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8232发布日期:2022-07-26 23:0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隔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地铁线路距离建筑结构越来越近,甚至出现很多下穿建筑结构的极端案例,地铁线路两侧30米范围内不宜建设敏感建筑物的距离避让要求将难以实现,受地铁振动和噪声污染的区域和人群越来越多,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3.地铁振动的污染严重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制约地铁两侧用地的发展。大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现有的住宅早已不满足日益上升的人口居住需求,在地铁正线两侧规划新建敏感建筑物的项目日益增多。
4.目前,针对地铁振动的减振措施有很多种,建筑基础弹性垫是建筑振动控制措施形式之一,其通过在建筑基底和侧壁铺设弹性材料的方式,降低建筑结构体系竖向固有频率从而达到减弱地铁振动影响的目的,具有极其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5.建筑基础弹性控制措施由于在国内出现时间相对较晚,关于该措施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并且在方案设计方法、减振材料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施工工艺及关键节点做法还不够成熟。
6.建筑工程施工时,为了及时应用塔吊进行垂直运输,塔吊往往布置在基坑内部、筏板基础的底部,塔吊预埋节需要穿过筏板基础。为了不使塔吊预埋节破坏隔振垫,保证隔振垫的完整性,需将隔振垫设置于塔吊基础底部。为了不使隔振垫受到地下水的侵蚀,需将防水层设置在隔振垫的底部,对隔振垫起到保护作用。
7.申请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对于这种位于塔吊基础处的隔振垫设置方式,研究了一种隔振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确保了整体建筑的隔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以解决现有隔振结构中塔吊预埋节破坏隔振垫、隔振垫易受到地下水侵蚀、隔振垫完整性差,隔振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包括:基坑顶面、基坑底面、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倾斜侧壁和设置于基坑顶面以上的筏板基础,所述基坑顶面、基坑底面和倾斜侧壁围成倒圆台状,所述倾斜侧壁和基坑底面设置有找平部、防水部和隔振部,所述找平部包括设置于基坑底面的地基土层和设置于地基土层及倾斜侧壁上端面的混凝土层,所述防水部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层上端面的防水层和设置于防水层上的防水保护层,所述隔振部包括设置于防水保护层上端面的隔振垫层和设置于隔振垫层上的隔振垫保护层,位于基坑底面的所述隔振垫保护层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塔吊基础,所述塔吊基础内浇筑有塔吊预埋节,所述基坑内的剩余空间为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裹住塔吊基础。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振垫层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隔振垫和设置于相邻
隔振垫缝隙间的黏性塑胶带,相邻隔振垫层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专用胶,所述专用胶的敷设长度为50mm,用于限制混凝土颗粒向隔振垫缝隙移动。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保护层的阴角和阳角为菱角状,所述防水保护层表面为光滑平面,用于限制地下水向隔振垫层渗透。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侧壁的倾斜角度≤45
°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吊基础的顶面标高低于基坑顶面的高度。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吊预埋节的顶部高于筏板基础的顶面标高。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为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所述隔振垫层为聚氨酯材质,所述防水保护层和隔振垫保护层为素混凝土c20。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a、塔吊基础的基坑开挖,将开挖深度控制在2m以内,分层开挖,每完成一层,对基坑的数据进行测量,将倾斜侧壁的倾斜角控制在45
°
,放坡系数为1:1;
18.b、混凝土垫层施工,将基坑土层的上表面下压平实,然后浇筑混凝土;
19.c、防水部施工,对水层和防水保护层进行施工,确保防水保护层平整、光滑、菱角分明;
20.d、隔振部施工,对隔振垫层和隔振垫保护层进行施工,相邻隔振垫的拼接缝隙采用胶带粘贴严密;相邻隔振垫的上端面敷设专用粘贴剂,待所述专用粘贴剂凝固,施工隔振垫保护层;
21.e、塔吊基础施工,待隔振垫保护层的强度达到1.2mpa,进行塔吊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浇筑,预埋塔吊节,然后施工筏板基础;
22.f、填充层施工,将基坑内顶面以下的空间添加填充物,至此,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施工完成。
2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c中施工人员应做到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后,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磨实压光。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各构造层设置于塔吊基础底部,从而显著提升了建筑的整体隔振效果;
