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1495发布日期:2023-03-04 02:3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增多,基坑将越来越大、越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也越来越困难,支护桩是在建筑过程起支撑防护作用的桩体,支护桩在进行支护的过程中又是会产生裂缝,支护桩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例如受到较大的回弹力或者载荷过大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支护桩产生裂缝,当支护桩产生裂缝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复以保障支护桩的支护性能稳定。
3.由于传统的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修复结构往往根据对应基坑支护桩的大小定制,其适用性较低,难以满足不同大小的基坑支护桩修复使用,其次难以对修复结构进行支撑于地面,从而导致修复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以及难以调节夹杆之间的距离对支护桩进行防护,需要人工先扶着进行操作,较为麻烦,同时传统的修复结构难以对支护桩不同的位置进行修复,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包括支护柱本体,所述支护柱本体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处均设有空心半圆体,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相对的一侧为贴合设置,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上顶部与底部相对的一侧处均开设有半圆形开口,且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组成圆形开口,所述支护柱本体位于两个圆形开口的内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的内腔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共同设有调节机构,且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相反的一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均设有平板,且两个所述平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动力端分别与相邻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平板的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支护柱本体的外侧靠近顶端与底端处均设有加固机构,且两个所述加固机构均位于两个空心半圆体的内腔。
6.优选的,两个所述空心半圆体的前后两侧靠近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位于前后两侧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腔均共同贯穿设有螺栓,且位于左侧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栓的左端分别贯穿相邻螺母的内腔,并延伸至相邻螺母的外侧。
7.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个弧形限位板,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空心半圆体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均贴合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滑块,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顶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所述圆形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圆形
滑槽的内腔,且两个所述限位杆相对一侧的顶端处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弧形板和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第一弧形板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齿块,且所述第二弧形板和第一弧形板相对的一侧均啮合有两个转动齿轮,且两个所述转动齿轮为前后设置。
8.优选的,若干个所述转动齿轮底部的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若干个所述转轴的底端分别与相邻弧形限位板的顶部活动连接,位于左侧两个所述转动齿轮的前后和右侧两个转动齿轮的后侧均啮合有齿条板,且所述齿条板为倾斜设置,若干个所述齿条板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杆。
9.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齿条板的底部远离支护柱本体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且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开设有滑块,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板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开设有呈倾斜状的滑槽,若干个所述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滑槽的内腔。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左侧安装座的顶部靠近左侧处,且所述外壳内腔左侧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且所述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蜗杆的右端贯穿第一轴承的内腔,并与左侧空心半圆体的外侧活动连接,且所述蜗杆的前侧靠近左端处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上圆心处贯穿设有转动杆,且左侧所述安装座上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延伸至安装座的底部。
11.优选的,位于左侧所述空心半圆体的左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所述开口的内腔靠近底部处均设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的右侧分别与相邻第二弧形板之间通过若干个齿块啮合,且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上圆心处均贯穿设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开口的内腔活动连接,且两个所述活动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槽轮,两个所述第一单槽轮的左侧均设有第二单槽轮,且两个所述第一单槽轮与相邻的第二单槽轮之间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单槽轮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的外侧。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左侧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处,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上开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且所述矩形板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矩形口,且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反的一端分别穿过相邻矩形口的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活动环。
