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3786发布日期:2022-10-22 02:0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为多山国家,边坡工程广泛分布,而组成边坡的地层条件复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大量开发及公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大量建设,开发商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场地原有边坡多进行开挖或对冲沟进行回填,或为满足景观要求进行高填方,从而形成很多高陡人工边坡。而很多边坡坡顶距离建(构)筑物较近且组成边坡的土层条件较差,不具备大放坡条件,而传统的单一的悬壁桩、锚拉桩、扶壁式挡墙等支护方式均不能满足现场条件要求。而开发商对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也压得起来越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要求越来越高,岩土工程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迫切要求研发出一种成本低、施工方便、快捷、安全、且满足现场条件的边坡支护方式,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快捷高效的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锚索连梁、桩顶冠梁、扶壁式挡墙和牛腿,相邻抗滑桩的顶部通过桩顶冠梁相连,抗滑桩的顶部与牛腿相连,抗滑桩的桩身设置有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的端部与锚索连梁相连,预应力锚索的底部深入坡底地面内,扶壁式挡墙位于抗滑桩和牛腿的顶部,边坡的坡顶位于扶壁式挡墙的顶部,抗滑桩的底部深入边坡的地面内部。
5.优选地,所述边坡的坡顶设有排水沟,排水沟靠近扶壁式挡墙。
6.优选地,所述边坡的地面设有截水沟。
7.优选地,所述扶壁式挡墙呈倒置的“t”字型结构。
8.优选地,所述抗滑桩的桩顶、桩顶冠梁、牛腿与扶壁式挡墙由混凝土同时浇注成为一个整体。
9.优选地,所述相邻抗滑桩之间设置有挡土板,相邻扶壁式挡墙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上设有泄水孔,用于排水。
10.优选地,所述边坡的地面下面为基岩,抗滑桩的底部深入基岩内。
11.优选地,所述锚索连梁安装在抗滑桩的桩身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适用范围广,建筑边坡、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边坡及边坡(滑坡)灾害治理工程均适用。
14.2、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周边环境复杂、具备设置斜向锚索、土地资源有限、不具备放
坡空间的深厚回填土与岩石结合边坡的支护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环境及坡顶建筑、基础设施的安全,节约了土地资源。
15.3、本实用新型采用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解决了单一采用扶壁式挡墙基底承载力不够、沉降变形大、边坡易滑移破坏的难题,大大增加了边坡的有效支护高度。增加了抗滑桩支护结构的抗滑力矩,大大减小了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形,解决了高陡支护结构易向坡前临空面倾覆的难题,增加了边坡的有效支护高度。
16.4、本实用新型采用桩顶冠梁、牛腿、锚索连梁的设置有效增加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及刚度,提高了支护结构整体协同作用。
17.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截水沟和排水沟的设置有效减少地表水渗入坡体内,降低了土体软化、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减小的风险;泄水孔的设置能及时、有效地将墙体后缘坡体内有限水疏出坡外,减小坡内水对土体的软化作用以及对挡墙的水平推力。
18.6、本实用新型节约了土地资源,使边坡底部前缘及边坡顶部后缘土地可充分利用。施工方便、节约土地资源及工程造价、缩短工期,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抗滑桩;2、锚索连梁;3、桩顶冠梁;4、扶壁式挡墙;5、排水沟; 6、牛腿;7、预应力锚索;8、截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1、锚索连梁2、桩顶冠梁3、扶壁式挡墙4和牛腿6,相邻抗滑桩1的顶部通过桩顶冠梁3相连,抗滑桩1的顶部与牛腿6相连,抗滑桩1的桩身设置有预应力锚索7,预应力锚索7的端部与锚索连梁2相连,预应力锚索7的底部深入坡底地面内,扶壁式挡墙3位于抗滑桩1和牛腿6的顶部,边坡的坡顶位于扶壁式挡墙3的顶部,抗滑桩1的底部深入边坡的地面内部。
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斜向布置的预应力锚索7,能解决周边环境复杂、具备设置斜向锚索、土地资源有限、不具备放坡空间的深厚回填土与岩石结合边坡的支护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环境及坡顶建筑、基础设施的安全,节约了土地资源。
24.本实用新型通过抗滑桩1、牛腿6和预应力锚索7构成斜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通过扶壁式挡墙4构成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解决了单一采用扶壁式挡墙基底承载力不够、沉降变形大、边坡易滑移破坏的难题,大大增加了边坡的有效支护高度。增加了抗滑桩支护结构的抗滑力矩,大大减小了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形,解决了高陡支护结构易向坡前临空面倾覆的难题,增加了边坡的有效支护高度。有效增加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及刚度,提高了支护结构整体协同作用。
25.边坡的坡顶设有排水沟5,排水沟5靠近扶壁式挡墙4。边坡的地面设有截水沟8。排水沟5和截水沟8的截面形状相同。
26.扶壁式挡墙4呈倒置的“t”字型结构。
27.抗滑桩1的桩顶、桩顶冠梁3、牛腿6与扶壁式挡墙4由混凝土同时浇注成为一个整体。
28.相邻抗滑桩1之间设置有挡土板,相邻扶壁式挡墙4之间设置有挡土板,挡土板上设有泄水孔,用于排水。截水沟8、排水沟5与泄水孔一起形成边坡的截排水系统。截水沟8 和排水沟5的设置有效减少地表水渗入坡体内,降低了土体软化、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减小的风险;泄水孔的设置能及时、有效地将墙体后缘坡体内有限水疏出坡外,减小坡内水对土体的软化作用以及对挡墙的水平推力。
29.在本实施例中,牛腿3为现有的梁托结构,牛腿为本领域专有技术名词。
30.边坡的地面下面为基岩,抗滑桩1的底部深入基岩内,能够使得抗滑桩1固定稳固,不发生晃动。
31.锚索连梁2安装在抗滑桩1的桩身上。预应力锚索7的端部与锚索连梁2相连,预应力锚索7与抗滑桩1之间形成夹角。
3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33.边坡前缘设置多个互相平行的抗滑桩1,相邻抗滑桩1之间用桩顶冠梁3连接。抗滑桩 1的顶部后缘设置牛腿6,抗滑桩1的桩身设置预应力锚索7,预应力锚索7端部设水平锚索连梁5连接。在桩顶冠梁3及牛腿6上部设置扶壁式挡墙4。抗滑桩1间及扶壁式挡墙4 间设置挡土板,在挡土板上设置泄水孔。在抗滑桩1的前缘底部设置截水沟8,边坡坡顶扶壁式挡墙4后侧附近设置排水沟5,通过排水沟5、截水沟8和泄水孔完成截排水作业。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深厚填土与岩石结合的高边坡、具备设置斜向锚索、土地资源有限、不具备放坡空间等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下的边坡工程。
3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