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82680发布日期:2023-03-08 06:3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与流程
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大坝渗漏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3.大坝维修是指对运行中的大坝进行日常养护、缺陷处理、加固改建。以保证其正常和安全运行,发挥应有效益的工程措施,大坝可分为土石坝、混凝土坝和砌石坝三大类,土石坝的主要缺陷和事故有溃决、滑坡、裂缝、渗漏、管涌和流土、坍坑和穿孔、护坡破坏等。混凝土坝的主要缺陷和事故有滑动、裂缝、渗漏、高扬压力、混凝土和灌浆帷幕的老化等。砌石坝的主要缺陷和事故有裂缝、渗漏、滑坍等。
4.坝体渗漏的主要通道是裂缝及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其封堵方法主要是表面处理和灌浆,混凝土坝裂缝处理。对大面积渗漏可在上游面补做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土工薄膜的防渗层,坝基及绕坝渗漏除有喀斯特等集中渗流通道的情况外,主要是引起扬压力升高而使抗滑安全度降低,甚至失稳,其原因大都是原有灌浆帷幕质量不好或者年久失效,下游排水系统不足或堵塞失效。
5.坝基渗漏减低了水库的效益,增大对坝底的扬压力,还可能引起坝基岩土体潜蚀,导致坝基失稳,但传统的大坝渗漏的修复方法,对大坝的防渗处理并不够完全,这导致大坝仍有部分位置存在渗漏可能隐患。
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解决了传统大坝渗漏修复不完全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准备;s2:施工准备,所述施工准备中还包括施工平台的准备工作,所述施工平台的准备工作包括挖掘及填充两项;s3:防渗墙施工,所述防渗墙施工中还包括设置预埋管;s4:防渗加固施工,所述防渗加固施工中还包括坝基帷幕灌浆;s5:防渗补强施工,所述防渗补强施工中还包括防渗墙连接部位施工及穿坝涵管施工,所述穿坝涵管的施工中包括取水洞及泄洪洞的施工。
10.所述施工平台施工时,挖掘工作中为满足防渗墙施工平台宽度要求,大坝坝顶下挖至高程952.70m,并在上游坡采用袋装土回填,以形成施工平台,所述s3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填充工作中,用粘土回填至953.50m高程,碾压密实,再浇筑混凝土路面,并恢复坝顶防浪墙。
11.所述s3防渗墙施工中,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位于沥青心墙轴线上游3.5m,混凝土防渗墙顶高程952.40m,,防渗墙底嵌入基岩1.0m,三期混凝土防渗墙最大墙深31.8m,混凝土防渗墙厚度60cm,刚性防渗墙混凝土设计指标如下:防渗墙厚度60cm,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渗透系数小于1
×
10-7cm/s,允许渗透比降[j]为60~80,新防渗墙与防浪墙之间采用复合土工膜(pe双层400g/

织物复合膜,厚1mm)进行防渗。
[0012]
所述s3防渗墙施工s3中设置预埋管时,在混凝土防渗墙预埋直径110mm的钢管。
[0013]
所述s4防渗加固施工中帷幕灌浆孔位于坝轴线上游,沿坝轴线布置,距离沥青心墙轴线3.5m。帷幕灌浆轴线同混凝土防渗墙轴线,灌浆采用单排孔布置,孔距1.5m,分三序施工,帷幕灌浆孔以深入基岩透水率5lu范围5.0m控制。
[0014]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防渗墙连接部位施工时,在防渗墙接头部位防渗墙上游侧分别布置两排水泥浆灌浆,灌浆范围为防渗墙接缝两侧共4.5m,灌浆排距0.75m,孔距0.75m,中间孔要求正对混凝土防渗墙分期接头处。先灌下游排,再灌上游排。同一排灌浆,先灌两侧孔,再灌中间孔。
[0015]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穿坝涵管的整体施工采用静压灌浆施工。
[0016]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泄洪洞施工时,增加一排静压灌浆,灌浆轴线位于原两排轴线之间,距离上游侧防渗墙1.50m,距离沥青混凝土心墙轴线2.0m,灌浆孔距1.0m,分两序施工,灌浆顶高程952.40m,泄洪洞顶部位,灌浆底高程934.45m,泄洪洞两侧部位,灌浆要求入岩0.5m。
[0017]
所述泄洪洞施工中还包括对帷幕灌浆下游范围的三孔泄洪洞底板进行补强固结灌浆处理,每孔泄洪洞底板布置三排水泥静压灌浆,排距1.0m,共布置九排灌浆,灌浆孔距均为1.0m,灌浆要求入岩0.5m。
[0018]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取水洞施工时,增加一排静压灌浆,灌浆轴线位于原两排轴线之间,距离上游侧防渗墙1.50m,距离沥青混凝土心墙轴线2.0m,灌浆孔距1.0m,分两序施工,灌浆顶高程952.40m,取水洞顶部位,灌浆底高程937.0m,取水洞两侧部位,灌浆要求入岩0.5m,补强灌浆采用静压灌浆的方式。
[0019]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通过对坝体及坝基覆盖层混凝土防渗墙、坝基基岩防渗加固、防渗墙连接部位防渗补强加固及穿坝涵管防渗补强加工(包括泄洪洞及取水洞)部位的完整修复工作,从而使得大坝渗漏修复工作的完整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避免了坝基渗漏减低水库的效益及坝底的扬压力,有效的避免了坝基岩土体潜蚀及坝基失稳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大坝整体的稳定性。
[0020]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整体施工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施工步骤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施工准备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防渗墙施工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防渗加固施工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防渗补强施工的流程图。
