨水井规格大小有偏差,通过在本专利的顶部根据雨水井的井口形状加装不同形状的拦截副盖,即可方便的实现适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其应用场景,降低了其推广成本。
21.综上所述,本专利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应用后解决了常规雨水井无过滤净化能力的功能缺陷,且通过玻璃轻石的加入使得其具备了“渗、滞、蓄、净、排”的功能;同时,增加的压盖机构的过滤设计避免了堵塞的发生,最后通过泄洪通道的独创性设计,使得其能够在短时暴雨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泄洪,保证了短时流通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一种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的纵剖图。
23.图2为本发明中插入式内胆和泄洪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中压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泄洪通道的安装示意图。
26.其中:插入式内胆1、泄洪通道2、压盖机构3、感应闸门4、玻璃轻石5;支腿1.1、外滤网1.2;框架板3.1、上滤网3.2、提手3.3;外筒体4.1、平衡翻板4.2、配重块4.3。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见图1~4,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海绵型环保雨水处理内胆结构,包含有:插入式内胆1,该插入式内胆1可直接插入雨水井内,且插入式内胆1可以直接与雨
水井同样的结构形式,也可通过在插入式内胆1顶部设置拦截副盖以匹配不同的雨水井样式;具体的讲:插入式内胆1包含有框架式结构,且框架式结构的四周和底部覆盖有外滤网1.2,同时构成框架式结构的四个角上的竖向杆向下延伸形成支腿1.1,从而当插入插入式内胆1的时候,可使得支腿1.1插入雨水井底部的淤泥内,从而使得插入式内胆1底部的外滤网1.2与雨水井底部的淤泥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便于雨水通过插入式内胆1底部的外滤网1.2向下流出;泄洪通道2,竖向位于插入式内胆1内,且插入式内胆1内壁和泄洪通道2外壁围合的腔室内填充满玻璃轻石5,雨水一般情况下经由玻璃轻石5过滤吸附后由插入式内胆1的底部流出;压盖机构3,位于插入式内胆1内,同时盖合于泄洪通道2的顶部开口端上,用于起到过滤树叶等杂质;优选的,压盖机构3包含有覆盖有上滤网3.2的框架板3.1,且框架板3.1的两侧安装有提手3.3,从而便于安放和提起;感应闸门4,位于泄洪通道2内,用于泄洪,当暴雨侵袭,雨水量过大时,感应闸门4开启,使得雨水通过泄洪通道2流出,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优选的,感应闸门4包含有外筒体4.1,且感应闸门4的外筒体4.1的底部泄洪口通过转动轴铰接有一平衡翻板4.2,转动轴的两端铰接于外筒体4.1的内筒壁上,且平衡翻板4.2的一端安装有配重块4.3(且上述转动轴偏向平衡翻板4.2的一端,采用不平衡力矩设计使得外筒体4.1积攒一定水深的水量后能使得平衡翻板4.2能够克服配重块4.3的力矩而打开泄洪,待水量减少后可在配重块4.3的作用下慢慢自动关闭)。
28.基于上述原理,可局部更改构成不同实施例以匹配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具体实施:实施例一:插入式内胆1的四周为封闭式的结构,泄洪通道2的四周同样为封闭结构,压盖机构3的上滤网3.2位于泄洪通道2上方的部分为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可直接设置于上滤网3.2上,也可设置于井盖上),当雨水透过压盖机构3的上滤网3.2后,进入插入式内胆1与泄洪通道2之间的玻璃轻石5内过滤,随后经由插入式内胆1的底部流出进入雨水井内,随后经由下水管道排放;当雨量过大后,进入玻璃轻石5的上表面超过泄洪通道2的顶部,此时雨水开始越过泄洪通道2的顶部进入其中的感应闸门4内,随着雨量的增加,雨水积量增多,从而克服配重块4.3的力矩,使得平衡翻板4.2翻转打开泄洪口供雨水快速下落。
29.实施例二:插入式内胆1的四周为网孔式结构的外滤网1.2,泄洪通道2的四周同样为网孔式结构的内滤网,当雨水透过压盖机构3的上滤网3.2后,进入插入式内胆1与泄洪通道2之间的玻璃轻石5内过滤,随后经由插入式内胆1的底部流出进入雨水井内,随后经由下水管道排放;同时,当雨量较大时,雨水还可部分通过泄洪通道2四周的内过滤网流入泄洪通道2后快速向下流出;并且当雨量激增后,进入泄洪通道2的感应闸门4内的雨水积量不断增多,从而克服配重块4.3的力矩,使得平衡翻板4.2翻转打开泄洪口供雨水快速下落。
30.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泄洪通道2在插入式内胆1的内壁的基础上构成,具体的讲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泄洪通道2由竖向平行设置的两块插板构成,且两块插板的
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于与插入式内胆1的前后板上;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泄洪通道2由竖向平行设置的两块内过滤网构成,且两块内过滤网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于与插入式内胆1的前后两块上外滤网1.2;上述整合结构形式的泄洪通道2步进节约材料,减少了加工工艺流程,且对后续安装的压盖机构3能够提供更强的支撑力。
31.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将感应闸门4集成于压盖机构3上,此时构成感应闸门4的外筒体4.1固定于压盖机构3的框架板3.1上,从而当将压盖机构3装入插入式内胆1的过程中,同步将感应闸门4插入泄洪通道2内,从而使得整体装配更为方便。
32.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感应闸门4集成于泄洪道道2的上口处,且此时泄洪道道2的内过滤网的上端连更改为板状结构,从而不但便于提供了支撑力且便于固定锁轴。
3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