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34648发布日期:2022-10-18 20:4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沉管隧道是一种水下隧道,修建过程中,先将多个管段浮运到海面或河面等上,然后将多个管段沉放安装在预先在水底挖好的基槽内,最后将多个管段的端部依次连接,从而形成的水下隧道。
3.沉管隧道在岸边对接处的连接是沉管隧道修建的关键工序之一,目前一般是在水底设置鼻托结构,运用鼻托结构对水中靠近岸边的管段进行支撑。但是运用鼻托结构进行对接存在着以下问题:
4.鼻托结构的承载能力较小,支撑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影响着管段与岸边接头的对接处的精度与可靠性;管段在鼻托结构上位置调整的范围较小,一般纵向调整距离在100mm以内,横向调整距离在150mm以内,这使得水下施工的难度较大,工艺复杂,沉放对接时间长,施工速度较慢;管段受到鼻托结构支撑的区域较小,管段与岸边接头的对接处不能够与鼻托结构接触,对接处的受力较大,可靠性较低,沉管隧道服役期间,对接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如地震等的影响而出现变形,漏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的沉管与岸边接头对接的施工难度较大、对接精度较差和对接处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包括岸边接头、沉管与承台结构。其中,沉管用于设置在水域底部,且靠近岸边接头设置,岸边接头和沉管对接形成隧道;承台结构设置在沉管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的下方,用于承载沉管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
7.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承台结构包括支撑结构与承台本体。其中,支撑结构用于竖立在水域底部的土壤中;承台本体支撑在支撑结构的顶部,以承载沉管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
8.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承台本体包括岸边承载区域与沉管承载区域。其中,岸边承载区域用于承载岸边接头;沉管承载区域用于承载沉管对接处的端部,沉管承载区域低于岸边承载区域,沉管承载区域内具有向上延伸的承载凸起,承载凸起的上表面与岸边承载区域平齐。
9.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承载凸起与岸边承载区域之间具有施工避让间隙。
10.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包括板桩与基桩,板桩沿岸边延伸,板桩与基桩分别对承台本体沿岸边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的两端进行支撑,板桩位于基
桩靠近岸边的一侧。
11.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还包括挡块,挡块设置在承台结构沿岸边延伸方向的端部,挡块沿上下方向延伸,挡块的上表面高于承台本体的上表面,沿岸边延伸方向,挡块位于沉管的一侧。挡块的上表面高于承台本体的上表面,以防止沉管沉放后发生横向位移。
12.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挡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块分别设置在承台结构沿岸边延伸方向的两端,沉管位于两个挡块之间,以便沉管沉放后快速自动滑入隧道安装位置。
13.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挡块的内侧的上端向远离另一个挡块的方向倾斜。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方法,用于施工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承台结构;将沉管与岸边接头在承台结构上对接。
15.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承台结构包括岸边承载区域和沉管承载区域,岸边承载区域用于承载岸边接头,沉管承载区域对应沉管设置,沉管承载区域低于岸边承载区域;沉管承载区域内具有向上的承载凸起,承载凸起的上表面与岸边承载区域平齐,承载凸起的上表面用于承载沉管;将沉管与岸边接头在承台结构上对接包括:将沉管的端部搭接在承载凸起上;将沉管的端部朝向岸边接头推动,直至沉管与岸边接头端部接触;将沉管和岸边接头密封连接固定。
16.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承台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和承台本体,支撑结构用于竖立在水域底部的土壤中;承台本体固定在支撑结构的顶部,以承载沉管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施工承台结构包括:在岸上施工支撑结构;在岸边施工围堰结构,隔离出无水施工区域,并在岸边开挖基坑;在基坑内施工基坑支撑;在支撑结构上施工承台本体;其中,承台本体位于基坑内。
17.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承台本体包括岸边承载区域与沉管承载区域,岸边承载区域用于承载岸边接头,沉管承载区域对应沉管对接处的端部设置,岸边承载区域与岸边接头一起浇铸成型。
18.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在将沉管与岸边接头在承台结构上对接之前,与在支撑结构上施工承台本体之后,施工方法还包括:回填覆盖基坑;拆除至少沉管预安装位置部分的围堰结构;在沉管的预安装位置开挖基槽;在将沉管与岸边接头在承台结构上对接之后,施工方法还包括:将基槽回填。
