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发生装置及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7053发布日期:2023-03-29 04:5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泡沫发生装置及马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马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及马桶。


背景技术:

2.为了应对人们对卫生观念的重视以及对卫生要求的提升,原有的旧式马桶正在被智能马桶逐步替换。智能马桶主要具有臀部洗净、按摩、自动冲洗、泡沫盾等功能。智能马桶所具有的泡沫盾功能一方面作用是用于润滑马桶内壁,减少污渍粘附到马桶陶瓷内壁上,便于冲水时更高效的冲净,从而清洁马桶内壁,减少细菌及微生物残留;同时还起到隔绝臭气和防溅水功能。而泡沫盾功能的使用,需要有一套泡沫发生装置,才能产生泡沫以实现泡沫盾功能。
3.在发明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智能马桶包括:水源、泡沫液源、分配阀、混液盒、单向膜泵和喷头。其中,水源与分配阀连接,分配阀与混液盒连接,分配阀将水供入混液盒,泡沫液源与混液盒连接,水与泡沫液在混液盒中混合,由单向膜泵将混合后的泡沫通过喷头喷出。这种方式使得,单向膜泵需要长时间与泡沫和/或泡沫液接触,容易使得泵中的单向膜片发粘失效,导致单向膜泵死机,堵塞泵和/或喷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泡沫发生装置,能够改善目前这种方式使得,单向膜泵需要长时间与泡沫和/或泡沫液接触,容易使得泵中的单向膜片发粘失效,导致单向膜泵死机,堵塞泵和/或喷头,清洗效率低下的现状。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包括:第一供液组件、混液容器、第二供液组件和喷头组件。所述第一供液组件包括第一储液容器和活塞泵,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与所述活塞泵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用于储存泡沫液,和/或给所述活塞泵供给泡沫液,所述活塞泵包括泵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泵体共同围合成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用于吸入或者排出泡沫液,所述活塞腔与所述活塞杆的活动的部分隔开设置。所述混液容器与所述活塞泵连接,所述活塞泵将泡沫液供给至所述混液容器。所述第二供液组件与所述混液容器连接,所述第二供液组件用于储存水,和/或给所述混液容器供给水。所述喷头组件混合后的泡沫液自所述混液容器内流入所述喷头组件,并在与空气混合后喷出。
6.可选地,所述泵体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供液组件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混液容器连通,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置于所述活塞腔内。所述活塞杆于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沿预设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相对第二预设位置更远离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当所述活塞杆自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二预设位置运动时,所述活塞腔的内部空间减小。当所述活塞杆自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二预设位置运动时,所述活塞腔的内部空间增大。
7.可选地,所述活塞泵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
进液口,用于防止流入所述活塞腔内的泡沫液倒流回所述第一储液容器;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出液口,用于防止流入所述混液容器内的泡沫液倒流回所述活塞腔。
8.可选地,所述泡沫发生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齿轮绕预设方向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二齿轮绕所述预设方向转动。所述活塞杆包括螺杆和活塞头,所述螺杆和所述活塞头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螺杆绕所述预设方向转动,所述螺杆驱动所述活塞头相对所述泵体沿所述预设方向活动,所述活塞头远离所述螺杆的一侧与所述泵体内壁共同围合成所述活塞腔。
