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29569发布日期:2023-02-01 07:2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2.近些年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也随之加重,空气、土壤、河水等污染严重;河水的污染使得水体本身富营养化,造成河流自然形态破坏,落在水里的动植物尸体难以分解消耗,使得水体发臭,孕育有害物质,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重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一系列破坏生态的问题。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部分河道的河岸坍塌,导致河道缩小,排水困难,农田内涝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边局部护岸被冲刷掏空,甚至在汛期可能会威胁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河道漂浮垃圾包括生活垃圾、树枝杂物、水葫芦等各种漂浮物,造成漂浮物从上游经中游进入下流河道流域的支流、干流等入河沟渠等及其暗线,一直以来,河道漂浮垃圾整治都是比较难的,大片的漂浮物造成了农业污染,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同时漂浮的垃圾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从而对人们生活供水产生影响,对水面景观、水产、发电等都造成不利影响。
3.因此,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势在必行,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问题,应尽快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此修复治理方法具有效果好和可持续修复河道生态环境的优点。
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8.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设置多台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
9.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护岸植物,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1.本技术通过先清除河道垃圾,将不可被分解的垃圾清除,再对河底进行修复,将淤泥排除,通过碎石对河底淤泥进行净化,再利用鹅卵石增强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从而稳定碎石的位置,稳定分解淤泥中的污染物,又在河道设置多台曝气机,能快速为河道提供水动力,使河道获得足够的溶解氧,还加强水中微生物及溶解氧与有机物的接触,消化及分解水体的营养物质,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最后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
物、挺水植物和护岸植物,并在河道中设置生态浮岛,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挺水植物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转化和吸收,减少总氮和总磷,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而护岸植物可以通过其根系,稳固河道两侧的水土情况,防止河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而且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护岸植物还可以起到美化河道环境的作用。在多项措施下,最终起到修复治理河道生态环境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16.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设置多台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
17.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护岸植物,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本技术通过先清除河道垃圾,将不可被分解的垃圾清除,再对河底进行修复,将淤泥排除,通过碎石对河底淤泥进行净化,再利用鹅卵石增强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从而稳定碎石的位置,稳定分解淤泥中的污染物,又在河道设置多台曝气机,能快速为河道提供水动力,使河道获得足够的溶解氧,还加强水中微生物及溶解氧与有机物的接触,消化及分解水体的营养物质,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最后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护岸植物,并在河道中设置生态浮岛,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挺水植物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转化和吸收,减少总氮和总磷,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而护岸植物可以通过其根系,稳固河道两侧的水土情况,防止河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而且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护岸植物还可以起到美化河道环境的作用。在多项措施下,最终起到修复治理河道生态环境的作用。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清除的淤泥深度为20-50cm。清除这个深度的淤泥能够保证河道底部污染物少,在后续通过曝气、植物等方式修复时,能够保证修复效果。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多台曝气机间隔100-300m设置,所述曝气机处理参数如下:处理水量为60-100m3/d,功率为0.75-2.2kw,曝气量为150-200m3/h。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所述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部填料为粒径为8-20cm的沸石或陶粒。沸石和陶粒上均有很多孔洞,能够提供微生物附着的环境,便于微生物富集,还可吸附水体中的氨氮,促进微生物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起到修复的作用。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沉水植物包括芦苇、苦菜、黑藻、狐尾藻、伊乐藻、菹草、穿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长叶九冠、绿萝、红斑皇冠、狸藻、马来眼子菜、
角果藻、杉叶藻和水车前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植物均对水体有很好的净化过滤效果。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慈菇、凤眼莲、芙蓉莲、美人蕉、水葱、鸢尾、旱伞草、千屈菜和水芹菜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植物均对水体有很好的净化过滤效果。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护岸植物包括云杉、侧柏、杜松、白杨、水松、无患子、柳树、乔木、樟树和桧柏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植物均对土壤有很好的固定效果。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生态浮岛上种植有挺水植物。浮岛上的挺水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吸附水中的ss,从而使得生物膜慢慢覆盖在挺水植物的根系表面,而微生物膜可以降解磷氮等污染物,将其降解,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将其作为养分进行利用,而这些元素会沉积在水体植物中,只需要定期收割上述挺水植物,就可以除去部分水中的污染物,最终达到改善水质,修复河道生态环境的目的。