19.在本技术中的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在将基槽回填之前,与将沉管与岸边接头在承台结构上对接之后,施工方法还包括:将沉管与承台之间的空隙,和/或基槽上方与沉管之间的空隙充填,完成沉管基础。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运用承台对岸边接头和沉管的对接处进行支撑,承台稳定性较强,承载能力较强,岸边接头与沉管的端部可以稳定的支撑在承台上,有利于提升对接处的可靠性。在承台的稳定支撑下,沉管可以在承台上进行较为稳定的移动,有利于提升沉管与岸边接头对接过程中的对接精度,且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对接难度。承台便于制成相对较大的尺寸,沉管在承台上的移动范围也较大,纵向
可达500mm以上,横向可达300mm以上,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而且,承台较大的尺寸也便于沉管沉放过程中落在承台上,有利于降低沉管沉放的施工难度。此外,承台与沉管接触的面积和与岸边接头的接触面积均较大,且承台会与对接处接触,对接处能够得到承台的支撑,有利于降低对接处的受力,提高对接处的可靠性。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具有施工难度较小、对接精度较高和对接处的可靠性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2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纵向断面图;
2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沉管沉放前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沉管沉放后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未拆除围堰结构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纵向断面图;
26.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未拆除围堰结构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27.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拆除围堰结构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28.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29.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沉管与岸边接头对接的流程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承台结构施工的流程示意图;
31.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32.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33.附图标记:
34.01-水域;011-水域底部;02-堤岸;03-岸边结构;031-防洪堤;04-基槽;05-沉管基础;06-沉管回填覆盖层;07-围堰结构;071-围堰格体;072-格体支撑;08-挡土墙;09-岸边回填覆盖层;1-岸边接头;2-沉管;3-承台结构;31-支撑结构;311-板桩;312-基桩;32-承台本体;321-岸边承载区域;322-沉管承载区域;3221-承载凸起;323-施工避让间隙;33-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40.近年来沉管隧道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地铁、公路、城市道路、输水等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沉管隧道是一种水下隧道,修建过程中,先将多个管段浮运到海面或河面等上,然后将多个管段沉放安装在预先在水底挖好的基槽内,最后将多个管段的端部依次连接,从而形成的水下隧道。
41.沉管隧道在岸边对接处的连接是沉管隧道修建的关键工序之一,对接处是沉管隧道的薄弱环节,需要对管段靠近对接处的位置进行支撑,以使对接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体地,目前相关技术中一般是运用鼻托结构进行支撑,鼻托结构呈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个自由端插入水底的土壤中,u形结构两臂之间的横梁用于对管段进行支撑。经过支撑的管段对接处的受力相对较小,有利于提高对接处的可靠性。而且,设置鼻托结构还有利于工作人员调整管段的位置,具体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管段在鼻托结构上的位置,调整该管段与岸边接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该管段与岸边接头准确对接。
42.但是运用鼻托结构进行对接存在着以下问题:鼻托结构的承载能力较小,支撑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影响着管段与岸边接头的对接处的精度与可靠性;管段在鼻托结构上位置调整的范围较小,一般纵向调整距离在100mm以内,横向调整距离在150mm以内,横向指的是u形结构两臂之间的横梁的延伸方向,纵向指的是横梁的延伸方向得垂直方向,这使得管段需要准确的沉放在鼻托结构上,水下施工的难度较大,工艺复杂,施工速度较慢;只有u形结构两臂之间的横梁与管段接触,管段受到鼻托结构支撑的区域较小,管段与岸边接头的对接处不能够与鼻托结构接触,对接处的受力较大,可靠性较低,沉管隧道服役期间,对接处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如地震、软弱地层不均匀沉降等的影响而出现变形,漏水等问题。
