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12075发布日期:2022-10-04 19:5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传统的基坑支护钢桩间普遍采用木模板进行安装。木模板安装一方面受雨水作用会发生变形,另一方面模板之间没有可靠连接,挡土效果不佳,基坑支护结束后木模板变形较大,无法进行再次利用,材料浪费比较严重,经济环保效果不佳,且木模板拆除过程中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基坑支护钢桩间普遍采用木模板进行安装。木模板安装一方面受雨水作用会发生变形,另一方面模板之间没有可靠连接,挡土效果不佳,基坑支护结束后木模板变形较大,无法进行再次利用,材料浪费比较严重,经济环保效果不佳,且木模板拆除过程中不方便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包括多个h型支护钢桩,相邻的两个h型支护钢桩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所述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h型支护钢桩连接,所述第二支护挡板的另一端压设在第一支护挡板的另一端表面,且所述第二支护挡板压设在第一支护挡板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方钢,所述方钢与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之间设置与螺丝。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均包括挡土板和角钢。
10.优选的,所述挡土板呈弧形设置,所述角钢位于挡土板拱起一面的外表面,所述挡土板与角钢焊接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中的两个挡土板拼接形成拱形。
12.优选的,所述角钢的截面呈l型设置,所述角钢与挡土板的连接处表面开设有贯穿孔。
13.优选的,所述方钢位于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两个角钢之间,所述方钢与贯穿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套丝,所述挡土板的下方设置有螺丝,所述螺丝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上的两个贯穿孔,并与套丝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所述h型支护钢桩与第一支护挡板、第二支护挡板中挡土板的一端焊接或螺栓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15.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s1、根据基坑边线利用bim技术对支护钢桩进行排版,确定所需要的基坑支护挡土板数量;
17.s2、据bim技术生成的挡土板规格进行制作加工,并在加工完成后与角钢焊接,形成支护挡板;
18.s3、两个支护挡板之间通过方钢进行组装,连接处使用螺丝固定;
19.s4、基坑施工完成后,拆除螺丝,抽出方钢,拆除支护挡板。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发明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及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发明基坑支护挡板主要应用于基坑埋设深度不大,基坑无地下水的一种基坑支护方式。该挡板结构施工方便,便于二次利用,安拆方便,挡土效果好,能够有效保证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基坑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支护挡板构造图。
25.其中,1、挡土板;2、角钢;3、方钢;4、套丝;5、h型支护钢桩;6、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参考图1-2,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构造,包括多个h型支护钢桩5,相邻的两个h型支护钢桩5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h型支护钢桩5连接,第二支护挡板的另一端压设在第一支护挡板的另一端表面,且第二支护挡板压设在第一支护挡板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方钢3,方钢3与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之间设置与螺丝6,可对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进行快速的拼接组装。
29.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结构一致,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均包括挡土板1和角钢2,角钢2能够使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连接处更加的稳定,增加连接处的强度,挡土板1呈弧形设置,角钢2位于挡土板1拱起一面的外表面,挡土板1与角钢2焊接固定,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中的两个挡土板1拼接形成拱形,拱形具有良好的
抗压效果,不易变形,使得拼接的支护挡板结构稳定性更好,角钢2的截面呈l型设置,角钢2与挡土板1的连接处表面开设有贯穿孔,以便螺丝6从贯穿孔处穿过与方钢3之间连接,方钢3位于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的两个角钢2之间,方钢3与贯穿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套丝4,挡土板1的下方设置有螺丝6,螺丝6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护挡板和第二支护挡板上的两个贯穿孔,并与套丝4螺纹连接,以便实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之间的组装,h型支护钢桩5与第一支护挡板、第二支护挡板中挡土板1的一端焊接或螺栓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以便实现对h型支护钢桩5和挡土板1连接。
30.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s1、根据基坑边线利用bim技术对支护钢桩进行排版,确定需要的基坑支护挡土板1数量;
32.s2、据bim技术生成的挡土板规格进行制作加工,并在加工完成后与角钢2焊接,形成支护挡板;
33.s3、两个支护挡板之间通过方钢3进行组装,连接处使用螺丝6固定;
34.s4、基坑施工完成后,拆除螺丝6,抽出方钢3,拆除支护挡板。
35.实施例2:
36.某城市医院项目,基坑埋深约7m,施工区域内无地下水。基坑支护采用400h型钢,间距800mm,h型钢间缝隙原计划采用12mm厚木模板作为挡土板。由于采用木模板挡土效果不佳,模板使用后难以进行再次利用造成材料浪费,且后期拆除较为困难。
37.本发明涉及bim技术,应用bim技术对基坑h型支护钢桩5位置进行排版,工厂加工定型钢挡板,确保基坑支护挡土效果,减少材料浪费,提高拆除效率。
38.1、利用bim技术对基坑支护h型钢桩5进行排版,基坑h型支护钢桩5主要分为3部分。
39.1)、标准节部分。钢桩间距800mm。
40.2)、转角部位。
41.3)、其他有特殊要求部位。
42.2、对型钢桩间挡板构造进行设计、排版。(本发明就标准段部位挡板设计进行讲解。)
43.3、支护挡板采用主要采用弧形钢板组成,每块钢板宽度600mm,弧形钢板长度放样获得,钢板厚度4mm。弧形钢板一侧焊接40mm角钢2。
44.4、将两块支护挡板与40mm方钢3进行组装,连接处使用螺丝6进行固定。螺丝6间距300mm。
45.5、基坑施工完成后,拆除螺丝6,抽出40mm方钢3,拆除支护挡板。
46.实施例3:
47.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墙体施工缝用模板-定型钢模板,该方法主要用于管廊竖向施工缝施工,提高施工缝施工质量。
48.为本发明能够顺利实施,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9.1、根据基坑边线利用bim技术对h型支护钢桩进行排版,基坑h型支护钢桩5采用400mmh型钢,间距800mm,钢桩沿基坑边线垂直布置。确定所需要的基坑支护挡土板1数量。
50.2、依据bim技术生成的挡土板1规格进行下料,每片挡土板1宽600mm,钢板厚度
4mm。挡土板1加工完成后与40厚角钢焊接。
51.3、水平方向桩间采用两块挡土板1拼接而成,挡土板1后设置一根40方钢3,方钢3与挡土板1之间采用螺丝6连接,螺丝6间距300mm。垂直方向挡板相互搭接,搭接长度100mm。
5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