13.优选的,所述活动环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杆,且所述活动环底部的下方处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所述竖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通孔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锥钉,两个所述竖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反的一侧均铰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远离相邻固定块的一端均铰接有移动板,且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板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移动槽的内腔。
14.优选的,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且两个所述推板相反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底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块,且两个所述梯形块的底部均贴合设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
挤压板,且两个所述挤压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直杆,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且两个所述直板上均开设有导向孔,两个所述直杆的底端分别穿过相邻导向孔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板,两个所述直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挤压板和直板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通过第一弧形板、夹持杆、弧形限位板、第二弧形板、导向杆、限位杆、转动齿轮和齿条板这些部件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通过若干个夹持杆对支护柱本体进行夹持固定修复,且通过伺服电机、蜗轮、转动杆、皮带、传动齿轮和蜗杆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带动若干个齿条板向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若干个夹持杆向靠近支护柱本体的一侧移动对其进行修复,且同时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支护柱本体进行修复;
17.2、本发明通过矩形柱、竖杆、连杆、推板、活动板、梯形块、圆板、弹簧、直杆、辅助支撑板、第二电动伸缩杆、矩形板、固定块、活动环、连接杆和固定座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带动若干个锥钉向下移动扎进土壤里对固定座进行固定,同时也是对空心半圆体进行支撑,提高修复的效果,且锥钉向下移动的同时还可以带动若干个辅助支撑板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强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正视剖面图;
19.图2为本发明空心半圆体局部俯视剖面图;
20.图3为本发明弧形板的局部俯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空心半圆体的局部俯视图;
22.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6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4.图7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25.图8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26.图中标号:1、支护柱本体;2、矩形柱;3、第一电动伸缩杆;4、空心半圆体;5、安装座;6、第一弧形板;7、夹持杆;8、螺栓;9、螺母;10、弧形限位板;11、竖杆;12、连杆;13、推板;14、活动板;15、梯形块;16、圆板;17、弹簧;18、直杆;19、辅助支撑板;20、第二电动伸缩杆;21、矩形板;22、固定块;23、活动环;24、连接杆;25、伺服电机;26、蜗轮;27、转动杆;28、皮带;29、第二弧形板;30、固定座;31、导向杆;32、限位杆;33、传动齿轮;34、蜗杆;35、转动齿轮;36、齿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桩修复结构,包括支护柱
本体1,支护柱本体1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处均设有空心半圆体4,两个空心半圆体4的前后两侧靠近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位于前后两侧相邻两个安装孔的内腔均共同贯穿设有螺栓8,且位于左侧两个安装板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母9,两个螺栓8的左端分别贯穿相邻螺母9的内腔,并延伸至相邻螺母9的外侧,且两个空心半圆体4相对的一侧为贴合设置,两个空心半圆体4上顶部与底部相对的一侧处均开设有半圆形开口,且相邻两个半圆形开口组成圆形开口,支护柱本体1位于两个圆形开口的内腔,两个空心半圆体4的内腔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共同设有调节机构,且两个空心半圆体4相反的一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两个安装座5的底部均设有平板,且两个平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3,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3的动力端分别与相邻安装座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两个平板的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支护柱本体1的外侧靠近顶端与底端处均设有加固机构,且两个加固机构均位于两个空心半圆体4的内腔;
29.加固机构包括两个弧形限位板10,两个弧形限位板10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空心半圆体4内腔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且两个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均贴合设有限位杆32,两个限位杆3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滑块,且两个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圆形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圆形滑槽的内腔,且两个限位杆32相对一侧的顶端处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弧形板29和第一弧形板6,第二弧形板29和第一弧形板6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齿块,且第二弧形板29和第一弧形板6相对的一侧均啮合有两个转动齿轮35,若干个转动齿轮35底部的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若干个转轴的底端分别与相邻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活动连接,位于左侧两个转动齿轮35的前后和右侧两个转动齿轮35的后侧均啮合有齿条板36,若干个齿条板36的底部远离支护柱本体1的一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1,且导向杆31的底部开设有滑块,且两个弧形限位板10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开设有呈倾斜状的滑槽,若干个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滑槽的内腔,且齿条板36为倾斜设置,若干个齿条板36靠近支护柱本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杆7,且两个转动齿轮35为前后设置。
