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3818发布日期:2022-11-03 02:3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深基坑是指开挖程度较深的基坑,一般超过五米就可以认为是深基坑,或者虽然没有超过五米但是地质条件和周围管路十分复杂的基坑也可以称作深基坑,随着城镇化发展,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时采用深基坑作为基底,可以获得更好更牢固的高楼稳定效果,在进行深基坑挖掘的时候,需要使用支撑装置来[a1] 保障基坑安全和施工,使挖掘后的侧边土壤不会崩塌重新落入到坑中,制成装置可以通过顶部的支撑板来压实侧边的土壤,并保持形状直到挖掘工作结束,并在挖掘结束后扭动收起并抽出回收,但是在对还在[a2] 施工过程中的侧壁土进行支撑的过程中,由于[a3] 土方开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a4] 震动并[a5] 灌入部分的低硬度水泥来进行定形,因此在支撑装置支撑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抖动而导致一小部分的[a6] 泥土混合低硬度水泥下坠,落在支撑装置的转动部位,若下坠在转动部位,并随着时间干燥,则很容易导致转动部位产生附着壳,因此在进行回收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附着壳卡入支撑装置的转动部位,导致转动部位卡死,进而令支撑架无法收回,导致支撑装置回收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在对还在加工过程中的湿润红土的深基坑进行支撑的过程中,由于加工挖掘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抖动并管注入部分的低硬度水泥来进行定形,因此在支撑装置支撑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抖动而导致一小部分的红土混合低硬度水泥下坠,落在支撑装置的转动部位,若下坠在转动部位,并随着时间干燥,则很容易导致转动部位产生附着壳,因此在进行回收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附着壳卡入支撑装置的转动部位,导致转动部位卡死,进而令支撑架无法收回,导致支撑装置回收困难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结构包括底盘、支撑盘、回收头、贴合片,所述底盘顶面与支撑盘底面活动卡合,所述支撑盘顶面与回收头底面焊接连接,所述贴合片右侧与回收头顶面嵌固连接;所述回收头包括连接块、侧向架、缓冲槽、活动头,所述连接块内层与侧向架两侧嵌固连接,所述缓冲槽与连接块顶面为一体化成型,所述活动头两侧嵌入于连接块内层,所述连接块底面与支撑盘顶面焊接连接,所述贴合片右侧设有一个竖直的长方体状的加强筋结构。
[0005]
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头包括连接头、转动块、固定块,所述连接头左侧与转动块右侧嵌固连接,所述固定块右侧通过转动块与连接头左侧活动卡合,所述固定块嵌入于连接块内层,所述转动块与固定块各有两个,两个转动块与固定块镜像分布于连接头两侧。
[0006]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包括嵌入框、内置头、纵向架、旋转块,所述嵌入框内层通过纵向架与旋转块上下面活动连接,所述旋转块右侧与内置头左侧嵌固连接,所述旋转块
左侧与固定块右侧嵌固连接,所述内置头内层上下面各设有一个熟铁材质制造的扇形片结构,且内置头内部镂空。
[0007]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块包括基块、扭簧轮、压把、转动柱,所述基块右侧与纵向架左侧嵌固连接,所述压把底面通过扭簧轮与基块顶面活动卡合,所述转动柱右侧中心与基块左侧焊接连接吗,所述压把与扭簧轮各有两个,两个压把通过扭簧轮与基块上下面嵌固连接,且镜像分布于基块上下面。
[0008]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柱包括中心柱、外弹片、滚头、转动环,所述中心柱内层与外弹片底面嵌固连接,所述滚头中心通过外弹片与中心柱外层活动连接,所述滚头外层与转动环内层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柱右侧中心与基块左侧焊接连接,所述滚头为表面光滑的实心铁质圆球结构。
[0009]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环包括导向环、抬升头、接触架、撞击头,所述导向环内层与抬升头底面焊接连接,所述接触架两侧与导向环内层活动卡合,所述接触架顶面与撞击头底面嵌固连接,所述撞击头两侧与导向环外层嵌固连接,所述导向环内层与滚头外层活动连接,所述抬升头为表面光滑的半球形突起结构。
[0010]