9.可选地,所述喷头组件包括喷头,所述喷头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远离所述驱动器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喷头转动。所述泡沫发生装置还包括柔性管,所述柔性管的一端与所述混液容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喷头包括喷头支架和喷头主体,所述喷头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远离所述驱动器的一侧,所述喷头主体安装于所述喷头支架上,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喷头支架转动,所述喷头支架带动所述喷头主体转动,所述喷头主体与所述柔性管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喷头主体设置有喷腔、进气通孔、进液通孔和出液通孔,所述进气通孔和进液通孔于所述喷腔内连通,所述喷腔用于混合泡沫液和空气,所述出液通孔用于喷出混合后的泡沫液、水和空气,所述进气通孔环绕所述喷头主体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喷头组件还包括起泡网,所述起泡网安装于所述出液通孔处,所述起泡网用于将混合后的泡沫液、水和空气转换成泡沫的形式喷出。
13.可选地,所述第二供液组件包括多头水阀,所述多头水阀的一端与马桶的水源连通,所述多头水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液容器连通。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马桶,包括上述泡沫发生装置,以及马桶主体,所述泡沫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马桶主体上,所述泡沫发生装置用于喷出泡沫清洁所述马桶主体。
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泡沫发生装置,所述泡沫发生装置包括第一供液组件、混液容器、第二供液组件和喷头组件。所述第一供液组件包括第一储液容器和活塞泵,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与所述活塞泵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用于储存泡沫液,和/或给所述活塞泵供给泡沫液,所述活塞泵包括泵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泵体共同围合成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用于吸入或者排出泡沫液,所述活塞腔与所述活塞杆的活动的部分隔开设置。所述混液容器与所述活塞泵连接,所述活塞泵将泡沫液供给至所述混液容器。所述第二供液组件与所述混液容器连接,所述第二供液组件用于储存水,和/或给所述混液容器供给水。混合后的泡沫液自所述混液容器内流入所述喷头组件,并在与空气混合后喷出。通过上述结构,所述活塞泵通过扩大或者缩小所述活塞腔从而吸入或者排出泡沫液,并且泡沫液在所述混液容器中与水混合,最后在所述喷头处与空气混合并喷出。使得泡沫液无需与单向膜接触,提高了所述泡沫发生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
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7.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的部分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泡沫发生装置的分解图;
20.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面的截面图;
21.图5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喷头主体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b面的截面图。
23.附图标记如下:
[0024][00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
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
请参阅图1和图2,其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马桶1000的立体图和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马桶1000的部分示意图,马桶1000包括泡沫发生装置100以及马桶主体200,泡沫发生装置100安装于马桶主体200上,泡沫发生装置100用于喷出泡沫清洁所述马桶主体1000。其中,马桶主体200的材料为陶瓷,马桶主体200包括马桶盖210和座体220,座体220设置有冲水空间221,冲水空间221用于冲洗排泄物,泡沫发生装置100设置于座体220朝向冲水空间221的一侧,用于冲洗冲水空间221的内壁,以达到清洁座体220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泡沫发生装置100可以安装于智能马桶座圈上,通过将智能马桶座圈安装在马桶上以进行使用。
[0029]