30.调节机构包括外壳,外壳固定连接在左侧安装座5的顶部靠近左侧处,且外壳内腔左侧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25,伺服电机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蜗杆34,且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蜗杆34的右端贯穿第一轴承的内腔,并与左侧空心半圆体4的外侧活动连接,且蜗杆34的前侧靠近左端处啮合有蜗轮26,蜗轮26上圆心处贯穿设有转动杆27,且左侧安装座5上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转动杆27的底端贯穿第二轴承的内腔,并延伸至安装座5的底部,位于左侧空心半圆体4的左侧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开口,且两个开口的内腔靠近底部处均设有传动齿轮33,两个传动齿轮33的右侧分别与相邻第二弧形板29之间通过若干个齿块啮合,且两个传动齿轮33上圆心处均贯穿设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开口的内腔活动连接,且两个活动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槽轮,两个第一单槽轮的左侧均设有第二单槽轮,且两个第一单槽轮与相邻的第二单槽轮之间均通过皮带28传动连接,两个第二单槽轮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7的外侧。
31.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左侧第一电动伸缩杆3的底端处,且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柱2,矩形柱2上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0,第二电动伸缩杆20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21,且矩形板21的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4,空腔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矩形口,且两个连接杆24
相反的一端分别穿过相邻矩形口的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活动环23,活动环23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1,且活动环23底部的下方处设有固定座30,固定座30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竖杆11的底端分别延伸至通孔的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锥钉,两个竖杆11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且两个固定块22相反的一侧均铰接有连杆12,两个连杆12远离相邻固定块22的一端均铰接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13,且两个推板13相反的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4,两个活动板14的底部靠近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梯形块15,且两个梯形块15的底部均贴合设有圆板16,两个圆板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且两个挤压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直杆18,固定座30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直板,且两个直板上均开设有导向孔,两个直杆18的底端分别穿过相邻导向孔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板19,两个直杆18的外侧均套设有弹簧17,且弹簧1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挤压板和直板固定连接,且两个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固定座30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移动槽,两个移动板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移动槽的内腔。
32.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两个固定座30放置在支护柱本体1的左右两侧处,且使两个固定座30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然后再使两个固定座30上的空心半圆体4相对的一侧贴合,贴合后可以通过螺栓8和螺母9的设置对两个空心半圆体4之间进行固定,此时再通过外接电源启动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20,第二电动伸缩杆20工作的时候其动力端会带动矩形板21向下移动,而矩形板21向下移动会通过两个连接杆24共同带动活动环23向下移动,活动环23向下移动会带动两个竖杆1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锥钉向下移动插进入土壤里对固定座30进行固定,而竖杆11向下移动的同时还会带动固定块22向下移动,固定块22向下移动会通过连杆12带动推板13向远离固定座30中心的一侧移动,此时活动板14会随着推板13一起移动,从而通过梯形块15挤压圆板16向下移动,若干个圆板16向下移动会带动相邻的直杆18向下移动,并挤压相邻的弹簧17,而若干个直杆18向下移动会带动相邻的辅助支撑板19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强固定座30与地面固定的效果,此时即可使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20停止运行,固定完成后再通过外接电源启动两个伺服电机25运行,此时两个伺服电机25的输出轴转向为相反,伺服电机25工作的时候其输出会带动蜗杆34转动,蜗杆34转动会带动蜗轮26转动,蜗轮26转动会带动转动杆27转动,而转动杆27转动会带动两个第二单槽轮转动,第二单槽轮转动会通过皮带28带动第一单槽轮转动,两个第一单槽轮转动会带动相邻的传动齿轮33转动,传动齿轮33转动会通过若干个齿块带动第二弧形板29向前侧转动,而右侧的第一弧形板6会向后侧转动,第一弧形板6和第二弧形板29转动会带动相邻的两个转动齿轮35转动,而转动齿轮35转动会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板36向靠近支护柱本体1的一侧移动,若干个齿条板36向靠近支护柱本体1的一侧移动会带动相邻夹持杆7向靠近夹持杆7的一侧移动,从而对支护柱本体1的外侧进行夹持固定,降低支护柱本体1继续发生断裂的概率,从而对支护柱本体1的外部进行保持修复,夹持固定完成后使两个伺服电机25停止运行即可,且在固定之前可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3的设置对夹持杆7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对不同高度的裂痕进行修复。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