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

文档序号:30319532发布日期:2022-06-07 22:0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领域,具体是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


背景技术:

2.建筑物室内外排水系统是人们居住关心的问题之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地漏,最主要的是要求排水速度大于等于积水速度,因此不在地面形成积水,同时隔绝臭气,使室内环境空气清新宜居,沐浴时毛发等掉落不会使其堵塞等。
3.现有的地漏模型中,包括主流的直通式、侧墙式、长板方块孔式、隐形式等,这些地漏都有一定的不足。主流的直通式模型简单,但功能形式上易堵,且不便于清理;侧墙式设计巧妙,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面积水的问题,且不够美观;长板方块孔式地漏加工工艺较圆孔难,同时排水速度有限,也不便于清理堵塞物;而隐形式地漏多安装困难,且存在清理困难的问题。这些结构的地漏大多借助主流的水封防臭,当水体稍微不注意蒸发之后,就失去了防臭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以解决现有地漏中存在的功能不全或效果不明显、地面积水、安全性、难清理和防臭防虫、安装困难等问题。
5.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包括地漏本体,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防臭壳体、旁盖板、下盖板、卡口、波面上板和n/s磁极,所述地漏与地面水平面呈倾斜面,其内设置二级凹槽,波面上板安装在第一级凹槽内,卡口与第二级凹槽配合,卡口与防臭壳体相接,旁盖板分别安装在防臭壳体左右两边,防臭壳体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下盖板,下盖板通过弹簧和n/s磁极与防臭壳体连接,在水流冲力作用下,下盖板利用弹簧及n/s磁极进行张合。
7.所述波面上板呈波浪形,斜面波峰短而陡,波谷长而缓,波峰不打孔,每个波谷上打三个孔,中间孔位于波谷中心,其余两个孔分别位于波峰腰部及波谷中部,波面上板两侧波谷仅有一半同时与地面相接部分为水平面,在其右边有一对孔耳,用来安装提把。
8.所述地漏与地面水平面的顺时针角度呈3
º
角,地漏切口处呈圆角处理,其第一级凹槽以斜面为基准向下,下方呈空腔结构,空腔以3
°
面向下凹进;第二级凹槽与水平面平行,通过卡口与防臭壳体相接,直接下水道。
9.所述防臭壳体上、下两部分分别呈现不同半径部分,左右及下方连接盖板处开口,下方半径往内部缩小,水流速度加急。
10.所述安装在防臭壳体左右两侧的下盖板分别呈相对的半圆形,两下盖板之间通过n/s磁极进行张合,与下水道相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地面斜坡及内腔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水流速度,增加水流面积,从而
可以提高排水速度,增加排水量,同时倾角较小不影响美观。
13.2.本实用新型波面上板的设置,有利于处理地漏堵塞问题,水流速度快时,面对水流方向的孔可以进行排水,水流量大时,水体冲过波峰后依然可以通过波谷的孔进行排水,波峰还可以拦截一部分毛发,同时波形的设置,波峰短而陡,波谷长而缓,打上孔后起到防滑作用,考虑到人为清理时安全性问题,波峰不进行打孔操作,提高了安全性。
14.3.本实用新型提把的设置,有利于人为清理拆装,人们不用接触到进行排放污水的表面,便于人们将地漏提起进行清理。
15.4.本实用新型防臭壳体的设置,有利于多种情况水体的排放,少量水体时通过左右两个旁门缓流,大量水体冲击时,下方大口打开,且柱体半径往内缩,水流速度加快,增快排水速度,不会造成积水问题,同时有效封堵了下水道和室内的接触,解决了防臭问题。
16.5.本实用新型地面凹槽的设置,便于安装,放置凹槽内即可稳定安置。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波面上板打孔位置放大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波面上板孔耳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壳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斜坡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地面2.防臭壳体3.旁盖板4.开口销钉5.下盖板6.弹簧7.卡口8.波面上板8-1.提把8-2.第一波孔8-3.第二波孔8-4.第三波孔9.n/s磁极。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但应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如图1-5所示,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由防臭壳体2,旁盖板3,开口销钉4,下盖板5,弹簧6,卡口7,波面上板8和n/s磁极9组成。其中:
26.地漏与地面水平面4呈现顺时针3
°
角度斜向排水管,与水平面切口处进行圆角处理(如图5所示),同时存在两级凹槽安装地漏,其中部即第一凹槽以下存在斜坡空腔,空腔以3
°
面向下凹进,增加下水量;波面上板8通过第一级凹槽安装,与其两个孔耳安装的提把8-1轻靠在侧面;卡口7通过安装在第二级凹槽中,第二级凹槽以水平面为基准向下切除,同时卡口7连接防臭壳体2;左右两个旁盖板3安装在防臭壳体2两旁,通过孔耳以及销钉4连接;下盖板5通过销钉4和弹簧6安装在防臭壳体2下口,两下盖板5呈现半圆形,之间通过n/s磁极9进行张合,与下水道相接。
27.如图2所示,波面上板8呈现波浪形,波峰短而陡,波谷长而缓,波峰顶部不进行打孔,每一波谷打三个孔,第二波孔8-3正中波谷中心,第一波孔8-2和第二波孔8-4分别位于
波峰腰部及波谷中部,波面上板8两侧波谷仅有一半同时与地面相接部分为水平面,在其右边有一对孔耳,用来安装提把8-1(如图3所示)。
28.如图4所示,防臭壳体2上下部分呈现不同半径部分,左右及下方连接盖板处开口,下方半径往内部缩小,水流速度加急。
29.安装时,首先将卡口7安装于第二级凹槽,随后将防臭壳体放于卡口7之上,最后安装波形上板8,同时将提把8-1轻靠侧面。