对于前述泡沫发生装置100,请参阅图2至图4,其中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泡沫发生装置100的分解图和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面的截面图,并结合其他附图。泡沫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供液组件10、混液容器20、第二供液组件30和喷头组件40。第一供液组件10包括第一储液容器11和活塞泵12,第一储液容器11与活塞泵12连接,第一储液容器11用于储存泡沫液,和/或给活塞泵12供给泡沫液,活塞泵12包括泵体121和活塞杆122,活塞杆122与泵体121共同围合成活塞腔123,活塞腔123用于吸入或者排出泡沫液,活塞腔123与活塞杆122的活动的部分隔开设置。混液容器20与活塞泵12连接,活塞泵12将泡沫液供给至混液容器20。第二供液组件30与混液容器20连接,第二供液组件30用于储存水,和/或给混液容器20供给水。喷头组件40混合后的泡沫液自混液容器20内流入喷头组件40,并在与空气混合后喷出。需要说明的是,泡沫液的作用是用于润滑马桶内壁,减少污渍粘附到马桶陶瓷上,便于冲水时更高效的冲净,同时还起到隔绝臭气和防溅水功能;其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对氯间二甲基苯酚、有机酸、酸性增效剂、aos粉、成膜剂、缓蚀剂等。可选地,第一储液容器11可以是分体盖扣式,可以将盖板打开以装入泡沫液,或者,可以是一体开口式,通过该开口注入泡沫液,第一储液容器11整体呈圆柱状,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液容器可以是立方体状或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从而充分利用座体220内部的空间以储存泡沫液。可选地,活塞杆122的材料采用塑料,从而防止泡沫液腐蚀活塞杆,且工艺简单耐用。可选地,混液容器20内,水和泡沫液可以自然混合,即是,通过水和泡沫液流入混液容器20内时本身具有的流速进行充分混合;或者,在混液容器20内加装搅拌器,以便于水和泡沫液充分混合。而混液容器20本身呈立方体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混液容器20还可以是圆柱体状,而为了便于泡沫液和水的混合,第二供液组件30和混液容器20的连接口的延长线与混液容器20的圆相切,活塞泵12和混液容器20的连接口的延长线与混液容器20的圆相切,以使泡沫液和水流入混液容器20后可以沿混液容器20的内壁流动,以便于混合。
[0030]
对于上述活塞泵12,请参阅图4,并结合其他附图。活塞泵12的泵体121设置有进液口1211和出液口1212,进液口1211与第一供液组件10连通,出液口1212与混液容器20连通,进液口1211和出液口1212均设置于活塞腔123内。活塞杆122于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
置之间运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沿预设方向x相对设置,第一预设位置相对第二预设位置更远离进液口1211和出液口1212。当活塞杆122自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时,活塞腔123的内部空间减小。当活塞杆122自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时,活塞腔123的内部空间增大。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泡沫液的流动,进液口1211和出液口1212均设置于活塞腔123的中部或者底部,其中,中部是指泵体121中段的壁面,而底部则是指泵体121远离活塞杆122的一侧。将进液口1211和出液口1212均设置于活塞腔123的中部或者底部也可以防止泡沫液流动至活塞杆122处,防止侵蚀活塞杆122。可以理解的是,当活塞杆122自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时,活塞腔123的内部空间减小,以使活塞腔123内形成正压,将活塞腔123内泡沫液压向混液容器20;当活塞杆122自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时,活塞腔123的内部空间增大,以使活塞腔123内形成负压,将第一储液容器11内的泡沫液吸入活塞腔123。
[003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并结合其他附图。活塞泵12包括第一单向阀124和第二单向阀125,第一单向阀124设置于进液口1211,用于防止流入活塞腔123内的泡沫液倒流回第一储液容器11;第二单向阀125设置于出液口1212,用于防止流入混液容器20内的泡沫液倒流回活塞腔123。
[0032]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并结合其他附图。泡沫发生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包括驱动器51、第一齿轮52和第二齿轮53,驱动器51驱动第一齿轮52绕预设方向x转动,第一齿轮52和第二齿轮53啮合,第一齿轮52驱动第二齿轮53绕预设方向x转动。活塞杆122包括螺杆1221和活塞头1222,螺杆1221和活塞头1222连接,螺杆1221与第二齿轮53啮合,第二齿轮53驱动螺杆1221绕预设方向x转动,螺杆1221驱动活塞头1222相对泵体121沿预设方向x活动,活塞头1222远离螺杆1221的一侧与泵体121内壁共同围合成活塞腔1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螺杆1221和活塞头1222是一体成型连接的整体零件,这种设计便于活塞杆122的生产制造;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杆1221和活塞头1222可以是分体设置,从而便于安装拆卸和替换零件。可以理解的是,驱动器51包括伺服电机、微型交流电机等。值得一提的是,活塞头1222与泵体121的内壁抵接,并且涂有油膜以对活塞头1222和泵体121润滑,油膜附着于泵体121内壁并且不与泡沫液反应。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齿轮52的周长大于第二齿轮53的周长,从而便于第一齿轮52仅转动较小的弧度即可驱动第二齿轮53转动较大的弧度,从而驱动活塞杆122沿预设方向x活动;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则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改变第一齿轮52和第二齿轮53的传动比,从而使得活塞泵12可以缓慢或者更快的吸取或者推出泡沫液。
