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机构和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3589发布日期:2023-01-03 21:4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水机构和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出水机构和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马桶的喷枪因受空间小及水压小的限制,水花形态较少,有通过隔膜泵来产生的脉动水,也有通过虹吸来产生的空气注入的水花,但受空间限制,水花形态还是没什么突破。常规的出水装置,例如,多功能的花洒结构,为实现不同的出水功能,是在花洒本体中设有各种出水的独立水路进入花洒面盖不同的出水孔而实现,因而在结构上设置相对较为复杂,花洒体积相对较大,而对于较小体积的智能马桶的喷枪则无法直接应用花洒的切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出水机构和出水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水机构,包括振荡腔室,所述振荡腔室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振荡腔室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振荡区域,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振荡区域内;所述振荡区域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一进水口的加压射流以在所述出水口形成沿该出水口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的第一出水射流,所述第二进水口能接通至所述振荡区域内以在所述出水口形成沿直线方向射出的第二出水射流。
5.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区域包括导流块以在所述振荡区域内形成主流道、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分别布置在所述主流道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流道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加压射流以轮流导流至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两侧。
6.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主流道、第一反馈流道或第二反馈流道上。
7.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之间的间距沿着第一进水口的出水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振荡区域还包括一分别连接主流道、出水口的连接区域,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还包括至少一分流块,所述分流块用以导流至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
8.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上分别内凹一凹槽。
9.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区域包括导流块以在所述振荡区域内形成导流腔、出水腔、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布置在所述导流腔的左右两侧,所述导流腔朝向所述第一进水口以将进入其中的射流轮流引导至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所述出水腔连接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腔位于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的交汇处。
10.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导流腔内。
11.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振荡区域包括导流块以在所述振荡区域内形成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接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出水腔接通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布置有中间通口和位于中间通口两侧的两个侧通口,所述出水腔内还布置有一尖角对应所述中间通口的三角块,所述侧通口用以抛射射流至所述出水口。
12.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口布置在所述出水腔内。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所述的出水机构。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出水机构包括振荡腔室,所述振荡腔室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振荡腔室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振荡区域,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振荡区域内;所述振荡区域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一进水口的加压射流以在所述出水口形成沿该出水口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的第一出水射流,所述第二进水口能接通至所述振荡区域内以在所述出水口形成沿直线方向射出的第二出水射流,结构简单,可以应用在体积较小的出水装置上以实现同孔不同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出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振荡腔室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振荡腔室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反馈流道的入口的压力小于第二反馈流道的入口的压力;
19.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振荡腔室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反馈流道的入口的压力小大于第二反馈流道的入口的压力;