更进一步的,所述撞击头包括轨道块、回拉条、接触头、底部片,所述轨道块两侧与导向环外层嵌固连接,所述接触头左侧通过回拉条与轨道块顶面活动连接,所述轨道块内层与底部片两侧活动连接,所述底部片顶面与接触头底面嵌固连接,所述底部片底面设有两个镜像分布的弹性橡胶制成的空心椭圆环结构。
[0011]
更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头包括侧翼、重力块、撞击球、加压头,所述侧翼右侧与重力块左侧焊接连接,所述撞击球外层与重力块内部相互接触,所述加压头底面焊接于重力块顶面,所述底部片顶面与重力块底面嵌固连接,所述重力块使用生铁材料制造,且内层设有两个镜像分布的光滑弧形镂空管结构。
[0012]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贴合片来贴合基坑内壁,并张开底盘和支撑盘,进而来获得支撑效果,并通过侧向架与纵向架来吸收基坑挖掘时产生的抖动,增强支撑牢固性,在回收的时候,可以将底盘和支撑盘折叠,并通过回收头再次折叠来使整个装置扁平化,此时即可通过扭动旋转块来使固定块与嵌入框产生转动回收,在旋转块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柱的中心柱会由于基块转动而被带着转动,并使其滚头沿着转动环转动,当转动到一定程度后,即可通过外弹片产生的弹力来将滚头向外推出,使其驱动转动环,使转动环向外突出,此时若转动位置有掉落的红土与水泥混合物粘附,则可以通过转动环向外突出来对其进行破坏并将其清除,使转动柔顺,避免产生卡死而无法回收的现象。
[0013]
2.本发明在旋转环与内部结构相对转动移动的时候,由于旋转环内部设有抬升头,可以通过抬升头来将滚头向上抬升,并随着其继续移动,进而使其由更高的势能撞击接触架,接触架受到撞击后,向上移动,进而触发撞击头,撞击头底部设有的底部片的空心椭圆环结构将撞击力进行吸收,并转化为弹力,随后弹力被释放,进而通过底部片快速上推接触头,使接触头沿着轨道块竖直向上,同时通过接触头的侧翼拉伸回拉条产生复原的弹力,此时即可使重力块快速向上弹起,并通过加压头来将撞击力集中,同时当加压头接触到外层粘附的红土水泥层后,撞击使其停止移动,此时由于惯性导致撞击球在重力块内层移动
并随意撞击,产生抖动,由此来通过强烈的撞击和抖动来增强对红土水泥层的破坏效果,使其更加容易脱落,进一步避免卡死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回收头左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活动头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转动块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旋转块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转动柱右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发明转动环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发明撞击头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9为本发明接触头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底盘-1、支撑盘-2、回收头-3、贴合片-4、连接块-31、侧向架-32、缓冲槽-33、活动头-34、连接头-341、转动块-342、固定块-343、嵌入框-a1、内置头-a2、纵向架-a3、旋转块-a4、基块-a41、扭簧轮-a42、压把-a43、转动柱-a44、中心柱-b1、外弹片-b2、滚头-b3、转动环-b4、导向环-b41、抬升头-b42、接触架-b43、撞击头-b44、轨道块-c1、回拉条-c2、接触头-c3、底部片-c4、侧翼-c31、重力块-c32、撞击球-c33、加压头-c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一种建筑深基坑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结构包括底盘1、支撑盘2、回收头3、贴合片4,所述底盘1顶面与支撑盘2底面活动卡合,所述支撑盘2顶面与回收头3底面焊接连接,所述贴合片4右侧与回收头3顶面嵌固连接;所述回收头3包括连接块31、侧向架32、缓冲槽33、活动头34,所述连接块31内层与侧向架32两侧嵌固连接,所述缓冲槽33与连接块31顶面为一体化成型,所述活动头34两侧嵌入于连接块31内层,所述连接块31底面与支撑盘2顶面焊接连接,所述贴合片4右侧设有一个竖直的长方体状的加强筋结构,有利于增强贴合片4的变形强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
[0027]
其中,所述活动头34包括连接头341、转动块342、固定块343,所述连接头341左侧与转动块342右侧嵌固连接,所述固定块343右侧通过转动块342与连接头341左侧活动卡合,所述固定块343嵌入于连接块31内层,所述转动块342与固定块343各有两个,两个转动
块342与固定块343镜像分布于连接头341两侧,有利于从两侧同时进行转动和支撑,增强支撑力度,并且使转动更加水平,避免产生歪斜。