43.鉴于此,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包括岸边接头1、沉管2与承台结构3。其中,沉管2用于设置在水域底部011,且靠近岸边接头1设置,岸边接头1和沉管2对接形成隧道;承台结构3设置在沉管2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1的下方,用于承载沉管2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1。
44.承台结构3的上端为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平台,能够承载较大的载荷。运用承台结构3对岸边接头1和沉管2的对接处进行支撑,承台结构3稳定性较强,承载能力较强,岸边接头1与沉管2的端部可以稳定的支撑在承台结构3上,有利于提升对接处的可靠性。在承台结构3的稳定支撑下,沉管2可以在承台结构3上进行较为稳定的移动,有利于提升沉管2与岸
边接头1对接过程中的对接精度,且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对接难度。承台结构3便于制成相对较大的尺寸,沉管2在承台结构3上的移动范围也较大,纵向可达500mm以上,横向可达300mm以上,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而且,承台结构3较大的尺寸也便于沉管2沉放过程中落在承台结构3上,有利于降低沉管2沉放的施工难度。此外,承台结构3与沉管2接触的面积和与岸边接头1的接触面积均较大,且承台结构3会与对接处接触,对接处能够得到承台结构3的支撑,有利于降低对接处的受力,改善对接处的变形协调,提高对接处的可靠性。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具有施工难度较小、对接精度较高和对接处的可靠性较高的优点。
45.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沉管2的对接处的端部是指沉管2用于与岸边接头1对接的端部。
46.需要说明的是,岸边接头1指的是在岸上暗埋段的用于与位于水中的沉管2连接的一端,岸边接头1沉管2的端部对接后,岸上暗埋段的内腔与沉管2的内腔联通,形成连接水域与陆地的隧道。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岸边结构03设置在堤岸02上,且与堤岸02固定,包括防洪堤031等,岸边结构03的右侧为水域01,岸边接头1为岸上暗埋段伸出防洪堤031至水域01内的一端。需要说明的是,水域01可以是江、河、湖和海等。
47.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承台结构3包括支撑结构31与承台本体32。其中,支撑结构31用于竖立在水域底部011的土壤中;承台本体32支撑在支撑结构31的顶部,以承载沉管2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1。如此结构形式,支撑结构31即承台结构3的桩基,用于伸入土壤中,作为承台结构3的基础,保证承台结构3的稳定性。承台本体32即桩基顶部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平台,当桩基的数量为多个,承台本体32将多个桩基的顶部连接。承台本体32位于沉管2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1的下方,以承载沉管2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1。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1包括板桩311与基桩312,板桩311沿岸边延伸,板桩311与基桩312分别对承台本体32沿岸边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的两端进行支撑,板桩311位于基桩312靠近岸边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基桩312的插入土壤内的深度较深,用于保障承台本体32的稳定性。板桩311用于沿岸边延伸方向形成一道阻挡面,一方面用于阻挡水流掏刷岸边结构03底部的土体,减小水流与泥沙等对岸边的冲击,减小岸边结构03的磨损;另一方面在河道排涝、引水过程中,用于减小岸边结构03底部的泥沙的流失,以减小岸边结构03受到的损坏,岸边接头1安装在岸边结构03上,板桩311对岸边结构03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岸边接头1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岸边接头1与沉管2对接处的可靠性。此外,板桩311插入土壤内的深度一般小于基桩312插入土壤内深度,基桩312的安装稳定性较好,对承台本体32的支撑效果较好,而岸边接头1安装在岸边结构03上,且岸上的土壤相对水中土壤较为紧实,岸边接头1安装的稳定性相对水中的沉管2较高,因此将基桩312设置在靠近沉管2的一侧,将板桩311设置在靠近岸边接头1的一侧,以提高该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将板桩311设置在基桩312靠近岸边的一侧,使得流向岸边的水流泥沙等先受到基桩312的阻挡再与板桩311相遇,基桩312能够分担一部分阻挡水流与泥沙等流向岸边的任务,有利于减小板桩311的损耗,延长板桩311的安装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桩3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基桩312沿岸边排列设置。如此结构形式,支撑结构31对承台本体32的支撑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基桩
312沿岸边延伸方向均匀排列。
49.需要说明的是,岸边延伸方向指的是堤岸02靠近水域01的一侧的延伸方向。
