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0827发布日期:2022-06-29 05:5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3.现在的筏板后浇带在不灌输水泥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会对扎好的钢筋造成影响,其次时间过久后还会有一些建筑垃圾等东西会不慎落入里面,从而会对后期的工作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会对后期的工作造成影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内部,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卡接组件,且所述第二防护板通过所述卡接组件与所述第一防护板相固定,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部设置有定框,所述定框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吸水块与吸水树脂,且所述吸水树脂位于所述吸水块之间,所述定框的底部外壁上安装有第一磁吸件,所述条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吸件,且所述定框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相连接,所述定框的一侧外壁上铰接有卡接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顶部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且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与钢筋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固定外壳、卡接块、第一弹簧、连接杆与u行固定板,且所述卡接块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外壳的两侧内壁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卡接块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卡接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外壳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外壁上,所述u行固定板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
7.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卡接槽,且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所述卡接块和所述卡接槽相卡接。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固定外壳与所述u行固定板之间。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外壳、双向螺纹杆、从动锥形齿轮、l形固定板、转动杆与主动锥形齿轮,且所述双向螺纹杆位于所述安装外壳的一侧内壁上,所述从动锥形齿轮与所述l形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侧壁上,所述l形固定板位于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两侧,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安装外壳的顶部外壁上,所述主动锥形齿轮位于所述
转动杆的一端,所述主动锥形齿轮与所述从动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滑杆,且所述安装外壳位于所述滑杆的侧壁上,所述滑杆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弹簧,且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安装外壳的下方。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导流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条形槽、定框、第一磁吸件、吸水块、吸水树脂、卡接板与导流槽,使其能够对后浇带进行临时防护,从而能够防止雨水等物质使钢筋出现生锈的情况,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水泥的浇筑凝固效果。
14.2、提高设置的卡接槽、固定外壳、卡接块、第一弹簧、连接杆、与第二弹簧,使得第一防护板与第二防护板的距离能够根据后浇带的宽度或者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后浇带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水树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3、卡接组件;31、固定外壳;32、卡接块;33、第一弹簧;34、连接杆;35、u行固定板;36、第二弹簧;4、卡接槽;5、固定组件;51、安装外壳;52、双向螺纹杆;53、从动锥形齿轮;54、l形固定板;55、转动杆;56、主动锥形齿轮;6、条形槽;7、固定框;8、第一磁吸件;9、吸水块;10、吸水树脂;11、卡接板;12、导流槽;13、连接板;14、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第二防护板2位于第一防护板1的内部,通过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方便对后浇带进行防护,第一防护板1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卡接组件3,且第二防护板2通过卡接组件3与第一防护板1相固定,通过卡接组件3,有利于对调整距离后的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进行固定,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开设有条形槽6,条形槽6内部设置有定框7,定框7的底部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吸水块9与吸水树脂10,且吸水树脂10位于吸水块9之间,通过定框7内部设置的吸水块9能够对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上的雨水等进行吸收,从而有利于防止钢筋等东西因为雨水而出现生锈的情况,其次能够有效的提高水泥的浇筑凝固效果,通过吸水树脂10能够有效且快速的将吸水块9中
吸收的雨水锁住,定框7的底部外壁上安装有第一磁吸件8,条形槽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吸件,且定框7通过第一磁吸件8分别与第二磁吸件、第一防护板1和第二防护板2相连接,通过第一磁吸件8与第二磁吸件,使得定框7方便与第一防护板1和第二防护板2进行固定,进而方便对吸水块9与吸水树脂10进行更换,定框7的一侧外壁上铰接有卡接板11,通过卡接板11,有利于快速的将定框7从条形槽6中拿出,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的顶部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5,且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通过固定组件5与钢筋相连接,通过固定组件5,有利于将第一防护板1、第二防护板2与后浇带进行固定。
22.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组件3包括固定外壳31、卡接块32、第一弹簧33、连接杆34与u行固定板35,且卡接块32分别位于固定外壳31的两侧内壁上,第一弹簧33位于卡接块32的一侧外壁上,第一弹簧33远离卡接块32的一端与固定外壳31相连接,连接杆34位于固定外壳31的顶部外壁上,u行固定板35位于连接杆34的一端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卡接槽4,且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之间通过卡接块32和卡接槽4相卡接,固定时,将固定外壳31插入卡接槽4中,然后通过第一弹簧33带动卡接块32,使卡接块32从固定外壳31内部伸出,从而有利于对调节好距离的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进行固定限位,拆卸时,通过按压连接杆34,使其带动u行固定板35进行下降,从而使u行固定板35带动卡接块32收回固定外壳31内,从而方便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进行伸缩调节。
2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4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36,且第二弹簧36位于固定外壳31与u行固定板3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36,有利于带动连接杆34与u行固定板35进行复位,从而使卡接组件3方便下次进行使用。
2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包括安装外壳51、双向螺纹杆52、从动锥形齿轮53、l形固定板54、转动杆55与主动锥形齿轮56,且双向螺纹杆52位于安装外壳51的一侧内壁上,从动锥形齿轮53与l形固定板54分别位于双向螺纹杆52的侧壁上,l形固定板54位于从动锥形齿轮53的两侧,转动杆55位于安装外壳51的顶部外壁上,主动锥形齿轮56位于转动杆55的一端,主动锥形齿轮56与从动锥形齿轮53之间啮合连接,通过人工转动转动杆55,从而使主动锥形齿轮56开始进行转动,再然后通过转动的主动锥形齿轮56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从动锥形齿轮53,从而使双向螺纹杆52带动l形固定板54对后浇带上的钢筋进行夹持,从而有利于将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固定在后浇带上。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开设有方形槽,方形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滑杆14,且安装外壳51位于滑杆14的侧壁上,滑杆1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位于安装外壳51的下方,通过第三弹簧带动安装外壳51在滑杆14上进行移动上升,从而有利于对l形固定板54进行防护。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的顶部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导流槽12,通过导流槽12,有利于对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上的雨水进行引流。
27.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筏板后浇带的临时保护装置,使用时,先通过人工按压转动杆55,从而使l形固定板54从方形槽内伸出,然后通过人工手动转动转动杆55,从而使主动锥形齿轮56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从动锥形齿轮53,进而使双向螺纹杆52带动l形固定板54进行移动并对钢筋进行夹持,从而使得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能够牢牢的固定在后浇带上。
28.通过定框7中的吸水块9可对第一防护板1与第二防护板2上的雨水进行吸收,然后
通过吸水块9之间的吸水树脂10能够有效的将吸水块9中吸收的雨水快速的吸收锁住,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雨水的流量,并且能够防止雨水对后浇带造成影响。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