[0028]
其中,所述转动块342包括嵌入框a1、内置头a2、纵向架a3、旋转块a4,所述嵌入框a1内层通过纵向架a3与旋转块a4上下面活动连接,所述旋转块a4右侧与内置头a2左侧嵌固连接,所述旋转块a4左侧与固定块343右侧嵌固连接,所述内置头a2内层上下面各设有一个熟铁材质制造的扇形片结构,且内置头a2内部镂空,有利于更进一步地对横向晃动进行吸收,保障支撑的稳定性。
[0029]
其中,所述旋转块a4包括基块a41、扭簧轮a42、压把a43、转动柱a44,所述基块a41右侧与纵向架a3左侧嵌固连接,所述压把a43底面通过扭簧轮a42与基块a41顶面活动卡合,所述转动柱a44右侧中心与基块a41左侧焊接连接吗,所述压把a43与扭簧轮a42各有两个,两个压把a43通过扭簧轮a42与基块a41上下面嵌固连接,且镜像分布于基块a41上下面,有利于产生平衡并且更大的对内置头a2的压力,进而使固定更加牢固。
[0030]
其中,所述转动柱a44包括中心柱b1、外弹片b2、滚头b3、转动环b4,所述中心柱b1内层与外弹片b2底面嵌固连接,所述滚头b3中心通过外弹片b2与中心柱b1外层活动连接,所述滚头b3外层与转动环b4内层活动连接,所述中心柱b1右侧中心与基块a41左侧焊接连接,所述滚头b3为表面光滑的实心铁质圆球结构,有利于降低转动的摩擦阻力,并且产生更强的冲击力。
[0031]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通过贴合片4来贴合基坑内壁,并张开底盘1和支撑盘2,进而来获得支撑效果,并通过侧向架32与纵向架a3来吸收基坑挖掘时产生的抖动,增强支撑牢固性,在回收的时候,可以将底盘1和支撑盘2折叠,并通过回收头3再次折叠来使整个装置扁平化,此时即可通过扭动旋转块a4来使固定块343与嵌入框a1产生转动回收,在旋转块a4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柱a44的中心柱b1会由于基块a41转动而被带着转动,并使其滚头b3沿着转动环b4转动,当转动到一定程度后,即可通过外弹片b2产生的弹力来将滚头b3向外推出,使其驱动转动环b4,使转动环b4向外突出,此时若转动位置有掉落的红土与水泥混合物粘附,则可以通过转动环b4向外突出来对其进行破坏并将其清除,使转动柔顺,避免产生卡死而无法回收的现象。
[0032]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7-图9,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所述转动环b4包括导向环b41、抬升头b42、接触架b43、撞击头b44,所述导向环b41内层与抬升头b42底面焊接连接,所述接触架b43两侧与导向环b41内层活动卡合,所述接触架b43顶面与撞击头b44底面嵌固连接,所述撞击头b44两侧与导向环b41外层嵌固连接,所述导向环b41内层与滚头b3外层活动连接,所述抬升头b42为表面光滑的半球形突起结构,有利于降低接触时的阻力,并且抬升过程平缓顺畅,避免产生卡死现象。
[0033]
其中,所述撞击头b44包括轨道块c1、回拉条c2、接触头c3、底部片c4,所述轨道块c1两侧与导向环b41外层嵌固连接,所述接触头c2左侧通过回拉条c2与轨道块c1顶面活动连接,所述轨道块c1内层与底部片c4两侧活动连接,所述底部片c4顶面与接触头c2底面嵌固连接,所述底部片c4底面设有两个镜像分布的弹性橡胶制成的空心椭圆环结构,有利于使上推的力变为弹力后进行集中释放。
[0034]
其中,所述接触头c3包括侧翼c31、重力块c32、撞击球c33、加压头c34,所述侧翼
c31右侧与重力块c32左侧焊接连接,所述撞击球c33外层与重力块c32内部相互接触,所述加压头c34底面焊接于重力块c32顶面,所述底部片c4顶面与重力块c32底面嵌固连接,所述重力块c32使用生铁材料制造,且内层设有两个镜像分布的光滑弧形镂空管结构,有利于使撞击球c33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移动撞击,同时通过重力沿着管道的形状下落复原。
[0035]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在旋转环b4与内部结构相对转动移动的时候,由于旋转环b4内部设有抬升头b42,可以通过抬升头b42来将滚头b3向上抬升,并随着其继续移动,进而使其由更高的势能撞击接触架b43,接触架b43受到撞击后,向上移动,进而触发撞击头b44,撞击头b44底部设有的底部片c4的空心椭圆环结构将撞击力进行吸收,并转化为弹力,随后弹力被释放,进而通过底部片c4快速上推接触头c3,使接触头c3沿着轨道块c1竖直向上,同时通过接触头c3的侧翼c31拉伸回拉条c2产生复原的弹力,此时即可使重力块c32快速向上弹起,并通过加压头c34来将撞击力集中,同时当加压头c34接触到外层粘附的红土水泥层后,撞击使其停止移动,此时由于惯性导致撞击球c33在重力块c32内层移动并随意撞击,产生抖动,由此来通过强烈的撞击和抖动来增强对红土水泥层的破坏效果,使其更加容易脱落,进一步避免卡死现象发生。
[003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7]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