5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承台本体32包括岸边承载区域321与沉管承载区域322。其中,岸边承载区域321用于承载岸边接头1,沉管承载区域322用于承载沉管2对接处的端部,沉管承载区域322低于岸边承载区域321,沉管承载区域322内具有向上延伸的承载凸起3221,承载凸起3221的上表面与岸边承载区域321平齐。如此结构形式,承载凸起3221用于承载沉管2,使得沉管2与承台本体32的接触面积较小,便于沉管2在承台本体32上的移动,便于沉管2与岸边接头1的对接操作,提高对接施工精度。具体地,岸边接头1固定在堤岸02上,沉管2先沉放在承载凸起3221上,再向靠近岸边接头1的方向移动以与岸边接头1对接。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凸起3221与岸边承载区域321之间具有施工避让间隙323。当沉管2与岸边接头1接触,需要工作人员对接头处进行操作以对其进行密封连接,施工避让间隙323为工作人员预留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承载凸起3221与岸边承载区域321之间具有施工避让间隙323指的是沿沉管2延伸方向,承载凸起3221靠近岸边承载区域32的一侧与岸边承载区域321之间具有间隙。
51.此外,承载凸起3221也有利于沉管2的受力。若沉管2与承台结构3大面积接触,沉管2与承台结构3之间的接触力较难控制,沉管2与承台结构3接触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受力较大,有可能会对沉管2造成损伤,设置承载凸起3221使得沉管2与承台结构3的接触面积较小,沉管2与承载凸起3221接触的区域的受力会较为均匀,有利于改善沉管2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沉管隧道岸边接头安装结构还包括挡块33,沿沉管2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挡块33设置在承台结构3的端部,挡块33沿上下方向延伸,挡块33的上表面高于承台本体32的上表面,沿沉管2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挡块33位于沉管2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挡块33可以限制沉管2的横向位移,有利于降低沉管2沉放过程中横向精度要求,提高沉管2沉放时横向位置控制效率,也有利于防止沉管2沉放后发生横向位移。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块33的数量为两个,沿沉管2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两个挡块33分别设置在承台结构3的两端,沉管2位于两个挡块33之间。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块33的内侧的上端向远离另一个挡块33的方向倾斜。如此结构形式,两个挡块33的上端的相对位置较大,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沉管2沉放控制的难度,提高沉管2沉放时横向自动对接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挡块33的内侧是挡块33位于两个挡块33之间的一侧。
5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请参照图3、图4和图8,用于施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管隧道岸边接头1安装结构,该方法包括:
53.步骤101,施工承台结构3;
54.步骤102,将沉管2与岸边接头1在承台结构3上对接。
55.这样,在承台结构3上进行沉管2与岸边接头1的对接,沉管2受到承台结构3的稳固支撑作用,可以在承台结构3上进行较为稳定的移动,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对接精度。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4和图9,承台结构3包括岸边承载区域321和沉管承载区域322,岸边承载区域321用于承载岸边接头1,沉管承载区域322对应沉管2设置,沉管承载区域322低于岸边承载区域321;沉管承载区域322内具有向上的承载凸起3221,承载凸起3221的上表面与岸边承载区域321平齐,承载凸起3221的上表面用于承载沉管2;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57.步骤201,将沉管2的端部搭接在承载凸起3221上;
58.步骤202,将沉管2的端部朝向岸边接头1推动,直至沉管2与岸边接头1端部接触;
59.步骤203,将沉管2和岸边接头1密封连接固定。
60.这样,承载凸起3221的设置便于沉管2在承台本体32上的移动,有利于沉管2与岸边接头1的对接操作,提高对接施工精度。
6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图4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承台结构3包括支撑结构31和承台本体32,支撑结构31用于竖立在水域底部011的土壤中;承台本体32固定在支撑结构31的顶部,以承载沉管2的对接处的端部和岸边接头1,步骤101包括以下步骤:
62.步骤301,在岸上施工支撑结构31;
63.步骤302,在岸边施工围堰结构07,隔离出无水施工区域,并在岸边开挖基坑;
64.步骤303,在基坑内施工基坑支撑;
65.步骤304,在支撑结构31上施工承台本体32;
66.其中,承台本体32位于基坑内。
