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影响发电效率的排漂导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5486发布日期:2022-08-06 03:0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影响发电效率的排漂导漂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影响发电效率的排漂导漂系统。


背景技术:

2.水利枢纽电站进水渠的进口通常会布置一个拦漂排,现有的拦漂排两端均修建有混凝土固定塔,拦漂排的端部设置有浮筒,浮筒在固定塔内可随水面上下浮动,使拦漂排始终保持在水面附近的位置,从而拦挡漂浮物并将漂浮物导到泄水闸前,通过泄水闸排掉。但是通常入库流量不多的情况下,来水全用来发电,泄水闸不开或者弃水不多,电站引水的时候水流方向与拦漂排夹角较大,漂浮物就滞留在拦漂排处,此种情况下就需要设置排漂系统。
3.现有的排漂系统一般是将传统的拦漂排设置为动力式导漂排,通过设置的动力系统实现拦漂排处的漂浮物被依次输送至泄水闸处,这种排漂系统一般是通过安装传送履带对漂浮物进行输送,传送履带安装于传统的拦漂排位置,只在左右两个端部的固定塔位置设置有两个传送轴,漂浮物传送履带一般是柔性的,漂浮物从上游向下游移动会对迎水面的传送履带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导致迎水面传送履带发生受压变形,而背水面传送履带未受到压力产生变形,因此,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迎水面传送履带受压的位置会和背水面传送履带贴合到一起,导致传送履带无法正常传送,从而会影响排漂系统的运行效果。
4.但是,进水渠中段又不能设置混凝土固定塔和浮筒等结构进行固定,因为固定塔和浮筒等结构设置后,阻水太严重,进水渠水头水势大,会影响发电效率。进水区理论上不能设置任何障碍物,太多漂浮物堆积在拦漂排或排漂系统处,会产生较大的阻水效果,从而影响电站的发电,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排漂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获得具有更好排漂效果且不影响发电效率的排漂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影响发电效率的排漂导漂系统,其呈三角形分布,可以消除迎水面拦漂排受漂浮物挤压变形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具有较好的排漂效果且不影响电站的发电效率。
6.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不影响发电效率的排漂导漂系统,包括:转筒,其设置三个,三个转筒的其中两个靠近岸边间隔设置,另一个靠近电站侧边的泄水闸设置,所述转筒设置为只能沿着水面上下漂浮动作;拦漂排,其依次套设于三个转筒外周形成三角形分布。
7.优选的是,三个所述转筒均设置为从岸边沿着泄水闸方向旋转动作以带动所述拦漂排朝着所述泄水闸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拦漂排上的漂浮物移动至泄水闸排出。
8.优选的是,所述转筒通过其上设置的电机驱动转动。
9.优选的是,所述转筒为正八边形或正十边形或正十二边形,所述拦漂排由多个拦
漂单元依次顺次连接为整体,所述拦漂单元为正四棱台,任一拦漂单元的下底面的相对的一对侧边分别铰接连接相邻的拦漂单元的下底面的侧边上,此时位于所述转筒处的拦漂单元的上底面恰好一一对应紧贴所述转筒的其中一条边,相邻的拦漂单元的侧面也紧贴设置,未套设于所述转筒处的拦漂单元形成带状结构,所述转筒外周设置为齿轮状,所述拦漂单元的上底面对应设置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凸齿。
10.优选的是,所述拦漂单元为中空密封结构且通过漂浮材料制成。
11.优选的是,任一所述拦漂单元的下底面中部设置有垂直向外延伸的拦漂板。
12.优选的是,任一所述转筒处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固定塔,其内设置有只能沿着水面上下漂浮动作的浮筒,所述浮筒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
13.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且分别水平连接至所述浮筒的上下端,所述连接杆的外端均延伸至固定塔外部,所述转筒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中心均竖直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筒上方的转轴连接至所述电机的驱动轴,所述转筒下方的转轴通过轴承连接至所述浮筒下方的连接杆的外端,所述浮筒上方的连接杆的外端连接至所述电机外壳上。
14.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塔朝向所述转筒侧的内部设置有竖直的通道,所述固定塔朝向所述转筒侧还设置有竖直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较所述通道的尺寸小,所述开口与所述通道贯通形成截面为t型的结构,所述浮筒恰好设置于所述通道内自由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恰好从所述开口中水平穿出。
15.优选的是,所述转筒为中空密封结构且通过漂浮材料制成。
16.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的排漂导漂系统呈三角形分布,转筒连接的浮筒和固定塔均不占进水渠的空间,可以消除迎水面拦漂排受漂浮物挤压变形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具有较好的排漂效果且不影响电站的发电效率。
18.2、本发明的拦漂单元的截面为梯形,密闭中空,产生浮力,单元间铰接成履带式的带状结构,迎水面拦漂排中部设置拦漂板增加排漂效率。
