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及其放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506191发布日期:2022-12-10 06:2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及其放流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及其放流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和环保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人类在建设水电站等拦河建筑物时,需修建过鱼设施以保证上、下游鱼类的基因交流,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往往为高坝大库,其上游库区水位变幅较大,常达数十米或近百米。由于坝前水流流速较低,接近静水,鱼类放流最佳地点一般为库尾附近范围,到坝前距离可达数十公里。为此,对于水位变幅大的高坝大库,一般采用放流的方式增加其上下游鱼类的基因交流。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保护大多要求进行增殖放流,但由于部分放流鱼苗因规格较小,受不了水流的冲击和高空抛甩带来的伤害。
3.为此,公开号为cn20395213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鱼类放流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放置在鱼类放流通道处的箱体,该箱体中设有连通箱体的上下游的放流口,也即是提供了连通上下游水面的通道,在该箱体的下游面设有一块可将放流口打开或关闭的活动闸板;另外,放流口的下游端与一个向下游倾斜的连接滑道相连。箱体内作为水流的一个过渡缓冲部位,同时设置活动闸板对水流进行控制,并采用了倾斜的滑道,可以有效减少鱼类放流时的水流冲击或高空抛甩。
4.但是,库区两岸山体一般地形陡峭,导致箱体与库区水面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即鱼类放流点到库区水面的高度差较大,鱼类从箱体出来后要经很长的连接滑道才会落入库区水体中,一方面增大了连接滑道对鱼类的摩擦伤害,另一方面鱼类进入库区水体时冲击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及其放流方法。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7.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包括码头平台、卷扬机、运鱼箱和轨道车,所述码头平台设在高坝上游的岸坡上,所述岸坡上在码头平台的下侧并排设有若干根滑道,所述卷扬机设在码头平台上,所述轨道车活动设在滑道上,并与卷扬机连接,所述运鱼箱设在轨道车上。
8.所述岸坡上在码头平台的下侧并排设有两根滑道,滑道的安装坡比小于1:1,且滑道的下端延伸到高坝库区水体中。
9.所述轨道车包括回字形限位框,回字形限位框的底部并排设有四根支撑柱,且每根支撑柱上远离回字形限位框的一端活动设有工字轮。
10.所述回字形限位框水平布置,回字形限位框的横断面形状呈l形,且回字形限位框上靠近码头平台的一侧设有吊环b。
11.所述运鱼箱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进鱼口和透气孔,且箱体上在进鱼口处
设有盖板,箱体上远离码头平台的一侧开设有出鱼口,且箱体上在出鱼口处插接有放流板。
12.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吊环a,箱体上对称设有两个把手,放流板上靠近箱体的一侧的边缘处设有密封条。
13.所述码头平台上还设有起重机。
14.所述系统还包括接驳机构和运鱼船,接驳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与若干根滑道活动连接,且接驳机构和运鱼船均漂浮在库区水体上。
15.所述接驳机构包括趸船、支撑板和溜槽,支撑板设在趸船上,溜槽的底部通过两个连接组件a和两个连接组件b与支撑板活动连接,连接组件a包括单耳座a和双耳座a,单耳座a固定设在溜槽底部,双耳座a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a与单耳座a连接,连接组件b包括油缸,油缸的一端通过双耳座b、销轴b和单耳座b与溜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单耳座c、销轴c和双耳座c与支撑板连接,运鱼船上设有暂养池。
16.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的放流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7.a、通过起重机将运鱼车上的其中一个运鱼箱吊装到轨道车上;
18.b、通过卷扬机驱使轨道车沿滑道下移到库区水面附近;
19.c、打开运鱼箱上的放流板,直接将运鱼箱中的鱼类放流到库区水体中,或者调整溜槽的角度,使其一端与运鱼箱的放流板对正,另一端与运鱼船上的暂养池对正,然后再打开放流板,将运鱼箱中的鱼类放流到暂养池中;
20.d、通过卷扬机驱使轨道车沿滑道上移至码头平台,然后通过起重机将运鱼车上另一个装有鱼类的运鱼箱吊装到轨道车上,并重复步骤b和步骤c;