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6.实施例1
27.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29.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20cm的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间隔100m设置处理水量为60m3/d、功率为0.75kw、曝气量为150m3/h的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部填料为粒径为8cm的沸石;
30.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芦苇、苦菜、黑藻、狐尾藻)、挺水植物(再力花、慈菇、凤眼莲)和护岸植物(云杉、侧柏),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31.实施例2
32.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34.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25cm的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间隔150m设置处理水量为70m3/d、功率为1.2kw、曝气量为170m3/h的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部填料为粒径为8-20cm的沸石;
35.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穿叶眼子菜)、挺水植物(美人蕉、水葱、鸢尾、旱伞草)和护岸植物(白杨、水松、无患子),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36.实施例3
37.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39.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40cm的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间隔200m设置处理水量为80m3/d、功率为1.5kw、曝气量为180m3/h的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
部填料为粒径为12cm的沸石;
40.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长叶九冠)、挺水植物(水葱、鸢尾、旱伞草)和护岸植物(柳树、乔木、樟树和桧柏),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41.实施例4
42.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44.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40cm的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间隔250m设置处理水量为90m3/d、功率为1.8kw、曝气量为180m3/h的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部填料为粒径为15cm的沸石或陶粒;
45.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绿萝、红斑皇冠、狸藻、马来眼子菜)、挺水植物(千屈菜和水芹菜)和护岸植物(云杉、侧柏、乔木、樟树和桧柏),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46.实施例5
47.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8.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49.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250cm的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间隔300m设置处理水量为100m3/d、功率为2.2kw、曝气量为200m3/h的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部填料为粒径为20cm的沸石;
50.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角果藻、杉叶藻和水车前)、挺水植物(旱伞草、千屈菜和水芹菜)和护岸植物(云杉、柳树、乔木、樟树和桧柏),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51.实施例6
52.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3.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54.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50cm的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间隔300m设置处理水量为100m3/d、功率为2.2kw、曝气量为200m3/h的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部填料为粒径为20cm的陶粒;
55.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红斑皇冠、狸藻、马来眼子菜、角果藻、杉叶藻和水车前)、挺水植物(再力花、慈菇、凤眼莲、芙蓉莲、旱伞草、千屈菜和水芹菜)和护岸植物(云杉、侧柏、杜松、白杨、水松和桧柏),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56.实施例7
57.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8.垃圾清理:打捞河道内的固体垃圾,将固体垃圾收集集中回收处理;
59.河底修复:将河道分段围堰后,排干河水,清除河道50cm的淤泥,再在河底投入碎石和鹅卵石,并在河道间隔300m设置处理水量为100m3/d、功率为2.2kw、曝气量为200m3/h的曝气机,同时在河道设置过滤坝,过滤坝包括外框和内部填料组成,外框为网格状箱体,内部填料为粒径为20cm的沸石或陶粒;
60.生态修复: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芦苇、苦菜、黑藻、狐尾藻、伊乐藻、菹草、穿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长叶九冠、绿萝、红斑皇冠、狸藻、马来眼子菜、角果藻、杉叶藻和水车前)、挺水植物(再力花、慈菇、凤眼莲、芙蓉莲、美人蕉、水葱、鸢尾、旱伞草、千屈菜和水芹菜)和护岸植物(云杉、侧柏、杜松、白杨、水松、无患子、柳树、乔木、樟树和桧柏),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之间铺设石块,在河道内设置生态浮岛,并将生态浮岛通过牵引绳固定在河道中间。
61.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先清除河道垃圾,将不可被分解的垃圾清除,再对河底进行修复,将淤泥排除,通过碎石对河底淤泥进行净化,再利用鹅卵石增强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从而稳定碎石的位置,稳定分解淤泥中的污染物,又在河道设置多台曝气机,能快速为河道提供水动力,使河道获得足够的溶解氧,还加强水中微生物及溶解氧与有机物的接触,消化及分解水体的营养物质,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最后在河道底部、河道侧边和河岸分别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护岸植物,并在河道中设置生态浮岛,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挺水植物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转化和吸收,减少总氮和总磷,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而护岸植物可以通过其根系,稳固河道两侧的水土情况,防止河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而且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生态浮岛和护岸植物还可以起到美化河道环境的作用。在多项措施下,最终起到修复治理河道生态环境的作用。
62.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