19.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转筒及拦漂排结构放大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拦漂单元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浮筒及转筒连接结构剖面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电站,2、泄水闸,3、岸边,4、转筒,5、拦漂排,6、拦漂单元,7、拦漂板,8、电机,9、固定塔,10、浮筒,11、连接杆,1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7.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影响发电效率的排漂导漂系统,包括:
29.转筒4,其设置三个,三个转筒4的其中两个靠近岸边3间隔设置,另一个靠近电站1侧边的泄水闸2设置,所述转筒4设置为只能沿着水面上下漂浮动作;
30.拦漂排5,其依次套设于三个转筒4外周形成三角形分布。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传统的直线型拦漂排5设置为三角形结构,长边为传统的迎水面,即使拦漂排5受压也不会碰到后面的另外两个拦漂排5短边上,如此可保证排漂导漂系统的正常运行效果,保证不影响电站1的发电效率。
32.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三个所述转筒4均设置为从岸边3沿着泄水闸2方向旋转动作以带动所述拦漂排5朝着所述泄水闸2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拦漂排5上的漂浮物移动至泄水闸2排出。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转筒4设置为可转动,从而带动拦漂排5转动,进而带动拦漂排5处的漂浮物朝向泄水闸2移动,避免了漂浮物的滞留,提高了排漂效果。转筒4和拦漂排5的转动连接相当于履带传送。
34.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转筒4通过其上设置的电机8驱动转动。
35.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转筒4为正八边形或正十边形或正十二边形,所述拦漂排5由多个拦漂单元6依次顺次连接为整体,所述拦漂单元6为正四棱台,任一拦漂单元6的下底面的相对的一对侧边分别铰接连接相邻的拦漂单元6的下底面的侧边上,此时位于所述转筒4处的拦漂单元6的上底面恰好一一对应紧贴所述转筒4的其中一条边,相邻的拦漂单元6的侧面也紧贴设置,未套设于所述转筒4处的拦漂单元6形成带状结构,所述转筒4外周设置为齿轮状,所述拦漂单元6的上底面对应设置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凸齿。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统的浮筒(即本技术的转筒4)是圆形的,现在设置为八边形或正十边形或正十二边形,外围设置与之对应配合的履带式的拦漂排5,浮筒10转动从而带动履带式的拦漂排5转动,如图1所示,转筒4顺时针转,拦漂排5与转筒4通过齿轮和凸齿啮合实现配合传送,其实就是应用的现有的履带传送的具体结构。拦漂单元6的四周侧面是封闭的梯形,拦漂单元6的上底面指的是尺寸较小的顶面,而下底面指的是尺寸较大的底面。拦漂单元6形成三角形边时,相邻的拦漂单元6之间具有间隙,对水的阻力更小,更有利于排水。拦漂单元6一般不设置为六边形,是因为六边形的单元截面梯形会比较扁,从而相对浮力偏小,不利于排漂。
37.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拦漂单元6为中空密封结构且通过漂浮材料制成。一个一个的拦漂单元6中间是空心的,方便调节配重,浮于水面,拦漂单元6具有一定的厚度,其采用漂浮材料制成,漂浮材料例如塑料泡沫、轻质木头等。
38.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拦漂单元6的下底面中部设置有垂直向外延伸的
拦漂板7。每个拦漂单元6顶部的中心上设置有一块拦漂板7,从而增加漂浮物的摩擦力,拦漂单元6可以向齿轮一样将漂浮物抓住传送,如果不设置拦漂板7,拦漂单元6顶部为光滑的平面,漂浮物容易打滑,拦漂单元6不能顺利传送漂浮物。
3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任一所述转筒4处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固定塔9,其内设置有只能沿着水面上下漂浮动作的浮筒10,所述浮筒10通过连接杆1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8。
4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浮筒10可设置为图中所示的方形也可设置为圆形。浮筒10只能在固定塔9内上下动作,从而连接杆11也只能上下动作,从而电机8也只能上下动作,电机8驱动转筒4旋转动作,转筒4也只能上下动作,而不能随水流水平面飘动。
41.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杆1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水平连接至所述浮筒10的上下端,所述连接杆11的外端均延伸至固定塔9外部,所述转筒4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中心均竖直固定连接转轴12,所述转筒4上方的转轴12连接至所述电机8的驱动轴,所述转筒4下方的转轴12通过轴承连接至所述浮筒10下方的连接杆11的外端,所述浮筒10上方的连接杆11的外端连接至所述电机8外壳上。连接杆11设置为上下两个,从而对转筒4的连接更平衡更稳定,转筒4为中空结构,电机8驱动转筒4及其上的转轴12实现转动,连接杆11及电机8均与转筒4转动连接。
42.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塔9朝向所述转筒4侧的内部设置有竖直的通道,所述固定塔9朝向所述转筒4侧还设置有竖直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较所述通道的尺寸小,所述开口与所述通道贯通形成截面为t型的结构,所述浮筒10恰好设置于所述通道内自由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11恰好从所述开口中水平穿出。
4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转筒4为中空密封结构且通过漂浮材料制成,中空结构方便调节配重,浮于水面,漂浮材料例如塑料泡沫、轻质木头等。
44.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