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50716发布日期:2022-11-19 01:1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


背景技术:

2.山区雨季一般在6-9月,雨季与汛期重合,其他季节雨水较少,山区沿河挡墙泄水孔主要用于排出雨季进入路基范围内的雨水,但雨季河道往往水位上涨、水量及流速大增,河水水位超过挡墙泄水孔高度后,水往往会倒灌进入泄水孔,普通泄水孔的结构形式难以阻挡河水通过泄水孔倒灌进入路基,且汛期通过泄水孔倒灌进入墙背的水往往比通过路面、边坡渗入的更快、更多,极易造成路基泡水水毁。泄水孔还有被河道碎石、路基土石堵塞的可能,导致泄水孔失效且难以修复,无法起到排水作用。
3.目前常用的挡墙泄水孔反滤结构一般采用的是砂砾、碎石等透水性材料,泄水孔进水口用透水土工布包裹,在与路基土相接位置布设土工布。该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透水土工布易老化破损失效,难以更换,破损后墙背集排水功能降低,水易在墙背富集,导致路基泡水失稳;2,墙背填料(砂砾及碎石)粒径较小,易进入泄水孔,通过泄水孔流失或堵塞泄水孔,严重的会造成墙背填土坍塌,增加行车隐患;3,山区沿河挡墙汛期水易通过泄水孔反灌进入路基,造成路基水毁破坏;4,山区沿河挡墙汛期河道内碎石易随水一起进入泄水孔,导致泄水孔堵塞且难以疏通;5,出现上述病害后,修复极其困难且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挡墙泄水孔结构使用效果差、易产生病害且产生病害后难以修复的问题。
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及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包括塑料排水板、定位管以及可拆卸排水筒;所述塑料排水板固定安装于墙体背部上,且由墙体背部上的最下层的碎石集水带的中部处延伸至路床顶面处;所述碎石集水带的底部和远离所述墙体背部的一侧均设置有不透水土工布;所述定位管沿所述墙体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墙体中的泄水孔中,且一端连通于所述塑料排水板,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墙体的前部;所述可拆卸排水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定位管中,且一端连通于所述塑料排水板,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墙体的前部。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可拆卸排水筒包括前挡板、开孔筒以及后挡板;所述开孔筒安装于所述定位管的内腔中,且一端连通于所述塑料排水板,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墙体的前部,所述开孔筒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且开设有多个贯穿侧表面的第一进水孔;所述后挡板盖设于所述开孔筒上靠近所述塑料排水板的一端侧上,且所述后挡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于所述开孔筒内腔的第二进水孔;所述前挡板盖设于所述开孔筒上远离所述塑料排水板的另一端侧上,且所述前挡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于所述开孔筒内腔的第三进水孔。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还包括多个楔形状的止滑夹片;多个所述止滑夹片沿所述开孔筒的周向方向等距间隔连接于所述开孔筒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墙体之间的间隙中,用于紧固所述开孔筒,且所述止滑夹片与所述开孔筒一体成型设置。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还包括可动塑料片;所述可动塑料片的顶端安装在所述前挡板上,下部可活动地放置于所述前挡板的外壁上。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塑料排水板采用帽状芯材复合排水板,宽度为15cm。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管为pvc管,且外径为φ80~φ150mm、壁厚为1.5-2mm、长度与所在位置的所述墙体的宽度相同。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开孔筒的外径为φ76~φ145mm、壁厚为1.5mm,且所述第一进水孔为正方形小孔,孔径为2~4mm。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前挡板、所述后挡板及所述止滑夹片均与所述开孔筒为一体成型连接。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前挡板为圆形板,且所述第二进水孔为正方形小孔,孔径为2mm;所述后挡板为圆形板,且所述第三进水孔为正方形小孔,孔径为0.6mm。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本技术的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中,其制作简单,可批量预制,造价低廉,耐久性强,可靠度高,且施工方法技术合理、操作简单、经济可行、效果理想。同时,其所用的零件材料均可根据项目设计图纸批量预制,造价低廉,现场施工时仅需简单组装,极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及人力成本。此外,该结构可在不破除挡墙及公路的前提下进行挡墙排水系统更新,为公路长期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降低了公路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局部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排水筒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料排水板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挡板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挡板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孔筒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止滑夹片第一状态示意图;
