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31747发布日期:2023-03-22 08:0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公开一般涉及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现在已广泛用于国内的土木、市政、矿山和化工等地下围护和支撑结构,用于构建深大基坑、城市地下空间、化工地下储藏设施等工程领域。
3.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接头根据构建方法分为刚性与柔性接头两种,刚性接头能够承担更大的水平、竖向的剪切应力,墙体整体刚度大,刚性接头防渗性能也优于其他接头形式。当前常见的刚性接头有:
4.十字钢板接头、工字钢接头和钢筋搭接接头等,均需要大量焊接作业工时。
5.刚性接头的施工工序包括:在施工地点挖掘槽孔;在槽孔内放入钢筋笼;在钢筋笼的端部设置工字钢接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成形后取下工字钢接头。
6.现有的混凝土墙体之间的钢筋搭接接头方式,均需要大量焊接作业工时,两次注入并凝固成形的混凝土之间具有很少的钢筋结构连接,进而使两次注入的混凝土之间的结构强度不足,导致难以承受各方向较大的压力和剪切力。
7.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
9.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在施工场地的预设区域内放置第一钢筋笼;
10.安装接头箱至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所述接头箱具有隔离腔室,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伸入所述隔离腔室;使所述隔离腔室不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中部空间与所述接头箱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11.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至所述浇筑空间中;
12.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接头箱;使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暴露在混凝土外;
13.放置第二钢筋笼至所述预设区域内;所述第二钢筋笼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笼的外露端部沿第一方向重合;所述第二钢筋笼的中部与已成形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第二浇筑空间;
14.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至所述第二浇筑空间中;
15.待混凝土凝固形成完整墙体。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连续施工过程中,放置所述第二钢筋笼后,还需在所述第二钢筋笼远离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一端安装所述接头箱;所述第二钢筋笼的端部伸入所述隔离腔室;使所述隔离腔室不与外界连通。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安装接头箱至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前,设置鱼鳞网片至所述第一钢筋笼安装所述接头箱的端部。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头箱上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伸缩装置;所述接头箱垂直于第一方向两侧具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注水口与排水口。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前,先通过所述注水口向所述密封部内注水,用于使接头箱与所述预设区域的侧壁保持密封。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拆除所述接头箱的步骤具体包括:
21.打开出水口,排出密封部内的水;
22.控制所述伸缩装置向外伸出,与凝固的混凝土抵接,使所述接头箱与混凝土脱离;
23.控制伸缩装置向内收缩,恢复初始状态;
24.吊出所述接头箱。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6.通过在施工场地的预设区域内放置第一钢筋笼;安装接头箱至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所述接头箱具有隔离腔室,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伸入所述隔离腔室;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中部空间与所述接头箱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至所述浇筑空间中;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接头箱;使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暴露在混凝土外;放置第二钢筋笼至所述预设区域内;所述第二钢筋笼的中部与已成形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第二浇筑空间;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至所述第二浇筑空间中;待混凝土凝固形成完整墙体。能够使两次凝固成形的混凝土之间存在钢筋笼的连接,能够传递水平、垂直荷载和剪切应力,大幅度提高了两侧混凝土墙体的结构强度,使墙体能够承受各方向较大的压力和剪切力。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图2为施工场地的预设区域示意图;
30.图3为预设区域放置第一钢筋笼后的示意图;
31.图4为第一钢筋笼安装接头箱的示意图;
32.图5为浇筑空间注入混凝土的示意图;
33.图6为伸缩装置向外伸出拆卸接头箱的示意图;
34.图7为第一钢筋笼的端部露出混凝土的示意图;
35.图8为放置第二钢筋笼的示意图;
36.图9为第二浇筑空间注入混凝土的示意图。
37.其中:1、第一钢筋笼;2、第二钢筋笼;3、接头箱。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0.请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方法示意图,包括:
41.s1:在施工场地的预设区域内放置第一钢筋笼1;
42.s2:安装接头箱3至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所述接头箱3具有隔离腔室,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伸入所述隔离腔室;使所述隔离腔室4不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中部空间与所述接头箱3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43.s3: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至所述浇筑空间中;
44.s4: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接头箱3;使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暴露在混凝土外;
45.s5:放置第二钢筋笼2至所述预设区域内;所述第二钢筋笼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外露端部沿第一方向重合;所述第二钢筋笼2的中部与已成形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第二浇筑空间;
46.s6: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至所述第二浇筑空间中;
47.s7:待混凝土凝固形成完整墙体。
48.具体地,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使用后的接头箱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后重复使用,节省生产成本。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至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高强度地下连续墙体的施工过程的俯视图;其中详细的步骤包括:
50.s1.1:根据施工需求获取多个钢筋笼、多个具有隔离腔室接头4接头的接头箱接头3接头;所述钢筋笼包括: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第二钢筋笼接头2接头;