21.e、当运鱼船上的暂养池蓄满水和鱼类后,将运鱼船驾驶到放流点进行鱼类放流。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将运鱼箱放置到轨道车上后,通过卷扬机驱使载有运鱼箱的轨道车下移至库区水面附近,然后再将运鱼箱中的鱼类放流到库区水体中,这种放流方式尽可能地减小了运鱼箱与库区水面之间的高度差,大大减小了放流过程中摩擦和冲击对鱼类的伤害。
24.2、连接机构和接驳结构能够跟随库区水位变化而自动作出适应性的升降调整,以在库区水位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正常进行鱼类放流。
25.3、可以通过油缸调整溜槽的倾斜角度,使溜槽的两端能够更好地与运鱼箱上的出鱼口和运鱼船上的暂养池衔接,确保能够将运鱼箱中的鱼类转运到暂养池中。
26.4、可以直接将运鱼箱中的鱼类放流到库区水体中,也可以通过运鱼船将鱼类转运至指定放流水域进行放流,放流方式灵活、多样。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29.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滑道、轨道车和运鱼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的运鱼箱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轨道车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板、连接组件a、连接组件b和溜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发明的连接机构与滑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发明的连接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36.图中:1-码头平台,2-滑道,3-运鱼箱,30-箱体,31-把手,32-盖板,33-透气孔,34-吊环a,35-放流板,4-趸船,5-检修梯步,6-轨道车,60-回字形限位框,61-支撑柱,62-工字轮,63-吊环b,7-支撑板,8-溜槽,9-运鱼船,10-单耳座a,11-销轴a,12-双耳座a,13-单耳座b,14-销轴b,15-双耳座b,16-油缸,17-单耳座c,18-销轴c,19-双耳座c,20-管理控制室,21-检修间,22-连接结构,220-h形架,221-转轴a,222-转轴b,223-限位轮。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38.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包括码头平台1、卷扬机(图中未画出)、运鱼箱3和轨道车6,所述码头平台1设在高坝上游的岸坡上,所述岸坡上在码头平台1的下侧并排安装有若干根滑道2,所述卷扬机安装在码头平台1上,所述轨道车6活动放置在滑道2上,并与卷扬机连接,所述运鱼箱3放置在轨道车6上。在使用时,运鱼箱3用于装待放流的鱼类,通过卷扬机驱使轨道车6沿滑道2上移和下移。将运鱼箱3放置到轨道车6上后,通过卷扬机驱使载有运鱼箱3的轨道车6下移至库区水面附近,然后再将运鱼箱3中的鱼类放流到库区水体中,这种放流方式尽可能地减小了运鱼箱3与库区水面之间的高度差,大大减小了放流过程中摩擦和冲击对鱼类的伤害。
39.所述岸坡上在码头平台1的下侧并排安装有两根滑道2,滑道2的安装坡比小于1:1,且滑道2的下端延伸到高坝库区水体中。滑道2采用工字钢制成,滑道2的下端延伸到高坝库区水体中,以适应库区水位升降。岸坡上在两根滑轨2的一侧建有检修梯步5。
40.所述轨道车6包括回字形限位框60,回字形限位框60的底部并排安装有四根支撑柱61,且每根支撑柱61上远离回字形限位框6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工字轮62。在使用时,轨道车6通过工字轮62卡在滑道2上,以在滑道2的横向上对轨道车6进行限位。运鱼箱3的底部放置在回字形限位框60内,并通过回字形限位框60对运鱼箱3的横向进行限位。
41.所述回字形限位框60水平布置,回字形限位框60的横断面形状呈l形,且回字形限位框60上靠近码头平台1的一侧安装有吊环b63。回字形限位框60水平布置,方便将运鱼箱3放置到轨道车6上,且能够提高运鱼箱3随轨道车6沿滑道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为了使回字形限位框60水平布置,其中两根支撑柱61比另外两根支撑柱61的长度大,且较长的两根支撑柱61的长度相等,较短的两根支撑柱61的长度也相等。
42.所述运鱼箱3包括箱体30,箱体30的顶部开设有进鱼口和透气孔33,且箱体30上在进鱼口处安装有盖板32,箱体30上远离码头平台1的一侧开设有出鱼口,且箱体30上在出鱼口处插接有放流板35。
43.所述箱体30的顶部安装有吊环a34,箱体30上对称安装有两个把手31,放流板35上靠近箱体30的一侧的边缘处设有密封条。在使用时,起重机可以通过吊环a34吊起运鱼箱3,为了提高运鱼箱3吊运稳定性,也可以在箱体30顶部的四个角处各安装一个吊环a34。通过密封条进行密封,避免箱体30内的水漏出。
44.所述码头平台1上还安装有起重机。通过起重机将运鱼车上的运鱼箱3吊装到轨道车6上,或者将轨道车6上的运鱼箱3吊装到运鱼车上,与人工搬运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劳
动强度。
