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1735发布日期:2022-08-27 01:4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


背景技术:

2.堤防工程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河堤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同等流量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目前的堤防设施中,为了缓解停车压力,常会在堤防设施附近建设停车场。
3.目前的堤防工程所建设的停车场基本在堤防附近的平面进行建设,不仅需要浪费大量的堤防土地空间,同时会对传统的堤防设施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土地有限导致在堤防设施所建设的停车场人车混流,人群与车群互相穿梭,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且易发生拥堵,路线设置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具有人车分流且车流有序和停车区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车辆掉头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包括堤防本体,所述堤防本体的顶端铺设有堤防道路,所述堤防道路为双向快车道且每侧均为单行道行驶方向相反,所述堤防道路的左右两侧均对称铺设有辅路,所述辅路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堤防道路位于堤防本体靠近四角的位置上,所述堤防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停车区,所述辅路的顶端铺设有人行道路。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行道路的底端位于辅路的上方,所述人行道路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人行道路相对靠近的一端均铺设有人行扶梯,四个所述人行扶梯之间架设有人行天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行天桥位于堤防道路的上方且横跨堤防道路的左右两端,所述人行天桥的高度为五米。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路的铺设角度为十五度,两个对称的所述辅路之间铺设有环路,所述环路靠近堤防本体的一侧铺设有进出口道路,所述进出口道路与停车区相连通,进出口道路的进出口应设置对应的道闸以及车牌识别系统对驶入时间进行控制,超过规定时间可收取费用,并防止车辆从另一侧驶出进行逃费,应用时,道路两旁的行人可直接通过人行道路进入人行扶梯并进入人行天桥实现马路的穿行,可避免与堤防道路上的车流进行接触,同时车流可从规定的辅路进入对应的环路,并通过进去口道路进出停车区,进口和出口并不互相干扰,车流井然有序并不与人流混杂,规划较为合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出口道路为双向单行道且分别对应进出口并将环路分割为左右两个部分对应驶入通道和驶出通道,
两个所述环路的行驶方向与其靠近的堤防道路的行驶方向相同。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停车区的中部竖直铺设有竖直道路,所述停车区的中部横向铺设有横向道路,所述停车区的上下两侧铺设有位于横向道路两侧的支路,两个所述支路的中部与竖直道路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竖直道路的上下两端与两个进出口道路之间相互连通,实际运行过程中,车辆可从进出口道路经由竖直道路和横向道路以及支路,选取合适的停车区并停入对应的空置车位,且由于堤防道路为快车道,当车辆需要掉头时,可直接通过辅路进入环路并通过进出口道路进入竖直道路,并通过竖直道路进入另一侧的进出口道路,且经过对侧的环路以及辅路驶入对向车道的堤防道路,完成掉头,整个过程不会对快车道的车流造成显著影响,安全系数较高,同时停车区位于堤防本体的内部无需额外的空间,停车区域大且造价低。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堤防本体的顶端中部修建有堤防道路,并在堤防道路内部两个单行道的侧面设置有两个辅路,并分别对应进出口道路,且进出口道路与辅路之间通过环路连接,并在堤防道路的顶端设有人行天桥,在实际应用时,道路两旁的行人可直接通过人行道路进入人行扶梯并进入人行天桥实现马路的穿行,可避免与堤防道路上的车流进行接触,同时车流可从规定的辅路进入对应的环路,并通过进去口道路进出停车区,进口和出口并不互相干扰,车流井然有序并不与人流混杂,规划较为合理,从而实现了人车分流且车流有序的优点。