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3771发布日期:2023-03-31 20:4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基坑护壁方式多为先挖孔,再放置土钉后注浆,然后对坡面进行喷砼处理,最后对喷射砼进行养护。整个操作流程中,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无法准确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养护的过程中,不一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分层开挖支护后的每层养护时间不少于2d;喷射混凝土须利用大型喷射装置,此装置必将产生相应的机械使用费和机械磨损费。
3.目前深基坑工程,放坡区采用的做法大多为土钉墙支护。施工时需先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坡开挖,达到设计深度及坡度后方可开展土钉孔钻孔作业,放置土钉后注浆,然后对坡面进行钢筋网绑扎和加强筋的焊接,隐蔽验收后进行喷砼处理,最后对喷射砼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可继续开挖下层,重复上述工作直到开挖至基坑设计深度。此传统工艺流程中,存在较多问题:1、坡面开挖后需绑扎钢筋网和钻孔,岩土体暴露时间较长,若遇大雨等突发情况,增加坡面垮塌风险。2、喷射混凝土受坡面平整度及人工等因素影响,厚度无法准确保证;3、人工养护坡面混凝土无法保证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若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将增加坡体垮塌风险;4、喷射混凝土需利用大型空压机、搅拌机、喷射设备,以上设备必将产生大量机械使用费和机械磨损费;5、该喷射混凝土工艺往往在现场搅拌水泥,制备砂浆,再利用空压机喷射,易产生大量粉尘和噪音,不利于环保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基坑放坡传统工艺流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可有效的加强基坑护壁整体性,并可节省大量劳动力和减小相应机械消耗、节约了混凝土和支护的养护时间,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和同时减小了环境污染。
5.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包括预制的坡口板、搭接板和坡底板,坡口板为弯折角度与坡角一致的弯折板,搭接板和坡底板为平板,坡口板、搭接板、坡底板上均设有搭接结构,坡口板的下折段、搭接板和坡底板上均设有土钉预留孔和注浆孔。
7.进一步的,所述的坡口板的上折段底部设有防滑固定节。
8.进一步的,所述的坡口板的上折段上设有检查孔。
9.进一步的,所述的搭接结构包括搭接孔、搭接片和搭接螺栓,搭接的两板块其中一板块上设有搭接孔,另一板块上设有搭接片,搭接片上设有搭接孔。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坡口板的下端、搭接板的上下端以及坡底板的上端设有搭接结构,坡口板分为首端坡口板、中间坡口板和尾端坡口板,搭接板分为首端搭接板、中间搭接
注浆孔,8-搭接孔,9-搭接片,10-搭接螺栓;11-首端坡口板,12-首端搭接板,13-首端坡底板,21-中间坡口板,22-中间搭接板,23-中间坡底板,31-尾端坡口板,32-尾端搭接板,33-尾端坡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34.实施例1:
35.参考图1~图5所示,一种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采用多块预制混凝土板块拼接而成,板的厚度可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制定。护壁包括预制的坡口板1、搭接板2和坡底板3,并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36.坡口板1为弯折角度与坡角一致的弯折板,放置并支持在坡口角处。搭接板2和坡底板3为平板,放置并支持在坡面上,搭接板2的位置主要位于坡面的中间,坡底板3的位置距离坡底最近,但并不一定位于坡底角处。
37.坡口板1的上折段底部设有防滑固定节4,防滑固定节4为若干列并截面为三角形的凸起,实现坡口板1在地面上的固定。坡口板1、搭接板2、坡底板3上均设有搭接结构,实现预制板块之间的相互搭接拼装,以最终形成一个护壁整体。
38.坡口板1的下折段、搭接板2和坡底板3上均设有土钉预留孔6,板块按照土钉设计间距留孔,孔洞直径为130mm,开孔数量和间距可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土钉预留孔6用于在板块安装好之后,进行土钉的埋设,进一步增强护壁与边坡土体的结合。
39.坡口板1的下折段、搭接板2和坡底板3上均设有注浆孔7,通过注浆孔7向板块的内侧注入混凝土,以便填充边坡土体与板块内侧之间的间隙,并实现土体与板块之间的浇筑连接。坡口板1的上折段上设有检查孔5,用于判断注浆情况。
40.搭接结构包括搭接孔8、搭接片9和搭接螺栓10,搭接的两板块其中一板块上设有搭接孔8,另一板块上预埋有搭接片9(钢片),搭接片9上设有搭接孔8,通过将搭接螺栓10共同插入一板块上的搭接孔8和搭接片9上的搭接孔8内,实现两个板块之间的灵活拼装。
41.具体的,坡口板1分为首端坡口板11、中间坡口板21和尾端坡口板31,搭接板2分为首端搭接板12、中间搭接板22和尾端搭接板32,坡底板3分为首端坡底板13、中间坡底板23和尾端坡底板33。
42.首端坡口板11的右侧和下端设有搭接孔8,中间坡口板21的左侧设有搭接片9,中间坡口板21的下端和右侧设有搭接孔8,尾端坡口板31的左侧设有搭接片9,尾端坡口板31的下端设有搭接孔8。
43.首端搭接板12的上端设有搭接片9,首端搭接板12的右侧和下端设有搭接孔8,中间搭接板22的左侧和上端设有搭接片9,中间搭接板22的右侧和下端设有搭接孔8,尾端搭接板32的左侧和上端设有搭接片9,尾端搭接板32的下端设有搭接孔8。
44.首端坡底板13的上端设有搭接片9,首端坡底板13的右侧设有搭接孔8,中间坡底板23的左侧和上端设有搭接片9,中间坡底板23的右侧设有搭接孔8,尾端坡底板33的左侧和上端设有搭接片9。
45.实施例2:
46.参考图1~图5所示,一种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的施工方法,采用实施例1所述
的基坑放坡区的装配式护壁。
47.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相应结构和数量的板块。装配式护壁制作完成以后,先将坡口板1固定在坡口角处,坡口板1通过上折段底部的防滑固定节4固定的地面上,实现嵌设限位的作用。
48.再完成坡口板1与坡面上的搭接板2的搭接拼装,由上至下依次拼装搭接搭接板2,直至最下层的搭接板2与坡底板3搭接拼装完成。
49.在完成纵向一个跨度板块的安装后,进行纵向下一个跨度板块的安装,同样先将坡口板1固定在坡口角处,并完成左右两个坡口板1之间的搭接拼装,然后完成坡口板1与坡面上的搭接板2的搭接拼装,由上至下依次拼装搭接搭接板2,直至最下层的搭接板2与坡底板3搭接拼装完成,再完成左右两个搭接板2、坡底板3之间的搭接拼装。
50.搭接拼装时,利用钢片搭接,搭接钢片分为上下搭接钢板和左右搭接钢板。将搭接螺栓10插入一板块的搭接孔8以及另一板块上搭接片9的搭接孔8内,实现相邻两板块之间的搭接拼装。
51.由于坡口板1、搭接板2和坡底板3上设有土钉预留孔6,按照预留土钉孔洞的位置,进行孔洞的开挖,然后放置土钉,最后对土钉进行注浆。土钉的施工可以在该板块安装完成后进行,也可以在一个跨度板块或所有板块安装完成后进行。
52.所有板块搭接完成后,采用混凝土进行封孔处理,从注浆孔7开始注浆,注浆至坡口板1的检查孔5溢出浆液时,注浆完成。
53.前述本发明基本例及其各进一步选择例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实施例。本发明方案中,各选择例,与其他任何基本例和选择例都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