26.本实用新型中,将防水层设置在隔振垫的底部,避免了地下水对隔振垫的侵蚀,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隔振垫的耐久性,并提升了隔振效果;
27.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构造形式施工方便、简单,大部分施工过程都是比较成熟的工艺,易于接受,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28.本实用新型中,各工序都可以在基坑内进行,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振垫层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00、基坑顶面;200、基坑底面;210、地基土层;220、混凝土层;230、防水层;240、防水保护层;250、隔振垫层;251、隔振垫;252、黏性塑胶带;253、专用胶;260、隔振垫保护层;270、塔吊基础;280、塔吊预埋节;290、填充层;300、倾斜侧壁;400、筏板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包括:基坑顶面100、基坑底面200、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倾斜侧壁300和设置于基坑顶面100以上的筏板基础400,基坑顶面100、基坑底面200和倾斜侧壁300围成倒圆台状,倾斜侧壁300和基坑底面200设置有找平部、防水部和隔振部,找平部包括设置于基坑底面200的地基土层210和设置于地基土层210及倾斜侧壁300上端面的混凝土层220,防水部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层220上端面的防水层230和设置于防水层230上的防水保护层240,隔振部包括设置于防水保护层240上端面的隔振垫层250和设置于隔振垫层250上的隔振垫保护层260,位于基坑底面200的隔振垫保护层26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塔吊基础270,塔吊基础270内浇筑有塔吊预埋节280,基坑内的剩余空间为填充层290,填充层290包裹住塔吊基础270。
3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振垫层250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隔振垫251和设置于相邻隔振垫251缝隙间的黏性塑胶带252,相邻隔振垫层250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专用胶253,专用胶253的敷设长度为50mm,用于限制混凝土颗粒向隔振垫251缝隙移动。
3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保护层240的阴角和阳角为菱角状,防水保护层240表面为光滑平面,用于限制地下水向隔振垫层250渗透。
3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倾斜侧壁300的倾斜角度≤45
°

4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塔吊基础270的顶面标高低于基坑顶面100的高度。
4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塔吊预埋节280的顶部高于筏板基础400的顶面标高。
4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层230为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隔振垫层250为聚氨酯材质,防水保护层240和隔振垫保护层260为素混凝土c20。
4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a、塔吊基础270的基坑开挖,将开挖深度控制在2m以内,分层开挖,每完成一层,对
基坑的数据进行测量,将倾斜侧壁300的倾斜角控制在45
°
,放坡系数为1:1;
45.b、混凝土垫层施工,将基坑土层的上表面下压平实,然后浇筑混凝土;
46.c、防水部施工,对水层和防水保护层240进行施工,确保防水保护层240平整、光滑、菱角分明;
47.d、隔振部施工,对隔振垫层250和隔振垫保护层260进行施工,相邻隔振垫251的拼接缝隙采用胶带粘贴严密;相邻隔振垫251的上端面敷设专用粘贴剂,待专用粘贴剂凝固,施工隔振垫保护层260;
48.e、塔吊基础270施工,待隔振垫保护层260的强度达到1.2mpa,进行塔吊基础270的钢筋混凝土浇筑,预埋塔吊节,然后施工筏板基础400;
49.f、填充层290施工,将基坑内顶面以下的空间添加填充物,至此,塔吊基础270的隔振结构施工完成。
5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c中施工人员应做到防水保护层240施工完成后,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磨实压光。
51.综上,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隔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塔吊基础的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基坑顶面、基坑底面、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倾斜侧壁和设置于基坑顶面以上的筏板基础,基坑顶面、基坑底面和倾斜侧壁围成倒圆台状,倾斜侧壁和基坑底面设置有找平部、防水部和隔振部,找平部包括设置于基坑底面的地基土层和设置于地基土层及倾斜侧壁上端面的混凝土层,防水部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层上端面的防水层和设置于防水层上的防水保护层,隔振部包括设置于防水保护层上端面的隔振垫层和设置于隔振垫层上的隔振垫保护层,位于基坑底面的隔振垫保护层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塔吊基础,塔吊基础内浇筑有塔吊预埋节,基坑内的剩余空间为填充层,填充层包裹住塔吊基础。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