67.这样,运用围堰干法在基坑内施工承台结构3,相对于直接在水下施工承台结构3,有利于减小施工难度,且能够使得承台结构3的质量较高,精度较高。基坑支撑,即基坑支护,是一种沿基坑内壁设置支挡结构,用于对基坑内壁及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加固,能够对承台结构3进行防护,为承台结构3的施工提供可靠稳固的空间,保证承台结构3的施工安全,也有利于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常见的基坑支撑主要有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水泥挡土墙、土钉墙、逆作拱墙、原状土放坡与钢筋混凝土排桩等。
68.此外,在岸上施工支撑结构31,施工较为方便,也有利于使得支撑结构31稳固。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或者在基坑挖掘完成之后,需要将支撑结构31多余的部分铲断,之后在支撑结构31上端施工承台本体32。
6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承台本体32包括岸边承载区域321与沉管承载区域322,岸边承载区域321用于承载岸边接头1,沉管承载区域322对应沉管2对接处的端部设置的基础上,岸边承载区域321与岸边接头1一起浇铸成型。这样,岸边承载区域321与岸边接头1同期施工,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提高沉管2与岸边接头1的对接精度与对接处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岸边结构03如防洪堤031等也可以与岸边接头1同期施工。
7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沉管2与岸边接头1在承台结构3上对接之前,与在支撑结构31上施工承台本体32之后,施工方法还包括:回填覆盖基坑;拆除至少沉管2预安装位置部分的围堰结构07;在沉管2的预安装位置开挖基槽04;在将沉管2与岸边接头1在承台结构3上对接之后,施工方法还包括:将基槽04回填。即,请参照图3、图4和图11,该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步骤401,在岸上施工支撑结构31;
72.步骤402,在岸边施工围堰结构07,隔离出无水施工区域,并在岸边开挖基坑;
73.步骤403,在基坑内施工基坑支撑;
74.步骤404,在支撑结构31上施工承台本体32;
75.步骤405,回填覆盖基坑;
76.步骤406,拆除至少沉管2预安装位置部分的围堰结构07;
77.步骤407,在沉管2预安装位置开挖基槽04;
78.步骤408,将沉管2与岸边接头1在承台结构3上对接;
79.步骤409,将基槽04回填。
80.请参照图4,将基槽04回填后,沉管2上方形成了沉管回填覆盖层06。如此结构形式,基槽04与沉管回填覆盖层06能够对沉管2进行保护,且能够对沉管2进行防水。
8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围堰结构07为钢板桩格形围堰。具体地,钢板桩格形围堰包括围堰格体071和格体支撑072,围堰格体071和格体支撑07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围堰格体071与岸边围设形成无水施工区域,围堰格体071由多个钢板桩围设形成。格体支撑072由围堰格体071向岸边延伸,以将对应的围堰格体071与堤岸02固定。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格体支撑072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82.在围堰结构07为钢板桩格形围堰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步骤406为:拆除围堰结构07上与沉管2对应位置的围堰格体071与格体支撑072。这样,运用钢板桩格形围堰进行施工,拆除围堰结构07的过程中,仅需拆除一部分的围堰格体071与格体支撑072,无需拆除整个围堰结构07,沉管2的占用空间相对较小,需要拆除的围堰格体071的数量也相对较少,故施工量较小。此外,仅拆除部分围堰格体071,也能够使得未拆除的围堰格体071在该沉管隧道岸边接头1安装结构服役过程中对堤岸02进行保护,增强该沉管隧道岸边接头1安装结构的可靠性。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04与步骤405之间,施工方法还包括:在围堰结构07与岸边之间施工挡土墙08,挡土墙08沿岸边延伸,沿岸边延伸方向,挡土墙08位于承台结构3的一侧。在围堰结构07与岸边之间施工挡土墙08,有利于岸边与挡土墙08之间的区域的覆土的回填,在岸边与挡土墙08之间的回填覆土形成了岸边回填覆盖层09。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土墙08的数量为两个,沿岸边延伸方向,两个挡土墙08分别位于承台结构3的相对两侧。
8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08与步骤409之间,施工方法还包括将沉管2与承台结构3之间的空隙,和/或基槽04上方与沉管2之间的空隙充填,完成沉管基础05。即,请参照图3、图4和图12,该实施例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5.步骤501,在岸上施工支撑结构31;
86.步骤502,在岸边施工围堰结构07,隔离出无水施工区域,并在岸边开挖基坑;
87.步骤503,在基坑内施工基坑支撑;
88.步骤504,在支撑结构31上施工承台本体32,承台本体32位于基坑内;
89.步骤505,回填覆盖基坑;
90.步骤506,拆除至少部分围堰结构07;
91.步骤507,在沉管2预安装位置开挖基槽04;
92.步骤508,将沉管2与岸边接头1在承台结构3上对接;
93.步骤509,将沉管2与承台结构3之间的空隙,和/或基槽04上方与沉管2之间的空隙充填,完成沉管基础05;
94.步骤510,将基槽04回填。
95.这样,沉管基础05能够对沉管2进行支撑。水域底部011的土质较软,运用沉管基础
05对沉管2进行支撑,有利于提升沉管2在基槽04内安装的稳定性。
96.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调换顺序。
9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