45.所述系统还包括接驳机构和运鱼船9,接驳机构通过连接机构(22)与两根滑道2活动连接,且接驳机构和运鱼船9均漂浮在库区水体上。在使用时,连接机构22包括h形架220,h形架220的一端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两根转轴a221,两根转轴a221与支撑板7或趸船4的一对侧面转动连接,h形架220的另一端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两根转轴b222,两根转轴b222上远离h形架220的一端均活动安装有限位轮223,两根滑轨2位于h形架220的内侧,且两根转轴b222上的限位轮223一一对应与两根滑轨2活动连接。通过连接机构22将接驳机构与滑轨2之间的距离限制在不大于连接机构22长度的范围内,确保溜槽8可以通过调节倾斜角度很好地与运鱼箱3上的出鱼口和运鱼船9上的暂养池衔接。此外,当库区水位下降时,接驳结构随水位下降,并拖动连接结构22上靠近滑轨2的一端沿滑轨2向下移动;当库区水位上升时,接驳结构随水位上升,并拖动连接结构22上靠近滑轨2的一端沿滑轨2向上移动;由此可见,连接机构22和接驳结构能够跟随库区水位变化而自动作出适应性的升降调整,以在库区水位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正常进行鱼类放流。
46.所述接驳机构包括趸船4、支撑板7和溜槽8,支撑板7安装在趸船4上,溜槽8的底部通过两个连接组件a和两个连接组件b与支撑板7活动连接,连接组件a包括单耳座a10和双耳座a12,单耳座a10固定安装在溜槽8底部,双耳座a12的一端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a11与单耳座a10转动连接,连接组件b包括油缸16,油缸16的一端通过双耳座b15、销轴b14和单耳座b13与溜槽8的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单耳座c17、销轴c18和双耳座c19与支撑板7连接,运鱼船9上安装有暂养池。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油缸16调整溜槽8的倾斜角度,使溜槽8的两端能够更好地与运鱼箱3上的出鱼口和运鱼船9上的暂养池衔接。
47.一种高坝鱼类转运放流系统的放流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48.a、通过起重机将运鱼车上的其中一个运鱼箱3吊装到轨道车6上;
49.b、通过卷扬机驱使轨道车6沿滑道2下移到库区水面附近;
50.c、打开运鱼箱3上的放流板35,直接将运鱼箱3中的鱼类放流到库区水体中,或者调整溜槽8的角度,使其一端与运鱼箱3的放流板35对正,另一端与运鱼船9上的暂养池对正,然后再打开放流板35,将运鱼箱3中的鱼类放流到暂养池中;
51.d、通过卷扬机驱使轨道车6沿滑道2上移至码头平台1,然后通过起重机将运鱼车上另一个装有鱼类的运鱼箱3吊装到轨道车6上,并重复步骤b和步骤c;
52.e、当运鱼船9上的暂养池蓄满水和鱼类后,将运鱼船9驾驶到放流点进行鱼类放流。以通过运鱼船9将鱼类转运至指定放流水域进行放流。运鱼船9完成放流后,驶回码头平台1停靠,等候下一次转运。
53.具体的,运鱼箱3和暂养池内安装有氧气瓶等鱼类生命保障系统和救助系统,以保证鱼类存活率。码头平台1上还建有管理控制室20和检修间21。
54.传统鱼类放流常采用库区公路转运鱼类的方式进行放流,该方式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
55.(1)库区两岸山体一般地形陡峻,且库区空间范围大,筑路成本高;
56.(2)转运过程耗时较长,路途颠簸,鱼类存活率受到较大影响;
57.(3)放流点一般局限于岸边固定点,鱼类较难进入最佳生境点。
58.本技术与传统鱼类放流方式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59.(1)适用于库区水位变幅较大的鱼类放流:运鱼船9和滑道2能自适应水位变化;
60.(2)明显节约投资成本:相较于传统库区公路转运放流方式,无需修筑长距离库区公路,大大节省了筑路成本;
61.(3)鱼类存活率明显提升:运鱼箱3中的鱼类通过溜槽8就近转移至运鱼船9中的暂养池,暂养池内安装有鱼类生命保障系统和救助系统,保证了鱼类存活率;
62.(4)放流地点准确、选择灵活:运鱼船可准确驶入库尾最佳放流地点,且行驶路径灵活可控,所受限条件较少。
63.本技术与公开号为cn203952139u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64.1、将运鱼箱3放置到轨道车6上后,通过卷扬机驱使载有运鱼箱3的轨道车6下移至库区水面附近,然后再将运鱼箱3中的鱼类放流到库区水体中,这种放流方式尽可能地减小了运鱼箱3与库区水面之间的高度差,大大减小了放流过程中摩擦和冲击对鱼类的伤害。
65.2、连接机构22和接驳结构能够跟随库区水位变化而自动作出适应性的升降调整,以在库区水位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正常进行鱼类放流。
66.3、可以通过油缸16调整溜槽8的倾斜角度,使溜槽8的两端能够更好地与运鱼箱3上的出鱼口和运鱼船9上的暂养池衔接,确保能够将运鱼箱3中的鱼类转运到暂养池9中。
67.4、可以直接将运鱼箱3中的鱼类放流到库区水体中,也可以通过运鱼船9将鱼类转运至指定放流水域进行放流,放流方式灵活、多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