技术特征:
1.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其特征是:还包括防臭壳体、旁盖板、下盖板、卡口、波面上板和n/s磁极,所述地漏与地面水平面呈倾斜面,其内设置二级凹槽,波面上板安装在第一级凹槽内,卡口与第二级凹槽配合,卡口与防臭壳体相接,旁盖板分别安装在防臭壳体左右两边,防臭壳体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下盖板,下盖板通过弹簧和n/s磁极与防臭壳体连接,在水流冲力作用下,下盖板利用弹簧及n/s磁极进行张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其特征是:所述波面上板呈波浪形,波面上板斜面波峰短而陡,波谷长而缓,波峰不打孔,每个波谷上打三个孔,中间孔位于波谷中心,其余两个孔分别位于波峰腰部及波谷中部,波面上板两侧波谷仅有一半同时与地面相接部分为水平面,在其右边设有一对用于安装提把的孔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其特征是:所述地漏与地面水平面的顺时针角度呈3
º
角,地漏切口处呈圆角处理,其第一级凹槽以斜面为基准向下,下方呈空腔结构,空腔以3
°
面向下凹进;第二级凹槽与水平面平行,通过卡口与防臭壳体相接,直接下水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其特征是:所述防臭壳体上、下两部分分别呈现不同半径部分,左右及下方连接盖板处开口,下方半径往内部缩小,水流速度加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在防臭壳体左右两侧的下盖板分别呈相对的半圆形,两下盖板之间通过n/s磁极进行张合,与下水道相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清理的防堵塞地漏,包括地漏本体、防臭壳体、旁盖板、下盖板、卡口、波面上板和N/S磁极,所述地漏与地面水平面呈倾斜面,其内设置二级凹槽,波面上板安装在第一级凹槽内,卡口与第二级凹槽配合,卡口与防臭壳体相接,旁盖板分别安装在防臭壳体左右两边,防臭壳体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下盖板,下盖板通过弹簧和N/S磁极与防臭壳体连接,在水流冲力作用下,下盖板利用弹簧及N/S磁极进行张合。本实用新型防臭壳体的设置,有利于多种情况水体的排放,少量水体时通过左右两个旁门缓流,大量水体冲击时,下方大口打开,且柱体半径往内缩,水流速度加快,增快排水速度,不会造成积水问题,同时有效封堵了下水道和室内的接触,解决了防臭问题。解决了防臭问题。解决了防臭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标 李刚 梁紫君 潘燕婷 张炳涛 李伟勇 周先裕 骆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