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54609发布日期:2023-03-22 11: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壁套箱(1)、竖向加劲肋(2)、水平环向加劲肋(3)、对八字撑(4)、内对撑(5)、沙袋(6),所述单壁套箱(1)环罩在墩柱(8)外,单壁套箱(1)的下端置于墩柱承台(7)外侧的承台牛腿(7a)上,并沿放置位置一圈设置有所述沙袋(6)进行封底,所述竖向加劲肋(2)沿着单壁套箱(1)的四壁等距间隔设置,并在长度方向上贯通整个单壁套箱(1),所述水平环向加劲肋(3)在所有竖向加劲肋(2)内侧由下到上依次等距间隔设置,每个水平环向加劲肋(3)由四个l型拐角段(3a)和四根水平连接段(3b)拼接围成,位于最下层的l型拐角段(3a)、水平连接段(3b)的两端各配备有一个所述固定牛腿(3c),并通过固定牛腿(3c)安装到墩柱承台(7)的顶面;每个水平环向加劲肋(3)的内侧设置有一组所述对八字撑(4),每组对八字撑(4)均由四个在转角一一对应设置的斜撑(4a)组成,所述斜撑(4a)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水平连接段(3b)中部,在其中至少一个水平环向加劲肋(3)的内侧设置有一组共四个方位的内对撑(5),每个内对撑(5)的一端固定在水平连接段(3b)中部,另一端抵在墩柱(8)外,四个内对撑(5)两两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壁套箱(1)按高度方向分为至少两层,层与层之间增设有拼装块,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各层单壁套箱(1)的竖向加劲肋(2)单独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对撑(5)一端与水平连接段(3b)、另一端与墩柱(8)分别通过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劲肋(2)与单壁套箱(1)之间、水平环向加劲肋(3)与竖向加劲肋(2)之间、l型拐角段(3a与水平连接段(3b)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壁套箱(1)的底部还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封底。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劲肋(2)采用槽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4a)采用三段式结构并通过螺栓拼接而成。8.一种水下墩柱改造加固用钢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书2—7中任一项所述的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其步骤为:步骤a、先进行墩柱承台外周开挖;采用驳船上加载长臂挖机或悬浮挖机,长臂挖机施工采用槽钢固定锁死在驳船上进行开挖,悬浮挖机施工采用在水位低潮时,用悬浮挖机行驶至墩柱处进行开挖;开挖应覆盖墩柱承台上的杂土及砂土,对于墩柱承台外周混凝土,开挖深度至墩柱承台底部;步骤b、待开挖结束,且处于低水位时,将承台牛腿螺栓固定安装在墩柱承台的外侧;步骤c、在低水位时,将第一层水平环向加劲肋的l型拐角段、水平连接段用螺栓进行连接,再通过固定牛腿固定到墩柱承台的顶面;步骤d、安装好第一层水平环向加劲肋后,在低水位时,安装第一层对八字撑和内对撑,使对八字撑和内对撑固定在第一层水平环向加劲肋上;步骤e、事先将竖向加劲肋在单壁套箱的每一层内壁上焊接好,再将第一层单壁套箱下
端置于承台牛腿上并螺栓固定,将第一层单壁套箱的水平环向加劲肋与第一层的水平环向加劲肋焊接在一起;步骤f、由下向上依次安装其余层的水平环向加劲肋、对八字撑和内对撑,其余层的单壁套箱,直至钢围堰安装完成;在此过程中,根据需要在其余层的水平环向加劲肋上增加内对撑;步骤g、钢围堰安装完成后,对钢围堰进行封底处理;先用沙袋堵住钢围堰的下口,然后在墩柱承台上进行支模,墩柱四周需要加固的位置各预留40—60cm宽,最后采用混凝土进行钢围堰浇筑封底,封底时需在每日最低潮水位时承台漏出水面方可进行施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墩柱改造加固用钢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所述混凝土优选c30,混凝土封底厚度为40cm,墩柱四周需要加固的位置各预留5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八字内对撑大空间轻型单壁套箱钢围堰,单壁套箱的下端置于墩柱承台外侧的承台牛腿上,设置有沙袋进行封底,竖向加劲肋沿着单壁套箱的四壁等距间隔设置,水平环向加劲肋在竖向加劲肋内侧设置,位于最下层的L型拐角段、水平连接段的两端各配备有一个固定牛腿,固定牛腿安装到墩柱承台的顶面;水平环向加劲肋的内侧设置有对八字撑和内对撑,每个内对撑的一端固定在水平连接段中部,另一端抵在墩柱外。同时,还公开了水下墩柱改造加固用钢围堰施工方法。专用于水下墩柱改造加固工程的钢围堰结构,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充裕的作业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邓晖 谭万里 赵艺涛 朱楠 林光翔 左佑臣 黄浩 沈锦强 钟辰萍 张荣富 张俊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9
技术公布日:2023/3/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