[0022]
图中标号:21、施工平台,211、挖掘,212、填充,31、设置预埋管,41、坝基帷幕灌浆,51、防渗墙连接部位,52、穿坝涵管,521、取水洞,522、泄洪洞。
[00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5]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整体施工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施工步骤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施工准备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防渗墙施工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防渗加固施工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中防渗补强施工的流程图。大坝渗漏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准备;s2:施工准备,所述施工准备中还包括施工平台21的准备工作,所述施工平台21的准备工作包括挖掘211及填充212两项;s3:防渗墙施工,所述防渗墙施工中还包括设置预埋管31;s4:防渗加固施工,所述防渗加固施工中还包括坝基帷幕灌浆41;s5:防渗补强施工,所述防渗补强施工中还包括防渗墙连接部位51施工及穿坝涵管52施工,所述穿坝涵管52的施工中包括取水洞521及泄洪洞522的施工。
[0026]
所述施工平台21施工时,挖掘211工作中为满足防渗墙施工平台宽度要求,大坝坝顶下挖至高程952.70m,并在上游坡采用袋装土回填,以形成施工平台21,所述s3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填充212工作中,用粘土回填至953.50m高程,碾压密实,再浇筑混凝土路面,并恢复坝顶防浪墙。
[0027]
所述s3防渗墙施工中,混凝土防渗墙中心线位于沥青心墙轴线上游3.5m,混凝土防渗墙顶高程952.40m,,防渗墙底嵌入基岩1.0m,三期混凝土防渗墙最大墙深31.8m,混凝土防渗墙厚度60cm,刚性防渗墙混凝土设计指标如下:防渗墙厚度60cm,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渗透系数小于1
×
10-7cm/s,允许渗透比降[j]为60~80,新防渗墙与防浪墙之间采用复合土工膜(pe双层400g/

织物复合膜,厚1mm)进行防渗。
[0028]
所述s3防渗墙施工s3中设置预埋管31时,在混凝土防渗墙预埋直径110mm的钢管,预埋管31用于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完成28天以后,在利用预埋管进行坝基帷幕灌浆。
[0029]
所述s4防渗加固施工中帷幕灌浆孔位于坝轴线上游,沿坝轴线布置,距离沥青心墙轴线3.5m。帷幕灌浆轴线同混凝土防渗墙轴线,灌浆采用单排孔布置,孔距1.5m,分三序施工,帷幕灌浆孔以深入基岩透水率5lu范围5.0m控制。
[0030]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防渗墙连接部位51施工时,在防渗墙接头部位防渗墙上游侧分别布置两排水泥浆灌浆,灌浆范围为防渗墙接缝两侧共4.5m,灌浆排距0.75m,孔距0.75m,中间孔要求正对混凝土防渗墙分期接头处。先灌下游排,再灌上游排。同一排灌浆,先灌两侧孔,再灌中间孔。
[0031]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穿坝涵管52的整体施工采用静压灌浆施工。
[0032]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泄洪洞522施工时,增加一排静压灌浆,灌浆轴线位于原两排轴线之间,距离上游侧防渗墙1.50m,距离沥青混凝土心墙轴线2.0m,灌浆孔距1.0m,分两序施工,灌浆顶高程952.40m,泄洪洞顶部位,灌浆底高程934.45m,泄洪洞两侧部位,灌浆要求入岩0.5m。
[0033]
所述泄洪洞522施工中还包括对帷幕灌浆下游范围的三孔泄洪洞底板进行补强固结灌浆处理,每孔泄洪洞底板布置三排水泥静压灌浆,排距1.0m,共布置九排灌浆,灌浆孔距均为1.0m,灌浆要求入岩0.5m,通过补强水泥静压灌浆,提高泄洪洞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保证泄洪洞结构安全及泄洪安全。
[0034]
所述s5防渗补强施工中取水洞521施工时,增加一排静压灌浆,灌浆轴线位于原两排轴线之间,距离上游侧防渗墙1.50m,距离沥青混凝土心墙轴线2.0m,灌浆孔距1.0m,分两序施工,灌浆顶高程952.40m,取水洞顶部位,灌浆底高程937.0m,取水洞两侧部位,灌浆要求入岩0.5m,补强灌浆采用静压灌浆的方式。
[0035]
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s1:材料准备;s2:施工准备,所述施工准备中还包括施工平台21的准备工作,所述施工平台21的准备工作包括挖掘211及填充212两项,所述填充工作212于施工平台形成后进行;s3:防渗墙施工,所述防渗墙施工中还包括设置预埋管31;s4:防渗加固施工,所述防渗加固施工中还包括坝基帷幕灌浆41,其中进行坝基帷幕灌浆41时,借助混凝土防渗墙中预埋的预埋管进行;s5:防渗补强施工,所述防渗补强施工中还包括防渗墙连接部位51施工及穿坝涵管52施工,所述穿坝涵管52的施工中包括取水洞521及泄洪洞522的施工。
[0036]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大坝渗漏修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坝体及坝基覆盖层混凝土防渗墙、坝基基岩防渗加固、防渗墙连接部位防渗补强加固及穿坝涵管防渗补强加工(包括泄洪洞及取水洞)部位的完整修复工作,从而使得大坝渗漏修复工作的完整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避免了坝基渗漏减低水库的效益及坝底的扬压力,有效的避免了坝基岩土体潜蚀及坝基失稳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大坝整体的稳定性。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