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停车区规划在堤防本体的内部,并在停车区设置有多个车位,同时在停车区设置有纵向的竖直道路,连通左右两端的进出口道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车辆可从进出口道路经由竖直道路和横向道路以及支路,选取合适的停车区并停入对应的空置车位,且由于堤防道路为快车道,当车辆需要掉头时,可直接通过辅路进入环路并通过进出口道路进入竖直道路,并通过竖直道路进入另一侧的进出口道路,且经过对侧的环路以及辅路驶入对向车道的堤防道路,完成掉头,整个过程不会对快车道的车流造成显著影响,安全系数较高,同时停车区位于堤防本体的内部无需额外的空间,停车区域大且造价低,从而实现了停车区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车辆掉头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平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行天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区结构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区整体俯视平面示意图。
19.图中:1、堤防本体;2、堤防道路;3、辅路;4、环路;5、进出口道路;6、停车区;7、竖直道路;8、横向道路;9、人行道路;10、人行扶梯;11、人行天桥;12、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和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包括堤防本体1,堤防本体1的顶端铺设有堤防道路2,堤防道路2为双向快车道且每侧均为单行道行驶方向相反,堤防道路2的左右两侧均对称铺设有辅路3,辅路3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堤防道路2位于堤防本体1靠近四角的位置上,堤防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停车区6,辅路3的顶端铺设有人行道路9,人行道路9的底端位于辅路3的上方,人行道路9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人行道路9相对靠近的一端均铺设有人行扶梯10,四个人行扶梯10之间架设有人行天桥11,人行天桥11位于堤防道路2的上方且横跨堤防道路2的左右两端,人行天桥11的高度为五米,辅路3的铺设角度为十五度,两个对称的辅路3之间铺设有环路4,环路4靠近堤防本体1的一侧铺设有进出口道路5,进出口道路5与停车区6相连通,进出口道路5的进出口应设置对应的道闸以及车牌识别系统对驶入时间进行控制,超过规定时间可收取费用,并防止车辆从另一侧驶出进行逃费,应用时,道路两旁的行人可直接通过人行道路9进入人行扶梯10并进入人行天桥11实现马路的穿行,可避免与堤防道路2上的车流进行接触,同时车流可从规定的辅路3进入对应的环路4,并通过进去口道路进出停车区6,进口和出口并不互相干扰,车流井然有序并不与人流混杂,规划较为合理。
22.如图4和图5所示,进出口道路5为双向单行道且分别对应进出口并将环路4分割为左右两个部分对应驶入通道和驶出通道,两个环路4的行驶方向与其靠近的堤防道路2的行驶方向相同,停车区6的中部竖直铺设有竖直道路7,停车区6的中部横向铺设有横向道路8,停车区6的上下两侧铺设有位于横向道路8两侧的支路12,两个支路12的中部与竖直道路7之间相互连通,竖直道路7的上下两端与两个进出口道路5之间相互连通,实际运行过程中,车辆可从进出口道路5经由竖直道路7和横向道路8以及支路12,选取合适的停车区6并停入对应的空置车位,且由于堤防道路2为快车道,当车辆需要掉头时,可直接通过辅路3进入环路4并通过进出口道路5进入竖直道路7,并通过竖直道路7进入另一侧的进出口道路5,且经过对侧的环路4以及辅路3驶入对向车道的堤防道路2,完成掉头,整个过程不会对快车道的车流造成显著影响,安全系数较高,同时停车区6位于堤防本体1的内部无需额外的空间,停车区6域大且造价低。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4.实际应用时,道路两旁的行人可直接通过人行道路9进入人行扶梯10并进入人行天桥11实现马路的穿行,可避免与堤防道路2上的车流进行接触,同时车流可从规定的辅路3进入对应的环路4,并通过进去口道路进出停车区6,进口和出口并不互相干扰,车流井然有序并不与人流混杂,规划较为合理,实际运行过程中,车辆可从进出口道路5经由竖直道路7和横向道路8以及支路12,选取合适的停车区6并停入对应的空置车位,且由于堤防道路2为快车道,当车辆需要掉头时,可直接通过辅路3进入环路4并通过进出口道路5进入竖直道路7,并通过竖直道路7进入另一侧的进出口道路5,且经过对侧的环路4以及辅路3驶入对向车道的堤防道路2,完成掉头,整个过程不会对快车道的车流造成显著影响,安全系数较高,同时停车区6位于堤防本体1的内部无需额外的空间,停车区6域大且造价低。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