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止滑夹片第二状态示意图。
27.图标:1-墙体;2-路床;3-止滑夹片;4-塑料排水板;5-定位管;6-可动塑料片;7-前挡板;8-开孔筒;9-后挡板;10-碎石集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
35.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至图9,本技术提供一种山区沿河挡墙泄水孔结构,其主要包括塑料排水板4、定位管5以及可拆卸排水筒;其中,塑料排水板4采用帽状芯材复合排水板,宽度为15cm,塑料排水板4固定安装于墙体1背部上,且由墙体1背部上的最下层的碎石集水带10的中部处延伸至路床2的顶面处,起集水、反滤作用,本实施例中选择通长布设,塑料排水板4两侧及顶部用墙钉固定于墙体1上,可加快墙背集水通过泄水孔排出,使墙背填料始终处于合适的工况;同时,墙体1背部的一侧外设置有与泄水孔相连通的碎石集水带10,碎石集水带10的底部和外壁均铺设有不透水土工布;并且,定位管5为pvc管,且外径为φ80~φ150mm、壁厚为1.5-2mm、长度与泄水孔所在位置的墙体1宽度相同,定位管5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于墙体1中的泄水孔中,且一端连通于碎石集水带10的中部和塑料排水板4,另一端连通于墙体1的前部,定位管5在挡墙拆模后超出挡墙外表面的部分,统一切割至与墙面相平位置;可拆卸排水筒可拆卸地安装于定位管5中,且一端连通于碎石集水带10的中部和塑料排水板4,另一端连通于墙体1的前部。
36.进一步地,可拆卸排水筒包括前挡板7、可动塑料片6、开孔筒8、后挡板9以及多个楔形状的止滑夹片3;其开孔筒8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且开设有多个贯穿侧表面的第一进水孔,同时,开孔筒8的外径为φ76~φ145mm、壁厚为1.5mm,且第一进水孔为正方形小孔,孔径为2~4mm,开孔筒8安装于定位管5的内腔中,且一端连通于碎石集水带10的中部和塑料排水板4,另一端连通于墙体1的前部,长度比定位管5的上端长度短3cm;后挡板9盖设于开孔筒8上靠近塑料排水板4的一端侧上,且后挡板9上开设有多个连通于开孔筒8内腔的第二进水孔;前挡板7盖设于开孔筒8上远离塑料排水板4的另一端侧上,且前挡板7上开设有多个连通于开孔筒8内腔的第三进水孔;前挡板7为圆形板,且第二进水孔为正方形小孔,孔径为2mm;后挡板9为圆形板,且第三进水孔为正方形小孔,孔径为0.6mm,与塑料排水板4均起到反滤作用,在塑料排水板4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但道路及挡墙仍需使用且难以拆修的情况下,通过后挡板9仍能有效可有效防止墙背填料流失,从而减少路基因填料流失而产生不均匀沉降的病害,极大的降低了项目运营维护成本。同时,多个止滑夹片3沿开孔筒8的周向方向间隔地连接于开孔筒8的另一端侧与墙体1之间的间隙中,用于紧固开孔筒8,且止滑夹片3与开孔筒8一体成型设置。此外,可动塑料片6的顶端安装在前挡板7上,下部可活动地放置于前挡板7的外壁上,其受泄水孔内部水流冲刷时下方离开前挡板7,水可顺利排出;其受河道水流冲刷时会紧贴前挡板7,河道水无法进入泄水孔。相较于现有挡墙泄水孔损坏修复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泄水孔修复更换流程简单易操作,可单人完成,维护成本更低。
37.需要说明的是,前挡板7、后挡板9及止滑夹片3均与开孔筒8为一体成型结构,前挡板7起排水及防止河道碎石进入泄水孔的作用。并且,止滑夹片3可以设置为四片,且对称分布于开孔筒8的筒壁上,与筒壁外边面之间有5
°
夹角。随开孔筒8推至墙背位置处后会自动顶住pvc管壁,防止可拆卸排水筒往外滑动。
3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涉及具体尺寸的参数可根据实际项目进行调整,相关调整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39.本技术的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的具体实施方法是:
40.步骤一:施工前准备工作:根据设计图纸,采购、预制施工需要的塑料排水板4、φ80mmpvc管(即定位管5)及可更换防、排水的可拆卸排水筒以及墙钉;
41.步骤二:填方沿河挡墙,双侧支模完成后,在泄水孔设计点位放置根据图纸预制的孔径为φ80mmpvc管(管长与所在点位挡墙墙宽一致),pvc管两端端头用棉絮封堵,防止挡墙浇筑施工时堵住pvc管;
42.步骤三:待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挡墙模板,然后将超出墙面部分的pvc管切割至与墙面齐平,再将pvc管两端端头内棉絮取出;
43.步骤四:安装可拆卸排水筒:安装可拆卸排水筒时将后挡板9一侧对准pvc管,轻轻推入pvc管至后挡板9与墙背齐平;
44.步骤五:安装塑料排水板4:塑料排水板4底部中线对准后挡板9圆心处,据塑料排水板4边缘两侧各1cm处用墙钉固定在挡墙墙背上,塑料排水板4顶部与路床2顶面齐平,顶端沿塑料排水板4宽度方向依次等间距通过四个墙钉固定在挡墙墙背上;
45.步骤六:按设计要求进行墙背回填;
46.步骤七:后期养护过程中,可根据可更换防、排水的可拆卸排水筒的损耗情况进行更换,更换时直接向pvc管内侧折断止滑夹片3,然后拿住可动塑料片6缓慢往外拉至挡墙外
侧即可直接将可拆卸排水筒拔出,再更换新的可拆卸排水筒即可。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用材料均可根据项目设计图纸批量预制,造价低廉,现场施工时仅需简单组装,极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及人力成本。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更换防、排水的可拆卸排水筒可在不破除挡墙及公路的前提下进行挡墙排水系统更新,为公路长期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降低了公路运营成本。
48.综上可知,本技术的山区沿河挡墙防水和排水一体泄水孔结构中,其制作简单,可批量预制,造价低廉,耐久性强,可靠度高,且施工方法技术合理、操作简单、经济可行、效果理想。同时,其所用的零件材料均可根据项目设计图纸批量预制,造价低廉,现场施工时仅需简单组装,极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及人力成本。此外,该结构可在不破除挡墙及公路的前提下进行挡墙排水系统更新,为公路长期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降低了公路运营成本。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