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坝体反滤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尾矿库坝体反滤层结构。
背景技术:2.反滤层指的是在大口井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沙砾层,反滤层是由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砂、碎石或卵石等材料做成的,顺着水流的方向颗粒逐渐增大,任一层的颗粒都不允许穿过相邻较粗一层的孔隙。同一层的颗粒也不能产生相对移动。设置反滤层后渗透水流出时就带不走堤坝体或地基中的土壤,从而可防止管涌和流土的发生,反滤层常设于土石等材料修筑的堤坝或透水地基上,也常用于防汛中处理管涌、流土等险情。
3.在尾矿库坝体的反滤层中,地下渗透水的冲击回直接作用在反滤层上,在长期的水流冲击下,容易破坏反滤层内整体结构,使得反滤层不能阻止管涌和流土的发生,影响尾矿库坝体的正常使用。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一种尾矿库坝体反滤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库坝体反滤层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尾矿库坝体反滤层结构,包括坝体以及设置在坝体底部两侧的反滤层结构;
6.所述反滤层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坝体两侧的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为底部开口的方形结构,且所述防水保护层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防漏层、碎石层、砾石层、土工布层以及细砂层,所述防漏层设置在防水保护层的底部开口位置处,且所述防漏层具体为透水混凝土层,所述防水保护层顶部固定有若干与防水保护层内部相通且呈阵列分布的排水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水保护层相互靠近的一侧朝向坝体底面延伸并固定贴合在坝体的底部,所述防水保护层相互远离的一侧朝向远离坝体的方向倾斜向外延伸。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设置在坝体底面的防水保护层底部固定有稳固层,所述稳固层底部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柱。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坝体两侧固定有贴合坝体两侧表面设置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底部与反滤层结构一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水管顶部一侧固定有倾斜设置的挡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水管远离防水保护层的一端处固定有滤网。
12.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矿库坝体反滤层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地下渗透水从坝体的底部向上渗透而出,而渗透水初步通过防漏层,而防漏层具体为透水混凝土层,通
过防漏层的作用,水会缓慢通过防漏层并依次通过碎石层、砾石层、土工布层与细砂层,最终通过防水保护层顶部的排水管将地下渗透水排出,在此过程中,通过防漏层能够对渗透水进行缓冲,并避免渗透水将碎石层、砾石层、土工布层与细砂层中的过滤物质从反滤层结构中带出,并配合防水保护层的作用下,进一步的保护了反滤层结构,且渗透水最终从排水管输出,避免水长时间冲击在反滤层结构上,减小了反滤层的冲击,延长了反滤层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滤层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坝体;2、缓冲层;3、防水保护层;4、稳固层;5、加强柱;6、排水管;7、挡板;8、防漏层;9、碎石层;10、砾石层;11、土工布层;12、细砂层;13、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0.如图1所示,一种尾矿库坝体反滤层结构,包括坝体1以及设置在坝体1底部两侧的反滤层结构,坝体1主要用于截流,因而水会分别停留在坝体1的两侧,同时地下渗透会分别通过坝体1底部以及底部两侧渗透而出,且通过反滤层结构的设置,使得渗透处的水直接经过反滤层的过滤过程,将泥沙截留在反滤层的下方,保证了坝体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1.如图2所示,反滤层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坝体1两侧的防水保护层3,防水保护层3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且外围包覆有防水层,防水保护层3为底部开口的方形结构,且防水保护层3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防漏层8、碎石层9、砾石层10、土工布层11以及细砂层12,防漏层8设置在防水保护层3的底部开口位置处,且防漏层8具体为透水混凝土层,防水保护层3顶部固定有若干与防水保护层3内部相通且呈阵列分布的排水管6,在本实用新型中,地下渗透水从坝体1的底部向上渗透而出,而渗透水初步通过防漏层8,而防漏层8具体为透水混凝土层,通过防漏层的作用,水会缓慢通过防漏层并依次通过碎石层9、砾石层10、土工布层11以及细砂层12,最终通过防水保护层3顶部的排水管6将地下渗透水排出,在此过程中,通过防漏层8能够对渗透水进行缓冲,并避免渗透水将碎石层9、砾石层10、土工布层11以及细砂层12中的过滤物质从反滤层结构中带出,此处的过滤物质分别指碎石层9中的碎石、砾石层10中的砾石、土工布层11中的土工布以及细砂层12中的细砂,且顺着水流的方向各个过滤层内的过滤物质颗粒逐渐增大,任一层的颗粒都不允许穿过相邻较粗一层的孔隙,并配合防水保护层3的作用下,进一步的保护了反滤层结构,且渗透水最终从排水管6输出,避免水长时间冲击在反滤层结构上,减小了反滤层的冲击,延长了反滤层结构的使用寿命。
22.防水保护层3相互靠近的一侧朝向坝体1底面延伸并固定贴合在坝体1的底部,如
此设置,能够保证当坝体1底部的渗透水向上渗透时,会在防水保护层3的作用,避免水的渗透,迫使地下渗透水其两侧渗透并通过反滤层的过滤作用截留泥沙,防水保护层3相互远离的一侧朝向远离坝体1的方向倾斜向外延伸,如此设置,为了保证在坝体1两侧储存水时,在水的冲刷下,水流作用力容易破坏防水保护层3的结构,而防水保护层3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在实际设置中,可将其埋入坝体1两侧的基层内部,通过倾斜设置,能够起到缓流的作用。
23.设置在坝体1底面的防水保护层3底部固定有稳固层4,稳固层4底部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柱5,稳固层4具体可为钢筋混凝土层,且加强柱5也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稳固层4以及加强柱5可作为坝体1的地基,进一步稳定了坝体1的结构稳定性。
24.坝体1两侧固定有贴合坝体1两侧表面设置的缓冲层2,缓冲层2底部与反滤层结构一侧连接,坝体1用于截流的作用,其两侧均含有大量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反复撞击在坝体1的两侧上,通过缓冲层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在水流长期的作用下,导致坝体1出现裂缝的情况。
25.如图3所示,排水管6顶部一侧固定有倾斜设置的挡板7,挡板7的倾斜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对应,且挡板7与水流反向呈锐角设置,避免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破坏排水管6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挡板7的阻拦作用下,能够阻挡经水流带动下的泥沙会堆积在排水管6处,引起排水管6的堵塞,排水管6远离防水保护层3的一端处固定有滤网13,滤网1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避免经过反滤层过滤后的渗透水将细小的泥沙带入坝体1的两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坝体1两侧原有的泥沙流入排水管6中,从而出现堵塞排水管6的情况,影响反滤层的过滤过程。
26.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