[003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其中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喷头主体412的示意图和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图5的b面的截面图,并结合其他附图。喷头41包括喷头支架411和喷头主体412,喷头支架411安装于第一齿轮52远离驱动器51的一侧,喷头主体412安装于喷头支架411上,第一齿轮52驱动喷头支架411转动,喷头支架411带动喷头主体412转动,喷头主体412与柔性管60连接。其中,喷头支架411弯折设置,从而使得喷头主体412喷出的泡沫可以喷涂至座体220的冲水空间221的更多面上。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管60包括橡胶管,通过利用柔性管60可弯折的特性,使得第一齿轮52驱动喷头支架411转动。
[0034]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储液容器11和活塞泵12之间、活塞泵12与混液容器20之间、
混液容器20和第二供液组件30之间均设置有橡胶管,一方面便于更换,另一方面密封性好,再一方面不易于泡沫液和水发生反应,又一方面便于泡沫发生装置100安装在座体220上。
[0035]
对于上述喷头主体412,请参阅图6,并结合其他附图。喷头主体412设置有喷腔4121、进气通孔4122、进液通孔4123和出液通孔4124,进气通孔4122和进液通孔4123于喷腔4121内连通,喷腔4121用于混合泡沫液和空气,出液通孔4124用于喷出混合后的泡沫液、水和空气,进气通孔4122环绕喷头主体412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出液通孔4124朝向喷腔4121内部分凸出设置,从而使得空气、泡沫液和水在进入喷腔4121后,可以有一定空间进行进一步混合。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喷头主体412上还设置有主动吸气装置,例如微型风机、气泵等,从而将空气自进气通孔4122推入喷腔4121。
[0036]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6,并结合其他附图。喷头组件40还包括起泡网42,起泡网42安装于出液通孔4124处,起泡网42用于将混合后的泡沫液、水和空气转换成泡沫的形式喷出。可以理解的是,起泡网42是通过多个微小网孔限制空气、泡沫液和水的混合物直接喷出,通过压力推动空气、泡沫液和水的混合物至起泡网42表面,使得空气、泡沫液和水更进一步充分混合的同时生成泡沫并喷至冲水空间221的内壁上。
[003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并结合其他附图。第二供液组件30包括多头水阀31,多头水阀31的一端与马桶的水源连通,多头水阀31的另一端与混液容器20连通。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供液组件30还包括储水容器和水泵,储水容器通过水泵将水泵至多头水阀31水,进而流动至混液容器20中。
[003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泡沫发生装置100,泡沫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供液组件10、混液容器20、第二供液组件30和喷头组件40。第一供液组件10包括第一储液容器11和活塞泵12,第一储液容器11与活塞泵12连接,第一储液容器11用于储存泡沫液,和/或给活塞泵12供给泡沫液,活塞泵12包括泵体121和活塞杆122,活塞杆122与泵体121共同围合成活塞腔123,活塞腔123用于吸入或者排出泡沫液,活塞腔123与活塞杆122的活动的部分隔开设置。混液容器20与活塞泵12连接,活塞泵12将泡沫液供给至混液容器20。第二供液组件30与混液容器20连接,第二供液组件30用于储存水,和/或给混液容器20供给水。混合后的泡沫液自混液容器20内流入喷头组件40,并在与空气混合后喷出。通过上述结构,活塞泵12通过扩大或者缩小活塞腔123从而吸入或者排出泡沫液,并且泡沫液在混液容器20中与水混合,最后在喷头41处与空气混合并喷出。使得泡沫液无需与单向膜接触,提高了泡沫发生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0039]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马桶1000,马桶1000包括泡沫发生装置100,以及马桶主体200。泡沫发生装置100安装于马桶主体200上,泡沫发生装置100用于喷出泡沫清洁马桶主体主体200,而泡沫发生装置100和马桶主体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功能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故马桶1000同样可以改善目前这种方式使得,单向膜泵需要长时间与泡沫和/或泡沫液接触,容易使得泵中的单向膜片发粘失效,导致单向膜泵死机,堵塞泵和/或喷头,清洗效率低下的现状。
[0040]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
视为本技术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