20.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振荡腔室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振荡腔室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振荡腔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4.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25.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发明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26.一种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如手持花洒、马桶喷枪或者其他任一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机构100,所述出水机构100包括振荡腔室1,所述振荡腔室1包括第一进水口11、第二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所述振荡腔室1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进水口11和出水口13之间的振荡区域14,所述第二进水口12位于所述振荡区域14内;所述振荡区域14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一进水口11的加压射流以在所述出水口13形成沿该出水口13的宽度方向来回摆动的第一出水射流,所述第二进水口12能接通至所述振荡区域14内以在所述出水口13形
成沿直线方向射出的第二出水射流。
27.因此,所述出水机构100可以通过改变接通所述第一进水口11或者第二进水口12来实现在同一出水口13上变换第一出水射流和第二出水射流的功效,所述振荡腔室1是通过导流块141的布置以实现射流摆动功效的,具体的,有以下几种实施例。
28.第一实施例
29.参阅图1-图4,所述振荡区域14包括导流块141以在所述振荡区域14内形成主流道142、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分别布置在所述主流道142的左右两侧,所述主流道142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进水口11的加压射流以轮流导流至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1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口12位于所述主流道142、第一反馈流道143或第二反馈流道144上。所述主流道142的两侧之间的间距沿着第一进水口11的出水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振荡区域14还包括一分别连接主流道142、出水口13的连接区域145,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区域145;所述连接区域145还包括至少一分流块146,所述分流块146用以导流至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所述分流块146可以让更多的水进入所述第一反馈通道和第二反馈通道中,形成足够的反馈信号。
30.当流体从第一进水口11进来时,由于流体的出水形态有层流和紊流,其两者直接的临界状态是由雷诺数re来决定的,re=du/v来定的,式中u-射流出口的平均流速m/s,d-射流出口的特征长度,一般用等同的截面积圆对应的直径表示,v-运动粘滞系数,理论上,射流re近似取2000,对于窄长的缝隙或孔口喷出的射流一般re》30即可形成处于紊流状态下的射流。当流体出于絮流状态下,由于流体的附壁效应,势必会沿着图示中的主流道142的其中一侧流动,而主流道142的另外一侧则会产生卷吸现象,将另外一侧的水带到流动的一侧中去,这样会导致第一反馈通道和第二反馈通道的两侧p1和p2产生压力差。因絮流状态的初始一侧为随机的。假设刚开始水流沿着主流道142的左侧流下,则由于附壁效应产生的卷吸也会将主流道142右侧的水卷吸到左侧,导致第一反馈通道和第二反馈通道中的p1>p2,当p1大于p2后,就会由于第一进水口11两侧的压力差,流体就会往负压一侧流动,即开始往主流道142的右侧流下,又由于附壁效应产生的卷吸使得此时主流道142的左侧的水卷吸到主流道142的右侧,导致第一反馈通道和第二反馈通道中的p1《p2.当p1《p2后,就会由于第一进水口11两侧的压力差,流体就往负压一侧流动,即开始往主流道142左侧流下,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当进水从第二进水口12进入到振荡区域14中,再从出水口13的位置出水,因为在第二进水口12的两侧无法形成压力反馈通道,从而导致出水无形态的变化。
31.第二实施例
32.参阅图5,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点在于:所述主流道142的两侧上分别内凹一凹槽147。所述凹槽147的作用可以加强流体的卷吸效果
33.本实施例中的出水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4.第三实施例
35.参阅图6,所述振荡区域14包括导流块141以在所述振荡区域14内形成导流腔148、出水腔149、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
144布置在所述导流腔148的左右两侧,所述导流腔148朝向所述第一进水口11以将进入其中的射流轮流引导至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所述出水腔149连接所述出水口13,所述出水腔149位于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的交汇处。所述第二进水口12位于所述导流腔148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腔148的侧壁呈u字形结构,其该u字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进水口11,所述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对称布置在所述导流腔148的左右两侧,所述出水腔149位于所述导流腔148的底部外侧,且所述出水口13和所述第一进水口11处于同一轴线上。
36.当流体从所述第一进水口11进入导流腔148时,会发生附壁效应,并引起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的入口的压力和速度不同。当第一反馈流道143的入口的压力p1小于第二反馈流道144的入口的压力p2时,会把流体引导至第一反流流道的一侧,使得第一进水口11出来的流体进入到导流腔148的左侧,并通过导流腔148的左侧壁引导第二反馈流道144的入口,从第二反馈流道144输出;当第二反馈流道144的入口的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第二反馈流道144的入口的速度大于第一反馈流道143的入口的速度,导致第一反馈流道143的入口的压力p1大于第二反馈流道144的入口的压力p2,由于压力差,会把流体引导至第二反流流道的一侧,使得第一进水口11出来的流体进入到导流腔148的右侧,并通过导流腔148的右侧壁引导第一反馈流道143的入口,从第一反馈流道143输出;由第一反馈流道143和第二反馈流道144输出时,由于单侧输出会使出水口13输出的射流产生周期性的摆动。
37.当进水从第二进水口12进入到振荡区域14中,再从出水口13的位置出水,因为在第二进水口12的两侧无法形成压力反馈通道,从而导致出水无形态的变化。
38.第四实施例
39.参阅图7,所述振荡区域14包括导流块141以在所述振荡区域14内形成进水腔150和出水腔149,所述进水腔150接通所述第一进水口11,所述出水腔149接通所述出水口13,所述进水腔150和出水腔149之间布置有中间通口151和位于中间通口151两侧的两个侧通口152,所述出水腔149内还布置有一尖角对应所述中间通口151的三角块153,所述侧通口152用以抛射射流至所述出水口13。所述第二进水口12布置在所述出水腔149内。
40.当流体从所述第一进水口11进入进水腔150时,流体会分别从中间通口151和两个侧通口152进入所述出水腔149内,中间通口151的射流对应喷射在三角块153上,并在三角块153的相对的左侧和右侧上流动以交替地出现涡流,交替出现的涡流会影响从侧通口152喷出的射流以导致出水口13输出的射流产生周期性摆动。
41.当进水从第二进水口12进入到出水腔149中,再从出水口13的位置出水,因为无法形成三射流双稳态振荡器构造,从而导致出水无形态的变化。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