51.s1.2:在施工位置处放入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
52.s1.3:在所述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的端部安装接头箱接头3接头,所述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的端部伸入所述隔离腔室接头4接头,使所述隔离腔室接头4接头不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的中部空间与所述接头箱接头3接头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53.s1.4:在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流体状态的混凝土;
54.s1.5: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接头箱接头3接头;使所述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的端部暴露在混凝土外;
55.s1.6:将第二钢筋笼接头2接头放入施工位置处;使所述第二钢筋笼接头2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的外露端部沿第一方向重合;
56.s1.7:判断:当施工过程进行到连续墙体的最后一段时,进行s1.9;否则,进行下一步;
57.s1.8:将所述第二钢筋笼接头2接头作为第一钢筋笼接头1接头,并返回s1.3;
58.s1.9:将所述第二钢筋笼接头2接头的中部与已成形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空间作
为第二浇筑空间;并向所述第二浇筑空间内浇筑流体状态的混凝土;
59.s1.10:待混凝土凝固形成完整墙体。
60.具体地,通过使钢筋笼端部露出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使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固定在第二次注入的混凝土内并凝固成形,进而使两次施工成形的两混凝土墙体之间具有钢筋笼的连接,大幅度提高地下连续墙体的结构,使其能够承受各方向较大的压力和剪切力。
61.进一步地,在连续施工过程中,放置所述第二钢筋笼2后,还需在所述第二钢筋笼2远离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一端安装所述接头箱3;所述第二钢筋笼2的端部伸入所述隔离腔室;使所述隔离腔室4不与外界连通。
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连续施工过程中,对所述第二钢筋笼2远离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一端同样设置接头箱3,能够使第二钢筋笼2与接头箱3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二浇筑空间,方便下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
63.进一步地,安装接头箱3至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前,设置鱼鳞网片至所述第一钢筋笼1安装所述接头箱3的端部。
6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设有鱼鳞网片,在伸缩装置向外伸出与凝固的混凝土抵接时,能够防止混凝土中掺杂的石子对所述伸缩装置产生损伤,提高使用寿命;保证接头箱的顺利脱离。
6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鱼鳞网片为镀锌网片还能够传递水平、垂直荷载和剪切应力;利于混凝土墙体结构的形成。
66.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箱3上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伸缩装置;所述接头箱3垂直于第一方向两侧具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注水口与排水口。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箱3上设有伸缩装置,能够便于接头箱3从混凝土上拆卸。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箱3上设有密封部,能够进一步对浇筑空间密封。
69.具体地,接头箱的结构包括:
70.腹板,所述腹板的一侧设有凸榫组件,另一侧设有支撑组件;
71.所述凸榫组件包括:
72.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安装在所述腹板上且伸缩端固定安装有抵接板;所述伸缩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抵接板向远离所述腹板的一侧伸出;
73.凸榫侧板,所述凸榫侧板的一端边缘与所述抵接板的边缘抵接形成凸榫面;另一端边缘与所述腹板固定连接;
74.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75.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腹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
76.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侧板、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隔离腔室;
77.所述支撑侧板远离所述隔离腔室的一侧设有密封部。
78.进一步地,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注入流体状态的混凝土前,先通过所述注水口向所述密封部内注水,用于使接头箱3与所述预设区域的侧壁保持密封。
79.具体地,浇筑混凝土之前通过注水口向密封部注水,使密封部膨胀并与预设区域的侧壁紧密抵接保证密封效果;需要拆卸接头箱3时,先打开注水口与排水口,使水排出,密
封部收缩;最后再控制伸缩装置伸出拆卸接头箱3。
80.进一步地,拆除所述接头箱3的步骤具体包括:
81.打开出水口,排出密封部内的水;
82.控制所述伸缩装置向外伸出,与凝固的混凝土抵接,使所述接头箱3与混凝土脱离;
83.控制伸缩装置向内收缩,恢复初始状态;
84.吊出所述接头箱3。
8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先排出密封部中的水,使密封部收缩,不再与预设区域的侧壁紧密抵接;能够便于接头箱3的拆卸。控制伸缩装置向外伸出与混凝土的端面抵接,使接头箱3与混凝土脱离。
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施工墙体的深度沿竖直方向重合多个接头箱3,拆卸时同时控制多个伸缩装置向外伸出拆卸接头箱3;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地下墙体的施工过程,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施工深度调整拆卸接头箱3的方式。
8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装置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顶升压力等级大于100吨级,伸缩范围大于10cm。
8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部位橡胶管带,利用橡胶材质产生更好的密封效果。
8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槽孔。
90.工作过程:
91.第一步:工厂按图分节加工好接头箱和连接配置,安装布置好千斤顶和千斤顶控制管路,并准备好可注水膨胀的橡胶管带和鱼鳞网片;
92.第二步:按施工图加工好钢筋笼,并在钢筋笼体的搭接部位,现场钻孔安装鱼鳞网片,做好保护;
93.第三步:采用抓斗或铣槽机等垂直开槽设备完成地下连续墙一序开槽、并完成槽孔清理,满足验收合格标准;
94.第四步:现场完成接头箱在槽孔口分节对接连接和下设安装,妥善连接千斤顶的液压管路和固定好橡胶管带,并固定在设定位置;
95.第五步:分节吊装钢筋笼笼节,在槽孔口对接,分节下设,并使得搭接钢筋放入接头箱的搭接钢筋隔离舱,调整好混凝土鱼鳞网片,采用水压适当膨胀橡胶管带。
96.第六步:下设浇筑导管,浇筑地下连续墙一序槽孔,并在混凝土凝固前在搭接钢筋隔离舱下设管路进行泥浆循环冲洗水泥浮浆;
97.第七步:完成二序连续墙槽孔开挖并进行清孔,在一序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泄压橡胶管带,使用液压泵依次驱动接头箱的千斤顶组,让接头箱脱离一序混凝土,并起吊分节取出接头箱;
98.第八步:完成接头箱底部可能存在的少量残渣的清理以及二序槽孔的清孔,分节对接下设二序钢筋笼,并把搭接钢筋至于一序钢筋的内侧,搭接长度满足40d(d为钢筋直径),且下设到位并固定;
99.第九步:下设浇筑导管,浇筑连续墙二序混凝土,凝固后完成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刚性接头的构建。
100.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